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太俊林著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世界,曾因为武夷茶而不同

主要关于武夷山茶的文章、知识;制茶、评茶经验交流,还有一些知识文章分享。


世界,曾因为一片树叶而不同。

清初本县茶市在下梅、星村,道、咸间下梅废而赤石兴。红茶、青茶向由山西客至县采办,运赴关外销售。乾、嘉间售于粤东。五口通商后,则由下府、潮州、广州三帮至县采办而转售于福州、汕头、香港。岩茶多销于厦门、晋江、潮阳、汕头及南洋各岛,其用途不仅待客,且以作医疗之良剂。

  ——《崇安县新志》 民国·刘超然 吴石仙 主修 地方志出版社 2013年再版


  宋时,建州之茶名天下,以建安北苑为第一,而今武夷贵矣。

——《闽书》何乔远 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5年出版


  崇安为产茶之区,又为聚茶之所,商贾辐辏,常数万人。自粤逆窜扰两楚,金陵道梗,商贩不行,佣工失业。

——清·王懿德 《王靖毅公年谱》咸丰三年出版


  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整顿丝茶策》 清·商霖 著 皇朝经济文编 1875年印


我一定要去求助武夷的红茶,

真可惜酒却是那么地有害,

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

——《唐璜》(英)拜伦著


  清初茶市在下梅,附近各县所产茶叶,均集中于此。竹筏三百辆,转运不绝……清初茶业均为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至百万。货物往还络绎不绝,首春客至,由行东赴河口欢迎。到地将款及所购茶单,交点行东,恣所为不问。茶事毕,始结算别去。

  ——《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林馥泉著 福建农林处农业 经济研究室于1943年编印


  而乌龙茶,则是清初福建武夷山的发明。

 ——《福建通史》 徐晓望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年3月出版


  1755~1850年之间,除1792年由于恰克图贸易闭市造成的茶叶贸易额有所下降之外,中国输俄茶叶量每年都处在增长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1802年俄国输入茶叶45,032普特。 1850年即上涨到296,618普特,增加了约56倍,其价值也已达到6,527,000卢布,约占俄国输入商品总值的94%。

  ——《俄中商贸关系史述》 (俄)阿.科尔萨克著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2010年10月出版


  像鼎鼎大名的“丝绸之路”一样,“茶叶之路”——这条随茶叶贸易兴起而开通……曾经在东西方贸易中扮演至关重要角色,并且引起了亚欧大陆腹地全面、深刻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茶叶之路”在十八九世纪达至鼎盛,执牛耳者是著名商号“大盛魁”;至20世纪初,它才随着晋商的衰落而式微。

  ——《茶之路》(美)艾梅霞著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年2月出版


  常氏始祖仲林于明朝弘历年间由山西省太谷县惠安村迁来榆次,依靠为当地刘姓大户放羊为生。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家道渐丰。至乾隆中期,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开拓了通往蒙俄欧洲的万里茶路,绵延一百六十余载,终成富甲海内的晋商巨贾,号称中国外贸第一世家。

  ——《常家庄园》 耿彦波主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4月出版


  茶叶之路,它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上兴起的又一条新的国际商路,其准确的地理含义是,从产茶的南方诸省算起,将数量庞大、品种繁多的货物集散在当时地处黄河中游的归化城(现在的呼和浩特),从归化城往北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沙漠,几万到十几万峰骆驼承担着运输货物的重任,将这些运送到俄罗斯边贸小镇恰克图。

——《茶叶之路》邓九刚著 新华出版社 2008年1月出版


  1773 年12 月,冰冷的海湾充满着暴力的味道,一伙印第安人打扮 的青年人,正在预谋着事件。前一年 4 月份,从武夷山采下的鲜嫩叶子被封存在锡纸包裹的 茶箱里,长途航行让它们香味弥足。夜晚,那些青年人冲上东印度公司的快船,将价值 18000 英镑的 342 箱茶叶倒入大海。 那些来自中国的武夷茶,经过了 9 个月的海洋旅程最终没有被冲入茶杯,而是被冲入了海洋。这次事件最终引发了后来美国的独立。

