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识茶·泡茶·品茶

找到约270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六大类茶的特性各用一个字概括,你会用什么字?

爱茶的朋友中,有不少人体验过,亲手制作茶叶的乐趣。

做茶的师傅是最懂茶叶品质的。

识茶、制茶、泡茶、品茶,一脉相承,我们普通人,多少了解一点做茶的工艺,可以更轻松地鉴定茶叶品质,泡茶、品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六大茶类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发酵程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味特点,而发酵程度,正是通过不同的工艺去控制的。

01

绿茶“炒”

绿茶要炒,专业术语叫做“杀青”。

鲜叶下锅炒制,叶片中一种叫做“酶”的物质因为遇到高温死亡了,绿茶就没办法进行发酵,因此绿茶始终都保持着绿油油的外观。

经过炒制以后,鲜叶中原本的青草味就散去,演变成了绿茶特有的清香,有的还有炒栗子香。

此外,还有少量绿茶采用蒸汽杀青的。

02

白茶“晒”

白茶有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做“不炒不揉、自然天成”。

白茶的工艺可以说是六大茶类中程序最少的一种,但也并不简单。

晒白茶,并不是让白茶在太阳底下暴晒,是根据天气情况,把白茶在室内外摊放晾晒。

日光强度、温度、摊放的厚薄都需要谨慎把握,晾晒到一定程度烘干即可。

在晾晒过程中,白茶微微发酵,产生淡淡的花香和纯净的甜味,还有日晒的香气。

03

黄茶“闷”

黄茶的制作与绿茶很相似,但是多了一个“闷黄”的步骤。

在黄茶的干燥前或后,趁热用纱布或草纸包裹起来,让黄茶在湿热的作用下进行轻发酵。

因此,制成的茶颜色明显发黄,带有闷制过的熟香,味道比绿茶少了一丝鲜,多了一丝醇。

黄茶加工难度很高,闷黄没做到位或过了头,都出不来黄茶的味道。

04

乌龙茶“摇”

把鲜叶稍微摊晾变软之后,就要用竹筛进行“摇青”了。

叶片在竹筛里摇晃碰撞发酵,产生浓郁的花香。

叶片的边缘比较脆弱,碰撞变红,而叶片的中心始终是绿的,最后形成乌龙茶“七分绿三分红”“绿叶红镶边”,这就是半发酵。

乌龙茶的摇青除了用竹筛手工摇青,还有放进一个类似滚筒的机器进行摇青的。

05

红茶“揉”

红茶是全发酵茶,相比半发酵的乌龙茶摇晃碰撞,红茶的发酵力度要更大一点,因此要“揉捻”。

鲜叶采摘回来,稍微晾一晾,叶片水分减少、变软之后更便于揉捻。

经过揉捻,茶叶的细胞和组织破损,茶汁溢出,酶与茶中的内含物质充分接触,发酵得以快速进行。

其他茶类也有揉捻这个动作,但都多在把促进发酵的酶杀死以后进行的,因此主要以整理茶叶形状为目的。

06

黑茶“堆”

鲜叶经过简单的炒制,自身的酶在高温的作用下基本上已经失去活性。

接着便把叶片堆放在了一起,叫做“渥堆”。

无数沾染到了茶叶的微生物不停地繁殖代谢,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活性很高的酶。

在湿热作用下,促进叶片快速发酵,发酵非常彻底,形成了黑茶有别于其他茶类的色、香、味。

黑茶的渥堆发酵的过程,与酒、酱油、腐乳的制作原理极为相似,都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

制茶跟做菜很像,每一个工序,都讲究“火候”的把握。了解了制茶工艺,更能懂得茶的色、香、味、形从何而来。

一杯茶里,凝聚了种茶人、采茶人、制茶人的辛勤劳动,来之不易,更应倍加珍惜!

图/文来源于网络,感谢作者付出。

年终盘点④:2022最值得读者阅读的十大茶书

引言

2022年,是茶行业艰难转型的一年,也是逆境前行、收获满满的一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一出,让整个茶行业备受鼓舞。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更是为行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回望2022年,我们有挫折、有困难,但我们也有收获、有经验。岁末年尾,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推出《2022年终特刊》系列报道,梳理2022年茶行业的发展动态,盘点2022年的点滴记忆,为2023的茶行业的发展添动力、增信心!

