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2015龙井新茶

找到约5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贵州龙井的前世今生

近日,贵州拟开展《贵州龙井茶团体标准》工作引起了各方热议,事实上,龙井茶在贵州生产历史从上世纪1941年开始就在贵州湄潭制作生产,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通过龙井技艺的传承和普及,可以说全省皆产龙井形的散茶。经作者同意,对原标题《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在湄潭的保护传承及创新发展》作了修改。现将该文转发,以飨读者。

抗战时期西湖龙井茶生产状况

杭州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是华夏先民发现利用茶最早的地方,也是人工栽培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之一,是中华茶文化的首要发祥地,被誉为中国茶都。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2月24日,杭州沦陷。在杭州的国立浙江大学等教育、科研、金融机构被迫西迁内地,大量市民外逃,农业遭到严重破坏。

抗战爆发前,杭州的西湖龙井茶因产量不大,品质又特别优异,销路特别好,一时一茶难求。师峰极品龙井每斤可卖到16元,特级龙井每斤也卖到12.8元。杭州论陷,龙井茶价格暴跌,特级龙井每斤只值2元,还不够采茶工本钱,很多茶场入不敷出,以致倒闭。茶场倒闭,茶农逃难,导致大片茶园荒芜,茶叶产量不到战前的十分之三,经营茶叶的各大茶号也相继歇业。

抗日战争胜利后,杭州茶业仍然没有得以恢复。国民政府曾邀美国农业考察团到杭州考察龙井茶,寻找茶叶产业突破口,却毫无结果。茶农一年辛苦所得,往柱被当时飞涨的物价所吞噬。产业萧条,物价猛涨,包括龙井在内的杭州产茶地多数抛荒。茶叶产地已到了“人穷地瘦茶园荒、昔日葱茏成枯黄”的境地。杭州茶叶生产直到1949年杭州解放后,才逐步得以恢复。

抗战时期湄潭茶叶生产状况

1939年,国民政府在贵州湄潭建立“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人们习惯称为“中央茶场”。中央茶场从杭州请来龙井茶技师,把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传到湄潭,得以传承和发展。

湄潭产茶历史悠久,自唐代陆羽《茶经》中有记载。明、清时“湄潭眉尖”即是贡茶。

1937年,国民政府迁陪都重庆,力图发展西南农业经济,“以期长久抗日”。1939年,国民政府农林部在湄潭建立“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简称“中央茶场”),这是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研究机构。据统计:1942年,湄潭种茶户数为9190户,约占全县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全县茶园12330亩;1944年,湄潭产茶1250担,居贵州全省第二位;到1948年,湄潭产茶1601担。那一时期,湄潭茶叶生产呈上升趋势。

1940年春湄潭茶之化学分析结果、1941年4月12日湄潭茶之化学分析(单宁含量测定)等

中央茶场落户湄潭后,刘淦芝、李联标、徐国桢等一大批茶学大师汇集湄潭,一边垦地种茶,开辟实验茶园;一边收购湄潭本地茶青,试制红茶,命名为“湄红”。后来,又请来杭州炒茶技师传授龙井茶制作工艺,试制出“湄潭龙井”茶;还与浙江大学农学院师生们一起开展茶叶研究。从1940上到1946年间,取得了《茶树病虫害调查报告》《金花菌研究》等十余项重大科研成果,为推动中国现代茶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西湖龙井制作技艺传到湄潭

1940年4月,中央茶场成功创制了工夫红茶“湄红”和草青绿茶“湄绿”新品,并推广生产,以供出口外销。此外,也生产“玉露”“绿茶”和“桂花茶”等,供当地销售。浙江大学西迁到湄潭,浙大教授中饮茶品位高者甚多,常谈及西湖龙井。1941年4月,中央茶场技佐李联标、徐国桢和中国茶叶公司派驻中央茶场技佐袁幕于制作了“龙井”茶,深受浙大教授罗宗洛、苏步青、王淦昌等人和湄潭上层人士欢迎。

1941年《茶情》第二期记载:4月14日,浙大教授罗宗洛参观实验茶场制茶时情景

1942年,中央茶场刘淦芝场长通过中国茶叶公司从杭州请来西湖龙井茶制作技师邬锡得、郭顺操二人,以带徒方式传授龙井茶制作工艺。后来担任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的王正容和茶叶专家、生产骨干的牟应书、王成友、杨世华等人均在当年跟师学艺。两位师傅从采茶、磨锅、烧火几方面教授。

