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大陆创业

找到约11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福建永福:来自“大陆阿里山”的台式乌龙茶

在寒风骤起的秋冬时节,正是喝乌龙茶的时候,它能止渴生津缓解人体干燥,还能润肺润肤,为身体补充水分,最适合秋冬季喝。

正在品饮乌龙茶的你,知道中国大陆最大的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在哪里吗?它在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永福镇高山茶茶叶种植面积5.5万亩,年产茶5800多吨,实现产值10亿元,是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也是中国大陆最大的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永福镇地处戴云山脉和博平岭山脉,四周群山环抱,是福建省最南端的高山盆地。独特的高山盆地微气候,对茶叶的品质影响很大,永福镇的气候、土壤和海拔高度等都十分适宜高山乌龙茶的种植。

“大陆阿里山”永福镇

永福镇地处漳平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核心区,目前,园区入驻台企82家,其中高山茶企业48家,永福镇常住台农600多人,已成为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因山地气候与台湾阿里山相近,永福镇被台商誉为“大陆阿里山”。

紧随国家政策指导,永福镇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茶产业发展之路。

为支持和鼓励台湾农民到大陆投资创业,加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近年来国家、省、龙岩市相继出台“农林22条”、“省66条”、“闽台农业融合8条”、“龙岩市46条、10条”、“龙岩市关于支持漳平台创园创建海峡两岸农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惠台利农优惠政策,给予到大陆创业就业的台湾农民以实在的获得感。

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成立专门服务机构。为吸引更多台湾农民、农企到大陆投资就业,于2006年创立台湾农民创业园,并于2008年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更好地服务台湾农民、农企,促进良性发展,园区还专门成立了管委会。

二是给予资金支持。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国台办每年划拨5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台创园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持续实行水电优惠,台企农产品加工水费按照每吨0.85元收取,用电均享受七折优惠,2018年以来累计优惠电价64.5万元。创建全省首个“信用园区”,认证颁发“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34本,为台企争取贷款1.43亿元,发放贷款贴息1629万元。对技术设备、新品种引进等提供相应补贴,简化相关手续;积极鼓励台湾农民参与各项交流展览等。

三是落实生活保障。坚持“非禁即享”,让台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主动为常住台胞统一办理城乡医疗保险、台湾居民居住证和驾驶证。至目前,共为台胞办理《台湾居民居住证》102张,8名台湾籍学生在漳平就读,32名台胞参加城乡医疗保险。

因地制宜,打造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永福高山茶”

在本地适宜乌龙茶种植的基础上,永福镇还引进了台湾优良茶树品种、精细栽培技术,为永福茶品质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永福还争取各类项目补助资金5000多万元,推动漳平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台企开展茶山道路硬化、自动喷灌设施建设、现代化茶叶加工设备配备等项目实施,引导茶农改进茶厂加工仓储设施条件,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生产线,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永福高山茶”因其茶色翠绿鲜活,汤色蜜绿显黄,香气淡雅清长,滋味厚重富活性,以及耐冲泡等优异品质,就被评为“福建名茶”。

在海峡两岸各类高规格、高层次的茶展、茶王赛中屡获头奖,2017年永福高山茶被推荐入选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用茶,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国家大型成就展,“永福高山茶”入围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十年来,“永福高山茶”获得国家级、省级等荣誉多项,在海峡两岸多类高规格、高层次的茶展、茶王比赛中也屡获大奖、头奖、金奖。

2011年,“永福高山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选定为“故宫贡茶”;

2012年,“永福高山茶”成为天津博物馆选定的“天津博物馆一品茶”,作为博物院赠送国际嘉宾与领导的外事礼品茶;

2015-2018年,连续四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

2017年,入选第九届金砖五国(厦门)峰会用茶、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国家大型成就展;

2018年,“永福高山茶”获得上海国际茶博会金奖;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永福高山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园区台农参与起草的《台式乌龙茶》《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两项国家标准于2021年6月正式实施;2021年,“永福高山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并纳入2021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核发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获评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特色茶旅,助力永福乡村旅游发展

充分借鉴台湾农业休闲观光理念,永福实施“一企一特色”和全域旅游项目建设,规划设计大陆阿里山核心景区精品路线,培育发展“茶叶+花卉、文创、康养”等新业态,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至目前,共打造台品樱花园、生富银杏茶园、勇福黄金枫茶园、尚顺生态农场等“一企一特色”项目20个,“大陆阿里山景区”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十一届樱花文化旅游节,累计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亿元,台品樱花茶园屡次登上央视媒体。

实施“引商、引资、引智”工程,成功与台湾牛樟芝大王、桂竹大王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引入种植台湾嘉宝果、木瓜百香果等新品种,促进漳台两地农业合作由种植向精深加工、休闲旅游等领域拓展。从2016年起漳平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每年新增入驻台资企业6家以上,企业分布永福、南洋、桂林、新桥等6个乡镇,逐步推动台创园向漳平全市覆盖。

茶园标准化管理,为永福茶产业发展“护航”!

