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金得禅茶

找到约231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围炉“吉祥茶”,是为最吉祥

冬日围炉煮茶,不失为一大雅事和趣事。

尤其是在寒冬腊月、万物寂静时,邀三五好友围炉煮上一壶老茶,看着沸水在铫子里咕嘟咕嘟地如鱼目翻滚,茶气在空间里袅袅腾升,微笑洋溢在脸上。此时,喝上一杯自己亲自煮的老茶,暖意立即传遍全身,这种感觉无疑是冬日里一种驱寒暖胃以及一番温馨的享受。

煮茶除了讲究喝茶的滋味,更要讲究喝茶意境。“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这是清代文人陆廷灿对冬日煮茶意境的描写。当然,若能烹雪煮茶,风雅有加,意境更幽。五代文人徐铉曾经在“寂寥小雪闲中过”的悠闲中,拿起铫子“独试新炉自煮茶”而尽享惬意。

烹雪煮茶,也是古代文人追崇的雅事。于是就有唐代诗人喻凫的“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以及白居易的“融雪煎香茗”等诗句。且不论腊雪乃大寒之水,有清热解毒、舒筋活血等功效,关键是雪天煮茶,看墙角腊梅数枝,本就是一种风雅的情调和特有的意境。

并非所有茶都可以煮,但我煮茶,喜欢选用南路边销茶,尤其是雅安的藏茶,这种茶略带点茶梗,滋味浓厚,煮后品饮,大有通经脉百骸,身心甚为快慰,真是妙极了。

雅安蒙顶山有一家茶企叫“吉祥”,是生产蒙顶山茶的著名品牌,藏民们都喜欢这家茶企生产的吉祥茶。姑且不说“吉祥”茶企是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和重点储备基地,也不说“吉祥”茶企是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就“吉祥”之本意而言——“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徵”,由古到今,上至皇帝,下到黎民百姓,都围绕吉祥文化,充满了对吉祥的祈盼。所以,这也是我喜欢“吉祥”茶的理由。我总以为,与茶相伴久了,便与“扎西德勒”(吉祥)相伴长久。

记得吉祥茶业梅树华董事长曾送一块品质佳、底质好的老藏茶砖,我如获至宝。于是我便在闲暇之余呼朋引伴,与诸友煮而饮之,分享一份由“吉祥”带来的欢喜。每到逢年过节,人们在求吉祥、说吉祥、颂吉祥之时,时常与三五茶友煮饮着“吉祥茶”,内心诵唱着“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的《吉祥偈》,把心安顿在“浩浩红莲安足下,弯弯秋月挂眉头”妙意中,祈求“一切时中”吉祥永驻。

及至后来,每当我煮饮一壶“吉祥茶”时,总会联想起《吉祥经》中“诸天与世人,思维吉祥事,渴望诸吉祥,何谓最吉祥”的奥义,深感惟以心净了,才能品味出当下的幸福;惟以心净了,才能品味出心善则美、心纯则真的道理。

雅安蒙顶山是中国茶文化圣山,茶文化资源丰厚,当年有僧人为独守内心清净一隅,时常于蒙顶山上清峰掬一捧清新的甘露泉,在宁静而悠远、空灵而深邃意境中,煮一壶“吉祥蕊”(蒙顶山历史名茶)的茶香,与时光对饮,与日月同辉,真可谓:浮世寻清欢,逍遥云水间。

去雅安,我常常喜欢带着“吉祥”康砖、金尖茶,抑或是“吉祥”出品的低氟藏饼(砖)上得蒙顶山,与梅总等诸茶友煮茶于山水和寺院之间,听小溪潺潺,闻芳草茵茵,观远山渺渺。无论是在《蒙山施食仪轨》诞生地的永兴寺,还是在古时皇家制茶寺院智炬寺,或是传说中当年蒙顶茶祖师吴理真种茶时结庐的天盖寺,我总喜欢喝煮透了的且滋味醇厚的藏茶砖。

