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一道茶

找到约6,765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大明朝的一道茶诏

有人说喝茶是简单的事,也有人说是复杂的事。事实上从简单到复杂,中国人用了一千多年,从复杂回归简单同样路路漫漫其修远。

回归的拐点肇始于大明朝的一道茶诏。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发庚子诏,正式以国家法令形式废除团茶,倡饮散茶。

理由是明初贡茶“犹仍宋制”。宋制者何?就是宋代的贡茶制度和以大小龙凤团茶为代表的制茶方法。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里宣称龙凤团茶:“采择之精,制造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其喜形于色,犹可见也。

龙凤团茶是专供宋朝王室点茶之用一种小茶饼。单是茶饼上龙腾凤翔,栩栩如生的纹饰,即可谓“颜值爆表”矣。其始作俑者,“前丁后蔡相宠加。”前丁即丁渭(北宋宰相,封晋国公)。他在任福建转运使时,始造龙凤团饼,以金箔饰以龙凤纹饰,一斤八饼,名大团。后蔡即蔡襄(庆历名臣,著名茶学家),继任福建转运使时,打造出一斤二十饼的小团。茶饼上除龙凤呈祥图案外,周边还印有花草图饰,小巧玲珑,异常精美。以朱漆小匣,镀金锁,细竹丝织笈贮之。如此,造一斤茶要花六百多个茶工,且每年产量不过百余块。小团之矜贵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世人相谓曰“黄金易得,龙团难求”。

这样名冠天下的好茶,择之必精,濯之必洁,蒸之必香,火之必良,确凿无疑地是我国制茶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然扰民苦民亦重矣,奢靡亦极矣。各地茶农苦不堪言,疾呼“作俑者可罪”。

这件事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手里,便有了那一纸诏书。“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团茶,惟采茶芽以进。”(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干脆利落地叫停了风行数百年的龙凤团茶。这显然是一场旨在爱惜民力,抚循民瘼、节约开支的善举,却又与朱元璋早年身世密不可分,是极具个性色彩的政府行为。朱元璋原是草根出身,儿时放牛,后出家当和尚,还行过乞,生活非常穷苦,史家称其出身低微,用当今网络热词乃十足“屌丝”也。“逆袭”成功,当上了皇帝之后,没有忘记饥肠辘辘的滋味。或许先前的苦日子让他习惯了拒绝奢靡。

南京坊间流传:朱皇帝登基不久,适逢马皇后生日,文武百官齐来贺寿。筵席上坐定后,朱元璋吩咐上菜。第一道菜是炒萝卜。朱元璋笑道:“萝卜为百药之本,民谚‘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朕与皇后愿大家百病全消”。说完带头吃将起来,侧目群臣,见有人不动筷子,问道:“此萝卜烧得不佳?”百官自是不敢停筷。第二道是炒韭菜。朱元璋又说:“细细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得人心,愿你们辖地百姓安居乐业。”说完又带头吃了起来。第三道和第四道是两碗炒青菜。上完后,朱元璋说道:“两碗青菜青又青,两袖清风好臣工。”再指着最后上来的那碗葱花豆腐汤说:“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寅是寅来卯是卯,大明江山万年长。”百官连连点头,有行事奢靡不检点者,额头已沁出冷汗。朱元璋朗声道“今日是皇后寿诞,从朕做起,今后不论什么筵席,最多四菜一汤。此律颁布天下,违者严惩不贷。”此“四菜一汤”的故事,虽是坊间口口相传,但亦非杜撰。明代周晖《金陵琐记》载:“洪武帝定制‘四菜一汤’,示官吏当例行,为俭德之规样,廉俭之必为”。

大凡开国皇帝深知江山来之不易,多能忧危积心,勤俭持国,体恤民生。像朱元璋这样一位“乞丐皇帝”,平民气质可谓与生俱来。他自然看不惯那种精巧细密的宋代点茶法。在他看来,不就是喝盏茶吗?何必拿把小茶帚,在茶汤中搅来搅去,弄出些泡沫,说形似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疏星皎月?让这些繁文缛节,折腾得连一盏茶都吃不消停;他更是看不惯那些王宫贵胄、公子王孙故作风流儒雅,用玉水注、黄金碾、细绢筛、兔毫盏烹点品饮“小团”的奢华铺张。于是一旨茶诏“废团改散”,同时一并撤销了北苑(今福建建瓯)皇家茶园,龙凤团茶遂成历史绝唱。如此杀伐决断,不法宋制,忤逆“风雅”,真有点“造反派”的脾气。

清人俞樾在《今人瀹茗之法起于明初》一文中说:“今人惟取初萌之精,汲泉置鼎,一瀹便饮,遂开千古茗饮之宗,不知我太祖实首辟此法。”此论甚为精当,惟“太祖实首辟此法”似不确切。

实际情形是当宫廷王室、文人雅士追慕龙团凤饼,迷恋于点茶的时候,普通百姓中已经悄然兴起“瀹饮”法。这种方法无须经过以往的炙茶、碾茶、罗茶、点茶、分茶等工序,直接用开水冲泡茶叶即可。曾经做过行脚和尚的朱元璋,乞食于闾里,一定讨过这种茶喝。可见朱皇帝颁诏“废团改散”是顺应了民间的茶饮风尚,并以“最高指示”推动茶叶生产从饼茶向散茶转变、生产工艺由繁到简转化,使之遍及朝野。如此,“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明陈师《茶考》)逐渐代替了唐代的煎茶法和宋代的点茶法。这种“瀹饮”,明时又称“撮泡”。

