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安徽天方茶

找到约6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两会直通车】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天价茶”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3月5日在京召开。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采访了事茶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并对近期社会关注的“天价茶”进行了提问,看看代表委员们对“天价茶”的看法。


夏 涛

全国政协委员

安徽农业大学校长


近些年来,媒体不时曝光一些茶行业出现的“天价茶”乱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往往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天价茶”的乱象出现,在营销中大肆渲染享乐奢靡的不良行为,不仅违背了“茶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本质,也给茶叶行业蒙上了庸俗化的阴影,不利于茶叶市场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希望相关茶区政府加强市场监管体系,查处虚假宣传、串通操控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茶叶行业应加强行业自律,倡导广大茶叶生产经营者共同抵制奢侈消费行为,规范经营管理,引导理性消费,共同营造有利于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消费环境,共同维护茶产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俞学文

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

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就当前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针对近年来茶产业出现的“天价茶”的现象谈下我的看法。

茶产业局部出现了天价茶、过度包装、夸大宣传等,改变了茶本身的属性,助长腐败、奢靡之风,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是一种非理性的不可持续的消费观,严重破坏了市场流通秩序。行业主管部门应及时予以制止,鼓励茶企做老百姓喝得起的茶,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不要把平民产品奢侈化、健康饮料功能化。

据统计,2019年全国干毛茶产量为279.34万吨,内外销236万吨,产能过剩已达到10%以上,只有让茶叶种下去、做出来、喝起来,才能使产业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茶农增收,企业增效,消费健康的目的。


刘文新

全国人大代表

信阳文新毛尖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


茶是用来喝的,而不是用来炒的。

所谓天价茶,其中不乏过度包装、起恶俗名称,打着“非卖品”、“品鉴茶”等旗号,进行虚假宣传、恶意炒作。炒作“天价茶”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大肆炒作“天价茶”,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而且使大量中低端茶遭遇“寒流”,影响了茶农收入。

从古至今,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俗和雅都离不开茶。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同时价格的波动是由供求关系所引起的,但一定要物有所值。茶叶的价格跟茶叶的品质息息相关。作为茶企,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本着对市场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茶企自身负责的态度做企业,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杜绝虚假广告、虚假宣传、价格恶意炒作等不良行为,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以质量取胜、以品牌取胜、以文化取胜、以服务取胜。接受社会各界和媒体监督,提高正确的认知,倡导理性消费,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发展的市场氛围。


储小芹

全国人大代表

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一部副厂长兼车间主任


于丹老师在《人在草木间》曾说:茶,其实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人带在血液中的一种乡土。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处世态度,它是一种成长滋养,它也是我们的一种价值默契。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本来就跟柴米油盐在一起,是老百姓开门七件事。作为在皖南茶乡生活了半辈子、在茶企车间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我来说,对于近期茶行业出现的“天价岩茶”乱象,我的看法是,首先消费者要自觉抵制“天价茶”,坚决抵制公款购买、违规收送、违规参与经营和炒作“天价茶”;茶企要诚信守法经营,不生产、销售“天价茶”,不使用恶俗名称,不采用过度包装,自觉接受监督;监管部门要加大对茶叶市场的监管力度,对存在过度炒作、串通操控茶叶价格,甚至以次充好等行为的依法查处,并予以曝光,纳入企业不良信用记录管理。三管齐下,共同维护茶叶流通秩序。

2020第十三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

  8月31日,2020第十三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在安徽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本届茶博会吸引了超过6.2万人次参观,累计交易对接金额19.15亿元,累计签约项目39个、签约金额27.99亿元。下面带您精彩回顾。

展销成果丰硕

  本届茶博会展览面积达5.3万平方米,设置展位(折合标展)2100余个,集中展示了省内外茶产业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等。共有来自全国1043家企业参展,1260多家专业采购商以及超过6.2万人次的爱茶人士到会参观采购。除了安徽省六个重点产茶市分别设立了特装展位之外,湖北、广西、陕西、湖南、云南、浙江、江西、祁门县、郎溪县、舒城县、广德县以及多家茶企等独立设展。

  茶博会期间累计交易对接金额19.15亿元。其中,现场销售额2.39亿元,意向采购订单金额15.13亿元,线上销售金额1.63亿元。

  据统计,合肥、六安、宣城、池州、安庆、黄山和中设国际会展集团共报送了39个茶产业签约项目,累计签约金额27.99亿元。安庆市的桐城小花数字茶谷、黄山市的代用茶(黄山贡菊)产业化发展、合肥市的安徽茶叶科技示范园、六安市的归耕园(石塘村)综合体、宣城市的中国黄金芽城交易市场建设、池州市的世外桃源田园综合体等25个茶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在现场进行了集中签约,签约金额26.92亿元。

