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大学茶专业

找到约1,160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又是一年开学季,茶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 感谢华中农业大学陈玉琼教授对本文提供的帮助

进入9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学季。有一些家长和学生对农林类专业持有偏见,认为农学就是种庄稼,是“不体面”的行业,在很长时间里,农学都是一门被戏称为“劝退学科”的专业门类。而茶学专业,作为农林专业一员,很多人对它是不太了解的,甚至有人表示不知道大学会有茶学专业这个学科。

据统计,目前全国开设茶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就有30余所,其中著名的有: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虽然开设茶学专业的高校数量不少,但多数人对茶学依然没有清晰的概念,不敢轻易报考。为此,我们邀请了华中农业大学的陈玉琼教授,让陈教授从她的角度出发,和我们来谈一谈茶学专业,以及茶专业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相关的一些大家关心的话题。

图为学生参与华中农业大学第五届茶艺技能大赛的场景

01

茶专业到底在“学”什么?

陈教授认为,茶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科构成涉及农业生物科学、食品科学和茶学等多个学科,涉及第一、二、三产业,产业链长。专业培养要求学生掌握茶学、食品科学和农业生物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茶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具备茶叶栽培与加工、茶产品设计、推广与开发、茶叶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综合技能的茶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茶学专业所学内容除一些公共的数学、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外,专业课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茶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类。

核心课程包括: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学、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茶叶贸易学与经营管理、茶文化、茶艺学等。各学校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求,会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为掌握茶叶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学校会安排学生到学校实习基地及校外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包括茶叶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各种茶类加工与深加工、茶叶贸易、茶文化等。

图为茶学专业学生在手工制茶实习、评茶实验
学生除了要会种茶、加工茶,还要熟悉和了解茶产业链——茶园模拟经营、茶品推广实战、茶旅实习、茶艺实习等。陈教授表示,学生们在四年的时间里,每年都能通过茶文化周、技能大赛等一系列特色实践活动,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技能,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为将来的就业和深造积累更多基础。陈教授认为,学校为学生学习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让学生发挥所学所长,学生学成毕业后能够有广阔的发展。

茶文化推广

02

茶学毕业生学习和就业现状

中国的茶行业市场发展迅猛,行业规模日渐庞大,除了各类传统茶企,喜茶、贡茶、茶颜悦色等新式茶饮品牌也备受消费者热捧。茶原产于中国,并传播到全世界,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中国也是茶叶出口大国,茶叶出口贸易伴随着国家经济贸易战略,如“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而持续稳中向上发展。

伴随着我国贸易转型,行业内对科技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茶学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茶行业,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个人发展的前景。我们对于茶学毕业生的学习和就业情况做了调查,希望能够给想要了解、学习茶专业的家长与学生一些参考。

据各大高校招生官网公布的数据中的茶专业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茶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基本在90%以上。考取茶学专业研究生的,约占所有毕业生的36.4%。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茶学毕业生当中,从事茶叶贸易行业的占37.3%,是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从事茶叶质量管理的最少,仅占11.4%。

我们通过采访多位茶学专业5年内的毕业生,了解到在5年内存在转行转岗的普遍现象。

图为茶学专业学生在进行品质分析实验

03

毕业生转变就业选择的原因

单纯从产业链来看,茶学毕业生可以从事的行业有:第一产业的茶叶生产与管理;第二产业的茶叶机械、加工制茶、茶叶品控、茶相关食品产品研发等等;第三产业的茶旅游、茶艺教学培训、茶文化传播服务、茶事活动策划、礼仪、广告、文案等等。如此宽阔的人生赛道,为何无法将茶专业人才留在行业之中呢?在采访过程中,毕业生们反映了如下几个问题。

薪酬普遍偏低

有位毕业生向我们反映,茶学专业的就业率虽然很高,班里同学毕业的时候也几乎全部都找到了工作,但大家经过交流发现,薪酬普遍偏低,交完房租后工资所剩无几,生活相对拮据,无奈只能辞职转向金融行业发展,其他留在茶行业的同学,则是全凭热爱在支撑。

大众对职业、专业有误解

有同学向记者坦言长辈对自己工作很不理解——辛辛苦苦读了四年大学,学成之后居然在茶叶店“伺候人”,给客人“端茶递水”。此外,网络上将“茶艺”一词歪解成为“一个人用虚假做作的方式哄骗他人以获取利益”,也使得大家对茶艺师这个行业的工作性质有了更多误解。最后,茶艺师的工资虽然相对较低,但需要掌握的技能较多,且升职空间受限。综上,很多毕业生承受不了压力转向其他行业。

