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茶文化与生活品质

找到约3,983条结果 (用时 0.025 秒)

人民网“传承茶文化·发展茶产业”专场论坛畅谈茶产业发展

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19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四届。

当日,在“传承茶文化·发展茶产业”专场论坛上,与会嘉宾纷纷围绕弘扬中华茶文化,讲好“中国茶故事”,让更多年轻人走近并爱上茶文化,同时推动茶产业精准扶贫,让茶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越来越国际化等观点进行发言。

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邵曙光主持了论坛。

参加本场论坛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学文,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南中源茶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普安红推广人韦波,全国政协委员,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王贵卿,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委副书记、区长谭荣兵,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茶业专家刘年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沈冬梅,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龚淑英,北京老舍茶馆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评茶师尹智君,黄金茶事(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忠慧。

邵曙光:资源与资本对接,让金融助力茶产业腾飞

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邵曙光认为,金融资本是助力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很多人认为,喝茶爱茶是专属于中老年群体,然而有调查发现,目前茶叶消费正向年轻化发展,年轻人的茶饮需求成为了茶叶市场未来的增长点。邵曙光认为,目前饮茶人群中年轻人比例不高,这是因为市场上没有生产出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竞争已经成为茶产业面临的一大困境。

对于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以及实现茶产业的转型升级问题,邵曙光认为,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良性结合或是发展方向。据她介绍,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始终致力于促进中国的茶经济发展,通过设立各种专项基金保障茶的质量、提高茶的品质,通过资金支持,让资源与资本对接,助力我国茶产业发展。

俞学文:倡导茶文化,让更多年轻人爱茶、懂茶


国人大代表,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学文表示,发展茶产业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更有利于贫困地区实现精准脱贫。据他介绍,目前我国一些贫困地区自然环境优越、受工业污染少,是茶叶的优质产地,“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做大做强茶产业,俞学文认为,一方面要保障茶叶的高品质。他以“更香”有机茶举例,20多年来,他的茶园始终坚持有机发展,采用有机肥料,拒绝农药化肥,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让茶叶的品质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要在国际市场上扩大销路,提高品牌知名度。俞学文坦言,我国的茶产业曾经乱象丛生,严重制约了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中国茶要想立足国际市场,就要实现产业升级,追求高质量的发展,形成品牌影响力。”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但俞学文发现,爱茶懂茶的人群中年轻人的比例不高,年轻人与茶好像隔着一层突不破的隔膜。因此,俞学文建议,设立全民饮茶日倡导全民饮茶,尤其要让年轻人群体爱茶懂茶。“中国人自己爱茶,积极主动传播茶文化,才能让世界爱上中国茶。”

韦波:茶叶扶贫,不能忘记质量保证与生态保护

2018年2月,农业部印发《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韦波对此表示,贵州省普安县有独特的“古茶树”资源,当地重点推进发展的“一业”便是茶产业。

韦波同时提出,在看到茶产业给当地百姓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茶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他在调研时发现,有些茶叶种植人使用除草剂等农药,导致土地受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他准备在今年两会上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此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韦波还谈到,为了避免滥用无机化肥和农药影响茶叶的质量,减少危害,普安县政府采取了统一管理的措施:一是在冬季的时候就把有机肥直接发到农户手中,避免农户使用无机化肥;二是政府统一通过飞机播撒农药,避免农户使用高毒农药污染茶叶和土地。

“只要是好茶,人们并不会嫌多。”韦波说,建立一个茶叶品牌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茶企应当爱惜自己的品牌,保证产品质量,让中国的茶叶能够走向世界。

何一心:立足科技,保护生态,是茶人的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在论坛上介绍了他今年向全国两会提交的建议,他建议“坚持农业生态发展,夯实农业发展的道路”。他提出,目前来看,我国茶的生产显露出“饱和”甚至过剩的迹象,大面积的茶园不仅给市场需求带来压力,也给生态造成了一定影响。茶产业需要规划有序发展。目前来看,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和方法“去杠杆、降库存”,这其中关键是通过科技手段,开发茶叶的多元用途。