  ——《茶叶战争》 周重林太俊林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年8月出版


  西客们从福建崇安买的茶,大部分是要转运到万里之外,中俄边境的恰克图去和俄国人进行贸易。那还是在雍正五年的时候,中俄在恰克图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开始了中俄边境贸易的新局面。由于茶叶是恰克图贸易中最主要的商品,于是山西商人开始到福建大量地采买茶叶。

  ——《晋商万里茶路探寻》 韩小雄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2年8月出版


  最后,是茶在英国现代文明史上的经济政治意义。东印度公司通过垄断中国的茶叶生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富可敌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英国的代名词,为英国以后推行殖民政策,完成了必要的财富积累。

——《鸦片帝国》周宁著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4年1月出版


  1672年,东西伯利亚向中国输出了13000张貂皮,但带回去的茶还很少。1692年,俄罗斯一支私人商队从中国带回去300箱茶叶,这比以往增加了不少。18世纪初期,毛皮是俄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约占贸易总值的80%以上。1728年,俄罗斯一支商队带出了210万张毛皮,在北京消耗了100多张松鼠皮,20万张银鼠皮,15万张狐皮,10万张貂皮。

  ——《中俄茶叶贸易史》 郭蕴深著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5年4月出版


  中国著名的茶马交易,在唐代已经出现,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宋朝重视“茶马互市”,主要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这就是茶马互市的源起。

  ——《茶嗜好、开拓与帝国》(美)莫克赛姆著 三联书店 2010年2月出版


  福州通商,意在武夷山茶……洋人所必需者中国之茶叶,而崇安所产尤该洋人所醉心,既得福州则可以渐达崇安。

——《论教传》 清朝·李东沅 著


武夷粟粒芽,采摘献天家。

火分一二候,春别次初嘉。

壑源难比拟,北苑敢矜奇。

贡自高兴始,端明千古污。

——《武夷山志》 清·董天工 著

  1721年,苏格兰诗人林萨的《茶歌》写道:信嘉乡之殊珍兮,而百草之尤;称绿茶兮,武夷之名最优。

  ——《中国乌龙茶》 张水存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年2月出版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从澳门运输茶叶,销往欧洲,起初为日本绿茶,不久即改为中国武夷茶,从此武夷岩茶风靡海外。英国、荷兰等国上层人士,把饮用武夷茶作为宴会的一种高尚礼节。

  法国—— 一种寻常品质之拼和红茶所用只是中国茶,其组合成分为15份良好中国正山小种红茶,3份华南红茶及2份武宁红茶。

  ——《茶叶全书》 (美)威廉·乌克斯 著 东方出版社 2011年6月出版

  下梅邹姓原籍江西之南丰。顺治年间邹元老由南丰迁上饶。其子茂章复由上饶至崇安以经营茶叶获资百余万,造民宅70余栋,所居成市。……武夷岩茶为茶之总称后,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竹筏300艘,转运不绝。

  ——《崇安县新志》 民国·刘超然 吴石仙 主修 地方志出版社 2013年再版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澳门购买武夷茶,经爪哇运到荷兰,转至英国,开启了中国茶叶出口欧美的先河,形成海上茶路。168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厦门直接贩运武夷茶。此后17―19世纪,武夷茶风靡欧美,如1745年沉没的瑞典“哥德堡”号船上370吨茶叶的实物清单中,大部分为武夷茶。

——《武夷茶经》 萧天喜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出版


  关于正山小种红茶起源的确切时间是没有记载的,而且众说不一,但把它定为明末出现却是有依据的。这些依据就是:明末(16世纪中后期)武夷山出现茶叶发酵 技术;当地原住民关于正山小种红茶起源的说法;红茶是高度海外贸易化的商品;国内国外关于武夷红茶外销年代的记载,都说明正山小种红茶应是出现在16世纪 中后期至17世纪初之间。

  ——《武夷正山小种红茶》 邹新球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年5月出版

(来源:《武夷山》杂志 胡增官 邹全荣/辑)

鸣谢: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在此表示感谢!