明人田艺蘅《煮泉小品》一语中的:“茶之团者片者,皆出于碾皑之末。既损真味,复加油垢,即非佳品,总不若今之芽茶也。”明代倡导的泡茶法,既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尽茶之真味,又减轻了茶农的劳役,开明清以降茗饮新凤,于今犹然遍行塞北江南,带动了社会风气向平实朴素转变。精行俭德,返璞归真,一“泡”得茶真趣也。

【摘自2018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袁振生(山西阳泉)】

三道茶里的人生

小时候的记忆中,老家的待客之道挺特别的。

家里来了客人,先得奉上一道甜茶。这甜茶,是用糯米锅巴和糖泡成的,香糯可口。接着,饭前,敬上一小碗熏豆茶。熏豆茶,是用熏青豆、胡萝卜丝、桔皮丝、芝麻和嫩芽等泡成,味道有点涩,有点苦,却回味无穷。最后,客人吃完了饭,还得奉上一杯清茶,用来清肠胃,去油腻。

那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可后来,走出大山,来到了外面的世界,经历了酸甜苦辣,却愈发觉得这三道茶中,蕴含着生活的玄机。

第一道茶,甜茶,味道香甜,正如人的童年时光。小时候,备受父母呵护,哪怕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却也笑声不断。那时的日子,是甜的,甜得能腻出水来。对于多数人来说,童年时光是一生中最快乐而无忧无虑的日子。

第二道茶,熏豆茶,苦涩中带着余香。如年轻时的我,一路奋斗,一路摸爬滚打,汗水之中,品尝到了人生的艰辛。只是,这苦,带着余味,初尝时虽带着苦涩,却更能激起人的斗志,在奋斗中领略收获的幸福。

第三道茶,是清茶。正如年过花甲的双亲,人生的轻舟经历了万重山,回首过往,才发现返璞归真方是人生的真谛。年轻时,争名逐利,用浓墨色彩点缀生活,在汗水中饱尝淋漓尽致的人生滋味。到了晚年,时过境迁,此时的心境已全然不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清淡日子,更适合如今的双亲。这样的日子,就是一道清茶,滤去了人生的万般滋味,让淡然存于心间,生活方能回归到最初的面目。

三道茶,就这样道尽了人生的三个阶段,是茶道,也是人生之道。

【摘自2015年第5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郭华悦(福建晋江)】

茶外功夫可入化

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的漫长过程。茶文化经历了秦汉的启蒙,魏、晋、南北朝的萌芽,唐代的确立,宋代的兴盛,明清的普及和当代的鼎盛等各个时期。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在《食论》中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是说“茶的味道苦涩,饮后能使人深思熟虑、开拓思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关于茶具有药用价值的记载。华佗常年奔波在江淮一带的山林中采药,为民治病,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据传说,在他累的时候,只要喝到一杯清茶,疲惫顿时消失,于是深深地体会到“苦茶久食,益意思”的见解,说明茶具有可以兴奋大脑、提神解乏的功效。

“茶”字的使用,在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之后才广泛起来。茶才作为人们的普通饮品流传于世,当时唐代饮茶之风兴盛,家家户户都离不开茶。好茶需好水相配,《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慢流者上……”

俗语说:“吃茶是和尚的家风”、“自古名寺出名茶”。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说称,茶由野生茶树到人工培植嫁接也是始于僧人。

“禅让僧人有一颗平常心,而茶给茶人一颗平常心”。佛教禅宗认为,参禅时需有一颗平常心,无妄无欲。茶性平和,香气淡雅含蓄,细品细啜,回味持久,让人心静,归于平和。这些特性与参禅悟道所秉持的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中有茶、茶中有佛,佛离不开茶,茶因佛而兴。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嗜茶成癖,并留下“吃茶去”的茶文化典故,成为禅林法语;武夷山的和尚还有斗茶的风俗:“吴晋之际,佛教从中原传入闽中,于是佛寺相继兴建。建州山水奇秀,岩壑幽胜,士人多创佛刹、落落相望。”这时,武夷山“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出现了“天下名山僧占遍,自古高僧爱斗茶”的场面。

佛寺的茶事活动,促进了茗饮技法,传播茗饮习俗,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宋林逋《西湖春日诗》“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宋诗钞》陈造的“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锗斫城”,生动地描绘出茶鼓声下寺院的幽雅意境及茶在佛教寺院中的地位。

“和”是茶的重要语义。“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和美美”、“和为贵”、“和谐社会”……“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待客、走亲、访友、相亲、嫁娶、团聚等都要喝茶。茶涤荡了尘埃,滋润了关系,暖和了笑容,添增了佳话……茶是礼仪的使者,所谓茶香飘满友谊,友谊使人们与社会和谐统一。

“香袭千古,茶韵悠远”。人生五味,先苦后甘。茶多数是苦的,只有苦到彻底、甘到回味,才更加悠远绵长。茶的源远历史,就在你手中的一杯茶,茶水入口的苦涩,回味后的甘甜,是已知结果的美好而甘愿品尝艰涩的过程。茶是君子的朋友,也是你我的知己。

中国的茶道讲究俭、清、和、静。说茶能尚俭,茶能贵清,茶能导和,茶能致远。品茶,可品出人生真谛。

试想,第一道茶,清香略带甜味,似少年和青年时期,在父母呵护下,无忧无虑,健康成长,结婚成家;第二道茶,浓苦又回味带甜,就像中年时期,挑着家庭重担,为生计、为子女,整天忙忙碌碌,辛苦中亦有快乐;第三道茶后,滋味逐渐归于平淡,就像步入老年时期,一切都烟云散尽,只剩下几多回忆,美好而又伤感。想到人生如茶一样,心情也就逐归平静,与世无争了。

【摘自2018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王家年(上海浦东)】

找到约6,643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2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