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传说中的茶膏

找到约100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茶膏种类繁多,为何只有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流传至今?

2004年2月8日,在广东大厦举行的拍卖会上,一块重3克、长4cm、宽4cm、高0.5cm的茶膏,卖到了12000元,令人惊奇的是,这块震惊了茶界的天价茶膏,不仅是鲁迅先生的遗物,而且还是清朝宫廷流传下来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

2007年,一块82g清宫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被人以85万的高价收购。2010年,一盒清宫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在拍卖现场以100.8万的天价成交。

当时92岁的茶学名宿、研究茶道60年的中山大学教授张宏达先生感慨地说道:“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精致的茶膏!”

什么是茶膏

茶膏是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五种形态“砖、饼、团、沱、膏”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速溶茶”。

▲陈年茶膏的表面已经风化

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是将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采用特殊方式将乔木大叶种茶叶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再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而成。

茶膏——可以喝的古董

茶膏是祖辈传下来的宝贝,是“可以喝的古董”。

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为中国独有,其始于南唐、成于宋、兴于清、盛于当代。

▲宋 刘松年 《撵茶图》(局部)

陆羽是茶膏的第一个发现者,在他的专著《茶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出膏者光,含膏者皱”、“油膏其面”。

陆羽在《茶经》中多次提到“膏”字。

清代时,云南土司在借鉴唐宋制作饼茶工艺的基础上,创出大锅熬茶、制膏的方式,将“蒸”升级为“煮”。大锅熬膏属于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发展的第一阶段,只能定性为土制(土方法),它与后来皇宫“御制”的茶膏有很大差别。

▲茶膏制作流程

清代乾隆年间,由于大锅熬制的茶膏难以出“精品”,于是改为皇宫内的御茶房“御制”。由于借鉴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手法,其制作工艺已类似于我们现在通常采用的低温提取、低温干燥。这样做出来的茶膏,才会呈现出尽善尽美的品质。

茶膏——皇家贡品

▲这就是传说中的清代茶膏

▲清代的茶膏曾经拍出1克1万元的天价

茶膏并非现代产物,而是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茶膏的雏形,并且一经面世就作为贡品进入宫廷供皇室享用。

茶膏的制作技术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明代朱元璋废龙团凤饼改散茶,茶膏也随之消失,直到清朝才悄然出现,它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后来清宫御茶房在民间制茶膏工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5年)药学家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正式以官方文献的形式出现了“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的名称。

1792年,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首次作为国家礼品向到访的英国使团马嘎尔尼馈赠,并就此流入海外。至今我们还能看到出自故宫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贡品。历史的选择和现代科学研究的论证表明,云南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是最适合制成茶膏的原料。

如清代的药学家赵学敏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有关于“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的记载:

“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

这可谓是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在官方文献中第一个正式的称谓。

至今仍存放在故宫的清代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

清代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有很多种类,如“黑珍珠”、“玉龙胜雪”、“红运当头”、“易武春晓”等等。特别是“红运当头”,其膏体极轻,可悬浮在水面,因此在冲泡方式上与其他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不同,它是先放水,后放茶膏,使茶膏漂浮在水面上,随后茶膏的颜色由上向下呈雾状弥漫,极具观赏性。

▼一块小小的茶膏会让你大开眼界

▼在滚烫的清水中,茶膏慢慢融化

▼不断溶解的茶膏像有生命的水母一样伸缩、律动

▼冲泡好的茶膏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图案,仿佛神秘的宇宙流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清代的宫廷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的制作方法,随着1925年清王朝的解体而失传了。

现在,我们除了能从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能看到那个被静静放置一角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外,有关它的资料我们却知之甚少。虽然从逃出宫中的太监口中获得了一些有关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的信息,但也都是些零散的只言片语。

故宫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清点清代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

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是一种粘性很高的膏状物,呈黑色或褐红色,能溶于水,是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叶有用成分的浓缩物,与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叶相比,具有饮用方便、省时省力等优点。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所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使其制成的茶膏不论是在汤色、香气,还是口感上都有其独到之处,且越陈品质越高,被誉为是可以喝的老“古董”。

但毋庸置疑的是,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的制作工艺是在借鉴唐朝与宋朝制作茶膏的工艺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是唐宋茶膏的延续。

茶膏——治疗疾病的灵丹妙药

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包装上这样写道:

肚胀受寒时,用姜汤与茶膏同煮饮,使身体出汗即愈,当口破舌喉受热疼痛时,用五分茶膏噙口过夜,即愈。当受暑,擦破皮肤出血时,将茶膏研面敷患处,即愈。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在清代宫廷中是“能治百病”的神药。

