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评茶员前景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茶叶感官审评:贯穿“茶”始末的别样科学——专访浙江大学教授、国家茶产业体系茶叶评价岗位科学家龚淑英

《中华茶人》从79期开始至2020年,将对建国以来,在茶叶的科研教育、经济贸易、文化传播、生产技术创新等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突出贡献的中国茶业功勋人物,以及仍然活跃在中国茶业界的杰出人物,进行系列、持续、深度的报道,传承发扬吴觉农茶学思想,弘扬茶人精神,为祖国母亲70周年华诞奉上中国茶业的献礼。

茶叶感官审评: 贯穿“茶”始末的别样科学

——专访浙江大学教授、国家茶产业体系茶叶评价岗位科学家龚淑英

文 | 李倩


龚淑英,浙江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茶叶评价岗位科学家,著名茶叶审评专家。现任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理事长,中国茶叶学会感官审评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9)委员,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6)委员。

茶叶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重要风味饮品,其品质感观分析标准的应用和推广对于茶叶产品标准化程度提升、茶叶品质管理、茶产业技术进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龚淑英教授说:“茶叶品质感官审评贯穿了茶叶从栽培、加工、生产、研发、销售的各个环节,是一门综合科学。”



龚淑英长期从事“制茶工程与茶叶品质评价”的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工作。研究领域包括六大茶类加工工艺、品质形成、品质感官评价、感官评价与智能评价的关联性、茶叶标准及标准化研究以及茶叶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应用。


主持制定国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行业标准《莫干黄芽茶》GH/T1235、《武阳春雨茶》GH/T1234、地方标准《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DB/T2164,参与制定《茶叶标准样的制备》GB/T18795、《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14487》、《龙井茶》GB/T18650、《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GB/T34779等2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担任主编、副主编编著《安全优质茶的选购与消费》、《品茶与养生》、《中国茶谱》、《制茶学》、《中国茶产品加工》、《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近10部。主持省、厅科研项目与企业委托项目近5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在国内外重点刊物发表论文150多篇。多次担任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中茶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举办的“中绿杯”、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国际名优茶评比”、世界茶联合会“名茶评比”等全国性、国际性茶叶质量评比专家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主评,多次应邀到日本、韩国参加茶叶质量评比担任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茶人:茶叶审评在很多环节都会用到,但茶叶审评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很多人并不清楚,请您简单讲讲茶叶审评学,包括哪些方面?


龚淑英:茶叶审评我们也叫茶叶品质评价,是一种感官评价,是指依靠人(评茶员)的感觉器官(简称感官),即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通过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来鉴评茶叶品质的优次、等级以及经济价值的方法。茶叶感官审评的作用(包括茶叶质量检验和茶叶生产、经营)是检验质量、判别级别、确定茶叶价格和价值。 也包括好不好喝、喜不喜欢。



茶叶品质评价有2种评判标准与方法。一种是人员经过严格训练、客观的,有系统的知识背景与知识体系,了解产品品质形成的原理,比如:茶树的品种、采摘标准、采摘时期、加工工艺、加工技术与品质的关系等,审评人员对于这些判断因子是可以掌握的,可以量化的,是客观,且有据可循的,且有标准的;另一种是普通人,只凭感觉,是主观的,他(她)的评定与个人的生活背景、生理情况、情感、性格、爱好有关,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每个人的喜好不同,爱喝的就是好的,与嗜好性有关,也称嗜好性评价,从这个维度来讲,每个人的判断标准是不一样,所以这个标准非社会统一标准,这部分不是我们重点研究的。我们重点研究的是第一种方法,用人的感官进行客观、科学的评判,是科学的评价。


中华茶人:据我们了解,您参加过很多重要的有影响力的国家甚至世界的名优茶评比并担任专家组长,全国性的茶样评比,茶样差异很大,如果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


龚淑英:一个有丰富经验的评茶师,应该能够根据不同的审评目标灵活地调整审评的标准与尺度。如同样是名优茶评比,就有多种形式,不同的形式,标准与尺度是不一致的。


如全国名优茶评比,基本采用“全盲”评比,就是说,放在评茶师面前的茶是没有任何背景资料的,需要评茶师用感官对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比,我们只遵从一个标准,即品质的高低优劣,不考虑品类与风格。所以写评语打分都是参照“品质”这一个尺度。品质高低与品种、采摘标准(嫩度)、加工工艺与技术有关,从而表现在外形、汤色、香气、滋味与叶底的不一致。每个专家都会有评价的标准与科学尺度,不同的专家评价的标准与尺度会基本一致。如遇到同样嫩度的产品,如果茶的风格不太一致,评比时就会比较难取舍,作为专业审评人士,我遇到这种情况,取舍的标准不是我个人喜不喜欢,而是要对它的香气、滋味进行评价,首先推测大部分消费者的喜好度,如果两种风格都比较受大众喜欢的情况下,接下来就要考虑产品加工的难度,加工难度大的会有加分,因为它在制作上会考验加工人员的水平。但如果是为企业进行评审的话,我就会为加工相对简单的那个产品加分。所以不同的评比考虑的因素是不一样的。为企业挑选新产品,加工难度低的往前推,进行名优茶评比,加工难度高的往前推,对企业要考虑成本问题,要让产品的获得更加容易,而名优茶评比则要考虑加工技术难度、鼓励加工技术发展。所以,一个优秀的审评专业人员,心中不是只有一个标准,而是要根据不同需求进行专业评判,现在很多审评人员可能不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另外,我认为茶叶审评一定要精准,品质差不多的茶,打分有差距但不能差很多,要与品质差异相符,这对评茶师而言是很难的,因为不仅要有好的眼力,敏感的嗅觉、味觉,还要具备很强的记忆力。