何一心提到,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07年时,我国茶产业产值不足100亿元,经过10年发展,到2018年,茶产业综合产值已经超过6000亿元,今年将向万亿元迈进。如果将茶的提取、深加工产业加进去,茶产业可能出现十万亿元甚至百万亿元的规模。这样的产业规模对于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将有重要作用。

谈到茶产业生态发展,何一心在论坛上说:“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牢牢记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果种茶人没能使这片山更绿,那这个茶也是不会香的。”

茶的品质提高后,喝茶人更加喜爱自己的茶。他说:“过度地开垦,恐将成为千古罪人;而改善生态,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所以,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生态,这是我们茶人的责任。”

姚静波:2018年是茶产业丰收年,接轨国际信号明显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认为,2018年是茶产业的丰收年,我国茶的出口量价不断攀升,茶叶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渠道更加多元化,这3点是2018年整个茶产业的亮点。

在谈到茶叶消费群体年轻化这一变化趋势时,姚静波说,“以前一谈到饮茶,说的都是老年人、中年人,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调研发现,如今随着新饮品不断发展,饮茶者中20-29岁的年轻人对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是一大利好信号。”

姚静波表示,2019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继续从品牌发展、诚信建设、标准制定和茶文化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强工作。特别是在品牌发展方面,将通过更科学、更专业、更权威的方式,为茶企业“把脉”,为其提供更多对今后发展有价值、可借鉴的参考信息。

王贵卿:中国茶企要静下心来,认真做产品

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闽南茶协联盟主席、厦门市茶叶协(学)会会长王贵卿指出,茶企业要走向市场化,要知道消费者群体在哪里,要为消费者服务,为消费者进行研发、创新。中国茶企业要紧盯全球市场和全球消费者,要了解掌握各个地区人民的消费习惯、口味、生活方式,根据消费需求研究产品,制定市场化策略,这样的产品才会走向全球,占领市场。

王贵卿认为,企业还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要发挥专业技术、资源保障和系统化管理作用,完善工艺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策略,在质量安全专业能力水平方面持续发展,保障产品品质。还要加强研发能力建设,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打造应用型企业研发平台。

王贵卿表示,“最重要的是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做产品,做适合老百姓喝的口味,让百姓放心喝,要做全世界老百姓都喝得起的放心茶。”

谭荣兵:茶产业扶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委副书记、区长谭荣兵表示,基层政府可以发挥地区优势,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以茶叶精准扶贫为切入点,通过茶产业的扶贫,实现扶贫方式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他在论坛上介绍了纳溪区在这方面做的工作。

纳溪区依托良好的自然禀赋,突出产业优势,不断发展特早茶茶叶,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连片发展,小茶叶成就了大产业。

另外,纳溪区正在全力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纳溪特早茶产业与全域旅游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茶文旅田园综合体,以茶资源带活服务业。

通过适宜的宣传,纳溪特早茶的品牌影响持续扩大,同时依托于四川泸州国际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和专业进出口的贸易业务,把纳溪特早茶推向了全球。

通过这几方面的工作,纳溪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中找准方向,依托一片小茶叶带动绿色产业,切实带动区内一共1993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刘年艳:将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引入茶产业,集群化发展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茶业专家刘年艳表示,作为特色产业,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抓手,特别是贫困地区要大力推进。茶产业在贫困地区有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

刘年艳也发现“随着喝茶人群增多,种茶的人也越来越多。茶产业发展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产业整体效益不高,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面临一些问题。”针对这一发现,刘年艳提出建议:

第一,要转变以生产为导向的发展方式,要以市场为导向,这是长期以来茶产业面临的瓶颈,要从人民需求的角度来确定产业模式。

第二,要把茶产业流程智能化发展。将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引进茶产业,由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做主导。

第三,茶产业要做生活融合性茶叶,要认识到人民群众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茶,不是昂贵的茶,性价比高的茶才是大家需求量最大的。

