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技术硕果

找到约14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安吉白茶跨省扶贫情况调查:小小茶苗结出硕果

  2018年4月份,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种植白茶致富情况,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赞扬他们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方面确定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和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县等3省4县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作为受捐对象,并督导推动各地建立工作台账机制,督促加强后续管理。

  两年过去了,这些地方的白茶种得怎么样了?产业扶贫进展得如何?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相关地区调查最新情况。

  湖南古丈:成为村民们的“金叶子”

  本报记者 刘 麟 谢 瑶

  3月25日,是湘西古丈县默戎镇翁草村百姓心中的大日子。这一天,由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捐赠的“白叶一号”安吉白茶迎来了首次采摘。通过两年精心栽培的小茶苗,真正成了村民们的“金叶子”。

  小小茶苗结出硕果

  回想两年前,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得知安吉捐茶苗的消息后,迅速赶赴浙江安吉对接,争取到了此项目,并成立了格戎白茶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该项目覆盖了古丈县默戎镇翁草村、新窝村、夯娄村3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6户共430人。

  “白茶好!这个茶一种,村民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平时还能到茶园里做工,2019年村民务工收入就有150多万元,村里基础设施建设也搞起来了。”格戎白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龙星美介绍,村里还和浙江安吉县签订了购销合同,由浙江安吉茶叶集团按保底价收购出产茶叶,合同一签10年不变,给村民吃了“定心丸”。

  一篓篓鲜嫩茶芽被送到牛角山制茶厂,来自黄杜村的白茶制作技术员盛志勇一边操作机器,一边给茶厂员工讲解安吉白茶的制作要领。经过摊青、杀青、理条、烘焙、提香等5道工序,古丈县第一批安吉白茶制作成功。浙江省茶叶集团专家胡玉杰现场泡制品尝后,称赞产自湘西的安吉白茶外形美、口感好、白化度高。

  龙献文兴奋地表示,“我今年要把茶叶带到北京去,带到全国两会上去,让大家分享扶贫成果”。

  克服困难栽培茶苗

  古丈县茶叶局副局长沈仁春介绍,古丈种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朝,但种植白茶,无论是当地农技人员还是茶农都是头一回。为了把“白叶一号”真正种成老百姓的“致富茶”“黄金叶”,古丈县专门成立了“白叶一号”项目指挥部。

  古丈县按照“一亩白茶带动一个未脱贫的贫困人口,每户不超5亩”的要求,采取土地流转、茶苗折股、生产务工等方式动员群众把昔日的荒山变成茶园,翁草村党支部书记石盛龙说,自2018年7月初拉开序幕,“白叶一号”指挥部、镇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顶着酷暑,上门入户,宣传发动。用了半年时间,白茶全部按照“标准化、机械化、有机化”的高要求完成了种植。

  谁知白茶苗刚成活不久,2019年初就遇到了一场几十年未遇的大雪和冰冻。浙江安吉的技术人员及时通过网络视频指导古丈农技人员和茶农开展茶叶培管,并多次深入湘西古丈实地指导。茶叶苗得救了,为进一步确保成活率,古丈县又精心组织4次茶园锄草、施肥、杀虫工作。同时,为确保茶苗成活顺利度过酷暑,还套种了玉米遮阳,并在基地修建了4.5公里的产业路和高位储水池。

  “白叶一号”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刘泽中介绍,茶山顶上的高位储水池是茶叶基地引进的最新技术,每年下半年旱季,滴灌技术就可以派上用场,茶山各处都铺设了管道,这种肥水滴灌技术也让茶农们开了眼界。

  安吉白茶在古丈翁草村安了家,老百姓也在县里的指导下走上了“以茶促旅、茶旅融合”的发展之路。

  龙忠发一家原本是贫困户,2019年刚刚脱贫。夫妻俩常年在浙江务工,两个孩子一年的读书费用要三四万元。龙忠发说,2019年5月份,他的房屋作为村里的民宿点之一开始营业,仅去年暑假就给他带来了2万元左右的收入,占他家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游客结账之后,我们在3个工作日内就把分成付给村民。”翁草村建设与发展委员会成员石泽辉说,翁草村以前没有产业,“白叶一号”种植之后,村里大力推进茶旅融合。2019年暑期,翁草村接待游客达到4000余人次,村民种植的蔬菜、养殖的鸡鸭、制作的腊肉都成了热销品。看到“钱”景,翁草村先后建起10栋民宿,仅在去年7月份至9月份就有计划地接待了旅游团队10多个,实现旅游收入20余万元。

  打通销售拓宽市场

  在距离古丈县千里之外的长沙市雨花区市场林立商贾云集,走进远近闻名的高桥大市场神农茶都,“神农步行街”“白茶销售一条街”“禅茶大道”上茶香四溢,人声鼎沸,细分化的市场井然有序。