还有一种茶叶评比,如地方性的名优茶评比,是在有部分背景资料的情况下进行的,比如西湖龙井评比、洞庭碧螺春评比。这类评比要求评茶师对所评茶类的品质风格细微特征非常熟悉,首先评茶师要判别参评的茶是否是西湖龙井?是否是洞庭碧螺春?然后在再对品质高低进行审评,相当于多了一层标准。


综上,审评方法一样,目的不同,审评人员尺度的掌握是不同的。真正专业的茶叶审评人员要依据具体情况调整标准,并非用同一个尺度进行审评。


中华茶人:通过具备感性因素的人来进行客观评价就会存在非客观因素,您认为如何把客观标准以客观方式呈现,茶叶审评的主观意见如何与客观实际结合,如何成为合格的评茶员?


龚淑英:现在的评茶员分五个等级,初级评茶员、中级评茶员、高级评茶员,评茶师,高级评茶师。在主观情况下,将客观标准以客观方式呈现需要对评茶员进行训练,我是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茶叶评价岗位科学家,原来岗位名称叫做茶叶品质评价,现在是茶叶品质评价与精制拼配,其中有一件事情我们已经坚持了近十年,我认为这项工作对我们国家的茶叶感官评价工作是有促进和提升作用的。具体做法是:每年,我统一采购茶样,将它分成30多份,发放到各个高校和研究所(国家研究所、省级研究所),请评茶员(师)进行感官审评,让他们写评语、打分,并把结果寄回给我。收到后,我们对审评结果再进行统计分析,第一步是将每个茶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变异系数统计出来;第二步是分析每位评茶员(师)对同一个茶的品质描述,提炼出共同的且接近品质特征的描述评语;第三步,将评分(每个茶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打印出来再寄回(反馈过去),让他们将自己的审评结果与近30人的审评结果比对,这对不同省份不同单位评茶员(师)的评价标准及审评尺度的统一是很有意义的。这项工作我们在国家茶叶产业技术系统的支持下已经进行了十年,观察十年的审评结果我感受还是很深的,经常在一起做审评工作的和一直坚持参加这项工作的评茶员(师)的审评结果比较接近,偶尔参与的评茶员(师)与平均分偏离就比较大。人与人之间的评判结果要统一难度的确比较大,对于专业的评茶员(师),需要阶段性地组织培训,经常开展一些专题讨论与技术交流非常重要。



关于评茶员(师)的培训,在我们学校,每年要组织大概三至四次的培训,最近一期上周刚刚结束,我们发现培训后效果很好。针对审评结果一致性的问题,我们团队有时会组织进行学术研讨,中国茶叶学会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每年也会组织一次技术交流,通过在一起进行审评交流,打分的一致性就比不在一起的人要好得多。评价员在食品行业标准推广的更好一些,在评比之前他们首先统一对评价员进行专业训练,比如苹果,它的酸度、甜度每个等级都有标准,评比之前先吃标准样品,确认标准样品特点后再品尝样品,用记忆力对比标准样,做出判断。


我们很多规范的茶叶企业,他们也都有自己产品的实物标准样品,做内部品控和产品出厂时也是对照标准样审评产品,合格了才推向市场。


我们现在也在推动地方产品茶叶标准实物样的制定,大多数茶叶审评专家因为经验丰富,没有标准样在审评过程中也不会遇到什么太大困难,原因是他们的脑海中有很多样品数据。但对于没有经验的人,如果没有标准样,在审评时就会无从下手,很难得出结果。标准实物样的制定对缺乏经验的评审人员是很重要的参照标准,与此同时,对学习审评的人也很重要。



在生产与管理过程中依据实物标准样进行生产与管理,在管理人才培养、评茶员(师)的培训中用规范标准的教学茶样和科学的教学体系来培养人才,才能较好地将主观意见与客观实际想结合、才能在脑海中构建正确标准的框架,才能培养出对相同产品得出相同结果的合格评茶员(师)。


做茶叶审评工作,要求评茶员(师)有特定的天赋,要求敏感性好,辨别能力强,记忆力强,联想迅速,在短时间内得出结果,这些素质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现在很多人加入这项工作,学习评茶员(师)很热门,希望大家认真考虑,学习评茶不是只要认真多花时间就可以的。当然,花的时间多、品评的茶多、受到的教学是正确的,进步会很大。


现在专业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并不多,大多数是在工作中偶尔用到。农业高等院校茶学专业在教学中有开设《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有专业教师从事这门课的教学,但是作为研究内容,感官审评很难写成高影响因子的文章,所以在茶学研究领域影响不大、专业研究这个领域的人才也不多。在生产领域,我们的茶叶品牌建设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茶叶质量的品控要求不高,随着茶叶品牌建设的发展,对茶叶品质管理人员越来越高,茶叶审评技术及对评茶员(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而且要做好茶叶审评工作,除了上述所强调的能力外,还要具备丰富的茶叶加工经验,相关的茶树生理、茶树栽培、品种等知识。我觉得自己能够成为岗位科学家,一是因为我在这个领域几十年来的坚守,有着丰富的经验;二是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构架有利于得出正确的茶叶品质评价结果。