第四,要把茶产业集群化,不是单一产出茶叶,要延伸不同产业。

最后,刘年艳针对茶产业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提出思考——如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用茶叶元素和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创新;如何创造慢生活文化,等等。

沈冬梅:不追天价茶、古董茶,真正爱上中国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沈冬梅表示,茶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创新弘扬茶文化,讲好中国茶叶的故事,能够增加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文化自信。

沈冬梅表示,中国是茶的故乡,从茶叶到茶具到饮茶方式,茶文化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沈冬梅提出,当前,面对各种各样的茶,不少普通消费者往往不知如何选择。对此,她建议,当下首先要倡导人们建立健康的消费心态,避免追求天价茶、古董茶、故事茶,而是通过了解茶文化真正地喜欢上喝茶。

茶文化形态丰富,在不同的场景下能起到不同作用。一个人独自品茶时,可以享受诗意美好的氛围;与人邀约对饮时,可以沟通情感、互相尊重;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化舞台上,茶文化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达成文化互信、甚至形成文化共同体的重要基石。

龚淑英:茶的品质评价,看消费者投票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龚淑英表示,在茶加工、新产品研发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品质”概念,品质不是我喜欢就好,而是消费者喜欢的才是好的。

龚淑英建议,做好茶的品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处理好茶园和生态的关系。青山绿水可以变成金山银山,但是金山银山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科学地规划。希望发展茶产业的地方政府与高校和研究所沟通,讨论如何发展,不盲目发展,有了好的生态才可能有好的品质。

第二,茶的品质评价应由消费者决定。从专业角度看,茶的品质有高低之分,但投放到市场之后,不同的人对品质的要求不一样,不是专家认为好的就好,而是消费者认为好才好。新发展茶产业的地区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

第三,加工技术也会影响品质。科技创新带来更好的品质,现在各大院所都在做相关技术研究。

第四,标准和品质之间的关系。为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应该倡导推行标准化。企业自身需要做标准化,政府区域品牌也应该做标准化。

尹智君:茶能沟通人心,茶馆空间能读懂文化

北京老舍茶馆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评茶师尹智君表示,茶文化在物质层面之上更有文化和精神内涵,经营茶馆空间需要深入了解地方文化。

茶具有文化内涵,茶馆同样有。茶馆空间是传播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尹智君认为,想做茶空间的人,一定要了解这个城市的定位,其次,要了解城市的文化。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在这个城市中是如何体现的,这是一个城市的品格和精神,是城市的人文情怀。做茶馆空间,要熟悉这一点。

另外一点,茶文化代表美好生活,回归到茶的生活,是简、美、静的文化。尹智君认为,“中国好的茶文化如何市场化”这一问题如果研究透,我国茶产业、茶馆空间将做得更好。

“茶能够走向世界,是因为茶能够连接人心。”尹智君说。

张忠慧:因茶,分享咱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黄金茶事(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忠慧表示,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用24节气做为时间指引,有茶相伴的生活应当成为中国人独特的、极具东方美学的一种生活方式。

论坛上,张忠慧以《黄金茶事》为例,介绍了创建茶空间、打造茶品牌、传播茶文化的经验。据他介绍,黄金茶事的定位有别于传统的茶馆,而是要把一杯温暖的茶与生活相联结。“茶文化的内涵与生活本就有着密切的关联,茶是生活方式,也更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作为茶文化的传播载体,茶事活动也是构成茶文化内涵的一部分。张忠慧认为,未来的茶事空间是跳出传统、打破边界的开放式平台,成为新兴的休养身心乐活空间,让前来品茶的人们抛开工作与生活中的种种烦扰,沉浸在深遂的茶文化世界里,身心自在。奉上一杯温暖的茶,与这个美好的世界深情连接。


内容综合自人民网及网络

由北京茶叶网编辑整理



-END-

“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打造茶生活品质之城”活动 在湖州成功举办

12月7日,由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州市文旅局、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和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承办的“茶和天下,共享非遗—打造茶生活品质之城”湖州茶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活动在南太湖山庄举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政府原副省长王建满,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菁,湖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申中华,湖州市政府副市长阮叶萍,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建平、常务副会长叶鸣,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与宣传部负责人胡飞龙,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兴荣、副会长吴震、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丁阿娥和茶企茶人代表等参加。