社会反响热烈

  本届茶博会,共有来自全国23个省区市的企业及客商参展参观,省内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茶叶企业基本全部参展参会。“5.21国际茶日”直播活动、网上茶博会、百名茶主播及各茶企直播带货等线上活动累计曝光量达到1556万人次。通过前期以及展会期间多渠道多平台媒体的积极宣传,作为安徽省2020年举办的第一场大型展览会,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

活动精彩纷呈

  本届茶博会坚持形式创新、手段创新、内容创新,通过线上线下,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茶事活动。除了会前举办的多场系列活动外,展期内还举办了中国绿茶发展高峰论坛、长三角一体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签约仪式、政府专场推介会、名优品牌推介会、十大最美茶旅线路、长三角名茶评比、评茶员职业技能大赛、茶文化表演、百名茶主播现场直播等近百场专业茶事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茶产品、茶工艺、茶文化。其中合肥、六安、宣城、池州、安庆、黄山六市人民政府以及祁门县等10个县(市)组织了政府专场推介会,另外还举办了广西名优茶暨“凌云白毫”品牌推介会,以及“润思祁红”、“汉唐清茗”、“天方茶业”、“石台硒茶”、“新安源”、“美亚茶机械”等22场企业品牌推介会,对于各自的区域公用品牌和名优茶品牌做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

宣传形式多样

  茶博会利用传统新闻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多种载体,采取多形式、多角度,加大博览会的宣传力度。在茶博会筹备阶段和展览期间,通过持续性报道和围绕茶产业发展举办的特色活动,营造了热烈的氛围。整个展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安徽日报、安徽卫视、中安在线等全国、境外以及省市级、行业媒体、新媒体等100多家主流媒体单位对大会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其中开幕式当天安徽新闻联播用近3分钟进行了专题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增强了安徽茶品牌的影响力,将有力推动安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整体运行有序

  茶博会各项筹备工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安徽特色、国际视野”办会原则,在省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合肥市人民政府、包河区人民政府以及公安、卫健委、应急管理等多部门综合保障下,围绕疫情防控和安全保障工作,深入细致的做了部署并落实好每一个工作环节,保证展会安全、有序运行。同时组委会严格遵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注重节俭办展,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节能降耗等新技术运用,效果显著,反响良好。(资料来源:安徽茶博会)

“倒春寒”下,安徽春茶谁来采?

俗话说“明前茶,贵如金。”

对于爱茶人士而言,清明前这一波春茶,是一年中最为紧俏的上等好茶;对于茶农茶商来说,这一季是一年中最为关键的收获时节。

安徽是产茶大省,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岳西翠兰等茶叶蜚声中外。然而,今年的疫情犹如一场“倒春寒”,让采茶用工短缺问题雪上加霜。日前,人民网调查发现,受疫情影响,今年安徽多个茶叶主产区采茶用工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有的地方缺口有3000-4000人,甚至有的茶企缺口高达1万人。

放眼望去,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一弯弯一排排的茶树错落有致。江建兴摄

如何确保春茶“片叶归仓”?又如何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茶生产两不误?这是对茶农增收致富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当前摆在企业和政府面前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

现象:有的地方用工缺口高达三四千人

3月28日,黄山市祁门红茶正式开园采摘,身为祁门红茶协会会长的王昶,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今年红茶品质明显优于往年;忧的是采茶工紧缺,眼看着茶芽噌噌往上冒,却没有足够的工人开采。

“今年是用工最难的一年,只能在本市范围内协调少量茶农前来采摘。”王昶直言不讳,过去一到茶叶上市,省内省外的采茶工就会不约而同来到产区,而且用工还相对固定。

黄山市是安徽产茶大市,现有茶叶种植面积80万亩,去年干茶产量4.3万吨,茶叶一产产值达43亿元。日前,黄山市相关部门对今年采茶工短缺情况作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现阶段,由于细嫩芽叶产量有限,黄山全市采茶工紧缺矛盾尚未凸显。随着后续产量逐渐增加,加之疫情形势仍较严峻,部分有招募外地用工习惯的茶区将会出现采工紧缺的现象,尤以黄山区最为明显。

根据摸排,黄山区全区春茶期间共需采茶工约1.5万人,其中已落实1.2万人左右,尚存在缺口高达3000-4000人。

不仅是黄山,安徽其他地方或茶企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在安徽省霍山县诸佛庵镇的百亩茶园内,茶农们乘着晴好天气,采摘今年的黄芽新茶。雷威摄

