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茶经是世界上

找到约5,138条结果 (用时 0.036 秒)

遗落在云南边地的半部“茶经”

拾起遗落的半部《茶经》

在历史学的领域中,有这样一种理解历史的思路:“ 历史没有唯一的答案,也没有所谓正确的答案,历史就是一种解释。”的确,许多人喜欢的不仅是历史本身,更希望从过去中找到当下的某种连接点,以找到更多的解读与答案。这样的心思同样适用于茶的世界中。成书于八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茶经 》,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这部书不仅受到了我国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作者陆羽后来还被人们誉为“ 茶圣 ”。直到今天,相信每一个茶人或多或少在潜意识中都藏着书中这样一句话:“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 茶经 》原文并不长,当时陆羽开创性地从“ 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着手,不过数千字的篇幅间,全面扼要地对迄至唐代的茶叶做了阐述,涵盖了茶树生长、栽培、采摘、制作、煎煮、饮用、相关文献汇集等诸多方面。被誉为“ 当代茶圣 ”的吴觉农先生所著的《 茶经述评 》是当今研究《 茶经 》最权威的著作,在他对《 八之出 》这个部分的述评时就提出,陆羽撰写《 茶经 》时云南已建立了南诏国,但因其不在唐的行政区划之内,《 茶经 》未把南诏列入《 八之出 》内,但从“ 出 ”的含义来说,是应该把南诏(即云南)列入在内的。

陆羽遗漏的,偏偏就是目前公认的世界茶树起源地 —— 云南。云南是目前发现野生大茶树最多的地方,尤其是澜沧江两岸最为集中。生活在这里的古老民族,早在数千年前便在这片土地上驯化、种植茶树,人与茶树,信仰与被信仰,悠远的“ 人树文化 ”在今天依旧如吉光片羽般余存。《 茶经述评 》中还提到“《 茶经 》中有的内容由于时间的流逝已无现实意义,如关于造茶、煮茶、饮茶的器具等部分。”但真的如此吗?在云南边地,这些久远的记载依旧有着超越现实的意义。譬如在云南的许多产茶之地,当地人还普遍保留着烤茶的习惯,德昂族的酸茶、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竹筒茶这些少数民族茶俗未被时间淘汰,近年来更陆续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茶经 》对云南边地的这份遗漏,特别是对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前世今生的追求,宛如一颗尚未萌发的种子,一直埋藏在我们心中。去年深冬,编辑部在林海莽莽的无量山间行走时,“ 遗落在边地的半部茶经 ”这句话如同来自遥远世界的召唤般,突然在耳畔响起。无量山,何许山也?唐代樊绰《 蛮书 》中“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 ”所说的银生城界诸山中,与澜沧江相连相依的无量山便是其重要山脉。樊绰比陆羽小了百岁有余,百年后,樊绰踏上了陆羽未曾到过的“ 云南之旅 ”,虽仅寥寥数语,却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云南茶穿越千年的思绪。

这次的主题讲述,是从陆羽开始的,小到陆羽的“ 颜值 ”,大到陆羽在佛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交汇下的人生以及《 茶经 》的著成背景,我们希望仪式感满满地致敬《 茶经 》,致敬这部茶之典籍的思想,同时也希望基于此延展出遗漏在边地的那部茶经。

或许,这次我们书写的亦属于云南茶的历史。云南茶史悠久庞杂,相关文献著作浩如烟海。尤其近些年的著作中,多以资源现状、种植、工艺、市场产业等方面来撰写,大多阅读下来,罗列堆砌感较重。有没有一种可能,适当摒弃一些不必须的信息,也不做草率的资料“ 二道贩 ”,就专注于言简意赅的《 茶经 》脉络,关怀茶圣陆羽对待这片茶叶炙热的人文温度,将繁杂悠久的云南茶史梳理成精简有趣而与众不同的模样,用心重新拾起这部遗落在云南边地的半部茶经,为求拼读出中国茶业历史文化的全貌。

作者|唐蓉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1200多年后,茶圣陆羽故里复原《茶经》中经典,擦亮天门“茗”片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地。茶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当今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之首。

而这一切,都源起于湖北天门人陆羽所著的《茶经》。

图丨《茶经》由天门人陆羽所著

天门,古称竟陵。“竟陵”者,陵之竟也——大洪山至此突兀而止,面临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