中华茶人:您认为茶叶审评的价值在什么地方,茶叶审评未来是否可以利用大数据手段进行智能化操作?比如开发相应的系统等。


龚淑英:茶叶品质评价这项工作贯穿了这个行业的各个环节,它可以用在育种方面,优良品种的选育离不开品质的审评。用在加工方面,合理的工艺与技术参数通过最终产品的质量表现出来,我们常说做加工的人不会评茶做不出太好的茶,做评茶的人不会加工,评茶分析不深,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评茶师。所以,评茶师要具备茶叶加工的能力。我现在在浙江大学茶学系负责的就是“制茶工程与品质评价”,即研究加工也研究品质,我们方向的研究生主要研究茶叶加工与品质形成的相关性、茶叶品质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除此之外,茶叶审评还可以用于产品研发、创新以及后续的市场流通环节,非常重要。



至于大数据智能化操作,我认为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花费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因为采集数据比较难、工作量也会比较大。目前,我们实验室在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比如我带的博士生在龙井茶感官审评与数据库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还将每年的感官审评结果收集整理、与相应的理化分析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日积月累,会形成大数据库。随着分析仪器与设备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提升,智能化审评还是有前景的。要做好数据库,智能化审评,重要的是要做好产品的标准化,我们现在产品的标准化还在实现的过程中,大数据库的建设与完善、智能化审评,前景很好,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具体实施起来困难也不少。


中华茶人:请您谈谈安全优质茶的选购与消费,并给公众一些建议,比如如何学习简易的茶叶审评操作?


龚淑英:安全优质茶的选购与消费,首先我们谈安全,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安全很关注,质量安全,是茶叶品质控制的基本底线,质量安全的茶叶才能销售。质量安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这些是无法通过感官审评检测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包装上的标志标签获得信息,1)如有“有机”、“绿色”标志的产品,应该是比较安全的;2)包装标志标签齐全规范,可追溯的产品,应该是比较安全的;3)包装不规范、不可追溯的产品,质量安全是不保证的。


优质,对于每个消费者来说,标准可能是不一样的。普通消费者选茶,自己喜欢最重要。对公众而言,选茶采用嗜好性评价,就是喝着好、喜欢,就可以了。如果一定要再专业一点,最快掌握评判的方法就是先掌握产品的主要特征,然后再去评判。就是说,先要了解所要选购茶叶的品质特征,在脑海中构建产品特征,然后到实地进行对比分析,选择自己想要的产品。具体操作先看产品外观,有条件取2-3g茶叶用少量热水最好是开水冲泡,闻香气是否是自己喜欢的且想要的,然后冲100-150ml水在品尝味道,综合考评决定选购。简单的说,你想买西湖龙井,就得知道西湖龙井的品质风格,否则,购买的可能是竹叶青。



在我们刚刚结束的这期评茶师培训中,我就很认真地进行了教学样品的挑选,特意选取了不同产地(山头)的西湖龙井,自己认真审评过后总结了特点,再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掌握起来也相对容易,但如果让学生自己摸索就很难。通过教学,如果知识点掌握的好的,今后就能辨别是否正宗西湖龙井了。


还有,普通消费者,对茶了解不多、不够专业,在从科普资料上,从文字中上很难读懂香气与味道,想要选适合自己喝的茶,可以选择比较大的品牌企业,大型的茶叶企业都有著名的评茶师把控质量,在产品呈现给公众前,他们会为公众挑选各种适合的产品,在那里,我觉得可以选到你想要的产品,简单方便。


中华茶人:您在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白茶工作组会议暨白茶发展论坛上分享了《品种与工艺对白茶品质及功能性成分影响》的研究报告。请您谈谈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龚淑英:我们在白茶品质形成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主要为:


1)影响白茶的滋味成分,有五个方面:一是儿茶素类,它作为白茶中的一种多酚类物质,表现出较强烈的苦涩味,其含量占比为6%-12%,通常高于红茶,低于绿茶。二是氨基酸,在白茶物质成分中约占2%-5%,是白茶鲜爽性的主要贡献成分,且其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五大茶类,故白茶品尝起来分外鲜浓爽口。三是生物碱,其含量占比与氨基酸相当,是白茶中的苦味物质,主要包括咖啡碱、可可碱与茶叶碱,其中咖啡碱占比90%以上。四是黄酮类,该物质是白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特征性物质,在白茶中含量丰富。五是芳香物质,构成白茶香气特征的物质基础,以醇类、酯类、醛类化合物为主。


2)白茶中的有效功能成分。白茶一直被当地人民喜爱并传承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白茶的强身健体之效。其中,儿茶素类具有抗氧化、抗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表现为能够清除自由基,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同时具有广谱抑菌作用,能增加生物体内白细胞数量(白细胞是体内的免疫细胞)。黄酮类具有抗氧化性,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有益于抵抗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能降低血糖、胆固醇。白茶中的茶黄素占0.25%-0.5%、茶红素占3%-5%,这些比例不同于红茶或绿茶。茶色素除具有抗氧化,降低血压、血脂,抗菌抗病毒外,还能显著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速率。咖啡碱具有舒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高血压、头痛、心肌梗塞等药理和生理作用。氨基酸中的茶氨酸具有镇静、降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增强抗肿瘤药物效果、抑制肝癌细胞浸润等功能。白茶中的γ-氨基丁酸居六大茶类之首,具有镇静、降血压、提高脑活力、促进乙醇代谢等作用。而白茶中的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B和维生素C。维生素能抗脚气、辅助DNA修复、防止突变等功效;维生素C具有防止坏血病、抗氧化、预防癌症等功效。白茶中矿物质以钾盐、磷酸盐为主,其次为钙、镁、锰等。矿物质对增强骨质、促进血红蛋白生成、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人抵抗力均有重要作用。