武夷因茶而不同

  清初本县茶市在下梅、星村,道、咸间下梅废而赤石兴。红茶、青茶向由山西客至县采办,运赴关外销售。乾、嘉间售于粤东。五口通商后,则由下府、潮州、广州三帮至县采办而转售于福州、汕头、香港。岩茶多销于厦门、晋江、潮阳、汕头及南洋各岛,其用途不仅待客,且以作医疗之良剂。

  ——《崇安县新志》 民国·刘超然 吴石仙 主修 地方志出版社 2013年再版


  宋时,建州之茶名天下,以建安北苑为第一,而今武夷贵矣。

——《闽书》何乔远 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5年出版

  崇安为产茶之区,又为聚茶之所,商贾辐辏,常数万人。自粤逆窜扰两楚,金陵道梗,商贩不行,佣工失业。

——清·王懿德 《王靖毅公年谱》咸丰三年出版

  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整顿丝茶策》 清·商霖 著 皇朝经济文编 1875年印

我一定要去求助武夷的红茶,

真可惜酒却是那么地有害,

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

——《唐璜》(英)拜伦著



  清初茶市在下梅,附近各县所产茶叶,均集中于此。竹筏三百辆,转运不绝……清初茶业均为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至百万。货物往还络绎不绝,首春客至,由行东赴河口欢迎。到地将款及所购茶单,交点行东,恣所为不问。茶事毕,始结算别去。

  ——《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林馥泉著 福建农林处农业 经济研究室于1943年编印

  而乌龙茶,则是清初福建武夷山的发明。

 ——《福建通史》 徐晓望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年3月出版

  1755~1850年之间,除1792年由于恰克图贸易闭市造成的茶叶贸易额有所下降之外,中国输俄茶叶量每年都处在增长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1802年俄国输入茶叶45,032普特。 1850年即上涨到296,618普特,增加了约56倍,其价值也已达到6,527,000卢布,约占俄国输入商品总值的94%。

  ——《俄中商贸关系史述》 (俄)阿.科尔萨克著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2010年10月出版

  像鼎鼎大名的“丝绸之路”一样,“茶叶之路”——这条随茶叶贸易兴起而开通……曾经在东西方贸易中扮演至关重要角色,并且引起了亚欧大陆腹地全面、深刻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茶叶之路”在十八九世纪达至鼎盛,执牛耳者是著名商号“大盛魁”;至20世纪初,它才随着晋商的衰落而式微。

  ——《茶之路》(美)艾梅霞著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年2月出版

  常氏始祖仲林于明朝弘历年间由山西省太谷县惠安村迁来榆次,依靠为当地刘姓大户放羊为生。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家道渐丰。至乾隆中期,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开拓了通往蒙俄欧洲的万里茶路,绵延一百六十余载,终成富甲海内的晋商巨贾,号称中国外贸第一世家。

  ——《常家庄园》 耿彦波主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4月出版


  茶叶之路,它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上兴起的又一条新的国际商路,其准确的地理含义是,从产茶的南方诸省算起,将数量庞大、品种繁多的货物集散在当时地处黄河中游的归化城(现在的呼和浩特),从归化城往北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沙漠,几万到十几万峰骆驼承担着运输货物的重任,将这些运送到俄罗斯边贸小镇恰克图。