中央茶场科技人员糅合了两位杭州龙井茶制作师傅传授的制作工艺 ,创制了具有名优绿茶品质的扁形绿茶,定名为“湄潭龙井”。邬锡得、郭顺操两位制茶师傅在中央茶场教授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带出了一批徒弟。1946年抗战胜利后,随东归的浙江大学从湄潭返回杭州。

“湄潭龙井”品牌形成

浙大教授们的追捧,“湄潭龙井”迅速走红。1941年中央茶场炒制出“龙井”茶,浙大教授便闻讯而至。中央实验茶场自办刊物《茶情》刊载:“浙大教授罗宗洛氏参观制茶时对于‘龙井’垂涎三尺,结果由刘场长奉送数两喜笑颜开。”战前,浙大教授们就爱品饮杭州的西湖龙井茶,殊不知在国难中西迁到贵州偏远小城湄潭,竟能品味到香醇可口的湄潭‘龙井’茶,怎不垂涎呢?

湄潭各界人士的热捧,“湄潭龙井”声名大噪。《茶情》又刊载:“招待忙:自开始制茶以来,各界人士来场参观者极众。刘场长引领至各部参观,参观毕则以享以‘龙井’或‘玉露’,既得一瞥制茶情形,又得名茶润喉,无怪乎参观者之众矣!”

1941年《茶情》第六期记载:4月19日,“(二)招待忙……。”

西湖龙井茶技师到湄潭传授制茶技艺,极大地提升了“湄潭龙井”的知名度。邬锡得、郭顺操来中央茶场带徒授艺,炒制出了“湄潭龙井”,寓居浙江大学的职业教育家江恒源参观后,现场赋诗一首:“龙井新茶待客尝,杭州佳味徙湄场,寄居湄邑怀故里,犹博倭寇信沧桑。”后来湄江吟社成员苏步青等也吟诗赞颂。他们把湄潭龙井茶与西湖龙井茶相媲美,赞美之中,湄潭龙井茶激发的游子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1941年《茶情》第八期记载:4月21日,罗教授宗洛自前次携回‘龙井’数两

“湄潭龙井”一经上市,供不应求,名噪一时。湄潭龙井“品牌”形成,具有强大的市场吸引力,一直生产销售到20世纪90年代。

西湖龙井茶手工制作技艺在湄潭的传承和发展

1954年,时任贵州省省长周林到湄潭考察,品尝了湄潭龙井,大加赞赏。但认为这样好的茶却用别人的名称,不好,即命名为“湄江茶”。

1958年,贵州省湄潭桐茶实验场(前身系中央茶场)技术股股长牟应书借到杭州出差机会,再次到梅家坞学习龙井茶加工技术。回到湄潭后,糅合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湄江茶的品质。

湄江茶以“形美、色绿、栗香、味醇”四绝著称。外形扁平直滑,匀整,色泽翠绿有光泽,栗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茶在杯中,一旗一枪,栩栩如生。1958年,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审评认为:湄江茶与杭州狮峰龙井茶各有千秋,别具一格。

1958年7月,对外贸易部上海商品检验局对湄潭茶叶试验站龙井茶的检验报告

湄潭茶场的科技人员不断地改进湄江茶的制作技艺,提升湄江茶品质。1980年,著名茶学专家、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陈椽将改进制作技艺的新品命名为“湄江翠片”,并收录入《中国名茶志》。

2000年,从湄潭茶场退休的制茶专家吴贤才又在湄江翠片的基础上作提升试制,命名为湄潭翠芽。《湄潭翠芽工艺流程地方标准》中,湄潭翠芽茶有18道生产工序,制作十分精细。2011年获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为“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湄潭翠芽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湄潭翠芽茶已成为享誉全国的贵州绿茶代表品牌。(作者系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贵州省茶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稿时间:2019年1月28日,该文收录《贵州省湄潭茶场志》)

参考资料

1. 《民国杭州饮食》,何宏著,杭州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2. 《茶的途程》,周开迅主编,贵州科技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3. 《我的茶叶人生》,牟应书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4. 《杭州茶文化发展史》,鲍志成著,杭州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

5. 《茶情》,中央实验茶场编,1941年第二期。

6. 《茶情》,中央实验茶场编,1941年第六期。

7. 《湄潭县志》,黄振霞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3第1版。

8. 《湄潭茶叶志》,田维祥主编,黔新出(遵义市2012)第17号。

来源:贵州茶香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科普:龙井茶知识分享

龙井

“蛰雷一夜展旗枪,东风吹送兰芽香”,每年春天,龙井茶总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念想,不喝上一杯龙井新茶,总觉得这个春天少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龙井茶的知识。

1、什么是龙井茶?

