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墨江茶厂

找到约11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老包说茶,墨江凤凰山文化如何“点绿成金”

近年,在哀牢山下段东坡的普洱市墨江县团田、景星、新抚、通关四个乡镇,是一个以茶叶生产为主的多民族高寒贫困山区,是国家深度贫困地区。但是,一个点子,一个文化创意,改变了一座茶山的命运,使数万人走向产业脱贫致富之路。

2014年,当时在普洱市茶业局工作的包忠华,带领李国标(白马非马)等一行到墨江县挖掘茶叶历史文化。

从墨江通关到景星再到团田,一路都是绵延不绝的森林与茶园。据了解,整个墨江共有23万亩茶园,其中有古茶园5万亩。从2010年开始,墨江县四年时间建成了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茶园,成为了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的排头兵。为了打好茶产业的底子,墨江县在建成生态茶园的基础上又启动了有机茶园转换工程,规划用5年时间发展有机茶5万亩,目前已取得有机茶园认证33700亩,取得了有机茶园转换认证3000亩。

古茶园属于稀缺资源,就拿墨江县这个古茶资源富集之地来说,拥有5万亩古茶园的优势。而近几年的古树茶热,市场有意无意对台地茶进行妖魔化抨击,说其不具备品饮价值,是靠农药与化肥催化出来的茶,多喝有害健康,致使台地茶价长期低迷状态。许多台地茶园无人采摘,大面积抛荒。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普洱市加大投入,对台地茶园进行低效茶园改造,对一些品种不好的良种进行嫁接,对台地茶进行稀疏乔木留养,实施生态茶园、有机茶园转换认证等工作。但如何用一种文化来挖掘构建一座区域性茶山,提升品牌价值的思路,一真萦绕在包忠华心头,两天的调研总是理不出头绪,从哪里切入?凤凰窝、米地贡茶、须立贡茶……

第三天早晨,当包忠华走到一个山梁,看看山凹里有一片古茶园,一条小溪从谷低流入,突然一个灵感涌现,打“凤凰文化”牌,凤凰每天晚上住的地方叫凤凰窝;凤凰每天喝水的地方叫凤凰谷;凤凰戏情开屏的地方叫凤凰屏;凤凰翱翔盘旋,登高望远的地方叫凤凰岭;这座横跨四个乡镇的山就叫凤凰山。他把这个设想跟大家一讲,都说这创意非常好,后来当地一位领导说景星有棵要三个人才能抱得过来的千年梧桐树,这更是契合了创意,俗话说栽有“千年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墨江县集中连片、树形高大的古茶园不多,大多数古茶园都是以几十亩、一两百亩为一个单元,而且这些古茶树大都遭过数轮台刈,显得较为矮小。因此,墨江县的古茶园开发走整体规划,抱团发展之路:以迷帝茶、须立茶两大贡茶以及凤凰茶为爆点,以景迈山为示范,引导茶农、企业进行稀疏乔木留养。可以预见,再过几十年,随着覆荫树长大,现在的台地茶就可以过渡成了古茶园。这项工作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构建大茶山理念,打造大茶区经济,形成从顶级古茶园到一般古茶园,再从生态茶园到有机茶园这样的梯次开发格局,以茶产业为龙头,布局中长期规划,走茶旅融合之路。

阿墨江以西有7个乡镇,规划出北部的团田、新抚、景星、通关四个乡镇来打造“凤凰山古茶”的区域品牌。从自然条件同处一山,土壤、气候条件相像,民族民俗文化相同,茶叶种植方式、品种相似等综合要素来考量。围绕凤凰山茶区的品牌大旗引导下,从大交通、大产业、大旅游的长眼布局进行规划。分级再提炼不同小众品牌茶山,形成大品牌下品牌多元化。如以凤凰窝、凤凰岭、水之灵、凤凰屏、凤凰谷、迷帝贡茶、须立贡茶等为一线品牌;以团田蜜蜂沟等一批古茶园为二线品牌及三线品牌来具体系统构建。

这里可以借鉴易武茶区的经验,在易武茶区的品牌引导下,形成刮风寨、丁家寨、落水洞、一扇磨、麻黑、蛮枝、落水洞等小众品牌,以大带小,以小推大。

米地古茶园是一片小茶园,位于新抚镇界牌村米地组,面积300余亩,加上周边几个村民小组的古茶,也不到1000亩。相传在乾隆年间上贡,皇帝品了赞不绝口,赐予“瑞贡京师”牌匾,古普洱府的文人们就使用谐音称为“迷帝贡茶”流传开来。现在,墨江县将迷帝贡茶作为一张名片来打造。

这四个乡镇从历史上看,这几个乡镇都是位于从宁洱到通关,经过墨江前往镇沅与景东的茶马古道的路上,在很久远的过去就被古道的文化与商贸联接在一起;从民俗与文化看,这几个乡镇深受南诏文化的影响,与墨江阿墨江以东的几个乡镇受临安(建水)文化影响明显不同,在民族构成、民俗与茶文化上都差不多;从山川地理气候来看,哀牢山从景东、镇沅逶迤而来,由北至南穿过这几个乡镇,因此这个大茶区都属于哀牢山腹地,海拔、气候、土壤、植被及所产茶叶品质都有极大的相似性。

景星是墨江种植茶叶最早、古茶面积最大的地方。这里也是云南现代制茶业的一个发源地,建于1937年的新华茶厂,被誉为“思普地区第一家规范茶厂”。景星茶因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大面积的古茶园、长期积淀下来的茶叶加工技术而久负盛名,随着古树茶的崛起,景星凤凰茶因其尊贵的品质为外界所熟知。

墨江茶最早种植于何时?一直是个话题。由于墨江的主体民族哈尼族没有文字,历史上的古茶园大都被毁弃,推测墨江的种茶历史应该有千年之久。景星真正有据可查的连片种茶始于19世纪,而到了民国年间,景星茶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在墨江最早得现代文明风气之初的一批人,在民国时期墨江建设局局长李子忠的带领下,于1937年在景星的新华村种了30多万株茶,并建立了思普地区第一个规范茶厂——新华茶厂,开启了云南现代制茶业的新篇章。

景星以凤凰茶的名义,意欲谱写墨江茶的新篇章。景星位于凤凰山茶区的中部,拥有8000亩古茶资源和2万多亩台地茶,加上其优良的制茶传统,近几年来声名鹊起,成为墨江县卖价最高的茶,打造了一张全新的名片,以凤凰茶区与凤凰文化的名气来带动大茶区的崛起。

打造凤凰山古茶区,先盘点景星等四乡镇的茶资源。凤凰古茶山有两万多亩古茶树,解放后到80年代种植的三万多亩群体品种,这三万多亩群体品种,只需进行稀疏乔木留养,就可以做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的优质原料基地。而90年代以后种的三万余亩无性系良种以加工绿茶和红茶为主茶树,也可进行良种嫁接改造。