  “安吉白茶干茶形如凤羽,开汤后叶白脉绿,滋味鲜爽,嫩香持久。”满叶丰茶的茶老板正在与客户品茶。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10余家白茶客商进驻这里,红红火火的“白茶一条街”成就了“三湘四水五彩茶”的好名声。

  长沙市雨花区神农茶都“白茶销售一条街”又叫“桑植白茶文化街”,是长沙市雨花区对口帮扶张家界市桑植县“携手奔小康”的项目。由雨花区财政拨付专项经费建设,项目集民俗文化、研学旅游、产品展销、休闲品鉴、网红直播于一体,采取政府推动、财政投资、民企运营模式,形成了完整的白茶产业链,共同推动白茶产业走出大湘西,走进大城市,走向老百姓的茶杯中。

  四川青川:茶旅结合前景好

  本报记者 刘 畅

  近日,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关庄镇固井村,金灿灿的阳光覆盖着种植在固井岭上的56亩近20万株茶树。固井村“白叶一号”项目分布在3个不同地块,全村种植白茶面积288亩,约100万株。

  截至2019年3月8日,黄杜村共向青川县分两批捐赠白茶苗540万株。当地在关庄镇固井村、沙州镇青坪村和乔庄镇柳河村建立了3个“白叶一号”茶叶基地。为了帮助更多贫困户,青川还将部分捐赠茶苗分配给了其余6个镇15个村的贫困户。

  从一棵棵满载希望的“扶贫苗”到如今一片片茁壮成长的“致富叶”,预计2021年盛产期到来时,全县1717亩白茶将带动9个乡镇18个村663户老百姓户均增收4300元以上。

  固井村村支部书记张青勇向记者介绍,按照县里规划推行的“业主+基地+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固井村已建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白叶一号”茶叶基地。通过创新“五金”收益分配机制,即土地流转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委托经营拿酬金、村集体分红得现金,2019年固井村共支出土地流转金9.6万元,务工工资47万元,村集体为157名村民每人分红200元。

  “今年3月26日,我们试采试制了2斤多茶叶,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检测各项指标。明年茶叶进入盛产期后,我们会持续推广种植技术,增加种植面积,村民们可以通过入股、委托经营等方式获得更多收益。”张青勇说。

  张青勇介绍,村里大部分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茶园吸纳劳动力的平均年龄是55岁,优先满足贫困户的务工需求,最多一天有近300人在茶园里干活,每人每天可以收入80元工资。

  青川县本是远近闻名的绿茶种植基地,在茶叶种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因气候和地理位置差异,“落户”青川的白茶种植并不是一帆风顺。

  其一,在茶苗栽植时,为了解决土壤保水能力差的问题,需要远距离取水。以固井岭为例,即便最近的水源地也有3公里远。其二,大雨烂根的问题不好解决。为此,村民们为白茶苗铺上了一层黑色的地膜,形如雨靴;为了在急冻天气做好保暖,又为白茶“盖”上了白色小棚,形如雨伞。其三,2019年6月3日,极端天气不期而至,固井村30多亩茶树被冰雹砸得片叶不留,村里只好向安吉县申请再次补苗。

  来自安吉县的专家和青川的干部群众合力解决这些难题。为了便于群众学习掌握种植技术,青川县组织本地技术专家编写了《幼龄茶园管护顺口溜》,《青川县“白叶一号”茶苗栽植后第一年的管理指导意见》《“白叶一号”高效栽培技术方案》则从专业角度为茶苗的栽培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截至目前,青川县共开展“白叶一号”种植、管护技术培训6次,培训茶农700余人次。

  茶树长起来了,思路活起来了。为了推动种养循环,壮大村集体经济,固井村在茶园旁建起了恒盛生态繁殖场和桦子岭肉牛养殖场,分别存栏能繁母猪240头、肉牛200头,两个养殖场产生的沼液能直通茶园,实现有机肥灌溉。桦子岭肉牛养殖场属于村集体,2019年固井村157名村民每人获得分红200元。沙州镇青坪村、乔庄镇柳河村目前正在选点建设养殖场。

  眼下,白茶种植已经成为青川产业发展的一条新路子,当地计划今年新发展3500亩白茶。着眼未来,青川计划走出一条“茶旅结合”新路子,通过发展茶园,进一步挖掘茶产业观光、体验、旅游的价值。“‘白叶一号’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寄托着青川人民的致富希望,我们一定要把白茶种好,种出效益,演绎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的佳话!”青川县县长刘自强说。