本期,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与茶书网共同推选出《2022最值得读者阅读的十大茶书》。

1

《茶行世界:环球茶旅指南》

版别: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美]简·佩蒂格鲁

布鲁斯·理查德森 主编

张 群 沈周高 蒋文倩 译

定价:88元

出版日期:2022年1月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译著,介绍了全球各地知名产茶区超过100种的茶,内容涵盖茶的起源、茶树的栽培、茶叶的制成技艺等,包括来自中国、印度、斯里兰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茶叶的种植,茶的特性、味道、外观和冲泡技巧等,图片丰富、内容翔实,是一本经典的资料型图书,可供世界各地的茶商和品茶爱好者使用。

本书内容涵盖古老的茶起源,现代茶的文艺复兴。第三版的《与茶为伴》在二版的基础上再次更新和扩展了全新内容,为读者提供崭新的细节和图片,内含世界知名产茶地区,以及少为人知的国家的茶叶种植,如澳大利亚和韩国。每个章节都包含了茶的特性、味道和外观的说明,以及正确泡茶的基本技巧。

2

《中华茶美学》

版别: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

作者:蔡镇楚 刘 峰 著

书号:ISBN 9787519289942

定价:88元

出版日期:2022年3月

内容简介

近两百年来,因国运衰微而致茶文化式微,但中华文脉庚续,焉有缺乏茶文化之理?长期以来,茶学界一贯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科学,茶文化缺乏系统的疏理,茶文化学科近乎空白。当今国人有责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华夏人文精神,重拾茶人尊严,创新茶文化内涵!为此,中国茶文化泰斗、湖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蔡镇楚先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蔡先生博闻强识、著作等身,曾受教于国学大家钱钟书先生,为当代学者、唐宋诗词专家、诗话学专家,被誉为“中国诗话第一人”,中华茶祖神农文化研究奠基人,中韩文化交流友好使者。

湖南师范大学是茶美学的策源地,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美学》专著曾由蔡镇楚教授执笔付梓。此部《中华茶美学》是在《茶美学》的基础上反复修改润色,融合先生新的理论创见,结合了另一位作者刘峰担任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茶文化推广大使”期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思考与中华茶文化的推广实践写就而成,以满足创办“茶美学与艺术研究”硕士学科教学与研究之需要。

3

《中英双语茶知识100问》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阮建云 周智修 主编

定价:88元

出版日期:2022年4月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涉及饮茶者最为关注的茶之源、茶之造、茶之饮、茶之益、茶之藏等五个方面,以问答的形式、通俗简约的语言,解答了大众最为关切的100个茶科普问题。本书从问题设置到成稿,经专家作者反复推敲和修订、增补,保证了内容的权威、科学、严谨。

同时,为将中国茶文化推广到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便于国际茶人了解中国茶饮文化及科学知识,本书并由具备英文、茶学专业知识背景的学者进行翻译,成为双语茶知识读物,因而具备更高的出版价值。

4

《茶的社会史:茶与商贸、文化和社会的融合》

版别: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英]简·佩蒂格鲁

[美]布鲁斯·理查德森 著

蒋文倩 沈周高 张 群 译

定价:128元

出版日期:2022年4月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为世界知名的茶叶专家,本书以我们国家的农作物——茶为中心,讲述4个世纪以来茶叶在国外的传播过程,外国人如何品茶,如何欣赏茶文化等,书中既有茶的历史,又有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还有茶的作物史和作物种植等科学知识。

阅读本书可以让中国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我们的农作物——茶,让中国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茶、研究茶,也可以让茶友、专业人士了解外国人观察、研究茶的视角。我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茶叶出口国,通过了解国外的茶知识,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我国茶叶经济的发展。

5

《喝茶的哲学》

版别: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日]冈仓天心 太宰治 吉川英治等著 张语锋 译

定价:48.80元

出版日期:2022年4月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四个理解日本文化的关键词——侘寂、匠心、精进、幽玄:侘寂的茶道——残缺之美,在无味中体味有味;匠造的本心——回归生活的日常,无心之美是美;料理的精进——正视生命的饮食,生活一切皆是修行;幽玄的建筑——建筑应该保持沉默,让光线与风为建筑表达。日本各界大师人物,共同书写的生活物语。