龙井茶是指在龙井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采摘的选用龙井群体、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鸠坑种等经审(认)定的适宜加工龙井茶的茶树良种的鲜叶,按照传统工艺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加工而成,具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特征的扁形绿茶。(参见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

2、龙井茶的产区划分

龙井茶按产区可以划分为三类:

西湖产区:杭州市西湖区(西湖风景名胜区)现辖行政区域;

钱塘产区:杭州市萧山、滨江、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

越州产区:绍兴市绍兴、越城、新昌、嵊州、诸暨等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以及上虞、磐安、东阳、天台等县(市)现辖部分乡镇区域。

其中西湖产区又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指西湖风景名胜区内,东至南山村,西至灵隐、梅家坞,南至梵村,北至新玉泉;如龙井村、狮峰山、云栖、虎跑、翁家山、满觉陇、杨梅岭、双峰、茅家埠、九溪、梅家坞、梵村、灵隐社区等。

二级保护区指西湖产区中除西湖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之外的区域,分布在龙坞乡、留下镇、转塘镇和周浦镇等。

西湖产区范围图

3、龙井茶的品种

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中规定的龙井茶茶树品种应选用龙井群体、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鸠坑种等经审(认)定的适宜加工龙井茶的茶树良种。

西湖产区实际栽种的品种主要是龙井群体种和龙井43,也有少量龙井长叶种和中茶108;龙井茶产区的实际品种有:鸠坑群体种、龙井43、嘉茗一号(乌牛早)、中茶108、浙农117、迎霜、龙井长叶种等。

如何区分群体种和龙井43?

群体种一般发芽较晚,栽培方式多为丛栽,干茶色泽、形状大小的匀度不如龙井43,香气、滋味一般来说比龙井43更加丰富,香气除豆花香外还常带有花果香,滋味也更加浓一些,耐泡度更好。

龙井43发芽早,发芽密度大,春梢芽叶末端有一点淡红,栽培方式多为条栽,干茶色泽、形状大小都比群体种更加均匀,更受一般消费者喜爱,香气一般呈豆花香或清嫩香,香气、滋味的层次感稍差。

总体来说,龙井43外形优于群体种,但群体种内质更加丰富。

4、龙井茶加工工艺

龙井茶的加工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摊放——青锅——摊凉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

如何区分手工龙井茶与机制龙井茶?

龙井茶加工分为全手工、全机械和机手结合三种。

全手工指整个加工过程不借助机械,全靠手工炒制,炒制手法包括“抓、抖、搭、拓、捺、推(挺)、扣、甩、磨、压”等十大手法。全手工的龙井茶外形较扁直、有褶皱感、稍窄、重实、冲泡后下沉较快,通常不如机制茶扁、色稍深,香气浓郁、略带花香,滋味醇厚、较鲜,较为耐泡,现多为特别定制。

全机械指青锅、辉锅等工序都通过扁茶炒制机等加工机械加工而成。全机械加工的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身骨相对不够重实,冲泡时易浮于水面、下沉较慢,色泽鲜润,总体而言,香气不如手工茶浓郁,滋味相比手工茶要淡薄一些。

机手结合采用机械与手工相结合的方式加工,一般青锅用机器,辉锅部分或整个过程用手工,根据手工辉锅时间的长短表现出的品质又有所不同。机手结合的龙井茶既保持了机制茶扁平、色泽鲜润的优点,又带有手工茶重实的特点,香气滋味整体较全机制茶来说也有所提升,同时兼顾了产量与质量。

全手工机手结合全机械

5、如何区分西湖龙井茶与非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生长环境:西湖龙井茶产区终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繁茂,有着适宜茶树生长的小气候;土壤为酸性沙壤土或黄泥沙土,较松软透气、富含营养。

茶树品种:西湖龙井茶产区主要栽种的品种为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

采摘标准:一般来说,等级最高的西湖龙井茶采摘一芽一叶初展,且采的相对比较大,通常长度在2.5-3.0cm左右。

加工工艺:以机手结合为主,也有全手工和全机械的。

茶叶品质:好的西湖龙井茶,香气和滋味的丰富度、层次感、鲜度、醇厚度都比较强,香气饱满、持久,滋味甘醇鲜爽,回甘,苦涩度低。

6、龙井茶国家标准要求

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中,将鲜叶质量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应符合表1要求。低于四级的以及劣变鲜叶不得用于加工龙井茶。

将龙井茶按感官品质分为6个等级,包括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各级龙井茶感官品质应符合表2要求。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质量安全指标中,污染物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2规定:依据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规定,铅≤5.0mg/kg。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3的规定:依据GB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对茶叶有106项农药残留限量要求。

7、龙井茶相关标准

除国家标准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外,龙井茶还有如下一些相关标准:

地方标准DB33/T239-2012《龙井茶加工技术规程》

地方标准DB3301/T121-2008《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工艺规程》

供销行业标准GH/T1115-2015《西湖龙井茶》

团体标准T/XHLJ001-2021《西湖龙井茶》

团体标准T/XHS001-2018《狮峰龙井茶》

团体标准T/ZZB1568-2020《预包装龙井茶》

来源:国家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两黄金一两茶”,谁炮制了几十万元1斤的天价茶?