3)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常用的萎凋工艺有室内自然萎凋、日光复合萎凋、萎凋槽萎凋、控温萎凋。增加萎凋温度,缩短萎凋时间,白茶中的功能性成分含量降低。高温度增强多酚氧化酶活性,加快多酚尤其是儿茶素类的氧化;咖啡碱、氨基酸在萎凋过程中含量均增加,过短的萎凋时间造成含量累计不足。反之,降低萎凋温度,延长萎凋时间,白茶中的功能性成分含量增加。其中,28℃控温萎凋条件下的白茶抗氧化能力最强,室内自然萎凋条件下的抗氧化鞥能力最弱;白茶在陈化后,抗氧化能力会增强。针对烘干工艺,常见的:50℃烘干2小时、80℃烘干45分钟、100℃烘干30分钟。随烘干温度增加与烘干时间的缩短,茶多酚与儿茶素类物质含量增加,咖啡碱由于分子结构较为稳定,故不同烘干条件对其含量影响不显著。更高温度的烘干会促进茶叶中氨基酸与糖类等羧基物质发生美拉德反应,引起氨基酸含量减少。而新工艺较传统工艺增加了捻揉工序,对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变化,但咖啡碱含量显著升高。而增加的做青工序,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咖啡碱含量显著升高,氨基酸无明显变化。

(本文刊载自《中华茶人》第85期)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推进“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的深度研究与思考

我国正处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而产业振兴正是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茶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领域和优势产业,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深远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推进郴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最近,我们在组织编纂《中国茶全书·湖南郴州卷》一书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贯彻郴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对此作了一些深入研究和深度思考。

一、高点定位,切实把郴茶产业纳入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郴州开局起步的关键期,也是郴州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发力期、综合优势转化期、转型升级突破期。市委书记刘志仁在市第六次党代会的报告紧紧围绕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全力打造“一极六区”的总目标,准确鲜明地把“产业立市”列为“六市”总要求之首,把郴茶产业列入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四大百亿”产业之一,把“郴州福茶”列入提升“四大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之中。这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振兴郴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表明了对郴茶产业的高点定位,切实把郴茶产业纳入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产业。这完全符合郴州市情,符合郴茶产业的历史现状和优势前景,顺应了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

(一)从历史文化层面看,郴茶产业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产业。郴州自古被誉为“天下第十八福地”“九仙二佛之地”,是道教、佛教发展之福地,故郴州又别称为“福城”。郴州是茶祖神农发现茶叶、肇始农耕文明的故土。郴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故事溢彩。神农在资兴的汤溪狗脑山发现茶叶和指导百姓种茶,郴州百姓将茶叶叫为“福茶”,释全真无量寿佛一世茶缘活到138岁,“苏仙橘井泉香”,陆羽品鉴“天下第十八泉——圆泉”,中国茶出内陆下南洋的“湘粤古道”等系列故事,有记载,有传说,有遗址,极大地丰富了郴茶历史文化的内涵。郴州茶文化高度融合了郴州特有的神农文化、福地文化和寿福文化。“郴州福茶”历史文化在全国都是独特的。

(二)从自然环境层面看,郴茶产业是地域优势明显的绿色产业。“郴”字,意为林中之邑,故郴州别称为“林城”。郴州地处湖南南部的山区、丘陵地带,南岭山脉和罗霄山脉交汇点,山水奇秀,生态良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94%。茶产区主要分布在南岭山脉和罗霄山脉,两大山脉山林高密、溪流纵横,常年云雾缭绕,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生产的茶叶以其优异的品质,独特的风味,深受饮茶人的喜爱。在茶叶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前期出现过宋代贡品“狗脑贡”“冷泉石山茶”,明代贡品“五盖山米茶”,清代“玲珑茶”“东山云雾”等历史名茶。之后,五盖山米茶、汝白银针、安仁豪峰、郴州碧云、南岭岚峰、龙华春毫、莽山翠峰、莽山沁、莽山瑶山红、东江云雾、回龙秀峰等一批名优茶多次获国家、省级奖项。郴茶品质特征明显,最突出的品质特征是香气清悠高长,滋味浓醇甘爽。其中绿茶具有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厚甘爽的品质特点;红茶具有花密香悠长,滋味浓醇甘爽的品质特点;白茶具有花毫香,味甘醇的品质特点;青茶具有花香悠杨,韵味醇厚的品质特点。郴茶系列品牌中富含硒元素,茶多酚含量高出我省平均值10%。这些特点和优势都是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

(三)从现有基础层面看,郴茶产业是“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的富民产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和部门、茶行业组织、全市茶企、茶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百亿茶产业,抓好品牌发展、产业扶贫、乡村振兴”这个中心工作,在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基地提质改造、茶文化挖掘、茶文旅融合、茶类拓展和品质提升等方面狠下功夫,郴茶的影响力得到了有效提高,茶产业扶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茶企、茶农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得到了加强,茶农收入和企业效益逐年增长,以茶为媒的茶文旅一体化有了一定程度的融合,茶产业综合效益不断增加。据2020年底统计,全市有茶叶生产经营主体277个,其中茶企98个(规模茶企31个),专业合作社200个,有茶馆500余家,茶业从业人员20余万人。全市茶园面积达到41.5万亩,绿色防控面积26.52万亩,野生茶面积16万亩,干毛茶总产量1.4万吨,生产产值37亿元,综合产值达62.9亿元,茶旅产值3.7亿元,支付贫困户采茶及各项工资1.2亿元,实现税收0.37亿元,出口产品300吨,创汇2000万美元。实践证明,发展茶产业不仅是精准脱贫致富达小康的支柱产业,更是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支柱产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茶产业已经成为民生大产业、百姓致富宝。