本书中的作者,涉及到日本庭园、茶道、料理、民器、俳句、雕刻等方面的杰出代表人物,在他们的笔下以不同的角度审视当时的日本风物,详尽地展现了一副日本人生活绘卷。重新定义日系生活之美,日本生活美学百年经典。在日本,人们认为花瓣飘落在地,和在枝头上盛开一样美丽。这种转瞬即逝的的纯粹的美,人们将之视为一种精神启示。虽然这种欣赏可能会有些许伤感色彩,但同时也体现了不带期待地享受美到来的那一片刻的价值观。一种日系生活方式。越是物质丰富的地方,越是有着简单的生活格调,正是因为拥有的足够多,所以才懂得不要再贪多,删繁就简,才能够保持内心的简单和澄明。

日系生活方式本质是一种生活哲学,追求极简,学会断舍离,在慌乱的日常中弄清楚自己的目的,追求以自己的精力和能力为基准所能达到的好。图文印刷,文豪作品搭配版画大家,全方位呈现日本人的生活理念。精美锁线双封,收录有水野年方、川濑巴水、土屋光逸、柴田是真、歌川广重等大家的精美版画插图,了解时代风物,与文字相得益彰。

琐事之中见伟大。日本茶道源自中国,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融为一体,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陶艺家、美食家北大路鲁山人曾将茶道比为“审美的综合大学”。本书作为了解日本茶道的一扇窗口,收录有冈仓天心的《茶之书》,以及太宰治、吉川英治、小川未明等作家与茶有关的经历或故事,共同展现茶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生活是艺术的基础,而茶道便是崇拜日常生活中琐碎之美好的仪式。

6

《茶叶里的全球贸易史》

版别: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美]简·T.梅里特 著

李小勇 译

定价:79元

出版日期:2022年5月

内容简介

《茶叶里的全球贸易史》创作了一部优雅的商品史,本书将茶叶放置在更广泛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用令人信服的分析描述了18世纪北美地区的茶叶消费,并描述随之产生的经济与社会现象。

在书中,茶叶随着贸易公司的推动和市场潮流的发展成了一种典型的全球贸易商品。而英国与东印度公司利用自己的全球贸易能力,并且用巧妙的市场策略和加勒比地区充分的糖供应能力,将北美变成了茶叶的重要消费市场,使得美国消费者渐渐习惯了这种饮料,也使茶从一种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而这一必需品也成了影响北美经济与社会的重要符号。

7

《茶经精读》

版别: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勇强 著

定价:89元

出版日期:2022年5月

内容简介

《茶经》是被尊为“茶圣”的唐代陆羽所作,本书三卷,共十章: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茶经》作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涉及茶叶的种植、采摘、炒制、加工、鉴别、储藏、烹煮、品茗、产区等环节,几乎囊括茶叶从生产、加工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技术,以及由此而来的品饮艺术。

可以说,《茶经》是百科全书式的专业之作,是“术”与“道”兼具的智慧结晶。本书独辟蹊径,不再简单地重复前人对于《茶经》各卷各章的文字注解和释义,而是重点依据《茶经》文本,以“精读”的方式,不仅第一次尝试对《茶经》中涉及的史实所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进行细致入微的钩沉发掘与立体式呈现;而且对于《茶经》与陆羽交游中涉及的重要范畴,如《茶经》提出的“精行俭德”、皎然茶诗中的“茶道”等,做了比较细致的梳理和诠释。力求做到专业性呈现和大众化表达的结合,让读者读起来有滋有味,拥有一次关乎茶、关乎人文、关乎精神境界的阅读体验。