永福通过五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建设标准化厂房,带动漳平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推广茶叶标准化管理,示范带动当地群众种植高山茶,优良茶树品种覆盖率达100%。2020年新增绿色食品认证8个,2021年新增绿色食品认证3个。

为提高茶叶质量,永福还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产出来的茶叶质量、滋味、香气均明显提升,产品感官品质优质稳定,绿色安全,产品通过大陆、台湾、日本、欧盟四地卫生指标体系。

永福积极与各方科研院所、高校合作,联合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制定一批行业技术标准,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目前,《台式乌龙茶》《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龙岩市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贯彻“两个标准”,解决台资茶企在大陆种植加工台式乌龙茶无标可依、销售受阻等问题。

现阶段,永福正在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优化茶园管理,持续打造绿色数字化茶园。2019年以来陆续在台企开展茶园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面积累计达10000亩,通过植保无人机+绿色植保的病虫害防治模式,更好的控制茶园病虫害,减少劳力成本,降低农残,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保护环境,实现增产增收。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扩大永福高山茶品牌影响力

永福积极组织台商台农参加官方农产品博览会、行业博览会、永福高山茶展销推介会、两岸农业合作产品展示推介会及公共品牌建设等活动,扩大永福高山茶品牌影响力,多措并举提升永福高山茶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在“引进来”方面,永福实施线上线下平台建设,加强永福高山茶宣传推介,举办海峡两岸茶产业发展论坛、“永福杯”海峡两岸茶王赛等活动,引进本来生活网、小罐茶与台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完善“台农汇”智慧销售平台,在市中心开设“永福高山茶”旗舰店,提升品牌影响力。

强化人才支撑,把好茶产业发展“关键”

永福积极强化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借助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及第三方品牌运营团队作为永福高山茶品牌运维顾问,加强品牌运用和维护管理。

多年来,永福开展组织台湾青年参加“台湾青年农业创业创新研习班”“闽台智慧农业合作交流培训班”等活动,与9所台湾大学达成人才培养共建协议,促成福建农林大学在漳平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设立专家培养服务点,为台湾青年创新创业进行“柔性培养”。

至目前,台湾青年逐步探索“茶叶+文创、禅道、研学”等新业态,孵化出陈耘嘉文创、杨咏安研学等青创团队13个,29名台湾青年荣获国家和省、市、县创新创业比赛荣誉;台胞被评为福建省高层次(台湾)B类人才2名,获评茶艺师中级职称4名,被评为第十九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1名、第五届“龙岩工匠”1名;2021年10月,台农林志纯先生获评“国茶工匠·制茶大师”称号,这是大陆唯一获此殊荣的台胞。

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分会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台商一家三口并肩创业 :奶茶连两岸 小家暖大家

赏月、吃月饼、吃烤肉……在浙江绍兴,台商李振远一家三口约上没返乡的大陆员工,一起“团圆”过中秋。“三口之家”因疫情已有两年没回家乡台湾,但李振远觉得,“妻子、儿子和事业都在这里,这就是‘家’的样子。”

随着两岸民间交流越来越密切,诸多台商携家人跨越海峡赴大陆创业,台式火锅、铁板烧、珍珠奶茶等一批批“台湾风味”深得大陆民众喜爱,“舌尖上的台湾”不再遥远。

经历了年轻时的走南闯北,机缘巧合之下,2016年李振远选择到长三角南翼的绍兴市发展,担任绍兴旺可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同年,李振远的妻子、儿子也一起来到绍兴,各自发挥专长,共同经营起了具有台湾特色的奶茶事业。

寒冬里,台商父子为大陆环卫工人送温暖张菁雯摄

“上海、杭州都是我创业过的地方,最终选择绍兴,不仅是因为绍兴的历史人文底蕴,更在于这是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我们想结束一家三口各自在不同城市奋斗的日子。”在李振远看来,“家人尤其是夫妻俩应该在一起生活和打拼。”

然而,在“人生地不熟”的创业之初,招员工、考驾照、公司办证等都成为了难题。让李振远感到十分温暖的是,他们一家人体验了很多“绿色通道”,比如办理证件时有专员协助填材料、银行取款有人主动帮忙等,“在陌生的环境没有任何排挤,反而每一件小事都受到关怀和照顾,的确感受到了‘同等待遇’。”

在大陆生活和奋斗,最大的挑战莫过于“超强”的竞争环境,奶茶市场更如此。和丈夫李振远的“总管”定位不同,妻子张菁雯主要负责营销与后勤,她对此深有体会,并分享了三种“秘诀”。