——《茶叶之路》邓九刚著 新华出版社 2008年1月出版

  1773 年12 月,冰冷的海湾充满着暴力的味道,一伙印第安人打扮 的青年人,正在预谋着事件。前一年 4 月份,从武夷山采下的鲜嫩叶子被封存在锡纸包裹的 茶箱里,长途航行让它们香味弥足。夜晚,那些青年人冲上东印度公司的快船,将价值 18000 英镑的 342 箱茶叶倒入大海。 那些来自中国的武夷茶,经过了 9 个月的海洋旅程最终没有被冲入茶杯,而是被冲入了海洋。这次事件最终引发了后来美国的独立。

  ——《茶叶战争》 周重林太俊林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年8月出版

  西客们从福建崇安买的茶,大部分是要转运到万里之外,中俄边境的恰克图去和俄国人进行贸易。那还是在雍正五年的时候,中俄在恰克图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开始了中俄边境贸易的新局面。由于茶叶是恰克图贸易中最主要的商品,于是山西商人开始到福建大量地采买茶叶。

  ——《晋商万里茶路探寻》 韩小雄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2年8月出版

  最后,是茶在英国现代文明史上的经济政治意义。东印度公司通过垄断中国的茶叶生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富可敌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英国的代名词,为英国以后推行殖民政策,完成了必要的财富积累。

——《鸦片帝国》周宁著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4年1月出版

  1672年,东西伯利亚向中国输出了13000张貂皮,但带回去的茶还很少。1692年,俄罗斯一支私人商队从中国带回去300箱茶叶,这比以往增加了不少。18世纪初期,毛皮是俄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约占贸易总值的80%以上。1728年,俄罗斯一支商队带出了210万张毛皮,在北京消耗了100多张松鼠皮,20万张银鼠皮,15万张狐皮,10万张貂皮。

  ——《中俄茶叶贸易史》 郭蕴深著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5年4月出版

  中国著名的茶马交易,在唐代已经出现,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宋朝重视“茶马互市”,主要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这就是茶马互市的源起。

  ——《茶嗜好、开拓与帝国》(美)莫克赛姆著 三联书店 2010年2月出版

  福州通商,意在武夷山茶……洋人所必需者中国之茶叶,而崇安所产尤该洋人所醉心,既得福州则可以渐达崇安。

——《论教传》 清朝·李东沅 著


武夷粟粒芽,采摘献天家。

火分一二候,春别次初嘉。

壑源难比拟,北苑敢矜奇。

贡自高兴始,端明千古污。

——《武夷山志》 清·董天工 著

  1721年,苏格兰诗人林萨的《茶歌》写道:信嘉乡之殊珍兮,而百草之尤;称绿茶兮,武夷之名最优。

  ——《中国乌龙茶》 张水存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年2月出版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从澳门运输茶叶,销往欧洲,起初为日本绿茶,不久即改为中国武夷茶,从此武夷岩茶风靡海外。英国、荷兰等国上层人士,把饮用武夷茶作为宴会的一种高尚礼节。

  法国—— 一种寻常品质之拼和红茶所用只是中国茶,其组合成分为15份良好中国正山小种红茶,3份华南红茶及2份武宁红茶。

  ——《茶叶全书》 (美)威廉·乌克斯 著 东方出版社 2011年6月出版

  下梅邹姓原籍江西之南丰。顺治年间邹元老由南丰迁上饶。其子茂章复由上饶至崇安以经营茶叶获资百余万,造民宅70余栋,所居成市。……武夷岩茶为茶之总称后,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竹筏300艘,转运不绝。

  ——《崇安县新志》 民国·刘超然 吴石仙 主修 地方志出版社 2013年再版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澳门购买武夷茶,经爪哇运到荷兰,转至英国,开启了中国茶叶出口欧美的先河,形成海上茶路。168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厦门直接贩运武夷茶。此后17―19世纪,武夷茶风靡欧美,如1745年沉没的瑞典“哥德堡”号船上370吨茶叶的实物清单中,大部分为武夷茶。

