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对于茶道有哪些认识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关于茶的纪录片有哪些?

马上就是春节长假了,没有出游计划的小伙伴,是不是感觉宅家七天,简直暗无天日……


我们特意为大家出了一招,让你既放松又可以涨知识的度假方法——欣赏茶类纪录片!


不用成群结伙,自己一人也可静静观看;不用按部就班地入座茶席,随便窝在一处就开始享受;玻璃杯冲泡一杯茶,影片看累了就加加水,看看杯中茶叶摇曳放松眼睛。


听我这么一说,是不是心动?一起看看都有哪些推荐的纪录片吧!


《中国茶:东方的万能药》


由浙江农林大学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孔子学院联合美国佐治亚州公共电视台共同制作的纪录片《中国茶:东方的万能药》。


《中国茶:东方的万能药》分为五部分——“茶的起源”、“茶的种类”、“茶的养生”、“中国茶文化”、“中国茶在美国”。



摄制组在浙江农林大学进行大量的采访、取景、拍摄,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王旭烽专门组织了一批茶文化学者、科研专家对纪录片脚本进行反复修订,使纪录片呈现给观众的既有茶园纪实,又不乏专家采访;既有茶馆、药房中的市井百态,又有儒释道三教的茶道哲思。


并且在2017年6月11日,这个纪录片获得六项艾美大奖:最佳灯光奖,最佳剧本奖,最佳剪辑奖,最佳摄影摄像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纪录片题材奖。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是由家喻户晓的《舌尖上的中国》制作团队,继续打造的探寻世界茶文化纪录片。



一共分为六个篇幅,每个篇幅50分钟,分别从茶的种类、历史、传播、制作等角度完整呈现的关于茶的故事。


该片六集的主题词分别为“土地与手掌的温度”“路的尽头”“烧水煮茶的事”“时间为茶而停下”“故乡,他乡”以及“一碗茶汤见人情”。


《徽茶 AnHui Tea》


徽茶,即徽州茶,古徽州各县有产。徽州古称歙州,辖有六县,今除婺源属江西上饶,绩溪属安徽宣城外都属安徽黄山。


徽茶是以古徽州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而形成的传统茶叶系列。



由BTV拍摄的茶文化纪录片《徽茶 AnHui Tea》,就是专门讲述来自安徽的名茶。


整个纪录片分两集,第一集是黄山毛峰和六安瓜片,第二集是太平猴魁和祁门红茶。


浙江大学公开课: 茶文化与茶健康


这门公开课的主讲人是王岳飞老师,他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副院长,茶学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茶学博士,他从科学的方向为我们解读茶。



公开课以传统中华茶文化和现代茶科学研究为本体,诠释了中华茶的起源、发展和传播的历史和其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并且在一个全新的背景下,用一个科学的视角来重新认识茶的内涵和健康价值。


王岳飞老师说古论今、由浅入深、通俗易懂,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看完后,我们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茶叶之路》


由央视播出的茶叶纪录片《茶叶之路》,以茶叶之路的兴衰历史为线索,向观众介绍这条以茶叶为主的贸易通道是如何兴起的,以及隐藏在茶叶贸易之间的中俄两国历史命运转折。



中、俄、蒙三国选取了三名体验者,以他们的参与和视角寻访茶叶之路的遗址遗迹、茶叶贸易的形式以及与茶叶有关的故事和民俗,带领观众们重走这趟茶叶之旅,并不是真实的重走茶叶之路哦~


《日本茶道》


这个纪录片是来自Begin Japanology系列,Begin Japanology是日本NHK World TV面向海外观众播放的英语系列节目,始播于2009年,每周一期,每期30分钟,主要介绍日本文化和风土人情等。


对日本文化好奇的人来说,该节目信息量丰富,是了解日本的窗口。



《日本茶道》这个纪录片主要讲述的就是日本茶道,它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源自中国。


《茶叶之旅》


该纪录片,纪录冒险家兼记者的西蒙·里夫前往东非,探访英国国民饮料——茶叶背后的故事。


英国人每天要喝几百万杯茶,却鲜有人知道它们来自何方。意料之外的是,英国茶包内的茶叶大多不是来自印度或中国,而是来自肯尼亚的港口城市蒙巴萨。



从这里开始,西蒙沿着茶叶之路,在肯尼亚和乌干达寻访采茶、打包和运输茶叶的工人们;和马赛牧人一起喝茶聊天....