不仅能治肚胀受寒这类内科病,就是口舌生疮也不要紧,含着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睡觉,第二天也能痊愈。既能内服,也可外用,的确是妙不可言。

据现代研究分析,茶膏是茶的精华,茶膏中的五大成份:茶多酚、多糖、色素、咖啡碱、茶氨酸,集合成有机的整体,为人体提供诸多的营养成份与保健因子,被誉为“茶中黄金”。2005年,有关部门基本完成对清宫廷御用茶膏的破译与复原,并在古法制作的基础上,加上甘草、贝母、橘皮、丁香、桂子等中药材熬制成膏。据《中华本草》载:茶膏性凉,味苦甘,入心、胃、肺经,具有清热生津、宽胸开胃、醒酒怡神的功效,主治烦热口渴、舌糜、口臭、喉痹等症。

茶膏的冲泡方法

由于茶膏是高纯度的茶叶精华,对水质极为敏感,饮用方法也十分讲究,若用没有任何杂质的纯净水冲泡,则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汤色通透红亮;若是弱碱性矿泉水,则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中的茶多酚会快速转化成茶红素等有益物质,使汤色迅速变红,对身体健康颇有益处,滋味更加醇和。饮用可采用煮饮法或冲饮法。煮饮法即将茶膏用纯净水或矿泉水煮沸;冲饮法即将茶膏倒入杯中,注入沸水冲泡。可根据个人情况选用。冲泡法虽方便,但煮饮口感更佳。有条件的还是用煮饮法更佳。 成膏的茶冲泡时带着若有若无的清淡香气,冲泡后没有茶渣,汤色褐红通亮、色泽饱满,不含任何杂质,比直接冲泡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更优。口感上剔除了原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的苦涩,入口滋味醇厚润滑。这款固体速溶茶膏出门随身携带,不占空间,随时随地就能喝到好茶。每次只需一小颗,热水冲泡,只需10秒即可品饮,和冲泡速溶咖啡一样方便,却比咖啡味道来的更香浓。

茶膏,不愧为普洱中的劳斯莱斯!

花间一壶茶 独酌好开心

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膏黑如漆,醒酒第一。

一套400克,两罐。出差,旅行,方便携带

来源:泽青茶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百戏在立秋喜提热搜!

8月7日正值立秋,#原来古代饮品这么潮#力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冲上微博热搜。该话题主持人以古代饮茶方式为例,着重介绍了茶百戏,收获3.5万讨论度。

网友们在评论区纷纷感叹:原来,咖啡拉花都是古代人玩剩下的了!古代人喝茶这么潮!

今天,就跟着小编穿越千年,感受宋代点茶的魅力!

什么是茶百戏?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中描写的分茶就是历史上曾十分盛行的茶百戏。“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著名诗人杨万里对茶百戏变幻特征作了生动描写。

茶百戏作品《蝶恋花》。

今天人们的饮茶日常中,茶百戏显然已是从主舞台上谢幕了。但翻看古籍,宋人陶谷的《蕣茗录》便有这样的记载:“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陶谷所述“茶百戏”便是“分茶”,“分茶”是随着“点茶”技艺的不断提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分茶”是“点茶”延伸出来的一种新花样,是点茶法的艺术化呈现。

茶百戏如何制作?

说到茶百戏,要先从宋代点茶说起。

点茶,简单来说,先是将烘焙过后的茶用茶碾碾碎,再用石磨磨成细茶粉。筛分过后置入茶碗中,接着注入热水,再用竹制的茶筅将茶水击拂,直至水面泛起细密的泡沫。

以点茶为基础产生的斗茶,是会吃会玩的宋人发明的一次茶汤即兴,通过“斗”茶的汤色是否鲜白,以及水痕出现的早晚来评比茶的优劣,以茶汤纯白、水痕晚出为胜。

宋徽宗所作《文会图》中的点茶场景。

不过,宋人对茶的热爱,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斗茶的基础上,宋人进一步解锁玩茶新技能,他们发现了可以在茶上作画的技法,就是传说中的“茶百戏”。宋代,茶百戏因宋徽宗的推崇而达到顶峰,他不仅撰书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元代后,分茶开始衰落,到清代时,就再也没有看到关于分茶的记载了。

这也意味着,茶百戏已经失传数百年了。

茶百戏和咖啡拉花有什么区别?

