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人人硒茶

找到约6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茶界关注】2018安康富硒茶产业十大亮点

亮点一: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再创历史新高

2018年建成良种繁育园20个;新建茶叶园区26个、创建市级园区20个;新建茶园10.41万亩、低改6.5万亩,茶园总面积到达94.6万亩、产茶3.52万吨,实现农业产值60.91亿元、综合产值达151.62亿元,富硒茶产业让全市315个贫困村、3.9万贫困户、12.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收。成效调查结果表明:截止2018年,安康富硒茶产业总面积、产量、农业产值分别比2012年增长89.32%、166.67%、242.96%,茶企厂房面积和生产能力分别扩大了6.15倍和提高了4.32倍,省级龙头企业由3家增加到20家、市级规模统计企业由12家增加到87家、工业产值达115亿元。SC认证企业由25家增加到140家,创建市级茶叶园区102个、省级园区11个;新增涉茶商标138件达175个,创建省、市名牌产品63个,省级著名商标31个;《安康富硒茶食品安全标准》、《平利绞股蓝食品安全标准》通过省级和国家级审定,市、县区举办宣传推介活动百余场次,安康富硒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

亮点二:安康富硒茶品牌整合取得新突破

自6月15日“安康富硒茶”地标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获准使用以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安康富硒茶品牌整合方案》、《安康富硒茶品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方案》、《安康富硒茶产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9月1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暨品牌整合大会,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俊民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子顺,副市长鲁琦,市政协副主席黄骁勇出席会议,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明主持会议,标志着安康富硒茶产业进入品牌引领转型发展新阶段。

亮点三:安康秦汉古茶问世引起业界轰动

在5月17日第二届中国(杭州)国际茶叶博览会开幕之际,我市成功举办“世界最早的茶—安康秦汉古茶产品研发座谈会”,加快推了汉古茶恢复创新研究进程。11月5日,在2018第二十五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安康市政府会同中国农科院及省级有关部门共同主办了“世界最早的茶——安康秦汉古茶恢复创新产品科研成果发布会”,新华网现场直播,中国新闻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全国百余家媒体予以报道。会前,还邀请到全国知名茶学专家和历史文化专家在汉阳陵博物院对“安康秦汉古茶恢复创新产品”进行了评审鉴定,专家组对恢复创新的秦汉古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产品具有“金银相间色、清醇甘甜味”的典型特征,陈宗懋院士赞誉“丝路瑰宝、秦汉古茶”,著名茶学专家段建真现场挥毫留墨“秦汉之地、古茶醇香”。这款源自陕西、产自安康、出品平利的安康秦汉古茶的成功问世,对弘扬我市茶文化、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亮点四:半亩茶园众筹营销模式促精准扶贫

2018年10月11日,中国建设银行“善心融爱·共助安康”善融商务扶贫推介会暨公益捐赠仪式在我市举行,对外发布了“安康半亩茶园扶贫认领计划”。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张立林、营运业务总监牟乃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陈希原,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陕西省扶贫办、安康市委和市政府相关领导,以及来自省内外84个客商共200多代表参加了推介会。“半亩茶园扶贫认领(众筹)计划”,由中国建设银行与安康市紫阳县半亩农旅发展有限公司、紫阳县秦巴山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联合推出,采取“茶园+定制+旅游”众筹认领方式,依托建行“善融商务”电商平台,向建行37万员工、2435.2万个“善融商务”注册会员和1亿多客户及合作伙伴推介众筹茶园,共创“人人出一份力、人人皆可参与”的社会扶贫机制。首轮在紫阳县焕古镇、高桥镇、向阳镇3个茶产业基地认领茶园600余亩3000份,覆盖建行总行和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十多个省建行分行,帮扶600多户贫困茶农增收。同时,平利县的“一亩茶园”众筹营销模式也在探索运营中。