(四)从发展潜力层面看,郴茶产业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的优势产业。郴茶产业在全省同行业中已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优势。一是茶园面积排全省第三位,仅次于湘西和益阳。二是品质优良。因独特的山地条件和气候特征,郴茶品质在全省也是屈指可数,汝城的白毛茶、桂东的玲珑茶、资兴的狗脑贡、宜章的莽山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名气。全市茶树良种化提高到85%。三是茶企规模不断扩大和硬件条件大为改观。郴州茶企现有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十家省级龙头企业,年产值超亿企业有四家,五千万至一个亿的企业有十家。我市资兴狗脑贡茶叶有限公司和桂东玲珑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的厂房设备规模在全省一流。四是品类众多,茶类结构优化,且各具特色。郴州历史上产茶均以绿茶为主,随着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的引进,我市现在绿茶、红茶、白茶、青茶、黑茶等多茶类发展,还引进了黄金芽、乌龙茶等品种和加工工艺,现有几家企业还与高校合作开发出了保健茶系列,以满足市场需求。五是品牌建设不断推进,成功创立了区域公用品牌——“郴州福茶”并正在不断提升影响力。资兴狗脑贡茶、桂东玲珑茶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桂东玲珑茶2019年评为湖南省十大名茶,全市已有50余个品牌荣获省级、国家级茶叶评比会、农博会、茶博会金奖、中茶杯特等奖和一等奖。郴州作为“天下第十八福地”,福地产福茶,将郴州茶公用品牌命名“郴州福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于2019年12月28日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注册,“郴州福茶”9个团体标准2019年4月30日经国家标准委员会主管的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审查公布。“郴州福茶”区域公用品牌在2020第十二届湖南茶业博览会上冠名推介,标志着郴茶产业开始走上了品牌发展之路。“郴州福茶”将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的第一品牌,成为高品质的生态茶、健康茶、幸福茶。全市茶企将在“郴州福茶”公用品牌的引领下,团结一致,抱团发展,更加筑牢郴茶地位和发挥郴茶优势,为早日实现郴州“百亿茶产业”目标而聚力。

二、高位推进,积极探索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无疑具有基础优势和广阔前景,同时也应看到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对此应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发展方略和对策措施。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郴茶产业发展中存在以下“八大瓶颈”制约:一是绿色生态茶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有机化程度相对较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经营主体存在“多小散弱”;三是品牌体系不强,品牌影响力不大;四是科技转化率低,没形成茶产业科技支撑体系;五是营销方式滞后,营销体系不完善;六是产业链条不完整,三产融合不紧密;七是专业市场建设滞后,市场平台及机制不健全;八是茶产业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不健全、不落地。针对以上瓶颈和问题,应采取精准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从而有效推动郴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福建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我们认为,这是指引中国茶产业实现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茶经”。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引,用心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这篇大文章,在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坚持高位推进,积极探索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站在历史新征程上,未来五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应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问题导向、提质升级,因地制宜、绿色发展,全面协同、统筹推进”的基本原则,按照“转方式、强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创新思维,科技兴茶,文化促茶,以市场需求和品质提升为导向,以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以助农增收和乡村振兴为目标,不断推动郴茶产业生态优质发展,优化茶类产量比例,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打造郴州特色品牌,做实茶产业科技体系,推动茶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综合发展,从而实现“四个提高”即提高郴茶品牌影响力、提高郴茶产业竞争力、提高郴茶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提高郴茶产业的综合效益的目标。按照《郴州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到2025年,把“郴州福茶”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五个十亿元级主产县,十个亿元级茶乡小镇或专业村,培育五个亿元级龙头企业,十个五千万元以上龙头企业,50个千万元级茶庄园,100个百万元级茶馆茶店,10万个销售网点,茶旅游每年1000万人次以上。全市茶园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茶三万吨以上,茶业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使郴茶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一)致力绿色增效,推动郴茶产业生态优质发展。

绿色是郴州最大的资源,最大的优势。郴茶产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生态保护机制,处理好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实现生态高质量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统一。应坚持以建设绿色生态茶园为重点,着力做优茶产业生产体系,推进基地规范化。针对我市绿色生态茶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应全面抓好绿色生态茶园规模化、标准化、有机化建设,把我市打造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绿色生态茶产地。一是大力推进绿色生态茶园规模化。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各县市区应扩建茶叶基地,稳步有序地将分散经营的茶园集中管理,推行茶园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大户等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提高规模化水平,夯实茶叶产业发展基础。二是大力推进茶园标准化。实践证明,茶叶标准示范园在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辐射和带动区域茶叶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坚持科学规划,夯实从茶园到茶品的高质量发展基础。大力推进茶叶标准园、示范园、精品园建设,尤其应重点支持千亩茶叶标准示范园、万亩茶叶标准示范园建设工作。三是大力推进茶园有机化。茶园有机化是提升茶园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茶叶产业发展的趋势。应持续以推进有机茶园为抓手,大力推进“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地区”创建工作,积极推行茶叶“三品一标”品牌认证、种植基地GAP(良好操作规范)认证、产品SC(生产许可)认证和加工企业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认证,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茶叶产品溯源机制和市场监管体系,确保企业推进和规范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叶生产,力争五年内绿色食品认证茶叶基地达60%以上,把茶叶产业建成健康、绿色、环保产业。

(二)致力强企创牌,推动郴茶产业强势高效发展。

茶企是茶产业发展的主体,而茶品牌是茶企信誉的凝结和形象的展示,是致胜之宝,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针对我市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应以实施“强企创牌”战略来推动郴茶产业强势高效发展。