不少人知道咖啡拉花,即在咖啡上用牛奶、奶油等画出各种形状的图案,其实我国早在唐宋时期就有类似的技艺了,与咖啡拉花不同的是,古人是在茶上作画。

王一博体验茶百戏。

在《天天向上》节目中,王一博便跟着茶百戏非遗传承人章志峰学习了茶百戏的画法。第一眼看上去,许多人都会发现茶百戏与咖啡拉花的相似之处,二者似乎都是用“白色的泡沫”在饮品表面勾勒图案,但他们的本质区别在于,拉花是利用咖啡和牛奶两种不同材料相叠加的办法来呈现图案,而茶百戏的构成却是100%的茶汤。

为了说明这种本质上的不同,章志峰介绍:“茶百戏是仅用茶和水,使水脉分成不同层次,从而形成各种文字和图案,不用掺杂别的东西,同时茶汤还可以饮用。”

特定工艺加工的研膏茶(团饼茶)是茶百戏的原料,点茶是茶百戏的基础。炙烤—碾细—击拂—至点出茶汤泡沫,每一步骤都需要细心,差一毫都失了文化的韵。

打出一碗拥有细腻泡沫的优秀茶汤悬浮液(即“龙团化乳”),只是茶百戏的基础。“龙团化乳”之后,还需要“注汤幻茶”或“下汤运匕”,茶汤才会变出百般戏法。

“注汤幻茶”便是直接用细口的瓶子,向茶汤注入水,在茶汤表面形成一些文字或简单的图案。“下汤运匕”,也就是用茶勺在茶汤表面上搅动,才是使“汤纹水脉成物象”“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的真正奥秘,在节目中,我们看到只要用茶勺蘸水,在茶汤乳花表面轻轻描线,茶勺所经之处,图案便开始逐渐显现。

正所谓是“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笑击拂”,当盏面上的汤纹水脉被茶师以高超的手法幻变出种种图案时,那汤中细微的泡沫若山水云雾,状花鸟虫鱼,宛如一幅幅水墨图画,因此也有“水丹青”之称。

茶百戏是如何“复原”的?

在章志峰恢复茶百戏之前,茶汤如何幻变出图案一直是个谜,这一文化只是静静地躺在古籍诗文中。要按照古籍中的描述复原茶百戏,只能靠不断地实践,这注定是一场孤独而没有预期的漫长探索之旅。

茶百戏与日本茶道十分相近,为了复活“茶百戏”技艺,章志峰还专门到日本学习千家流和点茶法,试图从日本茶道中寻找线索。通过这种“迂回”的方式,经过上百次的实践,章志峰终于在2009年成功让茶百戏再现于世人面前,中国的茶文化技艺因此又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章志峰在指导王一博体验茶百戏。

不仅如此,他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突破了古人只能用绿茶来演示分茶的局限,扩展到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等各种茶类,还把新的创意理念融入茶汤构成文字和图像,图案保留的时间也从古代的瞬时延长至2—4小时。2010年,茶百戏也被列入了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百戏恢复之前人们感到很神秘,但茶百戏恢复后,一些人却认为这只是一个被古人丢弃的小把戏,但是在茶百戏恢复之前,又有谁知道古人在一千年前就能依靠气体幻变图案呢?

恢复茶百戏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技艺本身,它还原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貌,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原有的文化特征。

正如章志峰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珍贵的是它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智慧,表现了民族文化优秀的DNA。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去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不能以牺牲非遗宝贵的特征去获取利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动态文化,是需要有人去正确传承的。”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烟透窗魂生香——浅谈历史流变中的茶生活与茶家具

作者:杨玮娣(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茶,起源于中华大地,最早可追溯至上古神农时期。历经岁月涤荡,茶生活早已深深融入国人的日常起居,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茶入画,以画释茶,古代绘画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艺术、美学等信息,以古代茶画为媒,可以探寻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起居和饮茶方式的变迁,以及茶家具和相关陈设用品的演变等,从而梳理茶生活与茶家具的发展脉络。

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字)而解之”的传说中可见,最初茶的出现是被当作一种可以解毒的药材。东汉之前,茶文化还处于萌芽阶段,以粗放的吃茶方式为主,没有专门的茶家具或器皿,所用器具都是与日常生活用具混用。拙朴的汉墓壁画和汉代画像砖中展现了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生活场景,贵族宴饮中所用的低矮榻、曲足案、食案、圆檈等,皆是茶家具的早期雏形。

撵茶图(中国画)刘松年

撵茶图(中国画·局部)刘松年

成书于三国时期的《广雅》,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作方法和饮用方式:“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可以看出,随着人们对茶叶种植认识的深入,出现了易于存放的饼茶。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僧人饮茶的普及促进了“茶禅一味”思想的形成,加之贵族中出现的“以茶代酒”的风尚,都极大地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人们开始以煮茶作为主要的饮茶方式,并适量加入盐和各种佐料,熬成羹汤,史料记载有“茗粥”之说。这一时期,虽然依旧没有出现专用的茶家具,但是随着文化的融合,西域的胡床传入中国,配合人们席地而坐的低矮家具逐渐向高型家具过渡,并在绚烂华美的石窟壁画中留下了珍贵的印记。