“我们一方面紧跟市场需求,从店铺环境、产品类型、服务等方面不断地提质升级,另一方面坚守食品卫生安全的初心,比如每份饮品里的水果都会消毒。最关键的是让‘台湾味’与‘大陆味’融合。”张菁雯举例道,“我们在绍兴运营的26家奶茶店中,聘用的都是大陆员工,他们更熟悉地方环境;在一杯杯‘台湾美味’中,我们还特别融入了石榴、葡萄等大陆的农产品……”

“创业过程中,交到了很多大陆朋友。”李振远儿子李俊杰是“90后”青年,在他看来,美食是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增强民众幸福感的。

一杯小小的奶茶架起了两岸交流交往的桥梁,也让这家人将爱从“小家”传递到“大家”。

“不论是政府还是民间,这座城市给了我们一家人太多的温暖,我们也非常希望尽己所能,给需要温暖的人送去一份快乐。”李振远感慨道,他们每年会举行两至三次送奶茶活动,譬如盛夏给城市环卫工人送冷饮、寒冬给高速路口防疫人员送热饮、创新“火焰蓝”饮品送给消防员等,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李俊杰每次都会和父母一起参与送奶茶活动,他坦言,父母从小教育他要懂得感恩,“饮品虽小,传递的却是快乐情绪和幸福味道,表达的是感恩之情。”

从温情的一家三口到不断诠释“两岸一家亲”理念,五年来,台商李振远一家在大陆追梦、感悟、收获。“买房,然后扎根绍兴,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谈及未来规划,李振远笃定道。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台湾“茶五代”青年张洪玮深耕大陆探索新茶道

“宝宝们好,我是张小鲜。今天我们一起品茗解读的是‘东方美人茶’……”直播间里自号“张小鲜”的博主,是已传承五代的台湾茶叶世家的后人张洪玮。主持人、运动员等文体名人轮流在他的“大叔茶馆”直播间“云上”品茶、论茶。

2023年6月,台湾茶叶世家的后人张洪玮接受记者采访。记者朱晓颖摄

张洪玮出生在台湾茶叶之乡——南投县仁爱乡,家里五代人世代种茶、炒茶、售茶,有2000亩的茶园。仁爱乡每年举办茶王大赛,拔得头筹的茶农会获得茶王牌匾。“因为世代做茶,我家这样的牌匾多到没地方摆。”张洪玮说。

成年后,张洪玮帮父亲打理客户资源。不少前来采购茶叶的商家已在大陆创业,攀谈间,张洪玮总是听他们眉飞色舞地聊起大陆各行业蕴含的机遇。“好茶叶不能困在岛内。”张洪玮心生向往,想去大陆闯闯看。

家族里还没有人到过大陆,张洪玮成了全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站他到了广东芳村,这里有大陆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去了以后我差点惊掉下巴,当时商圈里集中了6000多家茶叶厂商,大部分茶叶的名字我都没听过,还遇到不少台湾乡亲盛情邀请我去做买卖。”那段时间,张洪玮每天都尝鲜喝到“水饱”。

为推广茶叶生意,张洪玮跑遍大陆,“作为在台湾老家被乌龙茶、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汤‘泡’大的青年,我在大陆喝到了第一口西湖龙井、第一口碧螺春、第一口猴魁、第一口雨花茶。”

图为今年6月南京市中心繁华地段“我茶”体验馆的内景。记者朱晓颖摄

2009年,带着自己创立的“我茶”品牌,张洪玮受邀参加南京台湾名品交易会。开幕的第二天,张洪玮展位上的茶叶就被抢购一空,“连空的茶叶罐都被买走了。”惊讶于这样的市场体量,2010年,张洪玮在南京河西新城开出了大陆首家“我茶”实体店,2014年又在南京市中心繁华地段开了“我茶”体验馆。

近年来,大陆互联网发展迅猛,张洪玮抓住风口,在电商平台开店、直播、引流,“如今线上销售额超过了线下”。

长江流域物产丰盛,江南人偏爱绿茶;云南人对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情有独钟;广东潮州人称茶叶为“茶米”,好工夫茶。张洪玮悟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茶文化的背后是中华茶道,融精神、礼仪、沏泡等为一体,代表了地域特色和民俗,也是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

开办“红楼茶会”文化沙龙,请读者还原《红楼梦》中的品茶场景;开办“大闸蟹+茶叶”食客专场,让两岸茶叶在食客餐桌上“蟹”逅……这些年,张洪玮不断尝试“茶+”的可能性。“人生在世几万天,大陆的茶有几万种,品尝茶味、创新茶道,或许我这辈子都探索不完。这也是我毕生想要做的事。”

来源:中新网、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