亮点五:安康富硒茶东三省送健康活动影响大

由市林业局牵头,负责在第十二届中国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举办了“安康富硒茶东北三省送健康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启动仪式,并指导协助紫阳县、平利县、汉滨区分别在长春、哈尔滨和沈阳东北三省会城市,借助当地国际国内展会平台举办了“安康富硒茶东北三省送健康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共邀请客商和嘉宾1000余人参会,招商签约11个涉茶项目、合同投资金额8亿元,邀请百余家媒体参与现场报道并发布500余条信息、浏览量达百万人次,安康富硒茶在东北三省和全国范围得到了广泛宣传,起到了良好的招商推介效应。

亮点六:安康富硒茶参与龙舟节推介再创新

为充分利用“2018第十八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暨第四届富硒产品博览会”平台,扩大安康富硒茶宣传,在搭建安康富硒茶特色展馆并组织24家茶企业参加硒博会展销外,还举办了盛大的第二届安康茶艺大赛和陕西省第五届茶艺大赛精品展演暨颁奖品茗晚会,成为本届龙舟节46项重要活动之一。第二届安康茶艺大赛组织了7县区和安康学院、市林业局和市农科所等20支代表队参赛,大赛分别产生一等奖3支、二等奖5支、优秀奖7支;选拔了4支代表队晋级全省决赛,市林业局荣获优秀组织奖,《茗情》荣获优秀团体奖,《秦汉古茶》摘得陕西省第五届茶艺大赛桂冠,这是我市连续三年夺冠。在6月15日举办的陕西省第五届茶艺大赛精品展演暨颁奖品茗晚会上,市委副书记陈明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西安、咸阳和安康荣获全省茶艺大赛奖的6支队参加了精彩展演;湖北恩施州、仙桃市有关领导和嘉宾,省历史博物馆、省三彩艺术博物馆、省茶业协会领导和市富硒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各产茶县区政府及茶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和各茶企业负责人参加活动;新华社、经济日报、陕西日报、陕西传媒网等30余家媒体参与现场宣传报道,为提高安康富硒茶知名度、加快安康茶文化普及推广和丰富龙舟节活动内容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亮点七:紫阳富硒茶区域品牌价值达62亿元

4月28日,由中央电视台、省委宣传部主办的中央电视台“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陕西推介产品发布会在西安举行,紫阳富硒茶入选陕西首批推介的特色产品。此前,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片摄制组深入紫阳县进行了种茶、采茶、晒茶、制茶、茶马古道、大唐仿古茶艺等内容拍摄,于6月在央视1套、2套、3套4套、7套、8套、9套、13套每天播出20次,这是我市富硒茶品牌首次在央视播出广告。在12月5日北京举行的“2018年第四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上,紫阳县申报的“紫阳富硒茶农产品地理标志”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组评审,这是继紫阳富硒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证明商标和申请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的又一项殊荣,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估紫阳富硒茶区域品牌价值达62.22亿元。

亮点八:平利入围“2018中国质量之光魅力城市”

《中国质量报》发布“2018年度中国质量之光质量魅力城市”候选名单,平利县成为陕西省唯一入围城市。近年来,平利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质量强县”发展战略,突出美丽乡村建设,狠抓茶叶、绞股蓝等生态循环产业发展,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平利女娲茶”、“平利绞股蓝”先后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利绞股蓝”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并被人民网评选为“最受网友欢迎产品”称号;20家企业获得“陕西省著名商标”,5家企业获得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11家茶饮企业通过欧盟质量标准认证,60余家企业完成“三品一标”体系认证。建立了《平利女娲茶标准综合体》、《绞股蓝茶标准综合体》两大省级标准体系,建成女娲茶、绞股蓝等3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争创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取得初步成效。