凤凰山之所以拥有那么多优质古茶,主要跟当年李子忠在这里种植了30多万株茶树有关。由于凤凰茶继承了景星在清末与民国年间种茶与制茶的最优良的传统,经过百年的积淀,才在近几年得以实现。我们现在弘扬的凤凰茶文化,不仅仅是宣扬民间传说,更重要的是在继承和发扬景星悠久的制茶历史与民族文化。

以凤凰茶区策划思路为蓝本,墨江县将根据凤凰文化创意,布局命名凤凰窝、凤凰谷、凤凰岭、凤凰屏等地名,结合当地优质古茶园的实际情况,甄选四块顶级古茶园将之分别打造成凤凰窝、凤凰谷、凤凰岭、凤凰屏命名的古茶园,每片古茶园再辐射带动五到八千亩茶园的发展,加之迷帝贡茶、须立贡茶的名声作用,从而使得凤凰山大茶区能够辐射近八万亩的古茶与生态、有机茶。

如今,久负盛名的古茶之乡、思普地区现代制茶的策源地——景星镇,将以“凤凰茶区”的崭新面目屹立于茶界。政府正在积极搭建“凤凰山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公众品牌之平台,而作为企业又该如何唱戏呢?当地政府的思路是:以凤凰山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的打造为主题,名优茶企编组“凤凰传奇军团”,创造景星乃至墨江茶的全新辉煌。

景星太阳茶厂是墨江最大的茶企之一,创建于2005年。赵家红是太阳茶厂总经理,他向我们谈起了品牌企业对当地茶叶经济的拉动作用。2009年太阳茶厂进入景星镇建基地。当时,台地与古树混采,茶农辛苦采摘了一天的鲜叶,因为要到晚上才上交而被捂坏。而且加工用机器杀青,机器揉捻,在地板上随便晾晒,使品质下降。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太阳茶厂提升了收购价,不让茶农打农药,用化肥,改成中午、晚上各收一次鲜叶。2009年太阳茶厂就在景星组建茶农合作社,当时已辐射茶园2100亩,并于2013年投资260万改建成一个高规格的初制所;2014年抢得凤凰古茶山构建的先机,成立了墨江凤凰山茶叶有限公司,目前有茶叶基地超过5000亩,年销售收入达6000万元。

而位于景星新华村大平掌的新华茶厂规模要小些,但其拥有墨江茶最核心的资源——创建于1937年的新华茶厂这块金字招牌,并拥有李子忠时代传下来的梨炭焙茶即烤笼制茶工艺,墨江县准备将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与保护。民国的新华茶厂早在解放初期就更名为墨江茶厂,厂址几经搬迁,最后入驻墨江县城。1995年,景星当地人李荣明在新华茶厂原址——大平掌恢复了新华茶厂,开始是帮助墨江三中的茶叶基地用来做茶,后来自己做茶,并于2011年恢复使用新华茶厂名称。

创造墨江卖价最高记录的是景星新华村洒次小组的凤凰窝茶,“凤凰窝”古茶园位于海拔1628—1870米之间,树龄有160多年的,茶地面积近70亩,有古茶树20196棵,茶园及周边到处都是柏树。故有人说,凤凰窝的茶最迷人之处在于独特的柏芝香,香气独特,冷杯香持久。凤凰窝地处新华、景星、涵德三个村子的交界处,周围都是原始森林,生态环境好。

在新华村洒次小组,2012年成立的墨江县景星镇洒次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云南省数千个茶叶合作社中最特殊的一个。合作社理事长文红为我们讲起了凤凰窝茶的前世今生:“解放前,凤凰窝做晒青茶,拿到景星街卖,因为树龄大,口感好,在景星街价格卖得最高,有名气,是李子忠茶厂的头牌。在景星,凤凰窝茶园是最老的。茶园曾经是一个地主种的,解放后,长期缺乏有效管理,长满杂草和树,后来这只山和茶园划给洒次寨子。改革开放后,因这地方离村远,树大林密,不好管理,一般土地多的人看不上,大家喜欢种产粮食高的地。茶也不值钱,也没有去管理,当时,分林地时也按慌山分给了几户人家。

直到2006年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热起来后,几户茶农才去管理,2011年以后才发现凤凰窝茶的特殊价值,2012年小组决定把这片茶山由集体统一向几户农户回购,进行包装打造,作为全村小组的集体财产,专门成立洒茨茶叶合作社。洒次小组有农户47户,人口214人。2011年前小组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是景星镇的贫困组之一。

这几年洒次小组通过凤凰窝古茶带动,全组茶园都进行乔木留养,使茶叶品质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台地茶从过去不到50元/公斤,现在改造后的乔木茶达到三四百一公斤。

合作社的近70亩茶园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销售,采茶按每公斤40元的采工费付给社员,平时合作社二户人家轮流看护茶园,七天一轮换,一人一天合作社付工钱100元,2017年和2018年合作社投资140万元建成了初制所。2018年合作社社员户均年终分红5万元,采茶和看护茶园收入户均4000—5000元。

小组村民除合作社5万多元收入外每家还有8一10的生态茶园,户均还有4一8万收入。这几年全组大多数农户年收入超过十万元,成为凤凰山上知名的富裕村,家家建了新房。我们在做活做强集体经济同时,还带动周边村的茶农对茶园进行改造,带动大家致富”。

凤凰窝茶之所以好喝,周边都是原始森林,生态环境良好,土壤条件好,茶树呈满天星式种植。站在半山腰,一眼望去,“凤凰窝”的面积不到一百亩,就是那么一个山坳,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绿油油的古茶园显得生机盎然,朝气蓬勃。


当初策划凤凰山茶时,在山顶发现一个水之灵茶叶初制所正在建设,有近两百亩古茶,因这地处凤凰山最高处,就命名凤凰岭。这里不仅茶好,而且自然风光也是非常的迷人,站在“凤凰山”之巅,鸟瞰远方,脚下是八千余亩的古茶园和数万亩生态茶。瞭望远方,那气势磅礴、连绵不断的群山,还有那一望无际茶山,真美!