部分茶叶正从农产品演变成奢侈品

甚至成为越来越受青睐的雅贿媒介

这些异化现象,集中发生在最近十余年

天价茶乱象背后

本刊记者/周群峰


清明节刚过,一则“10公斤茶鲜叶拍出1068万元”的事件刷爆网络。4月7日晚,由中国茶叶拍卖公司选送的“2021‘锦绣茶尊’10公斤茶青开采权”,以168万元的底价在阿里拍卖平台公开拍卖。最终一位编号为“X8634号”的竞买人,以1068万元的竞价成功夺得该开采权。“锦绣茶尊”古茶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专家称树龄达3200多年,2015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最大的古茶树(栽培型)”。

清明前后是新茶上市的季节,但今年的茶叶市场却早已暗流涌动,全国各地的茶城、茶叶市场成了重点“监管对象”。杭州是知名龙井绿茶产地,杭州市区内知名度最高、专卖店最集中的茶叶市场位于上城区解放路附近,最新采摘的2021年龙井新茶已在此上市。3月15日,上城区纪委区监委派驻第二、第三纪检监察组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到此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婺源绿茶是江西上饶的特色名茶,截至3月底,上饶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50余人次,巡查茶叶经营单位630余家次,发放告诫书630余份。

各地执法力量“闻风而动”的原因,在于“天价茶”背后的送礼之风、奢靡之风。48万元/斤、45万元/斤、38.8万元/斤……今年春节假期刚过,多款武夷岩茶因惊人的天价再次引发关注。新华社发文称,“天价武夷岩茶”愈演愈烈,少数岩茶被炒作成“办事茶”“送礼茶”,成为热门高端礼品,并滋生回收、代售等变现业务,“天价茶”的背后暗藏“四风”等腐败动向。这已是“天价岩茶”第三次被新华社曝光。

卖茶靠“讲故事”,收益靠噱头炒作,普通茶附上“大师”的签名和照片,价格翻了十几倍。当前茶叶市场一个字:“乱!”在3月10日福建省召开的一场研讨会上,福建省消委会秘书长薛承枫直言,等级乱标、价格乱喊、名字乱取已经成为当前茶叶市场三大乱象,亟须整治。

位于云南临沧市的“锦绣茶尊”古茶树。

“天价茶”并非武夷岩茶独有,云南普洱、安溪铁观音、太平猴魁、西湖龙井等茶叶也都有过每斤数十万元的拍卖价。无论是业内人士、资深茶友还是普通消费者,都有共同的感受,部分茶叶正从农产品演变成奢侈品,甚至成为越来越受青睐的雅贿媒介,这些异化现象,集中发生在最近十余年。《中国新周刊》近日采访了解到,业内苦“天价炒作”久矣,但行业顽疾积重难返。

“一两黄金一两茶”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分为大红袍、水仙、肉桂等产品。武夷山市政府官网上介绍,武夷岩茶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武夷岩茶已知品种就有264种。

目前,武夷岩茶的价位绝大多数在每斤数百元到数千元之间。武夷山市大叶岩茶厂法定代表人肖卫财在接受《中国新周刊》采访时,以他自己门店的销售情况分析,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茶叶价位都是300~500元/斤,追求生活品质的顾客会选择1000~2000元/斤的茶叶,特别富裕的会购买2000元/斤以上的茶。

但是,随着武夷岩茶知名度的提高,近年来“天价茶”频频出现。福建省茶叶学会原常务副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姚信恩告诉《中国新周刊》,他进入茶叶行业已经有五六十年,最近几年才知道市场上出现了每斤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天价岩茶。

2021年1月11日,一份“2019~2020年度武夷岩茶”榜单在网上热传,榜单列举了22款武夷岩茶价格,价格最低的一款为1.8万元/斤,最高则为45万元/斤。其中,价格在6.6万元(含)/斤以上的占了17款。因为该表格为黑底白字,所以在业内被称为“黑表格”。