——《武夷茶经》 萧天喜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出版

  关于正山小种红茶起源的确切时间是没有记载的,而且众说不一,但把它定为明末出现却是有依据的。这些依据就是:明末(16世纪中后期)武夷山出现茶叶发酵 技术;当地原住民关于正山小种红茶起源的说法;红茶是高度海外贸易化的商品;国内国外关于武夷红茶外销年代的记载,都说明正山小种红茶应是出现在16世纪 中后期至17世纪初之间。

  ——《武夷正山小种红茶》 邹新球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年5月出版


有史以来最贵的茶以2632万港元落槌,相当于2317万人民币

有消息称,香港近日刚刚落幕的某拍卖会上,有史以来最贵的茶以2632万港元落槌,相当于2317万人民币。

2632万港元,“一锤定音”的回响震惊四座。茶界立马投去歆羡的目光,仿佛剧场之上,一幕意想之外的剧情横现,列座仪态万方。

据说在市场上,藏家碰到1920年福元昌号简茶的概率只有宋聘号的1/5,十分珍稀。2632万港元(2317万人民币)/件的百年福元昌号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单价超过331万人民币/饼,可能又一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1920 年 紫票 福元昌號


数量 : 1 筒


重量 : 2236g 


工序 : 生茶


成交价:26,320,000港币

23,170,000人民币


拍卖会成交的所谓有史以来最贵的茶


1920年,五四运动刚刚落幕,直皖战争爆发,以李大钊为核心的北京第一个社会主义小组成立,陈独秀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至今已近100年。

100年,我们不断在挑战着对食品的认知极限。其实说来奇怪,在所谓“越陈越香”的语境下,具有相同属性的白酒、红酒、陈醋、火腿等食品的炒作就很难出现这种100年岁月的跨度。即便酒类企业的规模乃至其基酒和产品的存储更规范,并且最早建立体系。但是这些年,我们什么时候听到茅台、五粮液这样的企业把陈放100年的老酒搬出来说事了呢?

给你个500年前的猪蹄,你敢吃吗?

福元昌原本是一个被历史遗忘了的茶商字号,这些年随着老茶的炒作,特别是针对福元昌的一些老茶炒作,导致这个已经湮灭的老字号又通过各种方式借尸还魂。“福元昌”这3个字注册很困难了,于是商家加个前缀,市场上就出现了各种福元昌。大家也会借着这个热点,站出来向公众表白自己与福元昌的渊源。

但事实上,我们现在谁也说不清,100年前,究竟哪位高人能够做到。从千里迢迢的香港赶来,穿越军阀及土匪混战的各个势力区,最后来到了云南茶山,然后装着这些茶品又原路返回。抵达香港之后,这些都舍不得喝,非要预言式的留下来,并且保存至今。这些历史细节可能我们市场上的各类福元昌都说不清楚,但他们还是敢大声向公众说,他们手上有那个100年前“网红高价茶”的精准配方。

1920年,中国五四运动才结束不久,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才成立的,这饼茶比党还要年长一岁,跨越了风起云涌的近代史。它如果一直沉寂在香港的某个仓库里,那它有可能不知道,轰轰烈烈的北伐正隔着江河在大陆展开,之后国共破裂,10年内战,然后抗战爆发,日本人还占领了香港。这片茶的主人一直安然无恙?放置茶的仓库没有在炮火下损伤?或者说在逃难与生死线上挣扎之际,依然给这茶提供了近乎完美的保护措施?

栩栩如新的笋壳、竹篾、茶虫饼面在考诸位的智商


很难想象,我们拆开拍卖现场的那一提茶,笋壳崭新如初。更有甚者,有些收藏者可能还高薪聘请了一位穿越者,带着100年后才有的电脑激光技术,在同样是1920年的福元昌茶的笋壳包装上留下了印记。据说,笋壳新是这款茶采用了真空包装,看来一位穿越者还干不完这活,得是一个茶叶包装团队带着设备集体穿越才出现得了这个效果。

所以也难怪要拍卖出个天价,主要是那个包装团队的“穿越路费”贵啊!

