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国家茶叶安全

找到约2,682条结果 (用时 0.03 秒)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各主管部门、监管机构、客户和社会相关各方: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988年8月8日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母体单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实验室认可证书编号:CNAS L1656,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证书编号:F2013000370;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授权证书编号:(2013)国认监认字(044)号。

履行社会责任是任何一个组织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中心作为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肩负了为政府、行业、消费者和社会提供技术保障的历史使命;承担了为行政、司法机关、仲裁机构的决策和执法提供技术保障,为茶产业和广大茶叶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消费者、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提供技术服务等职责。其核心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不仅如此,中心除了承担以上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高于自己目标,并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社会义务,时刻以一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

为了进一步履行好社会责任,中心依据SA8000:2008《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实施指导意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规定,编制本报告。本报告内容涉及的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责任范围包括诚信责任、保障监督抽查公正性责任、满足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责任等方面。现予发布,欢迎批评和监督。中心对本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一、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立情况

(一)社会责任方针及目标

中心制定的社会责任方针是:“科学、准确、公正、优质”。其含义是:检验检测工作必须做到方法科学、结果准确、行为公正、服务优质。

中心制定的社会责任目标是: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确保持续有效运行;维护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负责;坚定不移地执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以规范的行为、过硬的技术、优质和高效的服务赢得良好的声誉;为员工的安全提供保障;加强仪器设备的更新和新项目的扩项,不断满足行业需求;积极承担监督抽检任务,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热心公益,为社会公益尽职尽责;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环境保护担起责任。

(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文件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中心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规范,制定了完善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各种《作业指导书》等多层次的体系文件。其中,与社会责任密切相关的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手册》中的“公正性声明”、“质量方针声明”、“质量目标”、“组织”、“人员”等;《程序文件》中的《工作纪律、职责和责任追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纠正、预防、改进和沟通措施控制程序》、《监督抽查工作程序》、《检验程序》、《检验废弃物处理程序》、《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程序》、《微生物实验室环境控制程序》、《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预案》等。通过这些文件的保障,使本机构在承担政府部门的监督检验及企业的委托检验过程中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三)利益相关方的识别和参与方式

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向全社会公布“公正性声明”、“质量方针声明”和“质量目标”等方式,接受社会各方的评议和监督,确保相关各方的权益。在承担每次监督抽查时,按照法律法规制定《抽查方案》,经政府部门批准后予以实施,切实维护受检企业、政府部门等相关各方的权益。按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定期给客户发放《征求意见表》,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客户对结果准确性、行为公正性、工作及时性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一)履行诚信责任

中心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行为规范、商业道德及行业自律要求,遵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有关规定,遵守检测工作程序;坚持第三方的公正性,独立、公正地对外开展检验工作。保证检验工作不受来自商业、财政等方面的干扰和行政人员的干预;不参与任何有损判断独立性和检测诚信度的活动。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母体单位、消费者和社会的监督。

中心建立了完整的管理体系,并有效运作。工作流程严密,岗位职责明确。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运作体系;定期接受国家相关机构的监督评审及复查评审。2015年2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专家组对中心进行评审时,一致认为中心组织结构合理,管理体系完善,人员技术能力强,检测设备先进,检验数据准确,行为公正,诚实守信,综合水平优秀。

(二)保障监督抽查公正性责任

2015年,受国家认监委委托,中心承担了两次有机产品专项监督检验工作。一是在流通领域和电商平台抽取茶叶、粮谷类、水果、蔬菜、食用植物油产品、酒类、乳制品等共200批次有机产品,进行有机标示符合性检验及部分质量安全检测。二是对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地抽检的50批次有机茶产品进行多农残项目的检验。中心在执行这两次监督检验任务时,以对政府、社会和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每个环节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客观真实,为保障茶行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特别是在对不合格企业的异议处理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程序,确保独立性和诚信度,切实维护了抽检工作的公正性、严肃性与权威性。