对于英国饮茶文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一看哦~


《茶缘天下》


《茶缘天下》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指导下,由香港健康卫视拍摄制作的大型文献纪录片


该片由茶学界泰斗,103岁的张天福老人题字,旨在对整个茶行业进行梳理,致力于寻找和展示世界上最好的茶。



本片从“茶缘”出发,融情于茶,探秘千古茶事,让普通观众通过此片,了解各地的茶品类、茶品牌、茶道以及风格迥异的饮茶风情。


《武夷山茶文化》


2007年10月,一个特殊的收藏仪式正在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次被收藏的藏品,是产自福建武夷山的茶叶——大红袍。将茶叶作为藏品,这对于专事收藏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藏品的国家博物馆是前所未有的。


那么,大红袍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茶,会受到如此的殊荣呢?



这个纪录片就讲述了武夷山的大红袍、武夷岩茶的制作等文化,一共分为两集,第一集《武夷问茶》,第二集《万里茶路》,全方面带我们走进武夷山的茶文化。


《古茶之路》


《古茶之路》来自一档汽车评测类节目《萝卜报告》,他们驾驶汽车来到了一个热情洋溢的地方,那就是云南的最南端——西双版纳自治州


在那里,他们在山林中尽情驰骋,走过了红土和烂泥的非铺装路面;结识了当地的老乡,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最后还有幸体验到了惊险刺激的雨林越野摩托,并且将继续前往西双版纳的西南方向——布朗山



这个纪录片与茶感觉有些不搭,但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茶,他们就如同刚出生的孩童,因为机缘巧合,懵懂无知地接触茶。


或许,它也为想要云南自驾游的你,提供了完美攻略~



《茶界中国》


由江苏卫视推出,节目历时三年创作,行程三十万公里,寻中华茶脉,求匠心之道。


制作团队团队历经中国11个省、市、自治区走访到日本、英国、肯尼亚等茶叶原产地,第一次深度走访中国茶叶最具代表性的原产地,奔赴海内外,拍摄近百位茶人,从全新的角度来解读茶叶,探寻茶叶最正宗的口感,为茶正本清源,展示中国的文化自信。


片名叫“茶界中国”,然而画面几分钟便一转到世界各地,非洲的肯尼亚、欧洲的英帝国……的确,茶文化由东方苏醒,让世界充满敬意。而茶界本身便属一界,怎能有国界之分呢?《茶界中国》把世界对茶的尊重与茶叶的绚丽灵魂,一 一道来。



当然,关于茶的纪录片不止上述所说的这些,还有很多~我们爱茶必会习之,除了喝茶、读茶书,观看茶类纪录片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哦!


童靴们如果有好纪录片,欢迎留言分享哦!


以下为视频链接,请长按复制后到浏览器打开观看:


1、《中国茶:东方的万能药》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310650/?from=search&seid=5355636212448558867


2、《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链接:

https://www.360kan.com/va/Z85obXNx8ZEBDj.html


3、《 徽茶 AnHui Tea》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846545/?from=search&seid=16871383334356469485


4、《浙江大学公开课:茶文化与茶健康选段》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895298/?from=search&seid=16871383334356469485


5、《茶叶之路》链接:

https://www.360kan.com/va/Yc5laXNx82M3ED.html


6、《日本茶道》 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356988/?from=search&seid=2447155513652086276


7、《BBC茶叶之旅》 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285894/?from=search&seid=2447155513652086276


8、《茶缘天下》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340266/?from=search&seid=2447155513652086276


9、《武夷山茶文化》 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555021/?from=search&seid=2447155513652086276


10、《古茶之路》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739523/?from=search&seid=1198335886367685407


11、《茶界中国》链接:

http://www.iqiyi.com/a_19rrhdt8wt.html?vfm=2008_aldbd


本文授权转载自“懂茶帝”

古代茶人有哪些品质

经常翻阅有关茶文化与历史的书籍,也常阅茶诗,品茶画,日积月累,有了对于“茶人”的认识。

古代茶人有如下几个特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深谙茶文化。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代,茶圣陆羽(733-804)著述《茶经》,略晚一些则有唐代内廷刘贞亮,识茶善饮,提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陆羽、刘贞亮的茶文化学说,后经历代茶人丰富发展,构成完整的中华茶文化,涵盖了知茶、辨水、煎茶、品饮、选择茶具等茶艺知识,以及对于茶诗、文、书、画、印的鉴赏。

许次纾是明朝的茶人和学者,有《茶疏》传世。他提到的饮茶之境:“鼓琴看画,明窗净几。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为中国茶文化营造出了有别于日、韩的中国式茶境。饮茶讲究氛围,于绿竹流水的小环境中,评茶赏壶、谈诗论画、鼓琴歌咏,成为茶人茶事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直以来,茶人品茶不仅择茶、择水、择器、择友,对饮茶的环境也有着独到的品位与审美标准。唐代岑参《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闻君寻野寺,便宿支公房。溪月冷深殿,江云拥回廊。燃灯松林静,煮茗柴门香。胜事不可接,相思幽兴长。”