记得几年前的一个立春时节,蒙顶山上还飘着细雨,与梅总上“蒙顶”,穿“古道”,淋“雅雨”,最后煮茶于山野,一边喝着茶,一边聆听梅总讲那蒙顶山的茶文化故事,亲身感受千年蒙顶山茶文化意境……。待沸水发出咕噜咕噜声,顿见茶叶上下翻滚,便能听见从壶口飘荡出“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诗句,那是“吉祥”酝酿的甘甜与芬芳,随着腾升的茶烟,在清风中自由自在地徜徉,让人感到一片宁静、清幽和安详。

梅总一边煮着茶,一边说:“茶盏容量虽小,却把千年蒙顶山的历史装下”。可不,千年的蒙顶山已然溶进了一壶茶里,千年的“吉祥蕊”留在我的舌尖上。我对梅总说,但愿每一天,能让“吉祥”的茶韵收伏在自己的心内……

在畅言欢笑中,醇香一口口的品尝,故事却在梅总话语中一串串地延伸。

吉祥茶业公司的茶园是在蒙顶山的北坡,处在蒙顶山茶区核心地带。想当年,古人围炉煮茶于此,茶里有烟霞和涛声,有雪在釜里浮沉,有禅中的奥妙,因此煮茶除了要有意境,更要感悟茶在洗涤你的灵魂之后,让你笑看尘世的浮华与喧嚣,把日子过得简单快乐,朴实与安宁。

一壶“吉祥茶”可以煮在蒙顶山寺院的瓦屋纸窗下,而茶香盈室,于时光静默里绽放生命馨香几缕。恬淡闲适,当下有所珍惜,所谓红尘阅尽,归来此心安稳,令人心生欢喜。

一壶“吉祥茶”也可以煮在蒙顶山的山水间,而将岁月里的宁静、安暖根植于心间,云水为伴,畅享于蓝天与青衣江之间,沐浴阳光与温暖,悠然静谧于禅茶之中,寻求一份难得的清欢。

红尘喧嚣,用一份平静与从容来面对,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故而——

常喝一杯“吉祥”茶,便少一份圆滑世故,多一份清纯典雅,活的轻松,活的充盈;

常想一杯“吉祥”茶,便少一份对功名利禄的执著,多一份坦然自在,活的有味,活得惬意。

有时候,一句吉祥语,一句“扎西德勒”问候,是一种快乐“获得感”,是一种满足,是一种给予。一杯吉祥茶,是时光相守着岁月的年轮,红尘温暖着往事的记忆。

哦,有时间给心灵放个假,围炉“吉祥茶”,是为最吉祥!

(舒曼茶话写于2018年2月上海清茗斋;刊登在2018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

《膳夫经手录·茶》释义

唐代巢县县令杨晔撰写的《膳夫经手录》,成书于大中十年(856年),原书四卷,今仅存一卷。《宋史·艺文志》所登四卷,与王尧臣崇文总目四卷手录本基本相同。两个版本可能都是收集转录而成的。其中只有“茶”的内容很详细,分产地、销区、品质优劣等内容,与《茶经》、《茶录》等有同样的考证和研究价值。

现存《膳夫经手录》全文近1500字,分豆类、蔬菜、禽、羊、鱼、肉类及水果、茶等,无目次,无标点。其中茶的文字最多,是全书重点。

所载全文源于《续修四库全书》,文中有个别缺字,以“”代表,为了保证全文的真实性,先录原文,加注标点符号,再作释译。《膳夫经手录·茶》原文如下:

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採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茗丝盐铁,管榷存焉。今江夏已东,淮海之南,皆有之。今略举其尤处,别为二品总焉。

新安茶,今蜀茶也,与蒙顶不远,但多而不精,地亦不下。故析而言之,猶可以首冠诸茶。春时,所在吃之皆好。及将至他处,水土不同,或滋味殊于出处。惟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皆自固其芳香,滋味不变,由此尤可重之。自谷雨已后,岁取数百万斤,散落东下,其为功德也如此。

饶州浮梁茶,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猶得,不得一日无茶也。其於济人,百倍於蜀茶,然味不长於蜀茶。