8

《茶事艺文》

版别:浙江摄影出版社

作者:于良子 著

定价:59元

出版日期:20220年5月

内容简介

我们在此所说的茶事艺文,是借用了古已有之的“艺文”之名,以表示包括用文学、书画等反映茶事方方面面的种种艺术形式。茶文化的发展,与历代艺术家的参与密不可分。单纯的茶叶生产和单一的品饮功能,并不能构成茶文化这一学科,只有赋予茶以审美上的意义,将茶饮从解渴疗疾的日常生活层面上升至精神寄托的高度,茶文化才能得以产生和发展。茶事艺文就是历代文人、艺术家们这种努力的结果和见证。同样的茶、同样的饮法,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的形象千姿百态、各臻其妙。茶事艺文异彩纷呈,其中所积淀的丰厚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茶文化中最有声有色的华章。

“茶事艺文”,借用了古已有之的“艺文”之名,以表示包括用文学、书画等反映茶事的种种艺术形式。本书选取自先秦至近代著名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以人系物,以事明艺,通过对艺术家的介绍、对艺文作品的欣赏,反映出中国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也反映出历代文人艺术家对茶文化发展的贡献。每一件茶事艺文作品,都体现着一种特定的文化心理,包含着一种特定的文化意蕴。我们从中可感受到先人们在茶的品饮、制作、观赏中产生的一系列审美愉悦,以及他们对茶饮的理解和种种寄寓于茶中的复杂心境。

9

《茶艺美学体验教程》(全两册)

版别:济南出版社

作者:李 燕 主编

殷雪菲 李昀倩 副主编

李建荣 李剑波 总策划

定价:169元

出版日期:2022年8月

内容简介

茶是生活良伴,亦是一种文化表达。怀古溯源,一杯茶传承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时至今日,茶文化已融合进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茶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青少年一代担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的责任 ——学习茶知识,在“茶为国饮”的文化中熏陶,与时俱进地思考并在现代生活中进一步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艺美学体验教程》分为上下两册,全书从中国茶的来龙去脉到茶的冲泡实践,娓娓道来,引导青少年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认知茶文化;同时从茶文化的角度展开,用茶文化的魅力来感染青少年,让青少年对茶文化有深层次的理解。两册分别对应两个学年的课程教学,通过系统的茶文化的梳理与展示,增加青少年对中华优秀茶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培养其思辨能力、组织能力、探索创新能力,潜移默化地传递积极的思维,坚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10

《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

版别:中信出版社

作者:王 恺 著

定价:138元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

内容简介

茶道、茶史、茶器,给初学者的启蒙;识茶、泡茶、品茶,感知生命细致刻度。美食作家、资深媒体人王恺,历经十余年,寻访各大茶产地、茶人、茶空间,用大量一手珍贵资料,结合自身经验和多年研究,写就《茶有真香》,引领大家推开茶之门:茶之历史——从唐至今,千年流转;茶之风土——茶山种植、茶叶制作;茶之品饮——识茶、鉴茶、泡茶、品茶;茶道美学——茶器、茶席、茶会。

作者踏访茶的山水、人文与市井,记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遍访名丛,广西六堡茶、黄山太平猴魁、祁门红茶、武夷岩茶、云南古树普洱......寻访非遗传人,记录中国茶珍贵的种植、采摘、制作与冲泡技艺。还原传统雅事精髓,为日常增添丰饶滋味。中国茶千年更迭,正值复兴,本书记录当代茶人的深耕细节、茶事审美的革新,展现古典雅事与现代生活结合的可能——从一杯茶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破除谬误传说,中国有茶道吗?普洱越陈越香?天价茶是怎么回事?茶和器如何搭配?为何不同人泡出的茶味道不同?十年走访,用事实为茶圈祛魅。这是一趟以茶为引,关照内心的认知之旅。既学习茶知识,也在感知茶事间体悟传统雅事精髓,为日常增添丰饶滋味,回归茶之真香,呼唤那杯天然的、雅致的、清新的茶,追溯共同的文化血脉,于喧嚣世界寻觅一处宁静之所。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学会这五招,对品茶say yes!

偶与三五朋友小聚,在聊到茶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朋友都对茶很感兴趣,不过总会提一句:“我对茶根本不了解呢,也不会品茶。”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歉意和羞涩。

茶的背后的确有丰富的知识体系

品茶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如何能够从一个初学者

迅速的迈入资深茶人的行列呢?