灌口,地处四川都江堰。报恩寺,苏州最古老的一座佛寺。友人崔十二赴灌口上任途中夜宿报恩寺,那里曾是支公下榻的地方。支公,名遁,东晋著名佛学家,佛茶之祖,南下讲学弘扬佛法期间,曾驻足报恩寺。诗中描述了烧柴煮茗的环境:明月清辉,禅房深殿,幽静的松林,江云缭绕的回廊。

明代朱权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晚年时,朱权遁居山林,钻研琴曲,潜心茶道。他在《茶谱》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栖神物外,不伍于世流,不污于时俗;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这几句勾画出茶人聚饮的环境面貌:与泉石松竹为伴,窗明几净,明月清风。

得好茶必相约共享,是茶人的美德与惯例。品茶之中的话题自然离不开评茶、论水、赏壶,也有书生纵论天下事之率真。茶人间的分享,在茶诗中多有体现。

唐代薛能《蜀州郑史君寄鸟觜(同“嘴”)茶因以赠答八韵》有诗曰:“鸟觜撷浑牙,精灵胜镆铘。烹尝方带酒,滋味更无茶。……得来抛道药,携去就僧家。旋觉前瓯浅,还愁后信赊。千惭故人意,此惠敌丹砂。”鸟嘴茶产自广东潮州,后称凤凰水仙。因茶芽形似鸟嘴,故名。诗中写道,在喜获鸟嘴茶后,诗人连灵丹妙药都顾不上了,直奔佛寺与和尚茶友共饮。

苏轼《赠包安静先生茶三首》,可看作是三篇日记,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日,苏东坡造访一寺庙,正赶上老朋友烹日注茶(也称日铸茶,产自浙江绍兴会稽山日铸岭——越王勾践铸剑处)。东坡饮后称赞色、味极佳,自忖今夜不会困倦,当激发灵感吟诗作赋。次日,僧人又将罐中所藏的建茶(产自福建建州)相赠。东坡受赠,拟日后泛舟以此茶提神,并念及另一茶友包居士。三日,适逢包居士酒醉,诗人慷慨转赠为其醒酒,还不忘叮嘱:茶不可冷饮,要趁热喝。

共同的嗜好、性情,使茶人结为莫逆之交,并以共享香茗为乐事。

茶人还常怀悲悯博大的仁爱之心。茶人在感受茶香的同时,也看到了茶农的疾苦。唐代李郢《茶山贡焙歌》,描写了阳春三月采茶时节,茶农起早贪黑制茶的艰辛,而征缴贡茶的差役飞扬跋扈,不过只是为了使君王能在“清明宴”上饮到明前茶。像这样深入茶山反映社会矛盾,体恤民情,关心茶农疾苦的诗作可谓难能可贵。

诗人寄希望于督造贡茶的“使君”能够进谏皇上,改善茶农悲苦的境遇。然而寄希望于忠臣,寄希望于好皇帝,真的能改变茶农疾苦吗?这是本诗的局限。

来源:北京晚报、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朱自振:文字茶道与事实茶道

朱自振(1934-2021),茶史专家,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研究员。编著有《茶史初探》《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中国茶酒文化史》《中国古代茶书集成》等。

编者按:《建设发展茶道文化的鄙见》出刊于《茶业通报》2002年,于今天而言,依旧有重要的价值。

讲“茶道文化”当然要先讲几句“茶道”的词义。在近出的一些论著中,不乏有人为“茶道”和“茶文化”下定义,我看后,觉得其中有些是故弄玄虚,实际自己也不甚了了,说不清,讲不透,可偏偏搜肠刮肚,把一些生僻的字句连缀起来,说得玄而又玄,把大家说得糊糊涂涂,以显自己的学问。

其实“茶道者”简单说,也即“饮茶之道,讲究饮茶之道也。”说白些,也就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阶层的饮茶习俗和对茶的讲究。

可能有读者会问,现在“茶道”不是千姿百态,各式纷呈,为什么还言建设和发展呢?我要说的是,现在中国包括台湾、港澳和海外华人圈中,确实兴起和存在一股茶道文化热,但这些都非历史传承下来的茶道。