蕲州茶、鄂州茶、至德茶,以上三处出处者,并方斤厚片,自陈、蔡已北,幽、并已南,人皆尚之。其济生、收藏、榷税,又倍於浮梁矣。

衡州衡山,团饼而巨串,岁取十万。自潇湘达於五岭,皆仰给焉。其先春好者,在湘东皆味好,及至湖北,滋味悉变。然虽远自交趾之人,亦常食之,功亦不细。

潭州茶,阳团茶(粗、恶),渠江薄片茶(有油、苦硬)、江陵南木茶(凡下),施州方茶(苦、硬),己上四处,悉皆味短而韵卑。惟江陵、襄阳皆数十里食之,其他不足记也。

建州大团,状类紫笋,又若今日大膠片。每一轴十片余,将取之,必以刀刮,然后能破,味极苦,唯广陵、山阳两地,人好尚之,不知其所以然也,或曰疗头痛,未详(以上以多为贵)。

蒙顶(自此以降,言少而精者)。始,蜀茶得名蒙顶也,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前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虽非蒙顶,亦希颜之徒。今真蒙顶有鹰嘴、牙白茶,供堂亦未尝得其上者,其难得也如此。又尝见书品,论展陆笔工,以为无等,可居第一。蒙顶之列茶间,展陆之论,又不足论也。

湖(州)顾渚,湖南紫笋茶,自蒙顶之外,无出其右者。

峡州茱萸簝,得名近自长庆,稍稍重之,亦顾渚之流也。自是碧涧茶、明月茶、峡中香山茶,皆出其下。夷陵又近有小江源茶,虽所出至少,又胜于茱萸簝矣。

舒州天柱茶,虽不峻拔遒劲,亦甚甘香芳美,可重也。

岳州浥湖所出亦少,其好者,可企於茱萸簝。此种茶性有异,唯宜江水煎得,井水即赤色而无味。

蕲州、蕲水团黄、团薄饼,每斤(捆)至百余斤,率不甚麄弱。其有露消者,片尤小,而味甚美。

寿州霍山小团,其绝好者,上于汉美。所阙者,馨花颖脱。

睦州鸠坑茶,味薄,研膏绝胜霍山者。

福州正黄茶,不知在彼,味峭上下,及至岭北,与香山、明月为上下也。

崇州宜兴茶,多而不精,与鄂州团黄为列。

宣州鹤山茶,亦天柱之亚也。

东川昌明茶,与新安含膏,争其上下。

歙州、婺州、祁门、婺源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赋税所入,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其先春含膏亦在顾渚茶品之亚列,祁门所出方茶,川源制度略同,差小耳。

注释:

茶,在古代没有听说有饮食(茶)的事情。到晋、宋(南朝)[1]以后,吴人[2]采其叶煮食,称为茗粥。到唐代的开元(713-741)、天宝(742-756)之间,才稍稍有了饮茶之事。至德(756-758)、大历(766-779)的时候渐渐多了,建中(780-783)以后,就繁盛起来了。茶、丝、盐、铁,都实行管榷[3]即专卖制度。今江夏(今湖北武昌)以东,淮海(今秦淮河)以南,都产茶。现在简单列举重点如下,并不是茶的全部。

新安茶[4],现在的蜀茶,离蒙顶不远,但多而不精,产地生态好,从总体分析来说,还是可以说高于其他的茶。春茶季节,在产地吃时很好,但运到其他地方,因水和环境不同,其滋味与产地有区别。唯有蜀茶能销往各地,南边走到百越(今华东诸地),北边到达五湖(指地域宽阔),皆能保持固有的芳香,滋味不变,所以特别珍贵。自谷雨以后,每年有数百万斤,分别运往东边各地,这是为大家做的好事。

饶州浮梁茶(今江西饶州浮梁县),今关西(潼关以西)至山东(太行山以东),闾阎(乡里)村落皆吃之。可以多日不吃粮食,但不能一日不喝茶。当地人对这种茶的依赖性高于蜀茶,但是茶的滋味比不上蜀茶。

蕲州茶(指湖北蕲州蕲春蕲水所产团黄、饼茶)、鄂州茶(指湖北蒲圻、崇阳所产团黄)、至德茶(指安徽池州至德县所产饼茶),以上三处出产的茶,是方形的厚片饼茶。销售到陈(河南东至安徽一带)、蔡(河南上蔡地区)以北,幽(京津等地)、并(山西太原)以南。人人都喜欢,引为时尚。其济生(对身体的作用)、收藏、纳税,都成倍超过浮梁茶。