1、强龙头,做大郴茶产业经营体系。一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以园区包抓帮扶、龙头企业培育、产业联合体创建为重点,推进郴茶产业经营主体提档升级。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把现有茶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按照龙头引领、联盟联合、集群发展的思路,着力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产加销组织化程度。探索跨区域整合资源组建大型产销集团,形成资源集中、生产集群、营销集约格局,促进资源共享、链条共建、品牌共创。支持潜力大、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相结合的茶叶企业群体,带动全市茶叶产业发展。各级有关部门应深入开展包抓帮扶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工作,不断提升园区的生产、加工、营销水平,提升园区示范带动能力。二是推进精深加工。充分发挥郴茶产业品质优势,坚持春夏秋茶并重,高中低档搭配,绿茶与红茶并举,初、精、深加工兼顾,科工贸联合,大力推进茶叶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按照茶叶标准化技术规程和清洁化生产要求,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注重发展高端茶产品,扩大生产袋泡茶及茶多酚、茶多糖和茶色素,丰富茶叶花色品种。三是完善市场营销体系。用好线上线下两种资源,立足省内市场,做大国内市场,扩大国际出口,制定鼓励茶企扩大出口的支持政策,支持授权茶企在省内外建立销售窗口。建设郴茶交易中心和产地原料市场;建议市规划、商务、人社、文化等部门积极支持由北湖区政府正在规划实施的原市区万华机电市场升级改造为“郴州福茶国际文化城”建设项目,并配套建设“郴州福茶”博物馆和“郴州福茶”文化广场,改变郴州目前有茶无市现状,打造丰富多彩的郴州茶历史、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宣传窗口。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茶叶电子商务发展,培育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促进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营销模式转变。

2、创品牌,做强郴茶产业品牌体系。一是提升“郴州福茶”区域公用品牌。坚持以“郴州福茶”品牌为引领,把郴州茶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围绕实施品牌战略目标,走真正集团化之路,充分发挥“郴州福茶”的引领作用,持续推进郴茶品牌整合,稳步推进郴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使用,推动品牌、包装、质量、标准、宣传、监管“六统一”,同步建立品牌管理、市场管理等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郴州福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建议市委、市政府积极支持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注册牵头组建“郴州福茶集团有限公司”,聚力我市茶企、茶品牌抱团发展,集团成员企业之间要在研发、采购、加工、销售、管理等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协同运作,通过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管理新的商业模式,拓展市场,做大做强郴茶产业,做响“郴州福茶”品牌,并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资本运作,助推“郴州福茶”上市。二是壮大茶企品牌。支持茶叶生产企业开展SC认证、企业商标注册,鼓励企业作为品牌经营主体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下的企业品牌,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支持茶叶生产经营企业优化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培育企业文化,塑造品牌核心价值,支持品牌授权茶企参与各类品牌评选活动,持续提升郴茶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三是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多平台、多载体、多途径开展郴茶品牌和茶文化宣传推介活动。通过举办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等加大营销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各产茶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品牌授权茶企走出去。开展茶文化系列宣传活动,形成一部宣传片、一个形象口号、一个LOGO、一个宣传折页、一个包装、一首歌(或诗赋)、一部微电影,为郴茶品牌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内核。

(三)致力科技创新,推动郴茶产业持续振兴发展。

科技创新是郴茶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郴茶产业发展潜力在科技创新引领。针对我市科技兴茶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必须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做实茶产业科技体系,突破郴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支撑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大良种繁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根据郴茶产业自然条件和适制茶类,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做到适区适种、适区适制,充分发挥品种特性,持续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鼓励科研机构和茶企开展新资源引进、新品种选育和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作,确保每个产茶县市区至少建设一个市级和一个县级繁育圃或品种保护示范园,实现优质良种茶苗自给有余。建议市农业农村部门和科技部门积极支持恢复“郴州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争取这一国家级示范场能得到国家、省的支持。同时,重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系统调查、收集、保存、鉴定评价郴茶树种质资源,对全市现有茶树种质资源尤其濒危种质资源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强化科研联合攻关和技术推广。加强茶产业科研体系建设,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结合。建议市农业农村部门和科技部门积极支持建立“郴州市茶产业创新研究中心”,抓住刘仲华院士团队支持我市茶产业发展的机遇,促进我市茶产业科技创新。整合农业、科技等部门力量,抓好绿色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生产技术、精深加工技术、贮藏保质技术、安全性评价技术、新产品开发及加工工艺创新和新机械研发等重点项目的科技攻关。加快形成郴茶产业全产业链科技支撑体系。健全完善“生产经营主体+科研院所+推广机构”的科研机制,围绕郴茶保健功能、名优茶机械化采摘、茶叶精深加工等重大技术开展创新协作攻关和关键技术推广,研发应用高效率的夏秋茶加工技术,提高单产和质量,提升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茶业研究室作用,给予该所在品种选育、产品研发、加工标准、生化分析、技术传播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使茶企、茶农在科技指导下少走弯路,减少损失,规避风险。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茶行业协会、茶经营企业、茶专业合作社等茶叶生产主体和组织的作用,建立市、县、乡、村相互配套、服务形式多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三是加快农机农艺融合。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畜沼茶”循环模式及有机肥替代、肥水一体化、生物防治等关键技术,建立茶园投入品负面清单。围绕茶园整地、茶树修剪、病虫防治、大宗茶机采等环节引进推广机具及配套技术,推广农机农艺融合、生态环保高效的技术模式。