李泓应创建的墨江县景星水之灵茶业庄园,2017年,荣获普洱市第十五届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节斗茶大赛古树晒青茶“金奖”后“一泡成名”,成为仅次凤凰窝的凤凰山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品牌,在企业自身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周边二百多户茶农,成为当地一个茶叶与旅游相融合发展的典范。

从2015年开始,普洱新华国茶力推凤凰山古茶,在一些全国性会议用它做“凤凰山古茶”的纪念茶,2017年的普洱市茶节纪念茶都是用凤凰山古茶做,成为市场上热销茶;2017年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节举办斗茶大赛,“十年中期茶”和“当年晒青茶”的金奖分别被凤凰山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的凤凰屏(新华茶厂)和凤凰岭(水之灵)斩获。2018年3月26日在昆明举办了普洱市凤凰山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不仅提高了消费者对普洱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认知度,同时还全面推动凤凰山茶区又上一个新台阶。

墨江茶产业在以凤凰古茶山的引领带动下,成为普洱市近年来大茶区茶农增收最快的地方,凤凰屏、凤凰谷、凤凰岭等名茶山的茶价到2019年增加了三至四倍。外地茶商进驻凤凰古茶山,知名的大企业开始制作凤凰山古茶,凤凰山成为近两年来最热门的茶山之一。2019年以凤凰茶山为主的茶山,带动团田、新抚、景星、通关等乡镇茶农、茶企每年在原来基础上年收入增收了8亿元左右,成为当地人民增收主要经济来源,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图文:包忠华

汤仁良与云南蒸酶茶

逃难到恩施

汤仁良,1921年出生于浙江诸暨,1938年日军侵占杭州,为躲避战乱,母亲四处借了60元国币,汤仁良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中,逃难到恩施,在其表姐郑尉青的介绍下,进入中国茶叶公司恩施实验茶厂做实习生,师从范和钧,在此供职的有众多茶界名流:冯绍裘、戴啸洲、黄国光、李菊仪、袁炳才、周仕祥、王堃、王乃赓、尹苏民等,在茶叶界都是很有造诣的,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茶叶技术培训中心,集中了当时的优秀老师,涉及到茶叶栽培、茶叶加工、茶叶对外贸易等领域,被誉为中国茶叶的“黄埔军校”,汤仁良进厂后两个月就因好学被提拔为助理员,同时考入中国茶叶公司托办的茶叶技术培训中心,得以系统的学习茶叶方面的理论知识。


汤仁良先生

恩施实验茶厂是汤仁良事业的摇篮,是人生的第一个驿站。在那里为他一生所从事的茶叶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初步的实验经验,1939年被安排到芭蕉分厂工作,分厂厂长是黄国光(解放后任中国茶叶公司副总经理),浙江杭州人,自然对聪明伶俐的小老乡关照有加,不仅在业务上细心指导,生活上也给予关照,让背井离乡的汤仁良得到温暖,在芭蕉分厂几个月的时间里,还到过朱砂溪分厂,厂长李菊仪也是浙江人,制作龙井技术高超,在此学习了龙井制作。随后被安排到宣恩庆阳坝分厂,这里厂长杨润之,对于年轻而又聪明好学的汤仁良,将自己所有技术传给他,在这里学会了恩施玉露制作。

当时庆阳坝茶场制作恩施玉露的条件极为简陋,没有一样机械,加工设备全部是当地能够找到的设备,杀青是在大锅中进行,一个50公分的竹制蒸笼,用两个直径45公分的竹筛循环使用,大锅盖是竹片编制成倒漏斗形,可防止冷凝水滴入茶胚,蒸好的茶叶倒在篾席用大篾扇使其快速冷却,并散发水分,篾席也就四床,茶叶的做形是在整形台上做的,当时也就两个整形台,整形台是砖砌成长框内中间设燃烧木炭的炉膛一个,在砖框上放置一个与其外径相符的木框,操作台上部用长、短铁条平放支撑操作台,操作台是一个长方形的木框,长190Cm,宽70Cm,高20Cm,用麻布紧堋在框底上,在麻布上裱上六层绵纸(用构皮树制的皮纸),操作时私人分列两边,每边两人左右并排进行,茶场每人发一条毛巾擦汗,装茶用木箱,筛、选、转、运用簸箕,庆阳坝分厂的条件虽然很差,汤仁良在这里学习的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绝技,这项技艺对他后来的茶叶生涯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940年,中国茶叶总公司经理换成李泰初,此人是孔祥熙的干连襟,仗势欺人,骄淫极奢,爱瞎指挥。恩施实验茶厂很快换成他所倚重的人。汤仁良只得另谋出路,刚好有个叫王乃祥的老乡在重庆云南茶叶公司四川分部(在重庆夫子池销云南茶叶)当经理,邀请他去任出纳,于是汤仁良被迫到重庆谋生。

蒙难在重庆

汤仁良到重庆后,先拜访了在重庆经商的叔公和堂哥,对他的到来,二人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叔公希望他在重庆经商,并承诺把自己名下的一个分店交汤仁良经营,汤仁良没答应,叔公又提出由他运作到中央大学读书,汤仁良也因为自尊心拒绝了,在这种情况下堂哥建议到他的公司任职,汤仁良同样拒绝。按汤仁良自己的说法,他不愿意靠别人照顾过日子,心高气傲的汤仁良要靠自己的能力去求生。于是他去了云南茶叶公司四川分公司,成为该公司的在重庆的一个职员,也算是学有所用,凭本事吃饭。

战时的重庆抗战氛围很浓,无论国共两党或其它党派都要在陪都重庆表达自己的主张。《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抗日主张的舆论阵地,是进步人士非常喜爱的读物。汤仁良作为一个深受战乱之苦的热血青年,自然把这一刊物当作精神食粮,公司对面墙上贴着的《新华日报》,他是每日必看。这个时候,虽然是国共合作联合抗战,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活动在明的方面好像是允许的,《新华日报》也能与《中央日报》《大公报》《扫荡报》《扫荡报》等同时贴在墙上,让市民观看,但它的纸质很差,也没有人敢看(这是后来才知道的)。但暗中却不一样,他们对进步人士进行打压、限制,对拥护、靠近共产党的人士更是暗中采取措施,或关押,或暗杀,最大限度地进行扼杀。在这种大背景下,汤仁良不可避免的成了国民党特务的怀疑对象,1940年的夏天,国民党特务对汤仁良动手了,他们把他抓了起来并严刑逼供,年轻气盛的汤仁良对国民党特务的行为非常反感,审讯从一问一答变为一打一骂,汤仁良饱受皮肉之苦。特务们在审问不出结果后将其转到警备司令部。经过四十天左右的非人折磨后,因国民党特务找不到汤仁良与共产党有牵连的证据,被放了出来,释放时经一个狱警(浙江老乡)点破,汤仁良才知道自己是因为看《新华日报》惹火烧身,引出如此巨大的麻烦。

经历如此磨难的汤仁良,这时有些屈服于命运,从不迷信的他居然去测了字,他写的是一个“有”字,测字的先生给了他八个字:“大益东南,不利西北”。听了这八个字,他灵光一闪,恩施不就在重庆的东南吗?看来自己的命运还得再次与恩施联系到一起。于是他连夜向堂哥汤朝荣借了三十元钱,乘坐民生公司的小火轮到巴东,再乘木炭车又来到恩施。

再次到恩施

汤仁良回恩施后,经时任五峰县茶叶改良场场长的袁炳才介绍,认识了湖北省农业改进所所长戴松恩,戴松恩见汤仁良聪明伶俐,就安排他到畜牧组做助理学员。畜牧组主任王邦巩见汤仁良爱学习,是个可塑之材,就不安排他具体工作,让他自学文化知识并进行指导。