衡州衡山(指湖南衡阳、衡山等地)茶,团饼成巨串,年产十万斤。自潇湘(潇水、湘水地区)到五岭(泛指湘、赣、粤、桂等省区边境)都希望得到这些茶。其中有先春好茶,在湘东味道很好,到湖北就变味了,该茶虽然远销交趾(今越南),当地人都经常吃,但茶叶做工不是很精细。

潭州茶,阳团茶(今长沙、湘潭、益阳、株洲等地),茶粗质劣。渠江薄片茶(湖南新化县),有油、含苦梗。江陵南木茶(今湖北江陵县),品质偏下。施州方茶(今湖北恩施县),味苦、饼硬。以上四个地方的茶,都是味短,韵味不高。只有江陵、襄阳附近数十里范围才食用,其余可以不记载了。

建州大团茶(福建建州今建瓯),形状类似紫笋,又近似当时的大胶片,每一轴有十余片。要取食时,先用刀刮(削),然后才能弄碎。茶味极苦,只有广陵(今江苏扬州)、山阳(今淮安)两地比较喜欢。不知什么原因,有的说该茶能治头痛,详情不知。

蒙顶茶[5]当时的产量减少,但做得精致。最初,蜀茶出名也是因为蒙顶茶。元和年(806-820)以前,一束锦帛﹙捆起来的五匹帛﹚还交换不到一斤早春蒙顶茶(价格很高)。所以蒙顶附近的人都争先恐后地种茶,来获得丰厚的利益。没有数十年的时间,使当地农村市场上,每年出现千万斤(形容数量多)的销售。还有虽然不是真正的蒙顶茶,也还有人冒充蒙顶茶去销售。真正的蒙顶茶有鹰嘴、芽白茶(不研膏茶露芽饼茶),供堂[7],就是提供给当地官府,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其难得的情况就是这样。又经常见到书上评议、讨论陆羽的观点,认为不可比拟,没有可以与蒙顶茶同时并列第一的。蒙顶茶和其他茶排列起来比较,再看陆羽的观点,是不足以论的。

湖(州)顾渚、湖南紫笋茶,除了蒙顶茶之外,没有比它们更好的了。

峡州(今宜昌)茱萸簝茶,出名的时间较近,在长庆年间,即唐穆宗执政时(821-824),稍稍受到重视,属于顾渚茶一类。从此碧涧茶(湖北宜昌产)、明月茶(湖北宜昌明月峡产),峡中香山茶(四川夔州云安郡奉节产),名气都在茱萸簝之下。

夷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最近还有小江源茶,虽然产量很少,名气又胜于茱萸簝茶。

舒州天柱茶(今安徽岳西县潜山),外形虽不峻拔好看,味道也甘香芳美,得到很大的信任。

岳州浥湖茶(今湖南岳阳)所产也少,其中好的可以与茱萸簝相比。这种茶比较特别,只适宜江水煎煮。用井水煎煮茶汤泛红,而且没有味。

蕲州、蕲水团黄、团薄饼(产于湖北蕲州蕲春,今稀水。《唐国史补》常鲁公使西蕃...赞普曰我此亦有...此蕲门者,即此茶)。每捆(原文“斤”有误)至百余斤,茶叶粗薄,只有畅销品,片特别小,而味很美。

寿山霍山小团(安徽寿州、霍山产,此茶同舒州、顾渚、蕲门、昌明、浥湖远运西蕃),其中最好的茶,上贡给朝廷。所缺者如奇异馨香脱颖。

睦州鸠坑茶(浙江睦州淳安县产),味薄,只有研膏类胜似霍山茶。

福州正黄茶,滋味厚薄有优劣之分,销至岭北即今蒙古、俄罗斯西北利亚及我国内蒙、黑龙江一带,与香山(四川奉节)、明月(湖北宜昌)茶相似。

崇州宜兴茶(宜兴属江苏常州府,此处称“崇州”有误),多而不精,与鄂州团黄(湖北鄂州蒲圻、崇阳产)并列。宜兴是地名,汉代称阳羡县,隋改称义兴,唐代同。宋代太平兴国初,因避太宗赵匡义之讳,改称宜兴。《膳夫经手录》是唐书,不应该出现宜兴地名,明显此条目为后人改加,有嫌贬低该茶之疑,而后又称与鄂州团黄(《茶述》列为第一流贡茶)并列,不好解释。