教你五招,对品茶say yes!

看一看

看干茶:一款茶叶给到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外形了。茶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均不均匀,完不完整。它如睡美人一般,等待你来唤醒。放慢呼吸,静静观赏那浓缩了一整座森林的花草果木。

看汤色:泡出来的茶汤,除了颜色之外,还可以观察其是否透亮、清澈还是浑浊。光线毫无挂碍的穿过茶汤,在你眼中写下它清透无染的秘密。

看叶底:泡完茶之后的茶渣也会暴露很多信息,可以看出茶叶原料的嫩度、工艺是否精良等。它的底细,它的秘密就这样明明白白的呈现给了你,如此诚实与可爱。

△观察茶叶外形

听一听

听讲解:当别人给我们泡茶前,一般会先讲解一下茶的信息,让我们对茶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茶叶的名称、产地、工艺、特色等,这样我们在品茶的时候就可以留意与其描述是否一致。

听声音:茶叶落入茶壶的声音,可以得知茶叶是紧结还是粗松,是重实还是轻飘。揉捻不到位的茶条粗松,落入壶中几乎没有声音,紧结成条的茶,放入壶中会有清晰的声音,当然这也与茶壶的材质有关,用白瓷盖碗听声音是最明显的。

△听茶叶落入茶壶的声音

闻一闻

干闻:干茶的气味,虽然没有泡出来的那么明显,但也能反映茶的一些信息,在没有条件泡茶的情况下,可以用洗净的手,抓一把茶,利用手心的温度激发茶叶的香气,以此来感受茶的味道。

热闻:茶叶刚泡好马上揭开壶盖闻一闻,一开始别靠太近,小心蒸汽烫伤。趁热闻最能分辨出茶中的异味,如烟味、霉味、青臭气、馊臭味等等。此外,热闻还可以判断茶香是高扬还是低沉。干茶的香气伴随壶中的水蒸气袅袅散发,是睡美人苏醒,是花开。

温闻:等茶叶温度降下来一点之后,这个时候最容易判断茶叶的香型,如豆香、兰花香、焦糖香等等。拿着茶杯在鼻端来回摇动,仿佛佛者拈花微笑。

冷闻:泡开的茶叶冷了以后,再仔细嗅闻,如果还有明显的香气,说明香气持久,反之则反。相比干闻、热闻、温闻,香气虽然变得淡薄和低沉,但另有一股温柔圆润的气质在。

△闻茶的气味

尝一尝

滋味:茶中基本的味道,有酸甜苦涩鲜。品茶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个茶中包含了几种味道,以哪种味道为主,味道的浓淡又如何?

刺激:可以理解为口腔中的触觉,其实涩味也可以归为触觉,类似于一种舌面被收紧的一种粗糙的、麻麻的感觉。此外,顺滑感、吞咽感、生津感,都是口腔触觉感受。

变化:仔细感受一口茶汤从接触嘴唇开始,到咽下去之后。你的口腔中都体会到了怎样的变化,味道出现的顺序是怎样的,感受点在口腔的哪个部位,咽下之后几分钟后还有什么感觉?

△喝茶的味道

摸一摸

掂:将一小把干茶放入手心,可以判断其身骨是否重实。

折:将一片干茶叶折一下,如果脆断说明茶叶含水率低,足够干燥;如果不能利落折断说明茶叶含水率高,可能受潮,最好不要再饮用。

搓:泡开的湿茶叶,是粗硬还是柔滑,用手指搓一搓就就能知道。

捏:捏一片湿茶叶,感受茶叶的厚度、弹性。

扯:一只手扯住叶片,一只手扯住茶梗,判断茶叶韧性好不好。

△触摸感受茶叶

也许有人说,品茶要想入门,得先了解茶的各方面知识,还得先会泡茶吧?!其实,识茶、泡茶、品茶并无学习的先后顺序,而是不断穿插、反复循环、相互促进的过程。

△感受泡茶的乐趣

或许

学会这5个动作

不一定马上能成为品茶高手

但是会让你拨云见日

逐渐悟得属于自己的品茶之道

调动你的五官充分感受茶

享受茶在水中绽放的美好吧!

找到约25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