  贵州普安、沿河:茶农摘掉贫困帽

  本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近日,趁着天气晴好,在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茶园里,数十位村民正忙着采摘茶青。“今年是‘白叶一号’第一次采摘,主要是打顶采摘,以采代养。”屯上村村委会主任蒋成勇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白叶一号”由于贵州海拔较高,因而生长速度较慢,采用“打顶采摘”技术可扩大树冠面积,让枝叶更茂盛。“虽然现在茶苗看上去还比较矮小,但只要我们精心管护,预计5年后便可进入丰产期,为村民源源不断地带来稳定收入。”蒋成勇说。

  2018年10月份,普安县接受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捐赠“白叶一号”茶苗600万株,在地瓜镇屯上村、白沙乡卡塘村规划建设茶园2000亩;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也受赠了360万株白茶苗,在中寨镇的志强、大宅、三会溪等3个一类贫困村建设了茶园1200亩。

  对于普安、沿河两地群众来说,种茶不算陌生,但种植白茶还是“头一遭”,会不会水土不服,大家心里真有些犯嘀咕。

  但是,群众增收脱贫的希望、黄杜村乡亲们的关爱,让普安、沿河两地的干部丝毫不敢大意。两地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既把茶叶种植专家请到田间地头现场授课,也组织相关人员到黄杜村考察学习见世面。

  对于捐出的白茶苗,黄杜村就像对待远嫁的女儿一样关心。从2018年8月份平整土地开始,该村派出技术人员长期在普安、沿河蹲点指导,手把手教当地村民种茶。

  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先后来到普安县10多次。今年3月初,普安的白茶最先迎来采摘,盛阿伟担心当地村民不会采摘,影响茶园后续发展,带领技术人员驱车2000多公里,从黄杜村直奔白茶园,现场示范采摘。

  教学相长,普安县的干部群众边实践边学习边探索,总结摸索出了“两建三看四要”的茶园后续管理经验,茶苗成活率超过95%。

  种植白茶是为了让贫困群众摘掉贫困帽,普安、沿河在推进白茶种植过程中,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普安县按照“1亩白茶苗带动1个贫困人口,1户贫困户不超过5亩”的原则构建白茶产业扶贫利益联结,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企业共享30%、贫困户共享60%、合作社共享5%、土地流转共享5%”的比例分享发展收益,2000亩扶贫茶园共计带动贫困户862户2577人增收。

  截至目前,普安县地瓜镇、白沙乡的白茶种植基地各成立1家合作社,茶园范围内的所有贫困户均是合作社社员,其中440余户贫困群众还参与到茶园杂草清除、土地整理、茶苗种植、茶园管护等工作,户均获得劳务收入4600多元。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村民谭化爱,虽然丈夫因交通事故丧失劳动能力,全家生活困难,但自从承包了10多亩地种植白茶后,不仅自己成了茶园管护人员,而且年收入达到5万多元,摘掉了贫困帽。

  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则推行了股份合作制,以强化利益联结,推动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该镇将受赠的白茶苗折资量化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此外,县里还拨付55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3个村集体的名义入股,同时组织农户入股39万元,齐心协力做大做强白茶产业。

  种得好,也要卖得俏。为了打开销路,普安县引进浙茶集团投资2.8亿元,建设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开发茶产品,改变了传统茶农“单打独斗闯市场”的局面。

  浙茶集团贵州天香茶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玉杰说,浙茶集团与普安、沿河均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负责产品销售。目前,浙茶集团已经给这款“扶贫茶”注册了“携茶”商标,取“东西部携手共奔小康”的美好寓意。

  在扶贫茶园的示范带动下,如今普安全县的“白叶一号”已经发展到1.1万多亩;沿河自治县中寨镇的白茶种植面积也突破了5000亩。

  “白叶一号”安家贵州高原,带来了新的茶叶品种,更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思维。普安县委书记农文海告诉记者,“通过种植‘白叶一号’,当地群众学会了东部地区先进的种植、管护、加工技术和发展理念,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为普安茶产业发展壮大培养了人才”。

  如今,普安把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一县一业”重点产业大力发展,目前拥有茶园14.3万亩,其中投产茶园9.1万亩。据统计,仅茶青采收、加工生产就能带动该县6000多户群众实现户均增收过万元。

  来源:经济日报

中茶入选中国茶产业T20创新模式企业名单,安化黑茶散茶发花技术结硕果

  10月30日,“中国茶产业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理事会议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召开,茶界大咖齐聚,茶企荟萃,共襄中国茶产业盛举。

  会上,公布了中国茶产业T20创新模式企业名单,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安化黑茶散茶发花技术结硕果,作为该项技术的主要研究单位和践行者,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有限公司代表中茶上台领奖。

  安化黑茶产品携带、冲泡饮用不便;