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胜春最近为了采茶工的事情焦头烂额。该公司在六安市有一万多亩茶园,目前,已经开始采茶,按照往年经验,大约需要5000名工人,目前的缺口有2000人之多。

位于池州市的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也面临着同样问题,该公司董事长郑孝和介绍,公司在石台县有3000多亩茶园,往年茶工有三分之二是依靠外地人,但今年因为疫情导致的人员流动受限问题,到目前这三分之二的人员缺口还没有着落。

位于宣城的安徽皖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今年预计需要3万人采茶,目前缺口仍有1万,与往年比,短缺三分之一。

在安庆市岳西县,岳西翠兰种植面积高达18.5万亩,最近也陆续进入了采茶季,“现在才是刚刚采摘,问题还不明显,等到清明后,采茶进入高峰期,用工短缺的问题肯定会凸显出来。”岳西县农村农村局茶业站站长徐卫兵分析,根据往年的经验,岳西每年采茶工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外地,今年,受疫情影响,这三分之一的人今年很难到位。

农时不等人,一天一个样的茶叶更是如此。对此,郑孝和也很无奈,“如果用工问题解决不了,今年收成肯定要受到影响。”

原因:受疫情影响采茶工流动受限

人民网通过采访发现,安徽各产茶区的采茶工主要来源是本地与外地,因为茶叶是季节性作物,一般来说,个体的茶农平时在外务工,每到茶季都会返乡采茶,最多再雇几个人。而对于种植大户或茶企而言,因为本地工人有限,只能靠招聘外地人作为重要补充。

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外地茶工人数约占50%,主要来源是皖北各地。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地用工人数接近三分之二,来源是池州周边市县。岳西翠兰外地用工约三分之一,其来源是安徽周边省份。“往年只要到采茶季,外地的采茶工都会不约而同的过来,我们包吃住,茶季过去后,他们就陆续返乡。”曾胜春说,今年的疫情,让外地人员流动产生了的困难。

在安徽祁门县,采茶工在茶园采摘新茶。施亚磊摄

在黄山市副市长张正竹看来,人员流动受限对采茶有两个方面影响,一个是在外务工的茶农返乡受限,尤其是在中高风险地区或疫情敏感地区务工的茶农。另一个是依靠外地采茶工的茶企、大户招不到外地工人。“采茶用工短缺问题年年有,今年疫情加剧了这一问题。”

黄山市相关部门的调研也发现,越是依靠外地采茶工程度越高的地方或企业,今年面临的问题越严重。比如说缺口高达三四千人的黄山区,一直都有在外地招工采制的习惯。而歙县绝大部分茶园都是农户自采,再加上县域内相互调剂、相互帮忙,基本能解决本地用工问题。

对策:多方排忧解难缓解用工短缺问题

眼下,安徽各产地的茶叶已经陆陆续续进入采摘高峰期,用工短缺问题亟待破解。政府、茶企都已经陆续在行动了。

涨工资是很多茶企招揽采茶工的重要举措,但收效甚微。“为缓解一时的用工短缺,我们已经把人均日工资涨到了180元。”祁门红茶协会会长王昶坦言,前年的工资是130元/天,去年已经涨到了150元/天,今年最高达到了200元,“即便如此,还是人手不足。”

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也一定程度上浮了采茶工的收入,但是效果也不理想,“本地工人人数有限,外地人进不来,再高工资也吸引不了人。”曾胜春说。

在遵守防疫政策的同时,如何打通采茶工流动限制?黄山市进行了综合施策。黄山市副市长张正竹介绍,一方面,黄山市提前给返乡茶农发送一封信,提醒返乡茶农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提前报备,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隔离管控等措施;另一方面开展“点对点”服务。由当地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经营主体提前与无疫情地区对接,采取点对点招工和包车运输方式,招募外地采茶工。

新茶鲜叶。施亚磊摄

此外,黄山市还广泛发布招聘采茶工公告和组织社会化生产服务。就在前几天,黄山市导游协会还特地发布了一则《采茶工招聘启事》,专门为导游员提供采茶工的岗位。

黄山市黄山区除了就地就近招聘采茶工之外,还与园区企业协调沟通,错峰共享用工,以此来破解采茶用工难题。

岳西县也把错峰采茶作为缓解用工短缺问题的举措之一,“岳西因为地形复杂,低海拔地区茶叶采摘早,高海拔地区要晚一些。”岳西县农村农村局茶业站站长徐卫兵介绍,县里就利用这个时间差,错峰采茶,破解难题。

来源:金台资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