(三)满足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责任

中心充分发挥软硬件优势,立足茶行业,结合企业需求,积极开展检测技术研究,不断提升检验能力,扩大检测领域。2015年,为了满足茶叶行业技术发展需要,中心通过参加国家能力验证,组织实验室间技术比对,开展不确定度、检出限、复现性和回收率评价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对近20项新检测方法,以及蒽醌等50余种新检测项目进行了检测技术研究和论证。经国家认可委专家组评审,获得通过。这些工作必将对提升检测质量及效率,更好地服务客户发挥重要作用,也将为茶叶质量安全保障发挥重要作用。

(四)为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责任

认真做好相关技术法规的制修订工作。投入大量精力,推进《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等5个全国性技术法规的制修订工作。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和会议讨论,几易其稿,目前正在形成第十稿。在整个过程中,中心认真听取各种意见,把好尺度,妥善处理问题。

积极参与行业监管,发挥重要作用。继续承担全国茶叶生产许可技术支持工作。与往年一样,开通热线电话,接受全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咨询,解答茶叶生产许可工作和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问题。同时,也为企业解答申办生产许可证工作中的各种技术问题。

认真为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参谋。多次向有关部门提交《关于稀土问题的汇报》、《关于边销茶问题的建议》、《关于整合制定茶叶安全国家标准的建议》、《关于茶叶中禁用农药判定及处理意见》等文件。在我们的呼吁和建议下,这几年关于稀土、氟、禁用农药等的判定、处罚和通报等一系列问题的处理工作日益科学合理。

(五)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责任

积极参与国内重要茶事活动,助推茶产品消费。例如,参与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百年世博会”、“两岸斗茶”等重要活动,得到了广大同行、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和赞赏。

积极参加重要学术报告会,推进茶产业进步。2015年,先后在山西、广西、福建、安徽、北京、上海、贵州、湖南、浙江等地召开的重要茶业论坛上,分别做了关于茶产业品牌建设、生态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健康与安全、茶产业营销模式、质量安全管理、茶叶标准等方面的主题报告。每次报告都站在行业最高端,指导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积极应对各种质量安全事件,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2015年,中央电视台引发的5.17“茶叶门”事件后,为了减少该事件对茶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坚守法律底线、坚定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中心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媒体正确引导,让消费者消除担忧;同时协助部分企业应对危机,得到了行业和企业的好评。

认真协助处理茶叶质量争议,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合理化。多次接受各地质监、食药、工商、公安、企业等的请求,参与各种质量问题的处理,使一些产品质量争议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接受各地质检机构的咨询,协助其解决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六)维护消费者权益责任

中心通过热情服务、优质服务、及时服务,为广大消费者维权提供保障。一是认真做好消费者争议商品的公正性检验工作。二是对一些有经济困难的消费者减免检验费。三是给消费者提供大量的技术咨询,帮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

(七)保障员工权益责任

中心规范履行用工协议,按时缴纳社会保险。收入分配合理,包括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人事制度健全。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为员工创造职业培训机会。2015年度,共有30余人次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包括实验室管理知识、检验检测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等内容。通过这些培训,对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员工深入了解业界发展动向,提高从事茶叶质量检测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安全生产责任

中心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专门成立安全组,负责实验室人身、财产安全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易燃、易爆、易制毒”类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储存和使用。定期对所有灭火器、喷淋装置、烟雾报警器、洗眼器、易燃气体检漏装置等安全设施设备和器具进行检查和核实。2015年度,中心组织人员参加了消防安全培训及消防演习,进一步掌握了消防设施的使用和自救方法,保障了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

(九)环境保护责任

中心高度重视检验废弃物的处理,确保符合环保的要求。处置的废弃物包括废液、废气、废渣、废纸、废样、废培养物等。中心与专业的废弃物处理机构签订了《实验室废弃物处置合同》,确保实验室的废物、废液的处理符合环保要求。对所有微生物废弃物,在处置前全部进行严格灭活,确保完全后才丢弃。这样,既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又保护了周围环境。