活动以庆祝紫笋茶和安吉白茶成功入选人类非遗为切入点,以陆羽所著《茶经》为主线,通过现场展示、互动、发布等方式,宣传和推介湖州以茶为抓手坚持绿色生态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等核心要素,发布茶旅精品线路、设计推出“江南文化探源”——陆羽《茶经》研学地图,着力推进“三茶”统筹发展转化成果。

湖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申中华讲话。

浙江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菁,湖州市政府副市长阮叶萍向获得湖州市级非遗工作站的2家单位代表授牌。

会上还播放了《问茶》采访短视频。组织举办了“茶和世界五人谈圆桌会”。

会上还邀请了《茶人三部曲》作者王旭烽,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建平,安吉县溪龙乡女子茶叶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社长宋昌美,紫笋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郑福年和媒体主持人方雨等5位嘉宾,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讲述茶艺传承制作、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和以茶促共富等故事,展望畅谈了打造湖州茶生活品质之城的美好愿景和规划蓝图。

会场外布置了茶之造、茶之器、茶之饮三个部分场景,分别展呈茶科技相关产品、茶文创产品、历代茶道沉浸式体验等。

来源: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亲情中华 :茶文化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茶叶生产大国,茶叶加工技艺发达,茶叶产品种类丰富,因加工技艺与茶形、茶味、茶品质特性,形成了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特色茶品。中国是茶饮大国,“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饮品,正如林语堂先生在他的名作《中国人》中所说,饮茶为整个国民生活增色不少。他在遍数中国人饮茶风习后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今天的中国人将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申请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生产智慧与茶艺茶道中的文化内涵得到世界重视,这是优秀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文明中国展示中国文明的重要方式。同时它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连接的范例。


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茶是日常生活饮品,茶又是文化观念的表达与社会连接的中介,茶是物质、精神与社会的复合载体,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茶是中国人喜好的饮品,它关联着中国人的身体与灵魂。中国人最早对于茶的认知,是茶对身体养护的药用价值。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本草经》),这荼就是茶,茶字写法出现在唐中期。陆羽《茶经》的出现,奠定了“茶”的经典位置,如宋人梅尧臣诗赞曰:“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茶饮解毒、清心、解郁、化滞的原初药性功能,直到今天仍发挥着身体养护价值。

茶的生活价值的重要发现是茶的精神滋养与提振功能,这是茶由药用进入饮品的关键。在汉魏六朝时期养生说流行,茶醉的状态成为神秘性的体验,唐人卢仝七碗茶诗,说尽了饮茶的奥妙。唐朝佛教禅宗兴起,为了坐禅的清醒,茶成为提神醒脑的修行饮品,并促成社会饮茶风气的流行。据《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记述:“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茶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种茶制茶贩茶成为农工商产业,城市茶铺兴起,“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茶饮成为大众生活方式之后,围绕茶饮形成了茶艺茶礼与茶道,茶成为连接社会、显示趣味的重要“物像”。因茶之品质与饮茶的好尚,茶也被世人赋予廉、美、和、敬的伦理品性。

茶,在中国南部普遍种植,茶叶产量巨大且方便易得,饮茶方式俭朴,是适合大众消费的饮品。茶叶之廉,廉在它的亲民与清心;茶叶是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饮品。茶是常绿植物,经过冬天霜雪的春芽,形质俱美,春天的韵味在一杯清茶中荡漾。茶之美,在于茶味醇甘,韵味的悠长,更在于品茶中相互谈心的温暖,这是人情之美;茶之和,在于饮茶促进内心的平和与外在人事的调和。茶能解郁清心,抒发情志,达到神清气爽,中心平和;茶饮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提供清净与亲切的和谐和美氛围。茶之敬,在于饮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礼仪,客来敬茶。饮茶有礼,茶礼繁简不一,均以诚敬为原则,茶礼以主人敬茶开始,以客人谢茶结束,主客之间以茶为媒,在敬奉与品饮中,生动地呈现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礼仪文明。茶之四德,温润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提振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