如此博学多识的茶精,是该作为佐证历史的文物收藏品?还是该作为保健养生的神级饮品?100年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究竟能不能喝,好不好喝,有没有品饮价值?我们一无所知。

如果是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清代光绪年间“普洱金瓜贡茶”一样的文物藏品,以上的问题就可以忽略,它的价值也不该以饮用茶来衡量。

然而问题之在于,这些茶给社会的普遍认知是用来品饮的,但如果没人舍得喝,没人喝过,或者说有人喝过了,但喝的却是一些商家明目张胆造假的替代品,这些茶是好茶的定论和宣传,缘何而来?

如果非得用饮用价值来冠名,我认为这东西肯定不能喝,所谓“神倦败味而木也”。诚如热爱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金德庆师弟所述:

“我浅薄的经验告诉我:五六年的茶存放好喝起来很舒服,香气、韵味、转化都很好;十多年的茶喝起来体感最舒服,茶的香气经过存放淡了,但韵味更足,喝了浑身通透。”

那么,究竟是谁,在主导这场拍卖,谁是最终的得力者?香港拍卖会上年年有之,一次比一次更加稀奇、昂贵、陈年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从何而来?

其实,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界这样的妖异事件,每年重复来多次,以达到教化和宣传的目的,让不明白的人来买这天价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收藏发财。

细探才知,原来除了百年福元昌号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以外,鼎鼎大名的“大红印”也是这次拍卖会的主演。

鼎鼎大名的“大红印”


“大红印”我们并不陌生,它一出场就像似一个提线木偶,我们直接就能联想到站在背后操控提线的白水清先生。很多非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圈人认识白水清先生是通过文化大师余秋雨先生的《极端之美》,此前这位文化大师在茶界没有发过声,但毕竟是个掌握了文化话语权的大师。经过他的妙笔,把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写得让人魂牵梦绕。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最近重读大作,发现先生提到的很多懂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的高人要么锒铛入狱,要么被拉下了神坛。

在锒铛入狱的角色里,最引人瞩目的应该就是那位副省级官员沈培平先生。一个政府官员,一个文化大师,再加上白水清这样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大师,三个站在制高点上的灵魂重叠在一起,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大红印”,余、白二人以这位懂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的副省级干部为荣,四处炫耀,引为谈资。但天网恢恢,在反腐的铁拳之下,这位识得“大红印”的伯乐因贪腐而入狱十二年。

至此,江湖上有笑传:宝剑赠英雄,红印配贪官。

相比“香港某拍卖会”上幕后玩家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戏路,余秋雨先生在《品鉴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大排序》中的演技就更胜一筹了,他谈到与沈培平先生的相识时,言是不期而遇,转角之爱。他说:“那天我在飞机上正好与他邻座,就聊了起来。”由此展开他向沈大师“问道”的演绎之路。

最终,这些人,有的因“红印”走上了爆发横财的循环炒作之路,有的在一发不可收拾的贪念中入狱为营,还有的以文采话茶,佯装谦谦君子,说完《君子之道》,又谈《极端之美》,在装逼的文化苦旅上渐行渐远。

那么,“大红印”究竟是何来头?

邓时海先生编著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一书,其中的第五篇《茶谱篇》,他概述了红印圆茶的来源与流通,认为“大红印”是“现代普洱贡茶”,并梳通说:

“1949年佛海茶厂,改名为勐海茶厂,第一位厂长唐庆阳先生亲口说:‘打从范和钧时期开始,那种红色茶字的普洱园茶,一直都是选用勐腊最好茶菁做的,而在勐海一带产的茶菁是做成绿色茶字的普洱园茶。’勐腊县包括勐腊镇、易武镇等,所以红印的茶菁是来自易武茶山大叶种茶树,那里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菁,一直都被定为最优良的。”(注释:唐庆阳先生退休前一年担任过勐海茶厂的厂长)