唐人宫乐图(中国画·局部)佚名

唐人宫乐图(中国画)佚名

随着茶在各个阶层中的逐渐流行,到了隋唐时期,人们更加注重饮茶的仪式感。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的问世,更是将茶文化推向空前繁荣的发展时期,煎茶成为当时主要的饮茶方式。从《唐人宫乐图》这幅经典茶画中可以看到雍容华贵的仕女和精美华丽的宫廷家具,富丽的设色更是将唐代审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画中,宫女们分坐于雕饰精美的月牙凳上,围着宽大的长案或在吹篥,或弹琵琶,案上摆放着精致的茶盏,人们沉浸在美妙的乐音中享受着煎茶的美好时光。宫廷茶宴成为唐代宫廷休闲与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亦是唐代茶事活动的一个缩影,相应的茶家具种类和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此时用于饮茶的长案与月牙凳可以满足多人共同参与,足见饮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交属性。

时至宋代,茶文化和茶美学在彼时独特审美风格的影响下进入极为兴盛的时期。这一阶段,饮茶方式在煎茶法的基础上逐渐发生变化,从宫廷贵族到市井百姓,出现了点茶、斗茶、茶百戏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它们已经和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此时的茶家具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展现出极简的雅致之美。

品茶图(中国画)文徵明

品茶图(中国画·局部)文徵明

撵茶,即把已经焙干的茶饼敲碎,然后放进碾槽里研磨成粉状的茶叶末。以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所绘《撵茶图》为例,画中不仅有香、墨和字画,还有仆人送上的茶。这幅画作细致地描绘了文人雅士一起品茶、赏画的茶会情景。画中划分出备茶区和品茶区两个区域。备茶区的大方桌用来摆放点茶所需的各种茶器和杯盏,撵茶、煮水等环节也都有相应的家具或承具作为依托,品茶区则展现了文人品茗赏画的雅集场面。可以看到,备茶区的方桌上陈列有筛茶的茶罗、贮茶的茶盒以及白色茶盏、红色杯托、茶匙、茶筅等,一名仆人正骑坐在长条矮几上撵茶,矮几的榫卯结构清晰可见。桌旁,另一名仆人正拿起细嘴汤瓶进行点茶。宋人点茶的讲究皆体现在细节之处,如茶炉并非直接放在地上,而是置于一个雕花小案之上,又名瓶座。画中还出现了雕饰精美的贮水瓮,荷叶盖别具清雅韵味。

此外,不同版本的“斗茶图”也生动展现出市井百姓的饮茶生活。数百年岁月流转,斗茶带给人们的那些烟火往事早已消散在轻扬的茶汤里,然而画作中那些穿街过巷、担着茶箱的茶人,却演绎着一段段多姿多彩的茶生活。形形色色的茶箱里,各类茶盏、汤瓶、茶炉让人们看到宋代饮茶的精致与仪式感,更让我们体会到文人雅士对茶美学和茶家具倾注的那份心意与情怀。

莫高窟第257窟北魏壁画中的胡床

汉代画像砖中展现了贵族席地而坐的宴饮场景

南宋之后,精致的点茶技艺逐渐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的经典。明代,随着饼茶进贡制度的废除,散茶兴起,简单易行的泡茶法逐渐盛行,饮茶不再拘泥于形式,一人一杯,一桌一凳就可以惬意地喝茶,饮茶也由此更为普及。此时的泡茶法注重水质和泡茶壶的选择,紫砂壶开始流行。泡茶流程简化的同时,茶家具也逐渐简化,主要与书房空间的家具共用。随着明代园林建筑的兴起,饮茶的场景多转向户外或庭院中,由此逐渐形成了茶寮。与自然情趣相融合的茶寮文化成为明清饮茶的一大特色,再一次推动了茶空间与茶美学的发展。文徵明的《品茶图》以清简萧疏的笔墨展现了品茶于山水间的文人雅趣。画中,一山一水,一室一茶,品茶对饮,通山水之灵气,令人神往。

饮茶,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中国古代绘画中展现的茶人、茶事,积淀着杯盏中的美好,生动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诉说着茶文化的历史更迭。今天,从源头上了解中国茶文化,尤其是让更多的年轻人从中汲取精神养分,挖掘隐藏于其中的文化基因,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推陈出新,对于我们思考茶文化的当下与未来有着重要意义。

来源:光明日报、北京茶世界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8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