1940年,在王邦巩的关怀鼓励下,汤仁良考上了湖北省立农学院会计专修科,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湖北省立农学院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当时院址在恩施东郊的金子坝(陈诚官邸所在地),它是湖北省主席陈诚仿照延安办学方针,学生读书免费,还供吃、供住、供夏衣冬服,但毕业后,要为政府服务两年才能自由找工作。1940年建立的湖北省立农学院,是在当时的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主席陈诚直接倡导下,在极其困难的时期,为湖北培育建设人才开办的学校。为表达对这所学校的重视,陈诚亲任名誉院长,每到星期一,陈诚只要在恩施就会去农学院参加纪念孙中山“纪念周”,并与学员交流,学员不仅可与他直接对话,还可向他提出问题,调皮的学员甚至还与他开玩笑。虽然吃穿由政府供给,但汤仁良没有钱买鞋,就练高跷走路,汤仁良在冬天为避免脚受冻,曾经踩着高跷去食堂吃饭,

湖北省立农学院的师资力量是雄厚的,一些名校的名师因躲避战乱逃到恩施,在农学院执教。虽然条件艰苦,但在战火纷飞年代能够生活无忧,已是非常不易,所以师生们都很珍惜,学员学习也刻苦努力,老师也用心传授。那时教授和职工的工资是实物发放。生活仍然艰苦,其中有一位教生物统计学的李凤荪教授,挑粪水浇菜,不小心跌跤,因为舍不得肥料,在铲土时发现一个虫,经过培养送去伦敦世界昆虫学会鉴定。在全世界100多万昆虫中没有此虫,于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凤荪虫”。另一位教经济学的教授沙凤歧,思想很开放,他经陈诚同意,竟敢教学生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论】和计算公式S=(T/t)元。让学生们知道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的手段。湖北省立农学院的学习并未如预期完成。

1942年春,因日寇的侵略更加疯狂,侵入五峰县,学院停课,学生只有提前毕业。汤仁良因所学专业是会计,被分配到宣恩中学任会计主任。这份工作应该是很不错的,但热爱茶叶的汤仁良却有些觉得不满意,竟违命不去宣恩,到了五峰茶叶改良场任技佐,月薪160元。


图片来源:《近代以来中国茶业研究及图鉴》

奔赴云南

汤仁良到五峰三个月,接到了表姐郑蔚青的来信,代表其父亲郑鹤春(云南茶叶贸易总公司经理)邀请他到云南茶叶贸易总公司工作。原来云南的茶叶技术人员十分缺乏,偏偏冯绍裘在1941年春去昆明中央机械厂定制四部克虏伯式双动揉捻机而不回的情况下,使红茶加工技人员更是难求。汤仁良1939年在恩施实验茶厂看了全国茶叶评审,当看到云南茶叶时,对其圆润饱满的芽叶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由此产生了云南情结。汤仁良看到信后立即决定去云南,并约上当时的五峰茶叶改良场场长袁炳才(又名袁鸣)夫妇和五峰农场场长熊径阳(是一个在深山炼提供铁材给贺龙被捕,因五峰老县长慈心,叫看守人员替他买烟时,暗示逃走的共产党员),一同前往云南,开始了他的追梦之旅。一路颠簸,1942年6月一行辗转到达昆明,成为云南的一名茶人。这位21岁的小伙子怀着对茶叶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被一封信召唤到云南,却不知此去等待他的是一条多么曲折的人生道路。

汤仁良到云南省公司不久,就被公司派往顺宁。当时有一紧急情况,冯绍裘因故离开了顺宁茶厂,吴国英继任副厂长,为冯绍裘定制的大型克虏伯式双动揉捻机,员工不会使用,做出的红茶质量却出现问题,调往口岸的五百担红茶,因产品质量问题被海关全部退货。汤仁良到顺宁茶厂后,通过分析发现发生质量问题的关键是在揉捻时整体发酵过度。造成原因是揉捻机的容叶量高达200公斤左右,揉捻时间两小时左右,云南是大叶种茶,芽叶肥厚重实,在加压揉捻的过程中因加压造成温度升高,促使茶叶在揉捻机的桶内发酵若按正常工艺要求发酵,就成为带酸的褐茶了。为解决这一问题,汤仁良带领茶厂技术人员进行试验,针对发酵过度,先是在发酵工序缩短发酵时间,虽然发酵过度的问题解决了,但品质问题还是存在,因为两次发酵茶叶品质完全变异,根本不符合红茶质量标准。面对这样的结果,汤仁良只能另设它法了,要使红茶品质达到要求,只能从解决揉捻时发酵这一特殊现象入手,如果揉捻过程推迟或少发酵,问题就不存在了。汤仁良带领工人和技术人员在揉捻加压上进行试验,按茶叶加工的技术要求,揉捻加压按“轻——重——轻”的顺序进行,汤仁良认为大叶种的茶叶比重大,大型揉捻机投叶量大,桶深,自身压力就大,而揉捻时加压就压力更大,茶叶细胞破碎快,促进了在揉捻时先、后不一致时的茶叶内部的物质转化。试验目标确定为减压运行,最后的结果是不加压,连桶盖也不盖,利用茶叶自身重量形成的压力,使萎凋叶揉捻成条,而茶叶因无外在压力作用,通透性好,在揉捻过程中减少发酵现象,成品质量比较符合标准,达到外销要求。

汤仁良到达顺宁茶厂不满五个月解决了难题,因业务能力太强,被副厂长所不容,采取不发工资,理由是汤仁良的工资太高,群众不服。汤仁良负气回到昆明公司,总经理郑鹤春说事情已经知道,命汤仁良仍回顺宁。汤仁良以好马不吃回头草,坚决拒绝,郑经理又要汤仁良与业务主任王乃赓同样100元的月工资在公司工作,汤仁良说:我是你们请来的,凭什么要减少60元?既然公司无法安排,只好在公司吃住,另找工作。

年余后,直到1944年春,墨江茶叶公司经理禹恩燮,委托该公司昆明营业部经理兼墨江茶场李子忠场长,邀请汤仁良去墨江工作,担任墨江茶场技术主任。墨江茶场有500余亩茶树畸形生长的茶地。当年汤仁良除开始修建食宿厂房、试制“恩施玉露”器具外,在秋末将茶树全面进行整型修剪。过年时,李子忠从昆明回来,看到遍山是枯枝落叶,他心痛地责问汤仁良:你怎么能这样搞?汤仁良将取消顶端优势促发侧芽的道理说明。汤仁良在墨江茶场十分关注茶叶加工,把浙江师傅熬夜制茶改变到白天炒制龙井,将鲜叶储藏过夜,起到轻微萎凋作用增加香气。改变原来一次炒干为分段即初炒、复炒;将茶胚成型后(含水量在30%左右时起锅)平直摊放在簸箕里,待全部鲜叶做完后进行复炒,既省工、省燃料,又减少苦涩味。受到原来看不起汤仁良的一位浙江龙井老师傅孙德明的尊重。到1945年,茶园增产20%,而汤仁良指导生产工艺的“玉露”茶一炮打响,产品供不应求,墨江茶场又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李子忠高兴之余,花了150个银元,给汤仁良买了一套毕几毛呢西装,作为奖励。