邓时海认为“大红印”茶菁原料来自易武茶山大叶种茶树。事实上,并没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证邓时海先生此观点,他的“定论”仅是对于唐庆阳先生:“打从范和钧时期开始,那种红色茶字的普洱园茶,一直都是选用勐腊最好茶菁做的”一句的过度发挥和主观臆断而已。

干仓储存的"福元昌号"


邓时海先生想著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学之书,立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学之说的热切与初衷,就像他对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学的贡献一样,不可小觑。但邓先生如此撰作、编造、臆断的部分恐会贻误后学,为投机倒把者提供可乘之机。

因为,上世纪40、50年代,易武镇优质茶菁区域交通堵塞,根本无法集中收购足量的茶菁去制作批量茶产品,刮风寨、麻黑等地山高路远,道阻且右,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茶商收购易武茶农足量的茶菁原料,送到勐海制作批量“红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而恰恰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成为读者迷信源头的同时,也成为了所谓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大师”白水清等人的炒作契机和手段,以及沈培平、余秋雨等人包装“身份”的依靠。

当然,我们那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号称是要重塑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的语法,但我们细细品咂他笔下的语法,也不过是把邓时海的臆想换了一种表达。运笔于书闺之内,大刀阔斧、阔论品鉴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一二三十五六七......,令人佩服。

同时,先生们不约而同的搬出邓时海先生前后期红印园饼的分期,认为:

“红印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是1949年开始运销到香港。红印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可分为‘早期红印’茶饼和‘后期红印’茶饼,也就是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产品。”

对此,邓时海先生还提出,红印茶饼前后期包装印刷,及字体线条变化缘由等诸问题的分析,看似天衣无缝,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有待商榷的。

有确切史料记载,中茶商标注册于1951年。按照邓先生的分期,要说在1951年以前四十年代,就有“红印”中茶商标,如此不分轻重的言论,纯属无稽之谈。

“大红印”究竟已成历史,或是缥缈虚无的存在,我们无法确切,传说中的“大红印”有没有真实存在。因为拍卖会上以天价交易的红印,存在着诸多疑点。

仓储问题也是“红印”的一大疑问,邓时海先生在初版于2004年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一书中提出,“红印”茶饼都是“干仓”贮藏,前期约为65年,后期约为55年,算而今天,“大红印”前后期茶饼已有70年和80年的历史。

70至80年的骨灰级藏品,与福元昌号1920年陈茶都有同样的问题。姑且不说这款“老茶”能不能饮用,有没有毒的问题。

从近日香港某拍卖会上出现的天价“干仓”红印来看,“干仓”所引出的疑问层出不穷。

素闻香港为“潮仓”地区,流于香港70至80年的“大红印”,何来“干仓”之说?拍卖会的“干仓”“红印”如何在香港存为干仓?或者保存者如何烘为“干仓”?干仓之谜是这场拍卖会的最大漏洞,谜底不攻自破。

余秋雨先生多次盛赞沈培平先生的管理学问及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学问,把沈先生、白水清先生归为不喝“下等茶”的大师,列为自己的同道中人。这些年,不知余先生是否还喜于在朋友跟前提起与沈培平先生的友谊,和茶会故事?

给你个1200年前的“火腿”你敢吃吗?

给你个1200年前的“火腿”你敢吃吗?我很难想象秋雨先生在《极端之美》中对那些古董茶啧啧称赞的感受了。这倒也是一种极端,挑战着我们的极端心理耐受能力!