宣州鹤山茶(又称鸭山茶,安徽宣州宣城丫山产),位置次于天柱茶。

东川昌明茶(四川绵州昌明县,今江油县北兽目山产。白居易《春尽日》诗“渴尝一碗绿昌明”指此),品质可与新安含膏[8] 茶比上下。

歙州(今安徽歙县,新安江流域)、婺州(今浙江武义江、金华江流域诸县)、祁门(安徽)、婺源(江西)等地方产的茶,制作精细,不含杂质树叶,自梁(四川)、宋(江都南京)、幽(京兆长安)等地,人们都崇尚、喜欢。税赋收入、商人所赍[9] ,数千里道路上都可以看见。前边说的先春含膏茶,位置排在顾渚茶品的后边。祁门产的茶,和四川茶的渊源基本相同,差别不大。

体 会:

唐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发展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茶叶品名多,《茶经》也说:“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列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饮茶、品茶遍及全国,佛茶、禅茶、贡茶、礼茶也达到空前高度。茶书、诗歌、艺文不断涌现,琳琅满目。在学术上最有价值的文献首推《茶经》,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膳夫经手录》成于晚唐,有关茶叶的记载,从时间、空间而论,可以概括全唐面貌,内容丰富,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

《膳夫经手录》对各地茶叶名品评价,总体上比较客观,特别对蒙顶茶少而精,情有独钟,评价甚高,超过了当时的官贡顾渚茶。综合其他文献,应该也不过份。反而陆羽《茶经》对四川茶的评价有些偏颇。

陆羽没有到过四川,他写《茶经》时蒙顶茶仅以“雅州芦山郡”之名上贡,尚未成名。“蒙顶茶号第一”时,陆羽已经逝世。《膳夫经手录》成于公元856年,在《茶经》(758年)成书约一百年以后,后世与前代的情况变化很大,作者应当是在《茶经》的基础上写成的。但文章开始说:“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此说不可苟同。

全书评价茶名时,特别强调本地与异地环境变化、人群差别,滋味不同,如衡州衡山茶……等,再有茱萸簝茶只能用江水,不能用井水,可见决定茶叶品质、口感,还有其他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膳夫经手录》从唐至今已经一千二百多年,有些茶品继承下来了,有些没有了,外形品质变化更大,历史上的评价有当时条件,不能作为现代茶叶品质标准。

茶叶古代史料考证困难很多,虽然有些茶的基本知识,而古汉语水平有限,误读、误解难免,仅供参考,恭候赐教。

注释:

1.晋宋:晋代-南北朝宋,即公元265-420年间。

2.吴人:俗称江苏曰吴,吴人即江苏之人。

3.管搉:搉与榷通假,管搉即专利。

4.新安茶:唐时雅州芦山有新安乡,邻近蒙顶。古代蒙山范围很大,邛崃天台山、芦山罗纯山包括雅安上、中、下里,雅安飞仙官帽山(又名漏阁山)、七盘山和名山蒙山都在其中。新安茶:属于大蒙山境内产品。

5.蒙顶:为了有别于其他蒙山,蒙顶仅指蒙山主峰周围,即今蒙顶山。“降”即以下,蒙顶茶少而精,与大蒙山新安茶有别。

6.希颜之徒:颜回字子渊,孔子弟子,天资聪睿,仁慈,德高望重,后世尊称“复圣”。“希颜之徒”指希望学习颜回之人,此处指学习仿造蒙顶制茶之人。

7.供堂:官府治事之地曰堂,“供堂”指上级官员。

8.新安含膏:唐代饼茶制造有研膏(压膏),即捣后榨去部分茶汁和不研膏(含膏)不榨去茶汁之分。新安含膏仿造蒙顶不压膏露芽茶制法,故名。

9.赍:音zi,通资钱财。

(发表在2012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李家光)