“茶文化”融入当代生活

茶由物质形态与人的好尚对象,跃升为社会文化载体,成为社会团结与生活美学的重要内容。当今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已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何传承与振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在社区与社会公共生活中得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用心思考的问题。

从社会成员的个体层面,我们充分发挥茶饮清心明目的温良品性,养成饮茶习惯,以茶滋润与养护身心。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对茶这一抚慰人心、和谐社会的饮品的当代价值,有着更切近的社会需求。传承茶文化精神传统,倡导饮茶、品茶、爱茶与敬茶的社会风尚,让年轻人在可乐与其他气泡饮料的嗜好之外,多一种选择,从而热爱我们的国饮,同时修养身心,礼敬他人。当然,饮茶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我们可以通过采茶与制茶技艺的观摩学习,到泡茶与品茶和茶艺茶礼的习练与体验,让青少年从小了解并习得茶文化,熏陶与培育对茶文化遗产的感情,为中国茶文化的世代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连接的有效路径之一。

从社区与社会的整体角度看,茶饮习俗中的礼仪传统为沟通人际关系、调处社会矛盾、和谐社区社会提供了有效路径。茶馆茶室茶亭是社区的公共空间,定期的茶会茶聚茶访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内容。只要我们能坐下来,喝上几盏清茶,拉拉几句家常,自然是一片祥和气象。即使日常有些隔膜与不理解的情绪,相信也会在茶香中飘散。传统社会民间调解矛盾的主要方式,就是“坐茶馆”“吃讲茶”。在年长而有德望的乡贤主持下,当事人面对面一番茶叙,从而达成相互妥协的化解。我们今天的社区民间调解员“和事佬”与“老娘舅”在调解民间生活纠纷时大约也采用的是这一方式。茶的和敬品性,对于我们今天的社区治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都有着柔化与浸润的作用。定期的社区茶聚与茶会,或者茶艺展示,或者娱乐性的“斗茶”,都可以活跃社区生活滋润社区关系。我们在构建基层社会共同体的过程中,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而茶事礼仪的推广与茶香社区的建设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动实践。

茶事活动不仅是我们和谐社区关系、促进社会团结的纽带,茶叶还是农业经济产品,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单位土地面积上茶叶收益远高于普通作物种植,而且茶叶的管理成本也低于一般作物种植,这就是江南一些地区普遍种植茶叶增收的原因。近年来,随着制茶技艺的提升与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茶叶加工产品更加丰富,与茶叶相关的周边产品也得到有效带动。围绕茶产业形成的茶叶消费市场在传统基础上得到持续扩展。大家知道,茶叶贸易是我们加强地区间社会联系与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北方茶饮资源主要依赖南方输送,茶马古道与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国的热门词汇,北方游牧地区与南方农业地区以茶为生活资源的经济往来,促进了南北社会的相互依存,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物质与文化基础的构造。当今时代,茶产区与畜牧区依然保持着物资与人员交流的密切关系,奶茶是当地牧民的日常生活饮品,也是外来旅游者品尝的佳品。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始终居于主要位置,中国茶叶文明与温柔敦厚的茶国性情,成为中国人形象的世界表征。今天中国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更应该利用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高度,讲好中国的茶故事,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随着茶艺茶道茶礼为世界人民所知晓,从而为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作出中国贡献。

茶,作为生态饮品,自然安全,它千百年来守护着中国人的身体;茶作为文化载体与象征,柔和温良的伦理品性,长久地滋润并提振着中国人的心灵与精神。中国人离不开茶,茶是我们民族的生命伴生物,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是中国人的文化发明,也是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吃茶去”,是友朋邻里的亲切邀请,更是传承与弘扬人类文化遗产的行动。

(作者萧放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学习时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910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