不符合求职预期,心理落差大

茶专业学生大多想从事品质管控、产品研发、茶叶深加工等技术型职位。但大部分茶企需要的多为销售、市场、运营、茶饮研发等职位。所学专业和企业招聘职位的不匹配,造成了茶学专业学生求职时的心理落差。

04

企业和学校如何合作留住人才

茶行业高级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如何适应与匹配,是企业与高校双方都需要反思的问题——高校对于学生们进行专业课程教育,但职业化训练的相关课程方面可能有所缺失,专业人才在就业层面会觉得大材小用,内心有委屈;企业则觉得人才不是上岗就能用、不能快速符合市场竞争规则的适应岗位,造成专业人才在企业内位置尴尬,晋升空间受限。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该如何解决呢?

症结在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简单举例来说,社会既需要搞科研的人才做研究发明,也需要技术性人才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反映在茶行业里,就是高校不仅需要培养研发人才,也需要培养茶企业需要的实操人才。

近年来,高校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对于学生的全方位能力进行培养和引导,但是在力度和实际需求的层面,可能还需要与企业一道,定制化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在专业方面学有所得;走出校园走向职场的时候,能够快速成长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为企业输送能量;而自身在薪酬待遇以及升职空间等各方面都能有迅速的提升,才能让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都得益。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市场不断壮大,消费者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受到了越来越多不同年龄层次消费者的喜爱,茶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人才,是推动茶行业发展的关键。让茶学毕业生能有土壤发挥专业特长,深耕行业,促进茶行业繁荣发展,还需要高校、企业、学生三方携手努力。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推动茶产业发展 富裕一方百姓 弘扬国饮文化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茶产业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关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交流。从“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的经典论述,到“茶酒文明论”的精彩演讲,再到“冬日茶叙”“东湖品茗”等“茶叙外交”,总书记在多次出访及国事外交活动中介绍中国茶文化,2020年5月21日,在联合国首个“国际茶日”上,总书记亲自发信祝贺。这为新时代“中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指明了方向、树立了信心。

由茶叶大国向茶叶强国转变

2021年2月1日《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正式实施,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持续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将茶产业作为全省的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脱贫主导产业、乡村振兴产业来重点打造。贵州有700万亩高标准茶园,茶园规模全国第一,茶产业已经发展成为贵州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虽然说近些年来贵州茶产业发展迅猛,但其产量大、产值低的问题却依然存在。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种植条件让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成为了“中国苔茶之乡”。近年来,石阡县将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长效扶贫产业来抓。石阡县龙塘镇大屯联村党委副书记、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认为,茶产业是农业当中风险低、用工多、持续时间长、产品多样化的一个产业。在以大屯村为中心,与相邻的7个村组建了大屯苔茶园区联村党委后,大屯苔茶园区面积达2.3万亩,2020年产量达3000吨,每亩单产收入达到3000—7000元,为实现农业强、农民富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实现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周绍军认为,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行业性的专家进入联村党委,建强村级班子,帮助培养职业农民,把关产品标准,实现多元化和深加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同时,出台动员综合性的民生宣传员进入村级班子的政策,改善目前村级班子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在乡村振兴中把党的政策宣传好、落实好。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孟平红认为,要解决贵州茶叶附加值低的问题,首要的任务就是塑造贵州茶叶的品牌形象,从全产业链开展创新。

以农业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主导,以国家茶业龙头企业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信阳文新茶叶公司董事长刘文新认为,要实现“从产茶大国向产茶强国的转变”,做大做强龙头是关键。茶产业的振兴需要通过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茶企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在茶叶生产加工领域,支持建设先进的工业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加工基地、生产加工车间、生产加工装备,推动茶叶生产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带着古丈毛尖上北京,讲述了脱贫故事。“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带去我们的‘幸福茶’是为分享脱贫攻坚发展成果,宣传神秘湘西优质特产。”龙献文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茶叶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为了改变曾经贫困的现实,瞄准当地特色,他带头成立村办企业,利用海拔800多米生态荒山开发茶叶,在村茶产业运作模式中加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渠道,以土地、茶园、劳动力、资金等形式入股,通过土地租金、务工工资、分红等方式获取收益。“一片叶子”让闭塞山村有了6家村办企业,探索出一条“茶旅融合”脱贫之路。2016年,牛角山村全村脱贫。目前该村共有一万多亩有机茶园,建成年产1000吨红绿茶生产线,茶叶年产值销售过亿元。龙献文表示,“目前,乡村振兴人才严重不足,如七成村现无农村致富能人、带头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建议研究出台乡村振兴人吸引人才优惠政策,大学、职院也可设立乡村振兴人才专业和课程。”