世界禅茶大会“朝九华”限量款

《悟空传》: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心中有念便一往无前。

还记得去年的一部冷门电影,《冈仁波齐》,以8000万的票房激活了很多人心中那颗虔诚的种子。2511公里,一个八尺康巴汉子,要磕一百万次长头。


真正虔诚的朝圣者,

心中只有一个目的,

就是每一步,

都是为心中信仰而走。

信仰的路上有无数的先行者,他们茕茕孑立,踽踽独行。

唐开元七年,来自韩国的金乔觉在九华山落脚,苦修期间,发下“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


圆寂三年后开函时,只见其“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九华山由此而成为金地藏的道场,并与峨嵋山、五台山、普陀山并称为“四大佛教圣地”。


图丨印刚法师摄


据《九华山志》记载,九华山茶中的“金地茶”即金地藏“自新罗携来”之种。故有人把金乔觉视作“九华山的植茶始祖”。

图丨印刚法师摄


虽然此说法还有争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九华山杂花生树、飞泉涌瀑的自然生态环境,近千米的海拔,孕育出茶树的品质优良。

禅茶,菩提也

宣统三年,祁门红茶创始人余干臣晚年,在九华山翠峰皈依佛门,翠峰寺是中国第一所佛教华严大学所在地,风景如画,他在那里的石林间隙,栽下了一片茶树,而今,古茶园得到很好保护,出产一种红茶叫“朝九华”,绿茶叫“梦觉香”。


千年的古寺

百年的茶树老枞

晨钟暮鼓

佛音袅袅

在这一片禅门意境中

朝九华承载了地藏菩萨对茶难以割舍的情怀

因因果果

2018年,在韩国召开的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上,“朝九华”禅茶正式成为第十二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指定用茶。



韩国禅茶界普遍认为,“朝九华”红茶不仅滋味醇厚回甘,而且在茶汤氤氲中引申出新罗(今朝鲜半岛)国王金氏近族金乔觉以茶为伴在九华山苦修75年的故事。

著名禅茶文化学者人予饱含深情说道:

一壶九华香,

两瓯翠峰芽。

三碗说禅茶,

师童谁称道?


图丨左玮摄

图丨印刚法师摄



世界禅茶大会“朝九华”限量款,珍藏福报

作为韩国首尔世界禅茶大会指定用茶——朝九华禅茶,国润茶业现推出限量400件(仅2000套)定制版,无论是品质还是收藏价值上,都值得珍藏。




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上,许多人在品尝“朝九华”禅茶后不由自主地评价道:这次“朝九华”禅茶走进韩国是一种突破,韩国《茶的世界》将把“朝九华”禅茶作为重点向韩国茶人介绍。

图丨印刚法师摄


让“朝九华”禅茶成为中韩友谊最好的历史见证。

一些韩国同行还认为“朝九华”的茶香弥漫在此次盛会上,而且还在釜山弘法寺“百家茶席·千人茶会”,以茶结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


朝九华原料采于翠峰古茶园。

茶,上者生于烂石。翠峰寺的古茶园呈半野放状态,风化岩,从来不施化肥农药,茶树纯天然生长,岩石风化后的沙粒和周围腐烂后的花草树木就是天然的肥料,最适宜种茶。


这些听着佛经长大的茶,初制、精制都要沿用古法,都要用到最传统的制茶手艺。茶师们“看茶做茶”,做茶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很高的灵巧,这样的制茶手艺已在润思传承了三代人。


图丨开园洒净


图丨采摘


图丨制作


最为珍贵的是有翠峰寺主持印刚大和尚的全力加持,从开园洒净、到采摘、到加工制作,每一个环节,都有师父的美好祝愿。

2017年全国名优茶质量竞赛,“朝九华”夺得红茶最高奖“特等金奖”。


2018年1月初,印刚大和尚徒步“藏传佛教八大神山之首”梅里雪山,携朝九华禅茶,供养圣僧,供养雪山。

2018年8月朝九华荣获“2018年安徽省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大赛”银奖。

行大愿,朝九华。

一颗虔诚的佛心加上手艺人的坚持,方得这杯馨香佛茶。

愿大家能够借由这碗禅茶,安顿本心,彻见本源,悟自性佛。

找到约219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