亮点九:汉滨富硒茶实现跨越发展跻身三甲

汉滨区结合产业脱贫和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项目,按照“一湖五河十镇百园”规划布局,实施“五化”战略、做到“五个结合”,坚持“四个到位”,实现精心谋划、精心组织、精准落实,大力发展富硒茶产业,“中国好茶·陕茶1号”宣传推介响彻大江南北。2018年陕茶1号再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组建成立的“陕茶1号产业联盟”首批入会成员单位达到15家。汉水韵茶业公司和京康农业公司参与央视财经频道《创业英雄会》风险投资招募活动,汉水韵茶业获得千万元战略投资、陈鸿昌因带领乡亲发展富硒茶旅荣获2018CCTV中国创业榜样。汉滨区2018年新建茶园3.21万亩、低改1.71、茶园面积达18.18万亩、产茶5842吨、实现农业产值11.68亿元、综合产值达30.26亿元,面积、产量和农业产值分别比2012年增长2.84倍、4.73倍和5.56倍,成为安康富硒茶产业加快发展的排头兵。

亮点十:《安康富硒茶大事记》集结出版发行

2018年5月《安康富硒茶(2012-2017)大记事》编辑出版,该书以史为鉴、以时为经、以事为纬,从历史记忆、领导关怀、基地建设、质量品牌、茶展会展、合作交流、奖项荣誉等方面,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收录了中、省领导来安开展茶产业调研和全市建设发展情况,这是我市近30年来首次编印茶叶大事记。同期编辑出版的《世界最早的茶——安康秦汉古茶》收录了汉阳陵出土2150年茶叶实物研究和该茶叶产自安康的研究论述等文献资料,形成了“考古发现——研究论证——产自安康”的文献编录体系,为安康秦汉古茶品牌开发与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前,紫阳县人民政府和陕西省档案局(馆)联合编纂出版了《紫阳贡茶文化》、知名茶叶专家程良斌编撰出版了《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认识的于若木》和平利县高级农艺师刘涛编辑出版了《安康富硒茶生产配套技术》,特别是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姚华教授的专著《茶道生活》、《茶道智慧》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安康茶文化影响力。

(编辑:晓林)

来源:陕茶网 北京茶世界

声明:《北京茶世界》自媒体公众平台,自2017年5月1日问世以来,立足北京,面向国内外,主要为茶界与消费者之间提供茶界信息与文化知识传播、品牌宣传推广、各种资源对接、发展与活动策划等多种业界和跨界以及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有信息以及其他内容,只供大家借鉴参考。此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期待理解!

本平台主要内容:传播茶文化、茶知识、茶健康,关注茶事活动、茶博会,宣传推广国内外茶、茶具、茶服、水以及产品营销、招聘等方面的信息广告,还有茶文学、茶图片......。内容量且丰富,切实为大家真心服务。

高山云雾出好茶 风过云硒茶飘香——丹寨县茶产业发展综述

盛夏的丹寨茶园,千山翠绿,丛丛茶树如五线谱般延伸开来。采茶人腰间系着茶篓,指尖跳跃在茶树之间,动听的苗歌在茶山回荡。

连天际边,茶香云间绕。云上丹寨,云硒茶香。


这是喜悦的歌儿,这是丰收的歌儿,这是发展的歌儿……

近年来,丹寨县大力发展茶产业,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也更鼓了。

目前,全县共有茶园12.19万亩,覆盖69村3.8万人,带动1852户6482人脱贫,茶叶注册企业57家,合作社28家。今年茶叶产量预计5900余吨,全年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

丹寨县地处云贵高原,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与多云雾,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硒、锌元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丹寨县发展茶产业提供了基础。

2007年,丹寨县获“中国富硒、锌茶叶之乡”称号。自2009年起,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2021年获“年度智慧茶业样板县域”称号,是贵州省43个重点产茶县之一。

荒山变茶园壮大茶产业

“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杂草丛生,我就在这里开荒种茶,现在山变绿了,我们日子也好了。”南皋乡湾寨村村民姚茂红指着面前的800亩茶园说道,黝黑的面庞上泛着微笑。