重塑茶文化全球话语权

中国茶产业如何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充分挺立“中华文化自信”,让“中国茶文化”可以成为“世界茶现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中国农工党江苏省委副主委王水表示,从茶文化赋能茶产业的角度切入,带动实现茶文化、茶科技、茶生态、茶旅游与区块链、生物质谱等现代技术有机融合,在国家层面建立一支品位高、底蕴深、影响广、多层次、可推广的“中华礼茶团”,在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地展现自古以来大国礼茶的文化气象,高质量创新新时代大国礼茶的公共担当。

湖北省天门市是茶圣陆羽诞生地,也是《茶经》孕育地。“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擦亮陆羽文化品牌,传承、弘扬茶圣文化思想,加快陆羽茶文化产业发展,是天门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重要路径和战略选择。天门市委书记庄光明介绍,天门持续开展“全民饮茶日”等活动,营造全民“知茶、爱茶、饮茶”的浓厚氛围,坐落在天门的茶经楼,是我国目前体量最大的茶文化博物馆。天门将陆羽历史遗迹串珠成链,打造特色景区,擦亮中国茶文化之城名片。庄光明表示,天门坚持做足“茶文章”,撬动“茶经济”,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刘文新也认为,从古至今,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俗和雅都离不开茶,在文化融合加剧的今天,中国传统茶文化更应为中国社会各界所重视与扶持。在制定茶文化推广战略的过程中,可以在学校教育中植入茶文化课程,逐步使中国茶文化深入人心。刘文新表示,具体来说,在中小学课堂开设茶文化、茶知识课堂,将茶艺、茶道、茶礼教育等茶相关知识编进教科书,加大对大学茶专业的投入力度。另外,对非茶学专业的大学生设立茶文化选修课,加大茶学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让学子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有丰富的茶学教育实践基地,出台相关扶持奖励政策,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茶文化宣传推广和教育,积极引导他们习茶、懂茶、爱茶,真正做到“茶为国饮”。增强对中国茶的认识,从教育层面大力推进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课堂外,各级政府协调茶叶学会、茶文化研究会、茶叶流通协会等社团联合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的活动,大力弘扬中国茶文化,打造广泛的群众基础。

(连荷 综合整理)

来源:中食报大健康产业

中茶协黄茶专业委会今日在四川雅安成立 王云当选第一届主任

2019年3月26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黄茶专业委员会在四川雅安正式成立。王云担任第一届中茶协会黄茶专委会主任。

中茶协会黄茶专委副主任委员当选有:德清莫干山黄芽茶业有限公司沈云鹤、安徽省抱儿钟秀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文亮、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张正竹、霍山汉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程俊生、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黎明星、湖南省茶业协会王准、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李方爱、湖北鹿溪玉贡茶业有限公司谭金、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操君喜、贵州都云毛尖茶叶有限公司蔡邦红、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四川省蒙顶皇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文爽一共12位当选中茶协会黄茶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由梅宇担任。此次共选举主任委员1位,副主任委员12位,秘书长1位,执行副秘书长1位,副秘书长5位共同组成。


这次会议通过了审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黄茶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则、审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黄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单位名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黄茶专业委员会组织机构选举说明、审议并选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黄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组织机构名单。


中茶协会黄茶专委会主任王云简介

1985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茶学专业。现为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专家、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省茶文化协会执行会长、省茶叶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省茶树育种攻关组组长兼首席专家、省名优茶专家评审组组长、省茶叶技术与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全国及四川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客座教授、四川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王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一直从事茶学科研及新产品开发工作。30多年来,先后主持和主研了40余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已取得重要获奖科技成果10余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独创国家级金奖名茶5个,国际金、银奖名茶20余个、全国名茶1个、省级获奖优质名茶20余个,选育国家级茶树良种2个,省级茶树良种14个,制定全国及四川省茶叶技术标准20余部。

王云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学术思想活跃。30年来,他已在全国十多种重要性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国家一级学报论文5篇、核心学术刊物论文80余篇,在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并有90余篇先后被评为全国及省、市级优秀学术论文或被《CA》、《CABI》、《俄罗斯化学文摘》、《中国科学文库》等国内外权威性文摘刊物或书籍摘录和收录。主编和参编专著及培训教材10余部。 王云因科研、开发成绩突出和学术贡献显著,1996年他获得了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先后荣获第五届中国农学青年科技奖、四川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和“四川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2年被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第三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2004年获得了“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四川省育种攻关先进个人”、“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和“四川省农科院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6年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本图文来源:中茶协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仅供学习使用。「茶叶江湖」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当如发现本公众号信息含有侵犯其著作权的内容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其立即删除。

找到约1,14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