(四)致力延链增值,推动郴茶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郴州茶产业已由传统的农业产业,向生态、旅游、健康、休闲、生物产业等方向发展,正在形成多产业融合的发展态势。郴州是湖南省由脱贫攻坚迈入全面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茶叶+旅游”、“茶叶+脱贫·振兴”“茶叶+文化”深度融合,既具发展优势,又有发展潜力,必将效益倍增。针对郴茶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应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三产融合发展。适应市场需求,根据不同条件、不同季节,充分利用鲜叶资源,生产各品类茶。在开发名优绿茶、品牌红茶的同时,生产白茶、黑茶、青茶。既要有名茶好茶,也要开发大众茶。茶叶的消费需求和格局正在由传统的泡饮方式向优质、新型、方便和保健的方式转变,茶企应加快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加工工艺创新,开发方便、经济的茶叶新产品,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茶药品、茶保健品、茶用品等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和服务三产紧密融合的完整产业链,并建设茶产业、茶旅游、茶文化三位一体的产业链。二是推进茶旅深度结合。茶旅一体化是茶业与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茶旅结合成为拉动茶叶消费的新卖点。我市茶园皆处在青山绿水之间、风景优美之地,为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要以旅游为龙头,以茶文化为主线,开发采茶、做茶、品茶、购茶及观茶艺、学茶艺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发展格局。打造茶旅融合品牌,支持茶叶主产县市区打造茶旅精品线路、茶旅精品园区,建设茶文旅特色乡(镇)、村,打造民宿、避暑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开设亲子式茶旅、游学式茶旅、探险式茶旅,结合宗教文化开展修行茶旅,推动景区茶区、茶旅品牌、茶旅文化、茶旅康养一体化发展,实现茶旅深度融合。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积极推销茶叶采摘旅游路线,开展一日游等活动,开发茶为原料或主题的旅游消费品。举办与茶文化旅游有关的大型咨询活动,让市民和游客积极参与。建立郴州茶旅电商网络大平台,为企业、茶人、茶旅爱好者提供优质服务。三是推进茶文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郴州历史名茶多、茶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将茶产业发展与区域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加强对我市茶文化的系统研究;继续搜集整理茶史、茶俗、茶艺、茶歌和我市历史文化名人的茶事逸闻等茶文化素材,丰富茶文化内涵;开展茶文化系列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茶艺表演、斗茶会、春茶品鉴会等节庆活动,努力提高茶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茶文化对外交流传播,提升郴茶文化影响力,着力打造茶文化高地。支持出版系列茶文化书籍或专著,讲好郴茶故事。

三、高效落实,为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效机制保障

实践证明,推进郴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并落实长效保障机制,处理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关系,有效激发郴茶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促进茶产业科学发展、协同发展的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茶业的有机衔接中担负领导之责,应当因地制宜,清醒认识本地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目标,科学引导小农户生产同现代茶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建立科学务实的茶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按照市场规律,稳妥地把保护茶农利益机制融进现代茶产业发展的共赢链条中,大力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联结起以龙头茶企带动、政府政策扶持、社会服务组织助力的发展共同体,营造共创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针对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保障机制建设存在的短扳和不足,建议市委、市政府推动强化落实以下“五大长效机制”:

(一)强化落实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市县两级应把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放在全局和战略的位置,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责任体系。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郴州市百亿茶产业暨“郴州福茶”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协调解决郴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挂帅,明确牵头部门,产业主抓部门和配合协调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全市茶产业发展。县市区党委、政府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将茶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二是出台专门文件。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郴州百亿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导性文件,强化对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同时拿出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县市区任务,落实部门责任,指导推动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建立市级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合力协调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充分调动县市区层层抓茶产业振兴发展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行动有力推进、取得实效。

(二)强化落实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机制。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在投入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方面,参照湘西、益阳、长沙、株洲、怀化、衡阳、邵阳、岳阳、常德的做法,建议我市财政安排茶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品牌宣传推广资金每年增加到2000万元。县市区财政相应逐年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为茶企、茶农产品销售开辟绿色通道,解决茶企、茶农办证难,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以巩固郴茶产业发展基础。二是加大要素保障。加大茶产业发展用地、项目资金、金融保险等要素支持力度。加大上级茶产业发展项目争取力度,统筹整合各类产业发展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茶产业发展,形成稳定投入机制。市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良种繁育基地、茶树良种补贴、基础配套设施、标准茶园创建和龙头企业品牌培育、科研推广和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等环节。持续改善生产条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探索金融保险支持茶产业发展新方式,创新金融产品,稳步扩大茶叶气象指数保险覆盖范围,完善信贷投放机制和融资担保机制。各县市区同时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生产要素向茶产业聚集配置,鼓励有实力的茶叶合作组织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土地流转方式,实现茶叶规模化开发,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三)强化落实社会化服务机制。在全面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应重点发挥茶行业协会作用和加强茶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充分发挥茶行业协会的作用。郴州市茶叶协会于2014年成立以来,在郴茶产业发展中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加快推进郴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市茶协应继续发挥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品牌打造、茶类结构调整、技术指导、调查研究、节会组织、技术培训、文化挖掘、品质提升等方面为郴州茶产业发展进一步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目前协会工作因体制不顺,经费无来源,面临极度困难状态。建议市委、市政府采取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协会工作,将市茶叶协会开展工作经费采取承接政府产业服务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给予解决,使协会更好的为发展郴州百亿茶产业提供有效服务。二是加强茶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深化院地、校地合作,通过在职深造、人才交流、工作实践等形式,培养一批在市内发挥领军作用、在省内居于领先水平、能够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的茶行业专家。大力实施茶企人才素质提升工程、职业技能提升工程、茶叶从业人员培训工程,强化行政管理、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三大队伍的培训培养,尤其要培养一批种茶科技户、炒茶制茶能手。积极开展茶艺师、茶叶加工技师、评茶员(师)的培训认证工作,大力引进茶叶种植、加工、营销高层次人才,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拓展创新创业阵地,建议市人社部门积极支持市茶协组织创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小微企业创业者搭建制度化、智能化服务平台并提供政策支持。市县茶协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郴茶品牌产品质量评比、加工技能创新、制茶工匠竞赛、评茶茶艺培训等活动,服务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专业人才。