  传统散茶产品不符合年轻人口味,

  市场产品同质化等,

  一直是安化黑茶的痛点,

  也是产业提质升级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转化黑茶有益菌种(冠突散囊菌)及黑茶散茶发花技术研究成果,建立黑茶产品核心技术优势。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依靠中粮、中茶的支持,直击痛点,迎难而上。

中茶安化第一茶厂智能化电控烘房

  多年来,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有限公司着力进行黑茶散茶发花技术创新项目的建设,从茶厂百年木仓中分离筛选出优质菌种,菌种编号CGMCC.8730,并完成菌种的安全性、稳定性等性能指标检测和评审,以8730菌种为基础进行散茶发花技术突破,并自主研发相关配套设备,新建洁净化、自动化散茶发花生产线,完成散茶产品制备,向便捷化、科技化之路迈进一大步,为国内首创!

中茶安化第一茶厂新厂房

  安化黑茶散茶发花技术创新改变了黑茶的传统生产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标准化、清洁化,该技术创新不仅促进了安化黑茶产业科学发展,实现了科技黑茶引领安化黑茶技术流的飞越,项目产品的销售亦为当地财政带来大额税收,进而带动当地就业,为安化黑茶产业乃至中国茶产业的一大壮举。

安化黑茶散茶发花技术创新产品——中茶小金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永恒动力。未来,我们将秉承事茶初心,在产业升级,行业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高效繁育技术让茶苗变“金苗”

4月7日,名山区茅河镇香水村繁育基地内,一株株茶苗整齐划一地生长在苗床上,香水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华仔细察看茶苗管护情况。

陈盛相(右一)在香水村查看项目实施情况

这批苗木,是峨眉问春和川茶3号。其中前者是目前全国发芽最早的茶树品种,同等地理气候条件下,比其他品种发芽更早,可抢占春茶市场先机,为茶农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它上市最早,非常适合川西南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雅安、乐山、宜宾等地栽种,我们基地应用其配套高效繁育技术,2023年出售苗木就有200多万元。”丁华说。

峨眉问春和川茶3号茶树的繁育推广,得益于我市与四川农业大学的市校合作项目——特色茶树新品种高效繁育技术的落地,高校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在雅安汇聚,不断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技术让土地利用率更高

目前,雅安市茶叶主栽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名山131等。近年来,四川农业大学将选育的特早生茶树新品种——峨眉问春、川茶3号,在名山区、雨城区等地进行了试验栽种,发现峨眉问春的发芽比主栽特早生品种发芽早,也适合加工蒙顶甘露等蒙顶山茶名优茶。

四川农业大学茶学博士、园艺学院对外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陈盛相介绍,2022年,依托市校合作项目的推进,该校在名山区茅河镇香水村建立了40亩繁育基地,开展特色茶树新品种高效繁育技术集成与示范,在探索中形成了繁育管理技术规范,加速新品种繁育速度,加快茶树更新换代,为蒙顶山茶提早入市以及品质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套新技术有何不一样的地方?丁华表示,常规茶苗育苗采用的扦插密度,每亩可扦插15万至25万株,土地利用率70%—75%;而高效繁育技术扦插,每亩可插40万至50万株,土地利用率90%以上,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以及出苗前进行修剪,大幅提高出苗数。

“每年秋冬扦插后,第二年秋冬开始出售,每株市场价是1角5分钱,普通茶苗目前只有5分钱左右。”丁华算了一笔账,高效繁育技术的推广,带来的经济效益比普通繁育技术更高,为蒙顶山茶特色茶产品提供了品种原料基础,也促进我市茶树更新换代以及进一步增强蒙顶山茶核心竞争力。

雅安市已与17所高校“牵手”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特色茶树新品种高效繁育技术,是今年3月底,我市与四川农业大学13个市校合作结题项目之一。

13个市校合作项目的实施,带来了丰厚的“硕果”,共引进樱桃、猕猴桃、茶叶等新品种24个,转化成果5项,推广新品种12个;推广技术17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7个,示范基地面积1095亩,辐射面积10000余亩;研发新产品8项,编制技术规程、管理手册14项;取得专利14项,培训技术人员3200人,有效解决了制约相关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直以来,雅安市把强化市校合作作为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关键之举。2022年,我市与电子科技大学等14所高校(院所)签署市校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1月与四川美术学院就关键技术研发、人才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2023年6月,在“荟雅”人才活动周上与西藏大学签署合作协议;2023年10月与北京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签署人才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在与17所高校“牵手”中,校地双方持续推动产业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提能,医疗教育提质,文旅形象塑造。

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雅安市将继续深化市校合作,依托高校和专家资源,持续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为雅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图片

来源:名山融媒 云小雅,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