该表格制作人为陆建强,是上海的一名“岩茶发烧友”。陆建强告诉《中国新周刊》,他是一名武夷岩茶的消费者,也是某武夷岩茶上海茶友群成员。早在2018年,他就制作过一款“黑表格”。当时,他了解到一款名为“远香”的武夷山岩茶,成交价48万元/斤,就突发奇想,想把一些高价的武夷岩茶做个统计。同年4月30日,他制作的“黑表格”发布,共收录了19款岩茶。最低级的一款3万元/斤,最贵的一款为520万元/斤,“远香”岩茶排名次席。其中6.6万元/斤(含)以上的占了15款。“其实,天价茶的‘含水量’也是很高的。所谓天价茶几乎都是茶企自己定价,成本可能只有几千元/斤,但是可能卖到十几万元/斤”。

“黑表格”中那款520万元/斤的茶格外引人关注。2005年4月17日,在第7届武夷山红袍节上,20克武夷山九龙窠“母树大红袍”拍卖出20.8万元的天价,竞买人为新加坡人陈汉民。“我算了下,折合人民币520万/斤”,陆建强称。母树大红袍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只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产量不足1斤,且早已停采。2006年,为防止品种种性退化,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母树大红袍进行停采留养。

“黑表格”中一款名为“国宾大红袍”的岩茶,售价9.999万元/斤,该款岩茶由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推出。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周刊》,该款岩茶确实为其公司制作,每年限量100套,每套60克。“每年都能卖完,有的人买了收藏或送人”。

近日,《中国新周刊》记者在福建武夷山、南平、福州等地采访时发现,有的茶企在定价时,按照“一两黄金一两茶”的标准,给一款茶定价十几万元,有的价格甚至远超金价;有的茶企自称制作了一款“非卖品”或“品鉴茶”,但流向市场后,被炒成天价茶;有的茶企为博人眼球,会给某款岩茶起诸如“坑爹”“勾魂夺魄”等恶俗花名。

一款名为“坑爹”的岩茶,由武夷山市永鹏茶叶有限公司推出。与该茶企相关的宣传资料显示,这款茶由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永鹏手工制作,每年产量约为60斤。2017年市价为13.6万元/斤,与当时的实时黄金价格相当,堪称“一两黄金一两茶”。因为制作这款茶的原茶,取材于牛栏坑最早种植的那一批肉桂茶树,是牛栏坑的“爹”,故取名“坑爹”。

在网传的武夷天价岩茶名单中,除了茶企明码标价的一类,还有一类茶企,对外打出“非卖品”“品鉴”等字样,并不标价。武夷山市一位茶企老板称,有的天价茶打上“品鉴”“非卖品”等字样,也是茶企的一种营销手段,会让人觉得更加神秘和珍贵。在这种心理下,能拿到这种茶的,会觉得很有面子。

并非所有高价茶都是炒作。也有受访者认为,对一些真正有高技术含量和品质的茶叶而言,很难用成本价衡量其价值,也为天价茶的出现提供了空间。相比绿茶、白茶等其他茶种,武夷岩茶等茶类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福州日报》旗下客户端“掌上福州”曾介绍,以最著名的大红袍茶为例,它工序繁复,涉及采摘、倒青、做青等十多种技艺。需要至少几十个人在短时间内争分夺秒地做茶,任何一个大师根本无法独自完成。此外,由于武夷岩茶剔净茶梗只留叶片,加上足火焙制,所以约8斤武夷岩茶鲜叶才能做成1斤干茶。中国其他茶类,鲜叶和干茶比例大多为4:1,仅为武夷岩茶的一半。

武夷山市茶叶局局长王晓军告诉《中国新周刊》,生产岩茶非常损耗身体,为了生产一桶茶,师傅要不间断地看火候等,需要24小时不睡觉。肖卫财介绍,岩茶制作周期特别长,每年4月中下旬到5月中旬是做茶季,需要经过采青、晾青、做青、炒青、烘干、筛选老叶老梗、焙火(退火)、拼配等程序,一般到了农历八月后,才能喝到当年的新茶。

谁炮制了天价茶?