淡泊名利,一心为茶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汤仁良毅然参加“云南人民倒蒋自卫军二纵队”(滇黔桂边纵九支队前身),并担任墨江军政委员会宣传部长,1950年云南和平解放后,一心投入茶叶事业的汤仁良,申请辞去部长职务,经边防副司令员余为民同意转业,并嘱咐去西双版纳建设小上海,团长刘杰生转业时任思普恳殖场场长,任命汤仁良为茶叶股长,历时一年许,在接收三厂一场的同时,汤仁良利用国民党军破坏不了的工具,在勐海南糯山茶厂生产了2.5吨红茶。1952年送样品经上海商品检验局鉴定,品质超过高档祁门红茶。汤仁良将报告单送给时任云南省农业厅厅长张天放,他非常高兴地说:云南有这么好的宝贝。立即将报告单送省经济委员会当场决定拨款十万人民币,并令汤仁良在昆明购买化验仪器,等待从上海调拨的显微镜。为1952年8月建立云南茶叶科学研究所做好准备,汤仁良因此调去思茅行政干校学习,1953年2月被农业厅从干校调到凤庆任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当时党政领导都很重视茶业,县长兼任红茶推广大队长。省农业厅又要求农业推广站以茶叶技术为主,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下,汤仁良能力得以发挥,通过培训农民技术员,土制三角水平尺,不到两年,将全县3900多亩荒芜、上下直裁的茶垦复改成水平横行。在加工技术上,汤仁良选定离单位约三公里的象唐初制所,蹲点农民自办的茶厂。实践中发现揉捻机的缺点在于揉盘上棱条不合理,揉桶运转,使茶体离心外跑,每次揉捻要一人将外跑的茶扫进揉桶。运转时,桶边与直型棱条形成剪切,茶条被断碎,而且团结力很小,揉好一机茶需要两小时以上,成茶品质较低。汤仁良在新婚的日子里,夜以继日的刻苦研究,不知其数的刻制不同型的棱条,最后成功的是不同曲律的曲棱。使茶胚起到向心力作用,茶胚不外跑,形成茶胚自身团扭,减少断碎,揉捻时不要专人管理,成茶紧结圆润,提高精制率10%左右。但被解放前的顺宁茶厂副厂长、留任为凤庆茶厂的厂长否认。几经周折后经中国茶叶总公司技鉴胡浩川同志亲临凤庆鉴定说:适合外销。并授意省农业厅将此揉捻机推广全国,省经济作物处处长贡惠英同志亲到凤庆,与县长解德宽商得同意,命汤仁良制30部模型,当时凤庆只有大刀木匠,城内只有一个被劳改释放的反动军官懂得数学的木匠,汤仁良请示县长同意,叫他到农技站制30部模型交省农业厅,共花了业务费2000元人民币。造成后来反右批判的证据,说汤仁良走白专道路,一鸣惊人,请反动军官到单位工作,浪费国家资金。并于1958年被划为右派,县委书记为了报私仇,不许汤仁良搞茶,到农村蹲点,指导粮作技术,近20年,汤仁良所蹲过的七个生产队都空前丰收,得到农友们的喜爱,无数次暗中给少量鲜叶,汤仁良得以探试“云南蒸酶绿茶”的工艺,认识了云南大叶种要制出好的绿茶,必须改变绿茶不能发酵的常规。

1976年落实政策改错后,继续投身茶叶事业,做出巨大成就,蒸酶茶制作也于1981年得出了成果,准备推广,却受到人为干扰,推广计划流产,于是愤而办理了离休手续,并发誓“再也不沾茶”。1985年临沧地区成立了“茶叶技术标准委员会”,经凤庆县县长毕文玉推荐,地区计量局毕加吝局长邀请,汤仁良因热恋云南大叶种制绿茶之心不死,放弃了赌气之话“再也不沾茶”的誓言,又成为该委员会的特邀委员兼顾问,再次开启了他的茶叶科研课题。

身在云南,不忘“玉露”

特别希望把自己在恩施学到的茶叶加工技术用于生产中。“玉露”茶是汤仁良在恩施学到的最精湛制作技艺,到了云南自然要展示出来,于是他采用大叶茶鲜叶制作玉露茶。由于大叶种芽大毫多,做出的“玉露”茶与恩施玉露相比在“细”和“光亮”上有所欠缺,但因紧圆亳多,又不能盗名“玉露”,就以“银针”为名。上市后受到消费者追捧,产品供不应求,制作玉露茶的关键是蒸青和整形、上光,形成玉露特殊的外在感观品质,虽然汤仁良对工人手把手地教,但理条、上光的工序仍须汤仁良参与完成。蒸青则是形成玉露内在品质的关键,为保证质量又提高产量,汤仁良于1946年在云南墨江茶厂进行研究改进,用一口大铁锅盖上中间钻有直径2.5厘米圆孔的板盖,盖上安装35Cm高、100Cm长、30Cm宽的木框。长方型的木框内装一个漏形的匀汽箱,箱口钻有许多小孔的铁皮,起到分匀蒸汽的作用,在上面安装手摇轮回竹条编制的蒸青帘,帘部除茶叶进、出口外,都用木板围封。每小时可蒸鲜叶40公斤,比庆阳坝时的蒸青设备不仅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保证了杀青质量,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墨江没有棉纸,就用厚约1.5公分用铁条为筋的薄层纸筋石灰板作作台的底板,可以长期固定使用,总体上减少了制茶成本。后来因工作变动,汤仁良先后在凤庆、临沧、耿马传授玉露茶制作技术,使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在云南得到传播。在临沧永泉茶厂制的“云针”获全省绿茶第一名,在凤庆茶厂制的“太华茶”得到外贸部总顾问黄国光的表扬,并获得金牌称号,每公斤600元,供不应求。汤仁良在云南虽然花了很大的精力推广玉露茶制作技术,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临沧地委在凤庆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上说:从来没有喝到过这样好的茶。但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是很难掌握的,云南的大叶种茶内含多酚类蛋白酶高,而且非常活跃,还有茶多酚中的复杂儿茶素含量既高又苦涩,用一般杀青工具做不到的,要用恩施玉露蒸汽杀青,才能在温度不低于45℃,操作达三小时半的时间里完成不是氧化作用的“发酵”,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苦涩味。成为口感润厚、外形美观的高档绿茶。虽然很多人喜欢“玉露”茶,但因为人工操作,劳动程度强,缺乏事业心强,能吃苦耐劳的人才,因而汤仁良在云南传播玉露制作技艺也是面临困境,,玉露茶并未如他所愿大范围推开,就连自己的大儿了虽然他用尽心血去教也没有完全学会。