自秦始置竟陵县算起,天门建制史长达2000余年,建城史也有1500年以上。

天门棉花产量居全国县市之首,有“三乡宝地”的美誉。是全国首个、湖北省唯一的“中国蒸菜之乡”,唯一的“中国曲艺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湖北省人口第一大(县)市。

近年来,让天门名扬天下的,必然是“茶圣陆羽故里”这一头衔。

图丨天门陆羽雕像

01

陆羽故里,旧址遗迹遍布

唐朝复州竟陵城位于汉水北部,地处今天天门市的中部,天门河(古名为西江)自西向东横穿竟陵,与汉水汇合注入长江。

公元733年,一名婴儿被遗弃在了天门西湖之滨的雁桥畔。幸而,获龙盖寺(今“西塔寺”)僧人拾得并收养,得以栖身,因“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而取名“陆羽”。

图丨陆羽在天门西湖边长大

746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参加一次乡饮酒礼活动,从被召来献艺的戏班子中发现十四岁的陆羽演技不凡,闻其好学,特地“捉手拊背,亲授诗集”给予鼓励,推荐他到佛子山(大洪山余脉天门山的最高峰)拜邹夫子为师继续读书。

邹夫子是位精通经史的学者。陆羽在这里潜心攻读“经、史、子、集”,为以后著述《茶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攻书之余,陆羽常到附近的野生茶林去采茶为师煮茗,由此养成了观察茶树、研究茶树生态的习惯。

图丨西塔寺

今天的天门市竟陵城区,以“陆羽”命名的各类场所,从官方到民间,俯拾皆是;陆羽亭、文学泉、古雁桥以及西塔寺、涵碧堂等陆羽旧址遗迹遍布。

天门政府每年还会举办“陆羽茶文化节”、“茶圣节”,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竟陵先贤。

在距离景陵古城墙不远处,保存着一处陆羽品茶真迹——文学泉。

这是一座开凿于1600多年前的古井,直到今天依旧泉水潺潺,是天门的城市图腾,也是天门悠久建城史的实证,现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丨陆羽故园

02

以“经”述茶,终成世界级经典

陆羽所著的所著《茶经》全书7000余字,分为上中下3卷,系统总结了唐代中期以前茶叶发展、生产、加工、品饮等方面的情形,并深入发掘饮茶的文化内涵,将饮茶从日常生活习惯提升为艺术和审美的层次。

图丨陆羽《茶经》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部茶书,开启了茶的文化时代。此后,虽然茶的农学、科学内容与时俱进,但《茶经》对于茶的人文精神、社会担当和最基本界定却从不曾过时。

后世无论中外,对茶艺道精神的总结提炼都没有超过《茶经》“精行俭德”的范畴,即同时指向人的内心品质和外在行为。

图丨天门茶经楼夜景

陆羽及其《茶经》对茶业及茶文化的发生、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创始作用。陆羽在唐代就为人奉为茶神、茶仙。

陆羽同样受到了世界茶学界的推崇。1935年出版,美国作家威廉·乌克斯编著的《茶叶全书》中提到:“无人能否认陆羽之崇高地位。”而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最具权威的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又称《不列颠百科全书》),将《茶经》全文收入。

作为世界上的第一部茶书,陆羽极其自信地以“经”名茶,《茶经》亦终成经典。

图丨天门茶经楼藏茶殿内景

03

复原经典,屡获国内外“首次”

在天门,始终有一群人一直致力于将陆羽文化发扬光大。如被尊称为“湖北茶产业社会活动家”的石艾发(已故),成立了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组织了陆羽茶文化节、中国(天门)茶圣节等,邀请国内外茶人来天门参观考察。

又如湖北省天门市陆羽研究会,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从事陆羽与《茶经》研究的社会团体。先后成功复原《茶经》中有关采、制,煎、饮茶的全部器具以及制茶工艺,让大唐煎茶技法从文字走向现实。

2017年,由该会领衔的“茶经二十四器”复制课题项目正式启动。

2019年10月,《茶经》“四之器”24种29件的仿制工作完成,这也是国内外首次完整复原茶经“二十四器”。

图丨天门茶艺师用复制于《茶经》中的“二十四器”表演茶艺

再现陆羽煎茶法,还有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即茶饼。

《茶经》“三之造”中对煎茶用茶饼的制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但千年来被宋代“点茶”和明清泡茶所取代,故而失传。且现代的普洱、白茶等各式茶饼,都煎不出《茶经》中所描述的茶饼的状态及风味。