天价茶是如何进入市场的?2月20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在武昌区一家裕昌隆茶行采访,老板称,该店是武夷山瑞泉茶叶有限公司的湖北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店内最贵的“瑞泉圣匠”,为38.8万元/斤,“这个货很少,武汉暂时没有,需要的话付了定金随时给你发货。”武夷山瑞泉茶叶有限公司股东黄圣强接受《中国新周刊》采访时,承认这款茶是出自其公司,但否认该价格是该公司制定。“这是一款‘非卖品’,价格怎么出来的,我们也不清楚。因为这款茶产量太少,我们没有卖。但是我们公司每天接待很多人,有时也会给一些朋友一两泡。”

王晓军告诉《中国新周刊》,天价茶价格并非来自茶企,有些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炒作成天价茶后,“茶企(为了商业利益)也只好认账了”。浙江茶文化学者梁宏亮认为,相对来说做茶的思路闭塞一点,卖茶的脑洞大一些,“(他们)联合起来,搞出知名度和暴利何乐而不为?”

多位武夷山茶企老板告诉《中国新周刊》,其实很多天价茶就是个噱头,一些茶企靠着天价打名气,目的其实是卖普通的茶,“还有一类老板比较好面子,他们看到别的茶企推出天价茶,觉得自己没有会低人一等,于是也跟着推天价茶,不在乎能不能卖出去”。

茶企和消费者,是天价茶链条的首尾两端,生产心理与消费心理共同炮制了天价茶。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周刊》,天价茶消费群体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具备极高消费能力的人,买茶的标准往往是“谁贵买谁的,谁知名度高买谁的”;第二类是一些岩茶发烧友或茶企同行,他们听说一款天价茶后,偶尔会高价买一泡(一般8~10克),目的是满足好奇心,或研究好茶的工艺提高自己认知;第三类就是送礼所用,往往是“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这类消费也能滋生官场腐败等不正之风。

在“炒茶”江湖中,一些传统的制茶“大师”也成为推手。从事茶行业生产和研究20多年的浙江茶文化学者梁宏亮告诉《中国新周刊》,“大师、非遗传承人”,多为传统工艺即将消失,工业机器即将完全替代人工的产物。

新华社报道称,一款在武夷山当地只卖每斤三四百元的平价茶,在外地企业的包装炒作下,被渲染成“大师”工艺、“大师”水准的高价茶,附上“大师”的签名和照片,价格翻了十几倍。多位业内人士印证,不少“大师茶”并不是高品质茶,也不是“大师”制作的茶,有的就是一些大众茶改头换面而成,有的还打着大师“监制”“封存”“推荐”等擦边球,卖出高价。

2017年12月8日,碧水丹山?岩骨花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系列之王顺明武夷岩茶(大红袍)展在北京举行。图/中新

岩茶是武夷山的特产,由于独特的制作工艺,别的茶叶产区几乎无法模仿。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评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刘宝顺、刘峰、王国兴、刘国英等12人成为首批国家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王晓军告诉《中国新周刊》,“大师”是民间的称呼,准确的说法应该叫“武夷山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目前,武夷山市国家级、省级、武夷山市级的岩茶、红茶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共21人。其中,刘宝顺与王国兴目前在武夷山市茶业局茶科所任职。“刘宝顺的孩子有茶企,王国兴是帮人家制作茶叶,他们的(这个)情况都跟组织和纪委报备了。”王晓军说。

在这些“大师”中,刘国英因一款名为“空谷幽兰”的天价武夷岩茶受到关注,该款岩茶12.8万元/斤。2019年5月20日,武夷山市岩上茶业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该公司与刘国英合作研发的“空谷幽兰”,2007年问世。公司将每年所产出的少量“空谷幽兰”作为礼品赠送给优质授权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和茶友以供分享、品鉴。刘国英现任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他对《中国新周刊》回应:“空谷幽兰”这款茶的确是他指导着(这个茶企)做的,“但这款茶是非卖品,也不是我定的价。”

定价混乱背后的标准之痛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曾公开批评,近年来,市场上天价茶、山寨茶、以次充好、以旧掺新等销售“潜规则”频现,并且茶叶好坏、真假全凭专家一张嘴,这让原本就缺乏科学评判标准的茶叶市场更加混乱。

“天价茶”并非新生事物,也并非武夷岩茶独有。2006年极品信阳拍卖会上,信阳毛尖茶王“蓝天玉叶”以74.5万元/斤的价格成交;2007年,首届“黄山杯”精品名茶拍卖会上,50克汪满田牌极品黄山毛峰以8.5万元的天价成交;2009年,济南“国礼茶安徽太平猴魁名茶拍卖会”上,100克太平猴魁拍出了20万元;2011年,在都匀毛尖新茶拍卖会上,贵州“都匀毛尖特制珍品茶王”二号(150g装)最高成交价格达10万元;2012年,中国海峡名器名茶春拍上,安溪茶王赛清香型铁观音以6.7万元/100克价格成交……