反右成为牺牲品,饱受磨难搞科研

1958年,反右扩大化,对县委主要领提了几点意见,即被划成右派,停职降薪,不准搞茶,到农村蹲点,20多年间,连续蹲点七个生产队。每到一地他都刻苦钻研,不怕苦不怕累,潜心农业科技研究,为所在社队实施特殊增产增收措施出谋划策。凡他蹲点的生产队良食都空前增产,乡亲们把他当作财神—样敬重。并暗暗的给他一些鲜叶,试验后得到了决定性的认知是最高兴的事。1971年夏,县委领导人将他的公职无理由的免去,并强令下放到边远穷困的营盘公社务农。他苦苦申诉,无济于事,只有申请返回浙江老家,幸得时任军管会政工组长刘振基同志的帮忙,汤仁良以自愿申请退职为由,并发给全家四人回浙江的差旅费800元,成为浙江诸暨小山村的一介农夫。汤仁良所在的公社党委书记和生产大队支书了解到他是搞农业的,就委派他为公社植保委员大队植保组長,五年时间里,给所在生产队改进了农业技术,大幅增产增收。工分值每10分达到1.80元,而其他生产队只有0.30元左右。

1976年云开雾散重见天日。汤仁良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工作,回风庆农科所开始新的农作物杂交试验。1980年冬天,他被调往临沧外贸局新成立的茶科所任制茶组组长。汤仁良在人生最美好的季节耗去了20年光阴,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损失,也是茶叶界的损失。

借助“玉露”谱新篇,改进工艺创“蒸酶”

云南历史上就是产黑茶“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的地方,汤仁良工作的凤庆县,1939年前只生产晒青,冯绍裘创制“滇红”后才有红茶。从恩施走向云南的汤仁良最先接触的是绿茶,培训时学习了红茶和绿茶加工,但在实习时得杨润之“玉露”制作技艺真传,因而对“玉露”自然有不可割舍的情感,对蒸青工艺具有独到的理解,对绿茶自然也有一份爱恋的情怀。我到云南他家中拜访时,他喝的是绿茶,而且他告诉我,他平时喜欢喝的就是绿茶。云南大叶种的普通鲜叶苦涩味重,是难制成好绿茶的,汤仁良为云南大叶种茶生产绿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实验,也使用蒸汽杀青技术,在初烘后加入“发酵”工艺,最后取得成功,研制出云南特有的“蒸酶茶”。探索做试验早在1942-1948年间汤仁良在顺宁(今凤庆)实验茶厂、墨江茶场试制玉露、毛峰、龙井等绿茶,终因制出的产品苦涩味较重而失败,唯玉露因原料幼嫩和独特的品质特征得到认可。解放后,内地茶叶院校毕业生分配到云南工作,他们也以小叶种绿茶工艺制成大叶种原料的绿茶,产品送母校老师鉴评,导致中国陈椽、王泽农、阮宇诚等茶界专家、学者在论著中断言:云南大叶种只能制高档红茶,不宜制绿茶。这个结论给云南绿茶判了死刑。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红茶市场不景气,有人说:不能吊死在红茶上了。汤仁良也从多年制茶的经验中悟到不同工艺可以改变云南大叶种的“脾性”。从那时起,在农村蹲点时,得到农友资助少量鲜叶,用开水壶蒸汽制蒸青茶实验。在无数次的失败后,摸索到需要“发酵”,才能减少苦涩味的初始方法,,成功投产。

1976年秋恢复公职后,汤仁良举家迁回凤庆。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公开搞起了蒸青茶研究。到汤仁良平反后被借调凤庆茶厂茶科所指导生产“恩施玉露”茶时,得以利用该所蒸汽炉将二三级鲜叶制成“珍眉”(即蒸酶茶)。试验得到系统进行各项技术指标被确认,试验宣告成功。1980年,汤仁良调到临沧地区外贸局任初建茶科所制茶组长,在此期间到临沧县博尚镇永泉茶叶初制所蹲点,在提高红茶品质的同时自购工具制竹木手摇蒸青机,继续蒸酶茶的研制,试制产品得到地县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临沧地区茶科所计划于1982年正式生产,不久,计划被莫名其妙的推翻,汤仁良愤而提出离休申请,致使蒸酶茶的研制工作中断。1985年初,曾喝过蒸酶茶时任临沧地区计量局局长毕加吝和凤庆县的毕文玉县长以“为人民服务”为由,说服汤仁良重启蒸酶茶的研究,并在地区科委主任李根福等人的陪同下到临沧各县进行系统的调查,最后决定在临沧县博尚镇建立永泉茶厂。经过反复改进、研制机具和完善制作工艺,于1988年试制成功并投产,产品送省参加全省茶叶鉴评,惊动全省茶界,其中参照玉露工艺制作的“玉针”(因银毫白如针而命名)获100分满分,冠全省参评产品之最;“珍眉”得94分名列第二。又报送国家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经高级工程师王善庭、钟罗化验,因品质出乎意料,在写评语前,由该所出资,花了3000人民币邀请沪浙茶叶专家会评,共同的评语是:品质较佳,超过浙皖高档炒青绿茶,可与中小叶名特茶相美。云南省科委及有关部门领导、《云南日报》记者纷纷前来视察、采访,一时之间,赞誉之词不绝于耳,产品供不应求。当年时任地委副书记的艾群在凤庆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说:这么好的茶,我从来没有喝过,希望各县都搞起来。会议一结束,耿马县委书记杨学亮即到永泉茶厂邀汤仁良和华加吝去耿马。(当时汤仁良因已经答应杭州茶叶试验场场长给栋房子,报销去云南来回差旅费和每月补贴400元的条件,准备去该场工作,没有立刻答应,经毕加吝说云南落后于浙江,应该在云南)次日,随杨书记去了耿马。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的会议上决定以乡镇企业名义,在勐撒建厂,可谓雷厉风行。八月投产当年茯利两万多元。此后该厂生产的“回味牌”蒸酶茶系列先后分别获得展销、博览会五个金奖、一个银奖,其工艺申请获得国家专利。