2002年,农林专业出身的姚茂红通过政府号召,在海拔1000米的湾寨养雅开荒种茶,这一干就是20年。

“目前,基地有福鼎白茶450亩,安吉白茶1000亩。今年茶青卖了3万斤,纯利润都有100万呢。”姚茂红告诉记者。不仅自己有了收获,茶园每年能带动上千人次就业增收。“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我们的辛苦就有意义。”姚茂红说。

与姚茂红一样开荒种茶的还有丹寨县80后“女茶人”杨梅。从开荒到种茶再到成立公司,杨梅的茶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特到优的“华丽蜕变”。

走进杨梅的茶叶生产车间,宽敞明亮,工人们正忙着生产茶叶,阵阵茶香扑面而来。杨梅的企业目前已发展茶叶基地3000亩,分布在丹寨县龙泉镇、排调镇和兴仁镇,拥有3500平方米的现代茶叶加工厂,生产的红茶和绿茶年产量达200吨。因为良好的品质,杨梅的茶叶已被订购一空。

“众多国内外知名茶企慕名而来,他们的‘硬指标’只有一个,就是茶叶必须达到‘欧标’(欧盟出口标准),而我的茶叶,已连续5年检测均达到国际欧盟标准。”杨梅自信地说。

一片小叶子,撬动大产业。每年,公司务工工资支付实现成倍增长,从2018年的100多万,涨到2020年的250多万元,到如今300万,公司每年拿出50万分红,土地流转费达到了40万,全县30个村近500多户群众直接受益,间接带动了近千人增收。

茶产业已成为丹寨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目前,全县茶叶产业已覆盖6个乡镇69个村3.8万人,带动脱贫1852户6482人。

茶从云端来自带生态香

牛角山茶场位于丹寨县排调镇牛角山上,始建于2002年。基地海拔在1500米左右,群山叠翠,涧溪纵横,土质肥沃,无污染,全年有230多天云雾缭绕。

眼下,茶园每天都有上百名茶农采茶。龙明彪是这片茶场的主人,常年稳居茶山,自2013年起,龙明彪就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扩建车间、更新设备。

“这里土质、环境、空气没有一点杂质,茶叶质优味醇、很受茶商追捧,价格也不错。”如今,龙明彪700余亩生态茶园,每年能实现干茶产量约1万斤,年收入超过160万元,远销广东、河北等地。

好生态,孕茶香。

丹寨茶,“住”绿色屏障。丹寨县地处北纬26°05′-26°26′之间,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森林覆盖率70.68%,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茶叶发展条件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发展生态有机茶叶的天选之地。

丹寨茶,“吃”优良土壤。丹寨县被誉为“中国富硒锌茶叶之乡”,土壤里富含“抗癌之王、生命之花”的硒锌微量元素,茶园的茶叶生长于此,天然富含硒锌元素,品质有保障,经得起285项严苛检测,获得欧盟SGS认证。万达集团成功打造了“丹红”“丹绿”两大茶叶品牌。

丹寨茶,“吸”生态精华。茶区周边主要以农业为主,无工厂污染、噪声污染及污水排放,远离喧嚣。茶园管理严格,坚持生态无污染,坚决不使用草甘膦等农药,制作过程工序规范,叶不落地,让消费者喝上一杯干净茶、放心茶、安全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凸显了质量优势,积蓄了良好口碑。

今年以来,全县茶园种植面积新增3000余亩,形成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目前,有茶叶合作社28家,家庭农场8个,5000多户群众实现持续增收。

认领一亩茶收获一座山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更多人知道丹寨茶,认识丹寨茶,喜欢丹寨茶,这是丹寨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丹寨县认真“把脉问诊”,创新产业发展思路,2018年由丹寨万达小镇探索推出新型扶贫公益项目——丹寨扶贫茶园,通过社会公众线上认领茶园,以销定产带动种植、加工环节良性发展,并让村民直接参与整个茶产业链的务工劳作,实现人人能就业,户户有增收。