三、2016年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措施

1、修改完善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制度。

2、进一步扩大检验业务范围,提升检测技术水平,不断满足企业需求。

3、认真开展茶叶相关技术研究,促进茶产业科技进步。

4、积极参加全国主要茶叶产区的活动,促进茶叶行业健康发展。

5、认真完成全国茶叶及相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制定工作。

6、积极承担茶叶监督抽查工作,同时为茶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7、一如既往为政府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司法机关、企业、消费者等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

结 语:

2015年已经过去,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牢记作为国家质检中心的神圣使命,担负起监督检验、质量把关、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权益保障等职责,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为我国茶产业和质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批评和监督。

地 址:杭州市江干区采荷路41号

邮 编:310016

微信号:teatesting

网 址:www.teatesting.com

电 话:0571-86040636

联系人:许 凌

签发人:郑国建 主任

2016年2月15日

(来源: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四川名山:描绘“十四五”发展蓝图 加快推动国家茶叶公园城市建设

1月13日,中国共产党雅安市名山区第二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雅安市名山区委关于制定雅安市名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肯定了区委二届十二次全会以来区委常委会的工作。一年以来,名山区委常委会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茶业立区、工业强区、城市兴区、开放活区”总体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锐意进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时,用非常之力推进非常之事,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积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区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图文无关,仅供参考

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名山决战脱贫攻坚、重建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的五年,是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深入分析了名山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阶段性特征,今后五年,是名山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雅安桥头堡建设成势见效的关键时期,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与时俱进谱新篇,突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区域竞争优势。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扣“茶业立区、工业强区、城市兴区、开放活区”总体发展思路和“三城驱动、一带连接、一环贯通”全域发展空间布局,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建设国家茶叶公园城市为奋斗目标,以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雅安桥头堡为支撑性定位,以推进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基地、成渝地区高品质康养休闲目的地、成渝地区优质农产品供给地、川藏物资贸易集散地建设为实现路径,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名山开好局、起好步。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保持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6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亿元以上,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高于全市。

全会提出了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名山区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以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名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平安名山建设达到更高水平。要做优产业发展平台,构建“2+1”现代农业体系、“3+1”现代工业体系、“3+3”现代服务业体系,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强化区域功能协作,加快打造雅安东部门户。建设国家茶叶公园城市,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强化三城驱动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交通运输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水利设施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全面开放格局,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完善人才支撑体系。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美丽名山建设。厚植绿美生态本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利用。提升共建共享水平,加快提高获得感幸福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健康名山建设,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实施就业增收行动,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全会强调,建设国家茶叶公园城市是贯彻“十四五”时期和二〇三五年的奋斗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名山特色优势,具化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雅安桥头堡,推进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基地、成渝地区高品质康养休闲目的地、成渝地区优质农产品供给地、川藏物资贸易集散地建设的实现路径,加快建设步伐,推动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全会强调,推动“十四五”时期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中央提出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原则,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五个重点要求和市委提出的五个基本要求,结合名山区实际重点把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名山建设,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全局,统筹推进发展、治理和民生,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五个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法治名山平安名山。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加快推动国家茶叶公园城市建设。(许玉芳)

【原标题】名山:描绘“十四五”时期发展蓝图 加快推动国家茶叶公园城市建设

注:内容来源四川新闻网,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茶叶行业食品安全综合发展情况

2月1日,一条来自微信公众号粮策新农业论坛的文章《中国98%的茶都有农药残留:立顿、吴裕泰、张一元、中茶、天福茗茶……全有农药!》的文章,因转发范围广,引来众多消费者关注。有的读者直接致电茶周刊记者,询问消息的可靠性。后经分析得知,该文章所写内容大部分为作者断章取义地从网上摘选文字,拼凑而成,还请消费者理性对待。

然而,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大议题。为了让茶叶消费者了解当下我国茶叶食品质量安全的形势,记者特别联系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食品安全分会,详细了解了当前中国茶叶的质量安全态势。作为“食品安全相关部门与行业协会联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各相关司局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国家茶叶安全协调工作,配合全国茶叶主产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茶叶质量安全监督和风险防控。为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当前我国茶叶质量安全工作,记者就有关方面进行了采访。