1994年由临沧地区茶叶科学研究所报请云南省科委批准,下达课题“蒸绿茶机械化生产线研究”,随批文补贴人民币17万元,经过三年六个月研制,于1997年8月成功鉴定,共耗资23.2万元,全生产线共22台套机器组成,全年可生产合格干茶100吨,并试生产了175公斤中档蒸青绿茶,鉴定后,全部生产线由地区外贸局接管(后来被不懂茶叶机械的厂长破坏了)。1995年,陈椽教授的学生,时任云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长的贡惠英同志写信给他说汤仁良经过发酵制成的绿茶很受消费者欢迎。他在回信中说,汤老老了,忘记绿茶是不能发酵的,并要点茶样看看。当时,汤仁良正在帮耿马县供销社在勐撒建立三南茶厂,将该厂的商品“露珠”“滴翠”“蒸酶”寄去各200。他正在开汤时,恰逢国家经贸委主任姚依林造访,就把三包剩余的叶茶“借花献佛”,又写信给汤仁良说:盼再各寄十几克。第二次同样寄去三包商品茶共600。这次他邀请安徽商检局、茶叶公司、茶学会、农学院四位高工专家会评,评审结束,欣然题词:“原璧归华、更新换代、形质并茂、还我国饮”。并用快函祝贺,同时建议在昆明召开记者招待会(因无经费没召开)。陈椽乃是我国茶界先辈,居然能自我否定以前论断,足见汤仁良利用蒸青发酵工艺制作的绿茶的品质之优。蒸酶茶是在传统制绿茶工艺上增加了发酵和高温蒸汽快速杀青,这是两个互为因果的改革。因此,彻底钝化了茶多酚蛋白酶的基础上,进行长时间的闷、抖式的发酵,又能减少破坏有益物质如维生素c、叶绿素,并可部分将咖啡因、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简称e-gcg的苦涩味减少,将其大多有益成份保存下来。蒸酶茶工艺存在的缺点:一是两个新增工序的操作,特别是发酵要求严格;二是初制成本高于传统绿茶10%左右。但它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实现了对云南大叶种茶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的开发利用,并且对今后新产品的开发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当时日本的茶叶专家渡边依作在临沧市访问凤庆茶厂时问汤仁良:你是怎样解决云南大叶种制绿茶消除苦涩味的?汤仁良因为地委书记段经堂要求保密,只好婉言答复:日本是小叶种茶,这项技术用不着。但作为国内企业应该有针对性地应用这项技术,大叶种地区用于绿茶制作,中小叶种地区在夏秋茶的加工上也可能借鉴这项技术的相关指标,做出品质更好的茶叶产品。认准蒸青好工艺,研制设备做好茶。

汤仁良在恩施学玉露茶制作时对蒸青这一杀青工艺有了很深的了解,他认为炒青会因为受热不均匀而影响产品质量,蒸汽杀青则没有这一问题,只要杀青设备密闭性好,杀青效果非常好。到云南后,他在绿茶制作的探索中始终把蒸汽杀青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1946年,汤仁良在云南墨江茶厂改进的匀汽箱与摇轮回蒸青帘蒸青设备能达到每小时可蒸鲜叶40公斤速度,这在当时来说效率是很高的,但需要操作人员技术熟练,要靠嗅觉掌握摇动的快慢,才不致失误。1981年在临沧县博尚镇永泉茶叶初制用汽油筒代替铁锅,在墙外用钢管将气体导入如上述蒸青箱内的手摇蒸青,每小时可以杀青75公斤,缺点是摇机人仍然要靠嗅觉掌握摇动快慢。1986年,汤仁良设计制造出电动网带轮回式蒸青机,只要调整好撒茶厚度与轮转速度,台时产量达到300-400公斤。但有三个缺点没法解决:一是增加茶胚水分115%不仅增加失水燃料,而且影响品质;二是盖板架和筛网(铁质)上的冷凝水里的铁离子污染茶叶,影响色香味和人的健康;三是筛网是匀速轮转,蒸好的茶叶很柔次,粘附在筛网上,二次重蒸,混入在制茶里,影响成品观感明显。(使用此机,须专人清除被粘茶叶)到了90年代初,汤仁良在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协助下,制成了“快速振匀蒸青机”76型,台时产量可达600公斤(鲜叶),直接操作只需搬茶、撒茶两个人。蒸好的茶胚不仅不附冷凝水,还能蒸发茶叶体内自由水0.5%左右。也没有铁离子的污染。(因为汽室除喷汽口是铜网外其他都是绒、棉织品),在6秒钟内达到彻底钝化多酚酶的作用。

汤仁良为了减轻制茶成本,设计了压力不超过0.1Mpa的蒸汽发生器(直立锅炉形式自动加水,可以不断使用),售价只要7000元,装上0.1Mpa的压力表会自动放汽使用蒸汽只有0.06-008Mpa的压力,很受厂家欢迎。汤仁良因为长期坚持试验,勇于探索,在茶叶界成绩斐然,得到国家和茶叶界的高度认可,1992年10月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997年4月被授予吴觉农勋章。这是对他一生为茶的最高奖励,作为一个茶人,得此两项殊荣夫复何求。

2019年,汤老去世,享年98岁。

来源:云南省茶业协会 苏学章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墨江茶:叶上的时光味道

春天的一天下午,到索窝访茶。

阳光透过茶树枝桠间洒在大地上,似梦斑斓。风儿拂过,古茶林间特有的芳馥弥漫开来。

索窝古茶山

墨江是茶树的起源中心地和原产地之一,茶树栽培、加工、利用历史悠久。

坝溜镇古茶树(墨江茶祖)

牛角尖山野生古茶树

据调查,墨江坝溜镇老朱寨家脚的栽培型古茶树,至今已有56代人,按每代20年计算,至今约有1120年历史;联珠镇马路村委会老毛寨牛角尖山上的野生古茶树基部干围320.1厘米,树高10米,树幅4×4.4米,树龄约2600余年;雅邑镇芦山山星街、鱼塘镇羊神庙大山、文武镇瑶人山、龙潭乡胡老师大山等野生古茶树树龄都在千年以上。

雅邑镇野生古茶树


鱼塘镇羊神庙大山野生茶林

文武镇古茶树

墨江人工种茶最早始于何时、何地、何人,并无确切记载。如今,人工种植的古茶树、古茶园零星分散,主要分布于坝溜、景星、新抚、联珠、通关等乡(镇)。

团田镇古茶树


景星镇古茶山


新抚镇古茶山

史料记载,墨江规模种茶始于1726年,至今已有280年。因墨江的土壤、气候、雨水、生态等因素的优越,极为适合茶树生长,所产茶叶醇香浓郁,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青睐。墨江“须立贡茶”“迷帝贡茶”等所产茶产品分别于1726年和1729年获此殊荣。

宣统二年(1910年)墨江景星新华、大平掌等地种植200余亩连片古茶园至今保存完好,是墨江境内有计划、有规模种植茶叶和发展茶产业的开端。

民国二十六年,墨江景星新华茶厂利用手工、木制机械和生物技术加工生产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晒青毛茶、烘青毛茶、玉路茶、红茶等茶叶品牌,远销省内外。

民国29(1940年)年由邑人胡钟琳、周雨苍、尹席儒等人编撰的《民国墨江县志资料》中就墨江的茶产业记载有:“茶产须立村及官厅街者为佳,产永安乡之蚂蚁茶,叶虽粗老,味佳而尤能清热解毒,总计产额盈余,有运销省垣及石屏者,惟因农民希图近利,不肯投资推广,以至坐失土宜,深为可惜。”