“每年采茶季,我可以收入3700元左右,经济负担减轻了许多。”村民潘晓梅说。

今年3月,2022年认领一亩茶园活动也正式启动。

茶园的开采,实则也牵动着千里之外一群人的心,他们不仅可以领到今年采摘的新茶,还能帮助一户农户增收致富,而马寨茶园也迎来一批又一批热心“主人”前来认领。

浙江梁先生今年认领了一亩茶园。在他看来,认领茶园的方式非常好,既能做公益,又能喝好茶,两全其美。“我还号召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一起参与进来,把这份爱心延续下去。”

谋篇布局,立足长远。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茶文化旅游异军突起。丹寨县以茶为媒,加强茶企引导,共享优质旅游资源,打造结合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农旅结合生态产业链条,将蜡染、刺绣、银饰锻造、斗鸟、苗族古歌等非遗文化及手工技艺展示与茶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茶、文、旅融合为一的特色产业发展新业态。

今年入春以来,自驾前往丹寨马寨茶园的游客也多了起来,茶山上,游客挎上竹篓,走进茶园,一边体验采茶的乐趣,一边摆出各种姿势拍美照。制茶区,大家体验杀青、揉捻、烘干等制茶流程。累了,泡上一杯好茶,赏自然风光,好不惬意。

“我自己喜欢喝茶,这里茶叶价格也不贵,我到这里旅游边品茶边欣赏茶园美景,特别放松。”游客吴先生说。

据了解,2022年万达丹寨茶园运营管理面积共4063亩。截至目前,共有6710人和586个单位献出爱心,累计认领茶园6103.1亩,公益认领款总额累计3010.19万元。

浓郁茶文化匠心出好品

“苗家阿妹采茶忙,木叶回荡绕山梁,十指翻飞茶树上,嫩芽落在竹娄间......”

这是一首丹寨本地人耳熟能详的茶歌,苗族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饮茶成俗,在苗族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庆娱乐等社会交往中,处处离不开茶。

茶滋育了丹寨一方水土和民风。农民小憩饮茶,亲朋相聚品茶,茶商搭台斗茶。

每年春天,丹寨县城关第二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到茶园体验采茶、炒茶活动。“希望学生们知茶,了解中国5000多年的茶文化。”该校老师王光秀表示,通过体验活动,能让学生们感悟中华文化,在品茶习茶礼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丹寨三泉茶业有限公司,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组织开展斗茶活动,与县内茶商们“碰撞”几番,大家冲茶斗茶,分享种茶、制茶经验,就在本月揭晓的第十届“黔茶杯”名优茶评比获奖名单中,该公司凭借“三泉牌丹寨白毫银针”斩获“特等奖”。

“我们得这个奖,就是我们几个斗茶‘斗’出来的,越斗越勇,茶叶品质越来越高。”公司负责人张记乾说,今年,公司产出茶干2万余斤,产值300万元,远销北上广。带动150户农户就业增收。

今年3月,一场以“丹调春茶”为主题的品茗会在丹寨万达小镇举行,丹寨名茶“丹红”“丹绿”相继亮相,宾客们一边品味茶韵,一边交流茶道,感受丹茶魅力,茶香四溢,热闹非凡。

“丹寨茶叶泡出来的茶很清澈很漂亮,口感特别好,这里茶馆也多,茶文化十分浓厚,喜欢丹寨,更喜欢丹寨的茶!”广东游客赵先生为丹寨茶点赞。

树立茶品牌抱团闯市场

游云上丹寨喝云上硒茶。

丹寨县常年雨水充沛,云雾缭绕,空气新鲜,土壤中富含“抗癌之王、生命之花”的硒锌微量元素,据检测,丹寨硒锌茶产品中硒的平均含量为0.14mg/kg、锌的平均含量为95.5mg/kg,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硒、锌产品。2007年被列为中国硒锌茶叶之乡,2018年列为省级硒锌茶科技示范园区。