“当前存在一个怪象是,茶叶包装昂贵精美,只装一泡、两泡,包装的费用都超过茶叶本身。”在3月10日福建省的一个研讨会上,有业内人士指出。

肖卫财称,茶叶圈水分大得很,有些茶企铺天盖地地做各种虚假宣传。比如,金骏眉最快4月初才开始陆续采摘制作,但每年3月初就有人在网上放出视频说,武夷山的金骏眉新茶上市了。“这不明摆着就是欺骗消费者吗?”再比如,金骏眉的茶青最低是200元/斤,按照4斤茶青出一斤茶来算,生产一斤金骏眉的茶青成本得800元左右。现在市场上充斥着两三百元的“金骏眉”,甚至有人在抖音上打出“99元/斤包邮”的金骏眉广告,则必定是假的。

在茶叶圈,为了借势抬价,冒名顶替、虚假宣传等都是一些茶企的惯用手段。武夷山瑞泉茶叶有限公司股东黄圣强告诉《中国新周刊》,该公司做出一定影响力后,曾被人冒用品牌。“我们即便发现,也找不到根源。他们的包装做得和我们一模一样,连包装上的电话都留的是我们的。甚至我哥黄圣辉(瑞泉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姓名都被人注册过,后来经过沟通,他们才把名字改过来了。”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因炒作而身价倍增的“顶流”,是这几年红透业界的大益茶。从2015年到2020年,连续6年,大益茶都位居“双十一”天猫、淘宝茶叶销售排行榜第一。其火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自己做成了“金融茶”。

大益茶是由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推出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由该茶企开始,将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赋予了期货模式。红星新报道称,在这种独特的模式下,只要有货单,就可以找茶客缴纳定金,但不做实际交易,等茶叶价格攀升后,由上一个茶客再卖给下一个茶客,如此循环往复、“击鼓传花”。在这样的模式下,用“自己卖,自己买”来抬价的手法一度非常普遍,导致普洱“期货单”交易量异常活跃的同时,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的价格也飞涨,于是又被形象地称为“金融茶”。

有人用“一夜暴富一夜赤贫”来形容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金融化的特点。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告诉《中国新周刊》: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可以长期存放,这是其能被炒出来金融化特点的原因之一。这种炒作背离了茶文化,但这种现象不具有普遍性,只有极少数品牌、极少数品种被市场炒作。

天价茶虽是极端例子,但定价体系混乱、标准复杂却是长期痼疾,导致了茶叶价格的不透明。与咖啡等饮品相比,茶叶的标准化更难,导致茶饮价格体系长期比较混乱。梅宇介绍,我国现行茶业国家标准166项,行业标准171项,还有茶业地方标准826项。不过,全国茶标委制定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均是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同时,标准内容中只明确规定了产品品质特征和基础理化指标,并不涉及价格。现在茶叶的定级与定价都是茶企的自主行为。

天价茶事件整顿后,福建武夷山市天心村打出的关于依法经营的宣传横幅。摄影/本刊记者周群峰

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看来,标准是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秩序规范管理的基本起点,也是政府现代治理体系和现代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实现了标准化,中国的茶叶才能有快速的发展”。

“官方标准没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更没有细化山场,正岩茶、山场茶的标注属于企业行为。”武夷山市茶业局相关领导曾对媒体说。2006年,武夷岩茶国标取消了山场划分,但也并没有扼制住商家宣传山场、消费者追逐山场的风向。被坊间戏称为“牛肉”的牛栏坑肉桂,来自名为牛栏坑的山谷,一斤售价数万元乃至一二十万元不等;被称为“马肉”的武夷山马头岩肉桂,一斤价格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

中粮集团中茶福建公司总经理陈金春最近建议,对武夷山岩茶“三坑两涧”的茶场实行认证,从源头做好监管。“一年产多少茶,严格认证,不能一年只产500斤茶,却满市场充斥着几百吨的‘马肉’(马头岩肉桂),‘牛肉’(牛栏坑肉桂)。”

陆建强称,现在,应该重点打击那些有价没有品质的“天价茶”,有价又有品质的茶太稀缺了。他认为,武夷岩茶要想卖高价,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产区可精确追溯(采摘、制作、包装全程监控),结合价格严格控制产量,行业联合盲品审评认定其高品质,连续若干年品质稳定,销售可追溯,各类指标检测合格等。

整治风暴后向何处去?