随后于民国31年(1942年)编撰的《民国墨江县志稿》一书中就墨江的茶产业“茶业”一节从茶树种类、产地、栽培法、制造法、产额、价值等作了记叙。曰:“1、茶树种类及其产地名称:县属须立村、景星镇官厅街各城东中岳山脚四处俱种绿茶,而须立茶最为市口艳称。又坝溜乡蚂蚁山产红茶,名蚂蚁茶,叶较阔大,以老为佳,亦为市口艳称。民国二十六年,邑人庾晋矦、聂雨南、李子忠等集资开兴华茶厂,于景星镇分种植部、制茶部,年可获茶一万余千斤,有仿制红茶、绿茶及龙井茶之分。2、栽培法及制造法:栽培法,先耕地施肥,然后择种佳者浸水三四日后,点种苗圃,种后压土使实覆,以槁草败叶保护新芽,俟苗长七八寸时移种于已耕之倾斜山岭,每隔一丈植茶一株,均在春季种,夏季移种,种后每年必行除草、松土,迨三四年便可采叶。其制造法,先以甑蒸或以锅炒熟后用手揉之成团,或以竹筒缩之圆筒形,均系农家自种自制,无专业人。3、产额及价值:年产茶五万千余斤,每百斤价值平均二百元,销石屏及省垣。4、宜茶大段荒地及其现状:县属碧溪、景星两镇及坝溜乡宜茶之地约二万七千余亩,惟近因一般农民苦无劳资蓄积,故多希图近利,改务他图,不求推广,大半荒置。”在该书记录的商号中,华盛昌、广生祥两家是专门从事茶叶买卖的。

在民国时期编撰的《云南墨江县地志资料》中,就墨江县的茶产业记载有:“原有茶树株树:原有茶树三万八千株;新植茶树株树:新植茶树五百二十株;茶树种类:红茶、绿茶;产茶最多地方名称及现状:城东中岳山脚,须立村、土地塘(景星街)产茶最多,惟无增减。须立村之茶现为市口称绝;种茶人数:十七人;栽培法:先耕地施肥,然后择种佳者,浸三、四日点种,种后压土使实,覆以稻草、败叶等保护,新芽俟长七、八寸,又行种,俱在春季,三、四年便可采摘;制茶人数及制茶法:制茶法以种茶人自行制造。先采摘,以甑蒸或锅炒熟后揉之成团,形成方形,即成茶叶;茶之种类及名称:种茶分泗水、阳春、白芽、毛尖四种;名称:墨江茶;产额、价值及运销地方:年产茶约五万三百斤,每斤平均价三角,专供本境之用。再须立村气候土质胜于各处,惟无人扩张种类,大半荒置。”而就其茶叶的运销情况,同书中记载有:“茶叶产本境各乡及思普沿边及五大茶山等地,骡马、人力搬运。销思茅、普洱、墨江、元江、嶍峨(今峨山)、玉溪、通海、石屏、临安(今建水)、江川、晋宁、呈贡及云南省城。”其茶叶在墨江的流通情况,在民国十一年的《云南墨江县商品表》中有:“茶进口数量:六万斤,每百斤三十元;过境数量:二百斤,每百斤四十元;出境数量:二万五千斤,每百斤五十元。”

从《墨江县政府志》的记载来看,降至民国28年(1939年)当时的墨江县财政局等筹款新币5000元,分别作为种油桐和茶叶的推广费,推广油桐费1500元,推广茶叶费3500元。该项目由当时的墨江县建设局实施。民国29年(1940年)在全县各乡镇育苗、移栽。从史料来看,景星、碧溪、联珠等乡镇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称之为“甚佳”。

由于受历史和管理等因素影响,茶园逐渐荒芜,至1949年墨江全县仅有保护完好茶园1000亩。1952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恳复荒芜茶园,并于1953年建立“景星茶厂”,进行茶叶加工,县上成立农技推广站,负责指导茶叶生产。

龙坝镇现代茶山


龙潭乡现代茶园



泗南江镇镇西岐茶山

上世纪60年代初,由省、地统一从墨江景星茶厂抽调精干技术人员帮助各县、区建厂,对墨江县茶产业发展进行技术协助。1966年,全县新建茶园9200亩,产量达42.35吨。1970年再次掀起种茶新高潮,采用新技术建设新茶园,到1981年全县茶园面积2.13万亩,产量68.65吨。1987年10月墨江成立茶叶水果技术推广站,加强了对茶叶生产的指导,1988年至1990年,县茶果站在龙坝、那哈等乡镇15个点开发建设茶园,投入资金205.55万元,建成茶园1.13万亩。为了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1991年墨江县被列为云南省良种母本园基地县,并建立了50亩茶树良种母本园。茶果站从思茅引进“云抗10号”“矮丰”“波上金台”“红腋银枪”“云玫”“云瑰”等11个品种。2005年后,墨江县进一步加强对茶产业的组织、协调、规划、发展等工作,使小小一片茶叶成为广大群众“衣食所仰”的产业。

孟弄乡现代茶园

那哈乡现代茶山

从社会、历史、自然等条件综合分析,茶产业是墨江适宜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受益农户、人员最多,最适宜山区、半山区及群众增产增收的基础性的产业,同时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绿色生态产业。


通关镇现代茶山


新安镇现代茶山

据80年、82年、88年、2005年由省茶科所和普洱市人民政府分别组织调查茶产业资源情况来看,墨江茶叶属云南大叶种,是原产于本地野生茶,经人类发现、药用、驯化、栽培而来,其现有栽培茶园600年以上的有须立剑场山茶园、迷帝茶园、景星小平掌茶园;200年以上的有坝溜、雅邑、景星等地的部分茶园,单株茶龄最高的现存活体处在墨江坝溜镇老朱村老朱组,据树主介绍:“至今已五十六代人”,以此推算约1200年~2000年之间。墨江特有茶叶品种有紫芽、大团叶绿芽、白毛绿芽、大黑叶绿芽等。《中国墨江茶文化》一书记载,全县栽培型古茶园百年以上的有10000亩,五十年以上的有40788亩。野生茶树群落面积59200亩,面积最大的分别是:联珠马路牛角尖山25900亩,鱼塘羊神庙茶山14800亩,雅邑卢山村大鱼塘茶山10100亩,最小的那哈格牙茶山1700亩。茶产品“须立茶”于1726年被清廷指定为贡茶;“迷帝茶”于1729年指定为贡茶;“墨江云针茶”于1982年获得云南八大名茶之一和中国名茶之一而记入中国名茶史册。


《中国墨江茶文化》一书封面、封底

曾经奔赴墨江的一座一座茶山、一片一片古茶园,去探访、去感受、去记录,汇集而成《中国墨江茶文化》已过十年。

十年间,墨江的茶产业和茶文化已发生质的变化,一款款名震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界的墨江茶推出,被业界所追宠。

就从春天开始吧,再次奔赴墨江的一座座茶山,一片片茶园,去探索、去记录墨江茶及墨江茶文化。

作者:敏塔敏吉

来源:墨江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