茶产业要发展,抱团取暖外,还要形成品牌,才能提升竞争力。

在品牌建设上,丹寨县主推“丹寨云硒茶”公共品牌,目前,全县授权使用企业数量达26家,“云硒茶”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对丹寨茶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渐体现。

“丹寨云硒茶”公共品牌推出后,丹寨县成立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形成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大格局。

公共品牌代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走向,是重要的文化元素载体。“如果放弃了公共品牌的引领作用,它在基层的发展就失去了根本源泉。”丹寨县茶产业办主任蔡武钊表示,公共品牌对服务地方茶叶产业发展、服务地方文化发展和文化振兴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推动茶产业区域公共品牌发展,实现茶、文化、旅游三产业融合发展。丹寨县正在规划打造一批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茶文化及地域特色的生态茶旅精品旅游线路,实现茶旅文化、茶旅品牌、茶旅产品一体化,以旅兴茶,以茶促旅,拉动经济发展。

“十四五”期间,丹寨县茶业种植面积将扩增到15万亩,茶叶年产量0.7万吨,计划打造龙泉—排调—雅灰、龙泉—兴仁—南皋沿线高标准绿色茶园长廊,力争与万达集团合作发展高标准茶叶基地5万亩。目标已明确,丹寨县正提档加速,走实走稳“一县一业”的茶产业发展道路,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张燕

来源:云上丹寨,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高山云雾出好茶 风过云硒茶飘香

峰连天际边,茶香云间绕。云上丹寨,云硒茶香。

盛夏的丹寨茶园,千山翠绿,丛丛茶树如五线谱般延伸开来。采茶人腰间系着茶篓,指尖跳跃在茶树之间,动听的苗歌在茶山回荡。


这是喜悦的歌儿,这是丰收的歌儿,这是发展的歌儿……

近年来,丹寨县大力发展茶产业,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也更鼓了。

目前,全县共有茶园12.19万亩,覆盖69村3.8万人,带动1852户6482人脱贫,茶叶注册企业57家,合作社28家。今年茶叶产量预计5900余吨,全年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

丹寨县地处云贵高原,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与多云雾,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硒、锌元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丹寨县发展茶产业提供了基础。


2007年,丹寨县获“中国富硒、锌茶叶之乡”称号。自2009年起,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2021年获“年度智慧茶业样板县域”称号,是贵州省43个重点产茶县之一。

荒山变茶园壮大茶产业

“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杂草丛生,我就在这里开荒种茶,现在山变绿了,我们日子也好了。”南皋乡湾寨村村民姚茂红指着面前的800亩茶园说道,黝黑的面庞上泛着微笑。2002年,农林专业出身的姚茂红通过政府号召,在海拔1000米的湾寨养雅开荒种茶,这一干就是20年。“目前,基地有福鼎白茶450亩,安吉白茶1000亩。今年茶青卖了3万斤,纯利润都有100万呢。”姚茂红告诉记者。不仅自己有了收获,茶园每年能带动上千人次就业增收。“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我们的辛苦就有意义。”姚茂红说。与姚茂红一样开荒种茶的还有丹寨县80后“女茶人”杨梅。从开荒到种茶再到成立公司,杨梅的茶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特到优的“华丽蜕变”。


走进杨梅的茶叶生产车间,宽敞明亮,工人们正忙着生产茶叶,阵阵茶香扑面而来。杨梅的企业目前已发展茶叶基地3000亩,分布在丹寨县龙泉镇、排调镇和兴仁镇,拥有3500平方米的现代茶叶加工厂,生产的红茶和绿茶年产量达200吨。因为良好的品质,杨梅的茶叶已被订购一空。“众多国内外知名茶企慕名而来,他们的‘硬指标’只有一个,就是茶叶必须达到‘欧标’(欧盟出口标准),而我的茶叶,已连续5年检测均达到国际欧盟标准。”杨梅自信地说。