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迈入新征程

自2015年10月1日起,我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迈向新的高度。这部三易其稿,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首次明确了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将构建“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的发展新格局。2015年12月,农业部批准发布《绿色食品代用茶》(NY/T2140—2015)。2015年至今,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分别发布三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DB852/002—2014)、(DBS13/002-2015) 、( DBS 34/2607—2016)和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金花茶叶茶》(DB8 45/033—2016)。之前,我国相继出台了三项针对茶叶品种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多项新修订和颁布的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不约而同聚焦代用茶产品,对代用茶生产经营领域以标准为手段强化食品安全建设形成有力支撑。同时,也是对我国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规为准则的茶叶行业卫生标准总体框架进行的有效补充。2005年,我国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规定了茶叶中稀土元素残留限量为2.0mg/kg,给茶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困扰。对此项指标对大残留限量值的设定和检验方法选择,成为近年来茶叶行业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的主要诉求。2015年12月召开的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污染物分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和2016年2月召开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中,分别针对膳食稀土元素的暴露风险等技术环节进行审议讨论,为围绕标准开展的后续工作奠定技术基础。

从源头抓好安全防控工作

2015年以来,多个产茶地加大了茶叶食品安全管理的培训力度。针对标准化茶园建设、农业投入品科学选用,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控等组织开展了多场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据中茶协2015年对全国主要产茶县的调查统计,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茶园种植管理是产茶区域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行业龙头企业主动参与区域茶叶食品安全建设的趋势明显加大。大企业主动对茶农和合作社进行培训,根据生产特点定期组织质量安全与绿色防控技术专项讲座,其规模优势与动作用明显。茶园结构与生态建设水平持续优化。

监管情况整体向好 农药残留依然存在

监管情况整体向好,但仍存隐忧。2015年1月—2016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先后公布的监督抽检信息中,有15批涉及茶叶及其相关制品共2218份样品,合格率98.9%,发现不合格样品25批次,问题主要集中在污染物铅和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这两类已在茶树上禁用的农药上。同时,各级省、市、自治区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批次对辖区内茶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监管,除农药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外,在稀土残留、添加剂使用、产品标签等方面也集中暴露出不合规问题。从抽检结果观测,个别农药品种仍存在残留量超标的现象。出现问题的茶叶产品涉及乌龙茶、绿茶、红茶等多个茶类。在出现超标现象的农药品种中,以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两项农药出现问题较为集中。这两项农药的共性是,均为我国明令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农药品种,但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中虽有此农药,却未列出其在茶叶上的限量指标,致使部分生产者未引起足够重视。其污染来源可能是多元的,包括环境残留、漂移污染、误用或违规使用等多种可能。可见,部分区域茶叶生产中对于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仍存漏洞,无论是对茶农在农药选择和安全间隔期方面的技术指导,还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监控,都有需要完善之处。

产品质量认证发展标准化建设任重道远

通过多年的努力与推广,茶叶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方面已初见成效,但其内部发展不均衡问题也慢慢显现。我国无公害茶园面积已超过六成,但有机茶园面积仍不足一成,且所占茶园面积比例增长缓慢。这样的框架之下,很大比例的茶园处在已取得无公害认证但尚未取得有机认证的阶段。对产区和企业而言,有机认证涉及内容多、指标严格,短期内难以大面积普及,需要更为丰富的质量控制认证体系进行有效填充。

另一问题是,长期以来,茶叶领域认证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茶园认证上,加之后期品牌建设中各种商标的申报使用,生产单位的大部分精力均集中于此。中茶协对我国重点产茶县和代表性茶叶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农业生产领域无公害等认证项目的普及率均高于HACCP等工业领域认证。而在工业生产领域,企业则更倾重于具有准入性质的SC(原QS)认证。同样在市场上,消费者也往往更高容易关注到绿色食品、有机茶等认证标识,对于HACCP、ISO等更加倾向于加工领域的质量认证标识既不理解也不关注,如此形势,恐怕很难对企业进行相关认证起到促进作用。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于茶产业工业化转型已提上日程,对于工业生产行为的规范成为企业发展中心的课题,应在业内引起广泛重视。

来源:茶周刊

找到约2,671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