沈培平先生对云南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产业的发展可能做过一些推动性的贡献,但很难说功过相抵。这就像:再有才华的诗人,倘若他杀人嗜血,再高的才情也改变不了他是杀人犯的命运。

从2004年到2013年,再到今天,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市场变态、恶性的市场竞争,又何尝不是沈培平先生一手主导埋下的祸根?而沈、余诸人的共同至交白水清,就是其中的每每坐收渔翁之利的,这恐怕是人尽皆知的。

我们知道,包装自己是某类“文化人”的特长,话茶时总要拉上金庸、白先勇等大先生,对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之学亦是如此。

余秋雨曾对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进行过一次所谓的大排序,提出要冒天下人之不敢为,对各类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名品排名排序,然后再向他口中的“大师”、“老朋友”白水清、沈培平、何作如、太俊林、张奇明、王家平们求证,寻找不谋而合的契机,真是良苦用心。

他的品鉴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将“宋聘、福元昌、向质卿、双狮同庆、陈云号”五大“号级茶”排为前五名;将“大红印、甲乙级蓝印、红印铁、无纸红印、蓝印铁饼”五种“七子饼”分别列为前五名;将“八八青饼、七子黄印、七五七二、雪印青饼、八五八二”五类“印级茶”排在前五名。

讲的一套接一套,像是这些天价茶都在他们这一伙人的手中,时刻品类把玩似的。

尽管余先生最后总结说:“可见,在口味等级上,(我与)高手们分歧不多。这样,我也就放心了。”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余先生之观点,更多的是与沈培平的分级观点相重合的。

据说“大红印”原料来自易武茶山


是不谋而合,还是座谈同谋?恐怕只有坐在一起喝“大红印”的人才心知肚明。

相对于现在诸多身体力行,亲力亲为,行走茶山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学者喝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爱好者来说。余秋雨先生对谈茶、品茶有自己独特的见地。

他习惯以文笔、文采喝茶,天马行空的想象和造作,用妙语连珠,缔造一系列根本不存在的虚假体验,令观众神魂颠倒,追捧不止。信而饮之,坑坑洼洼。

余秋雨先生试图建立一种有等级的茶话世界,推崇以白水清、沈培平等“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大师”,并将与之对应的“宋聘”、“大红印”“八八青饼”等所谓的高档茶与普通茶划清界限,进而图谋建立一种“有等级”的喝茶制度和茶的日常生活。

在我看来,阐明“上等人喝高档茶”的道理,就是余秋雨先生的品鉴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的核心思想。

然而,白水清逐渐走上了“传销式”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大师”之路,他所谓自己手中价值连城、一泡难求的“大红印”、“八八青饼”究竟是真是假,我们无从知晓?

沈培平早已成为囚笼困兽,再多、再贵、再高档的“大红印”对他而言也不过是贪欲的睚眦,或者他也做过抱着“大红印”闪闪发光,成为“大师”和“教皇”的梦,但他们都走向或终将走向穷途末路。

直到今天,余秋雨先生不知是否还在枯坐闺中,冥思苦想哪一种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是一等品的问题呢?李白说:“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又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在我看来,香港近日刚刚落幕的某拍卖会,也是这伙人集中自编自导自演自炒起来的。


自编自导自演自炒的“高端茶”


我们今天所见的“大红印”,本质就是一种商业意义上的伪装,不过是后来才换上的做旧的假包装。而“大红印”的存在,亦只是白水清“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教父”与“营销家”的一种想象之物。

是时,民智已逐渐被文明所唤醒。时代越来越多的需要生活与品质,越来越多的需要回归日常,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的命运也摆脱不了这个趋势。

因此,在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是什么的问题上,我一直推崇古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观点,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存在的基本意义和终极目的,都是茶本身的饮品属性。陈年与否,古老与否,并不应该是衡量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优劣的主流标准。

茶是用来喝的,好喝才是硬道理。我们不能因为这株茶树古老、珍贵而昧着良心说好喝,也不能因为一株生态小树茶因为它小而无视它的饮用价值。

好茶在于生态、在于工艺、在于是否与生活对称,在于是否真心好喝、能喝,健康的、生态的、好喝的,就是好茶。

我相信,在未来,真正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世界,只属于那些用心做茶,用心喝茶,平恒勤俭,上善若水的茶人。

(来源:石一龙)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