一片小叶子,撬动大产业。每年,公司务工工资支付实现成倍增长,从2018年的100多万,涨到2020年的250多万元,到如今300万,公司每年拿出50万分红,土地流转费达到了40万,全县30个村近500多户群众直接受益,间接带动了近千人增收。茶产业已成为丹寨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目前,全县茶叶产业已覆盖6个乡镇69个村3.8万人,带动脱贫1852户6482人。


茶从云端来自带生态香

牛角山茶场位于丹寨县排调镇牛角山上,始建于2002年。基地海拔在1500米左右,群山叠翠,涧溪纵横,土质肥沃,无污染,全年有230多天云雾缭绕。眼下,茶园每天都有上百名茶农采茶。龙明彪是这片茶场的主人,常年稳居茶山,自2013年起,龙明彪就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扩建车间、更新设备。“这里土质、环境、空气没有一点杂质,茶叶质优味醇、很受茶商追捧,价格也不错。”如今,龙明彪700余亩生态茶园,每年能实现干茶产量约1万斤,年收入超过160万元,远销广东、河北等地。

好生态,孕茶香。丹寨茶,“住”绿色屏障。丹寨县地处北纬26°05′-26°26′之间,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森林覆盖率70.68%,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茶叶发展条件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发展生态有机茶叶的天选之地。丹寨茶,“吃”优良土壤。丹寨县被誉为“中国富硒锌茶叶之乡”,土壤里富含“抗癌之王、生命之花”的硒锌微量元素,茶园的茶叶生长于此,天然富含硒锌元素,品质有保障,经得起285项严苛检测,获得欧盟SGS认证。万达集团成功打造了“丹红”“丹绿”两大茶叶品牌。丹寨茶,“吸”生态精华。茶区周边主要以农业为主,无工厂污染、噪声污染及污水排放,远离喧嚣。茶园管理严格,坚持生态无污染,坚决不使用草甘膦等农药,制作过程工序规范,叶不落地,让消费者喝上一杯干净茶、放心茶、安全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凸显了质量优势,积蓄了良好口碑。


今年以来,全县茶园种植面积新增3000余亩,形成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目前,有茶叶合作社28家,家庭农场8个,5000多户群众实现持续增收。认领一亩茶收获一座山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更多人知道丹寨茶,认识丹寨茶,喜欢丹寨茶,这是丹寨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丹寨县认真“把脉问诊”,创新产业发展思路,2018年由丹寨万达小镇探索推出新型扶贫公益项目——丹寨扶贫茶园,通过社会公众线上认领茶园,以销定产带动种植、加工环节良性发展,并让村民直接参与整个茶产业链的务工劳作,实现人人能就业,户户有增收。“每年采茶季,我可以收入3700元左右,经济负担减轻了许多。”村民潘晓梅说。


今年3月,2022年认领一亩茶园活动也正式启动。茶园的开采,实则也牵动着千里之外一群人的心,他们不仅可以领到今年采摘的新茶,还能帮助一户农户增收致富,而马寨茶园也迎来一批又一批热心“主人”前来认领。浙江梁先生今年认领了一亩茶园。在他看来,认领茶园的方式非常好,既能做公益,又能喝好茶,两全其美。“我还号召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一起参与进来,把这份爱心延续下去。”谋篇布局,立足长远。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茶文化旅游异军突起。丹寨县以茶为媒,加强茶企引导,共享优质旅游资源,打造结合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农旅结合生态产业链条,将蜡染、刺绣、银饰锻造、斗鸟、苗族古歌等非遗文化及手工技艺展示与茶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茶、文、旅融合为一的特色产业发展新业态。

今年入春以来,自驾前往丹寨马寨茶园的游客也多了起来,茶山上,游客挎上竹篓,走进茶园,一边体验采茶的乐趣,一边摆出各种姿势拍美照。制茶区,大家体验杀青、揉捻、烘干等制茶流程。累了,泡上一杯好茶,赏自然风光,好不惬意。“我自己喜欢喝茶,这里茶叶价格也不贵,我到这里旅游边品茶边欣赏茶园美景,特别放松。”游客吴先生说。据了解,2022年万达丹寨茶园运营管理面积共4063亩。截至目前,共有6710人和586个单位献出爱心,累计认领茶园6103.1亩,公益认领款总额累计3010.19万元。浓郁茶文化匠心出好品