现在有些茶道,声言是从民间和庙观中发掘出来的濒临灭迹的古老的僧道“茶道”;最古的如“五珍”茶道,据说是从汉武帝时由中原士兵攻打匈奴,传到宁夏少数民族地区流传下来的。这些都是胡说八道、瞎编乱造出来的东西。中国在唐代中期就最早提出“茶道”之词,更早就存在——从文献说至少西晋以前就存在讲究饮茶之道之实。

但是,我们现在各地包括台湾的所有茶道、茶艺都是近二、三十年来模拟日本茶道创作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中国历史上不存在现在演艺化了的各种茶道。我已年近古稀,小时候没听说过茶道,我也问过比我年长的前辈高麟溢先生,更问过高老师的老师庄晚芳和张志澄先生等,他们早前也不闻中国有什么茶道,“只听说和知道东洋人讲茶道”。

我实话实说。可能很多人会骂我不爱国,不懂文化历史,否定现在茶文化的大好形势和广大弘扬茶文化者的成绩。小的不敢,也绝非此意。

一、我指出“茶道文化,是日本在全面引进接受中国茶叶文化基础上,在茶文化民族化过程中的一大创造、一大发展”,不等于这就是帮日本人说话或讨好日本人。日本饮茶、茶种、种茶、制茶甚至文字、宗教和各种文化现象,他们都承认源于中国,承认历史上存在的“唐化”,何必一定要牵强提出“日本茶道是源于中国径山茶宴”,这才叫爱国呢?

我说中国历史上没有现在表演的种种茶道、茶艺不等于否定中国历史上没有茶道、茶艺,也无意义否定全国和全球华人社会近年对茶文化的日益关注,以及大量茶叶工作和文化爱好者这些年来对提升和扩大茶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和贡献。

不错“茶道”一词,在唐代高僧皎然的诗句“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及封演在其《见闻记》中谈到陆羽《茶经》面世以后,“于是茶道大行”。

另外宋人的文章中,也见一提,但这些提法,只是肯定其时中国饮茶有道;茶道作何?不详未释,不知我们现在竞演的茶道、茶艺,除名字而外,与唐代宋人所说的茶道,有何内容上的具体传承关系!唐宋以后,除此别无其他茶道的直接记述,一直到明代后期,在张源的《茶录》中,才见到专列有“茶道”一目。

如果说唐代茶道泛无,直到了那明代文献中的茶道,有具体内容了,但是明代茶道的具体内容与日本和我们现在演示的茶道内容,又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张源《茶录》中的茶道云:“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除张源的《茶录》外,明代茶书中,还有屠本畯《茗笈》等引录或照抄了张源之说二见。很清楚,明代茶书中的指的“茶道”,实际是有关制茶、藏茶、冲泡茶叶的“三要诀”。

清以后至近代,中国文献中偶也能见引唐人或明代茶道之说,但没有另置新词。以上就是中国历史文献中有关茶道的全部史料。单凭这几条一言半语的记述,我想象也勾勒不出中国历史上的茶道面貌和传承关系。这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古代茶书构建和体现了中国传统茶道的话,那么,中国文献中有关茶道记述,并没能说清和证明中国茶道的历史存在和发展。

但是,回过来说,这绝不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茶道。应该承认在中国文献中“茶道”一词见之虽早,但文献中留下的有关茶道资料,并没有为我们留下一个中国历史茶道清晰、完整和系统的印痕。

不过,也如我们开头所说,茶道既是一种饮茶和讲究饮茶之道,那么只要开始饮茶和讲究饮茶,就会逐渐形成事实的茶道。换句话说,中国虽然文献中没有完整、固定和明确传承关系的茶道记载,但通过口授心传一代代不断演变,进化出饮茶习俗这种事实茶道,乃是世界上历史最早,地区反差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茶道;这是世人谁都不会也不容否认的。

但中国存在的历史事实茶道,即便许多内容与日本茶道和我们当前新生的茶道所吸收或为核心成分,但中国的事实茶道,不管怎样说,它毕竟没有上升到用文字加以固定传存和一定的理论高度,这些亦都是和日本茶道乃至现在大家创作的茶道有所差别的。

基于中国历史上不存在文献只存在事实上茶道的事实,所以我标题上不提恢复而提建设和发展茶道这样的一个看法。这不是对大家前一段对创作和弘扬我国茶道、茶艺文化,所作的努力和良好愿望不肯定,相反,在我内心来说,是肯定和赞扬,我把一切真正为倡导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把他们作为开拓、探索来看的。

正因为这样,所以虽然我老早持有中国历史上没有文献只有事实茶道的观点,但在大家热情新起,我国社会需要也宣传一下茶道之时,对有些错误提法甚至违背茶道和茶文化本质的一些内容,唯恐有泼凉水之嫌,一直没有发表过意见。那么,现在为什么强调提出建设发展茶道文化的问题呢?原因主要是这样两点:

(一)一风而起的茶道热,已开展多年,想到“发掘、整理”得差不多了。这些新创茶道通过各地茶文化节和学术讨论会,循环展示,社会媒介的广为传播,对饮茶有道,需要讲道的宣传,已初步普及。另外对于经常参加这种茶文化会议的人,老戏重唱再做,由不新鲜以致也产生烦腻。

现在的茶道,经过这几年的开台锣鼓之后,已是到该演正戏的时候。对于前一段创作的“茶道”,可以作为历史保留节目,在需要演出时演第二场,大家把精力和重点,应转到新的世纪中国饮茶之道和习俗,如何随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急剧发展,做适应性的改革与发展。

总而言之,现在已是到了前段茶道需要发展出新、学术研究需要深入探索、社会由历史欣赏需要现实之道,一句话不能再停留在原来水平上踯躅不前了。另外,从实际情况来说,我国茶道文化不但需要建设和发展,从组织上说,流通学会茶道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也为这种建设、发展的组织领导,提供了某种条件和可能。

(二)我们肯定前段茶道热的主流和基本情况是好的,但也不得不指出,在有些地区和个别人身上,由于缺乏对茶文化本质和茶道基本精神的理念的了解,一味追求盈利,甚至利用茶道为个人沽名钓誉这种负向发展,也到不得不提的程度。

非常浅显,我们宣传茶道、倡导茶道,其出发点或着眼点,简单说是知道人如何饮茶,从茶中获得最大收益,做到懂茶、好茶。但是我们有的茶道一方诸侯,不从上面考虑,专搞追奇猎異,如有朋友告诉我,他们曾组织一帮人,爬到“岷山”山峰,开了一个高山茶会,用山上长年不化的冰雪,化水泡茶,试试在没有人际的世界,饮茶时怎样的一种味道和意境。

做各种各样试验和创举的例子还多的很。如有的搞什么“鸟文化茶道”,即组织清晨遛鸟的老者,一人一壶,边喝茶边讲鸟。有的茶艺或茶道队,还准备吧茶艺茶道和球赛结合,在篮球和排球队员比赛休息时,进行茶道表演,让满身是汗,心跳气喘,脑子里还想着输赢的运动员去轮流慢慢接受半口就喝完一盅茶,这些除掉形式还是形式,这样的“创新”法,将来不知会增添出多少庸俗的茶道来。

这还不算什么,在台湾有的茶道馆老板,异想天开,将本应该干净圣洁的茶道馆色情化。据香港电视台新闻播出,所谓向传统文化挑战,大胆将“茶文化和辣妹文化”加以结合,所谓结合,就是在茶馆中聘请三五个女青年,浓妆艳抹,着露到不能再露的三点式在舞台和茶客中狂扭乱舞。“辣妹”岂能称“文化”,明明是“黄化”和“色清化”,要说文化,也只能说是“负面文化”。这那里是向传统茶文化的“挑战”,是辱没,是玷污。

鉴于上述二点,我撇下其它文稿,借《茶业通报》一角,向茶界的朋友们郑重迫切地提出:现在应是关注和研究我国的茶道文化建设发展的时候了。所谓关注,也就是吁请大家重视,重视当前中国茶道文化的现状和走势。

前一段这茶道那茶艺,对中国饮茶之道和饮茶文化的建设发展,哪些是有一定积极意义,哪些等于无害也无益,哪些具有较大负面影响?好的予以保留,无益和有害的,通过讨论,认识一致后以求终止。

其次,当前有关茶道文化,又应该首先研究什么呢?我认为也即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国饮茶最早,形成饮茶和讲究饮茶之道及茶道一名也出之最早;中国在上古,至少在唐代不但已经存在事实的茶道,而且也具有构建日本最初茶道全部理念的茶叶文化内容和精神思想,但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一直没有发展形成日本和我们近年风起的茶道?

阻碍、影响我国茶道形成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又是什么?在历史上我国没有形成,社会上似也无需要日本式茶道,那么今天我们还有没有必要补历史之缺,模仿日本茶道、韩国茶道,台湾茶艺、编导出什么尼姑茶道、和尚茶道和其他舞台茶道?

如果任务无此必要或认为不应把主要精力和基本点放在这一方面,那么,今后我们有关建设茶道和发展的重点,又应该放在哪些方面?这是我近年经常想到也希望得到解决的迷惘和困惑。上面这些粗见,不揣轻重,提出了谨请茶界同人赐教讨论。

-END-

来源: 茶业复兴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