图丨重现古法制茶的茶饼

2019年开始,陆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芬尝试复制《茶经》里的饼茶。至2021年,外观青绿,汤色浅黄、滋味甘醇的“竟陵陆子饼”成功问世。

2022年7月,该茶饼获第25届武汉中国茶叶博览交易会“最佳传承创新成果奖”;今年9月,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唐代蒸青茶饼”等十项技能绝技绝活脱颖而出,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

自此,古法茶汤的幽香穿越千年,再次香飘天门。

图丨竟陵陆子饼

04

传承与创新,擦亮天门“茗”片

天门市以丰富的陆羽茶文化资源为依托,坚持茶旅融合发展战略,打造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茶圣故里园景区。

同时,积极培育茶种植休闲体验基地,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茶旅互动新格局,先后荣获“中国茶文化之乡”“湖北省茶文化旅游示范区”等荣誉。

图丨今年4月10日,天门举行茶圣拜谒仪式

做好“陆羽”文章,传承与文化研究至关重要,创新与产业发展同样必不可少。

从古至今,受制于“先天不足”的地理条件,天门并没有种茶的传统。

近年来,天门市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茶产业发展作为重点项目,列入该市“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布局佛子山等地,利用非基本农田、荒地开垦种茶,配套产茶区基础设施建设,还组建科技专班对茶叶种植相关技术进行指导,并出台奖补政策支持茶产业发展,茶叶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截至目前,该市茶叶种植面积达1800亩,年产量400余吨,并形成天门地方茶叶产品和茶叶品牌,多次在武汉茶博会、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将天门茶圣陆羽故里这一名片越擦越亮。

图丨天门佛子山茶园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经》是一本怎样的书,为什么每个爱茶人都值得读?


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茶经》这本书,但真正读过此书的人,就没有几个了。


《茶经》作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是每个茶人都绕不开的一本书。


今天杯小茶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茶经》的主要内容。


(温馨提示:《茶经》原文字数不多,但读起来有点困难,建议到书店购买释义版或图解版。)


作者简介: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尊为“茶圣”。


陆羽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泡茶、品茶。他一生嗜茶,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


内容概要:

《茶经》于公元780年出版,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上卷包括前三章,中卷仅有第四章,下卷包括后六章。


一之源:论茶树的原产地、特征和名称,自然条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以及茶叶的功效等

二之具:论茶叶的采制工具及使用方法

三之造:论茶叶采制和品质的鉴别方法

四之器:列举烹饮用具的种类和用途

五之煮:论煮茶的方法和水的品第

六之饮:论饮茶的方法现实意义和历史沿革

七之事:叙述上古至唐代有关茶事的记载

八之出:论全国名茶的产地和优劣

九之略:论述在一定的条件下,怎样省略茶叶的采制工具和饮茶用具入

十之图:指出《茶经》要写在绢上张挂座前,指导茶叶生产和烹饮的全过程



《茶经》成书于唐代,所讲的都是唐代及以前的东西,与我们现在的茶生活不同。


有人也许会产生疑问:《茶经》到现在还有没有学习参考的价值呢?


的确,《茶经》中所说的一些东西,与现代茶事已经完全不同。


比如制茶方法,唐代时主要制造蒸青团茶,现在有六大茶类,制茶工艺多样化;

比如饮茶方法,唐代采用煮茶法,而现在多采用泡茶法;

比如《茶经》中“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这一有名的关于水的论述,介于现代环境污染,水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选水也不能盲目按其所说。

如此等等。



但是,《茶经》中的很多东西,在今天看来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比如,“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论述的是茶树生长的土壤对品质形成的重要性,如今生长在岩石缝隙之中的武夷岩茶便是最好的佐证。

比如,陆羽发现水的沸腾程度与水的活性息息相关,从而影响到茶的香气和滋味,在今天,我们仍然强调水好才能发茶性。

比如,即使茶具与饮茶方式不同,也同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甚至还有不少人效仿古人的煮茶法与点茶法,从中一窥唐宋遗风。


《茶经》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茶经》的问世,当时已竞相传抄,大大推动了茶的传播和普及,之后的茶书便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哪怕是现在读来,仍然不得不佩服陆羽的博学和魄力。


作为一名爱茶人士,如果不读《茶经》,可谓是人生一大憾事!

找到约5,027条结果 (用时 0.02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