“苗家阿妹采茶忙,木叶回荡绕山梁,十指翻飞茶树上,嫩芽落在竹娄间......”这是一首丹寨本地人耳熟能详的茶歌,苗族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饮茶成俗,在苗族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庆娱乐等社会交往中,处处离不开茶。茶滋育了丹寨一方水土和民风。农民小憩饮茶,亲朋相聚品茶,茶商搭台斗茶。


每年春天,丹寨县城关第二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到茶园体验采茶、炒茶活动。“希望学生们知茶,了解中国5000多年的茶文化。”该校老师王光秀表示,通过体验活动,能让学生们感悟中华文化,在品茶习茶礼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丹寨三泉茶业有限公司,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组织开展斗茶活动,与县内茶商们“碰撞”几番,大家冲茶斗茶,分享种茶、制茶经验,就在本月揭晓的第十届“黔茶杯”名优茶评比获奖名单中,该公司凭借“三泉牌丹寨白毫银针”斩获“特等奖”。“我们得这个奖,就是我们几个斗茶‘斗’出来的,越斗越勇,茶叶品质越来越高。”公司负责人张记乾说,今年,公司产出茶干2万余斤,产值300万元,远销北上广。带动150户农户就业增收。

今年3月,一场以“丹调春茶”为主题的品茗会在丹寨万达小镇举行,丹寨名茶“丹红”“丹绿”相继亮相,宾客们一边品味茶韵,一边交流茶道,感受丹茶魅力,茶香四溢,热闹非凡。

“丹寨茶叶泡出来的茶很清澈很漂亮,口感特别好,这里茶馆也多,茶文化十分浓厚,喜欢丹寨,更喜欢丹寨的茶!”广东游客赵先生为丹寨茶点赞。


树立茶品牌抱团闯市场

游云上丹寨喝云上硒茶。丹寨县常年雨水充沛,云雾缭绕,空气新鲜,土壤中富含“抗癌之王、生命之花”的硒锌微量元素,据检测,丹寨硒锌茶产品中硒的平均含量为0.14mg/kg、锌的平均含量为95.5mg/kg,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硒、锌产品。2007年被列为中国硒锌茶叶之乡,2018年列为省级硒锌茶科技示范园区。茶产业要发展,抱团取暖外,还要形成品牌,才能提升竞争力。在品牌建设上,丹寨县主推“丹寨云硒茶”公共品牌,目前,全县授权使用企业数量达26家,“云硒茶”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对丹寨茶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渐体现。“丹寨云硒茶”公共品牌推出后,丹寨县成立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形成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公共品牌代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走向,是重要的文化元素载体。“如果放弃了公共品牌的引领作用,它在基层的发展就失去了根本源泉。”丹寨县茶产业办主任蔡武钊表示,公共品牌对服务地方茶叶产业发展、服务地方文化发展和文化振兴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推动茶产业区域公共品牌发展,实现茶、文化、旅游三产业融合发展。丹寨县正在规划打造一批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茶文化及地域特色的生态茶旅精品旅游线路,实现茶旅文化、茶旅品牌、茶旅产品一体化,以旅兴茶,以茶促旅,拉动经济发展。“十四五”期间,丹寨县茶业种植面积将扩增到15万亩,茶叶年产量0.7万吨,计划打造龙泉—排调—雅灰、龙泉—兴仁—南皋沿线高标准绿色茶园长廊,力争与万达集团合作发展高标准茶叶基地5万亩。目标已明确,丹寨县正提档加速,走实走稳“一县一业”的茶产业发展道路,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丹寨县融媒体中心 张燕

通讯员 丹寨县人民武装部 陈丹江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5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