(四)强化落实市场监管和行业监管机制。一是加强茶产业综合执法。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劝阻农药进茶园,对违法违规销售化学农药一律予以没收。加强企业生产法律约束,对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短斤少两等各种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加大茶叶原产地产品保护力度,宣传好、使用好、管理好、保护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严厉打击侵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原产地保护标记使用权的行为,切实保护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二是加强行业监管。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健全茶叶质量监督监控体系和茶叶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产品可追溯;规范和引导土地流转,完善巩固茶企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加大对郴茶产品的保护力度,净化市场环境,打击假冒伪劣,维护郴茶产业发展的正常秩序。建立健全茶叶检测中心,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市县两级茶业协会应加强对公共品牌的使用和管理。

(五)强化落实督促考核和跟踪考评机制。一是建立完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市县两级建立健全季统计、督查和年底考核制度,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区市县和市直部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考核评估,强力推进郴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建议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将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产业项目进行督查调度,考核评估。市农业农村局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检查指导和考核通报;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合力抓好任务落实。县市区也应建立健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二是建立完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奖惩激励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对当年茶产业产值、增速在省市靠前,茶叶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的县市区给予重点支持;按照国家及省有关规定,适时对为郴茶产业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尤其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贡献突出的茶企业、茶馆(楼)、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应给予表彰奖励。

(作者黄孝健系郴州市人民政府原常务副市长、中共郴州市委原正厅级巡视员、郴州市茶业协会创会会长、湖南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专家;罗海运系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湖南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来源:湖南茶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宁夏区市县三级政府调研指导茶产业市场发展

2024年5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三级政府领导调研组在方仲权组长(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的带领下,调研组成员:李海河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办公室主任,杨宗鑫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一处处长,闫斐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办公室一级主任科员等一行。

调研走访宁夏茶叶市场-宁夏茶叶流通协会支部委员会、银川众一国际茶城、宁夏茶行业职业培训学校。深入了解宁夏茶叶市场的发展情况。

宁夏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宁夏茶行业培训学校校长赵天佑,就10年来宁夏茶产业茶市场的发展,进行了汇报和详细的介绍,作为全国茶叶销区商场,10年来宁夏茶文化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多方面实现了0突破和规模化发展。

宁夏茶叶流通协会支部委员会王乃唱书记,对党支部建设发展作了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党支部以“党建引领、茶韵飘香”为宗旨,带领全体党员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协会全面党建工作。

宁夏茶行业职业培训学校作为茶文化人才专业输出培养机构,赵天佑校长对学校的培训情况向各位领导进行了详细汇报,学校以“弘扬茶道精神、锤炼精湛技能”为宗旨,为茶文化市场培养茶艺师人才2000多人。

宁夏茶叶流通协会基本情况简介

宁夏茶叶流通协会成立于2015年5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党委、银川商贸物流中心党工委的支持和领导下,成立了中共宁夏茶叶流通协会支部委员会、宁夏茶叶流通协会联合工会,确定了“党建引领、茶韵飘香”的发展理念,制定了“重传统、强文化、学茶艺”的支部建设思路,会员企业凝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拼搏,努力创新,目前协会共有党员11人。

宁夏茶叶流通协会成功举办四届宁夏国际茶博会,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举办宁夏国际茶博会,宁夏已经形成了盛世茶城、宁夏国际茶城、银川众一国际茶城以及吴忠茶叶一条街等专业性茶叶市场,茶会所近180家,宁夏从事茶叶生产经销的企业增加了近500多家,茶叶市场销售额达20亿元,宁夏茶行业职业培训学校为社会培训中级、高级茶艺师、评茶员人才2000多人,相对解决了宁夏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极大的推动了宁夏茶叶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带动宁夏八宝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宁夏八宝茶生产与销售型企业300多家,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刘三朵”为龙头的庞大的八宝茶产业链,宁夏八宝茶总体销售额突破3亿元,八宝茶市场前景巨大。打造品牌,提升品质,宁夏八宝茶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通过组织会员企业参与爱心公益活动,塑造了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为企业提供了健康发展的大平台,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发展中的难题。

赵天佑老师简介

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

国家茶艺师培训指导师

国家一级(高级)茶艺技师

评茶技师(二级),裁判员

茶艺师评茶员考评员(高级)

宁夏茶叶流通协会是2015年由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成立的社会组织、协会本着强化流通发展地方经济的思路。积极发展会员单位与服务会员企业、招商引资、强化市场行业管理,做好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2015年至2019年积极参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项目对接联合主办了三届茶产业博览会和宁夏地方特色产品展,举办了宁夏茶文化发展高峰论坛八场。举办“中国(宁夏)八宝茶文化节”两届,极大的推动了宁夏地区饮茶文化、餐饮、旅游、住宿和地方特色产品的的推介及行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来源:宁夏茶叶流通协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