《中国新周刊》在武夷山市茶业局采访时,看到该局公示栏上贴有多份茶企老板签订的“承诺书”,上有茶企老板个人亲笔签名与公司盖章,落款时间为2021年2月6日。这些老板包含武夷山市祥岩茶厂法定代表人王昇等多人,他们在承诺书中称,坚决反对“天价茶”,不参与虚标茶价、炒作天价,不变相销售非卖品和赠品,茶叶每500克定价不超过6万元,不过度包装、不起恶俗名字等等。

3月上旬,《中国新周刊》记者在武夷山、福州等地暗访了多地茶店,门店负责人纷纷表示天价茶已下架,不再销售6万元/斤以上的岩茶。比如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瑞泉茶叶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手尚工夫茶业有限公司称目前价格最贵的一款分别为5.5万元/斤、5.8万元/斤、6万元/斤。

针对最高定价不超过6万元的说法,业界反应不一。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表示,以目前的岩茶行情而言,好的岩茶原料每斤成本高达大几千元,所以,经过合理的测算,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将武夷岩茶的上限定为6万元/斤。姚信恩对此认可,以目前的岩茶行情来看,好的岩茶原料每斤成本高达几千元甚至一万多元,所以,将武夷岩茶的上限定位在每斤6万元合情合理。

天价茶引发的舆论风暴,在今年新茶上市前,引发了对整个行业的监管风暴。福建省多部门已开始开展针对天价茶的整治活动。2月21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出整治通知。两天后,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关于涉及“天价茶”等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问题信访举报方式的公告》。福建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李仰哲到安溪县专题调研和督促“天价茶”整治工作。

武夷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连永忠告诉《中国新周刊》,2月19日一早,武夷山市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公安局等就组成茶叶市场调查工作组,赶赴福州核实处置,后期又两次组织人员去福州、厦门、泉州等地暗访了50多家茶叶门店,市场上没有发现销售“非卖品”“品鉴茶”及超过6万元每斤的茶叶。

天价茶长时间以来缘何屡禁不绝?中新网报道称,武夷山是武夷岩茶主产地,主要消费市场却在武夷山辖区外,存在跨区域执法的难题。连永忠称,武夷山虽是茶叶主产地,但从检查情况看,所谓榜单上的茶叶都是在武夷山辖区以外市场销售。他表示,因为不能跨地域执法,所以到福州等地时,只能暗访。

王晓军称,2018年至2021年,网传销售过天价茶叶的武夷山茶企有26家。武夷山市安排26位市领导一对一、点对点地服务和引导。“我们不是整治它,是服务它。帮助这些茶企健康发展,因为茶产业对武夷山太重要了”。

茶叶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武夷山市作为福建省茶叶主要产区,现有茶山面积14.8万亩。武夷山市委书记江建华说,全市将通过三年努力,到2022年,实现规模以上茶企100家、规模以上茶企产值100亿元、产值亿元以上茶企30家以上、产值5亿元以上茶企6家、茶产业税收3亿元的“11363”发展目标。肖卫财称,计划经济年代,武夷山市只有一个崇安县国营茶厂(注:1989年8月,撤县建县级市即武夷山市),改革开放后,武夷山茶企越来越多,很多茶农都注册了茶企,自产自销。“我作为茶农,也注册了自己的茶企”。

茶叶对当地经济的意义显而易见。王晓军告诉《中国新周刊》,武夷山市总人口24万,从业人员大约有12万。截至目前,武夷山市注册茶企5100多家。可以说茶产业是武夷山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养活了武夷山市半数人口。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分析称,不仅仅是武夷山,全国很多地方的茶叶主产区,茶产业都是当地主要经济支柱,而真正能推出天价茶且有市场的茶企,都是规模较大、也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茶企,这类企业对当地经济贡献率也较大。“因此,政府整治‘天价茶’的时候,也会投鼠忌器”。价格被炒高后,对茶农也带来了冲击。福建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主委吴志明曾在新华社的报道中表示,一些茶企过度炒作、过度包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岩茶的信誉度有持续下降趋势。近两年以来,中低端岩茶滞销率达40%以上。

武夷山市也在通过多条途径,力图管住“天价茶”。官方表示,将加快健全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组建茶叶交易中心,全面梳理“天价茶”乱象背后涉及的违规违法问题,形成“问题清单”。

“这次事件所引起的政府关注度和整治力度,在武夷岩茶产业中前所未有。”成立于福建的海峡两岸茶叶交流协会在一篇文章中评价,非健康的发展模式无法长远,茶产业看似风光,实则虚弱不堪,专项整治的一把火也可能灭不了天价茶,更重要的是武夷岩茶产业的发展如何“借由此次事件真正走上正轨”。

来源: 中国新周刊,作者: 周群峰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