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台州天台黄茶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寒山牌天台黄茶:十年寻找 十年选育 终成“金名片”

黄茶制作


天台黄茶,茶树中的珍惜品种,芽叶金黄透亮,汤色鹅黄剔透,氨基酸含量较高,近年迅速蹿红茶叶市场。

去年,寒山牌天台黄茶获评为浙江省特色伴手礼、台州市特色伴手礼。“这将进一步推动天台黄茶的产业发展。”浙江天台九遮茶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晓辉说。

十年寻找,十年选育

寻找黄茶并不容易,陈晓辉的父亲陈明前前后后花了十多年的时间。

陈明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植绿茶,虽然从全国茶叶市场来说,绿茶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但地方绿茶品种繁多,市场竞争激烈,因此,陈明的绿茶种植和经营一直处在不上不下的状态。为了打破这种状态,陈明想了很多方法,但显效不大,最后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当地流传的“黄茶传说”上。

相传,秦末乱世,谋士范增因避世隐居于天台九遮山,为救世寻药登上琼台山顶,在黄帝祭坛前发现了一株茶树,通体金黄,枝干挺拔,叶片鲜嫩,便移植到九遮山,当做药材。

“黄茶早已失传,父亲为了寻找黄茶,翻跃了天台大大小小的山头,只要听村民说在哪看到黄色叶子的类似于茶树的,父亲便急匆匆赶去。找了很多年,经历无数次的失望,直到1998年才在古寒山寺后面的山上找到。”陈晓辉说。

找到数丛黄茶的古茶树固然开心,但如何让黄茶得以繁殖成了大问题。

陈明一开始尝试枝条剪切、压枝等方法进行无性繁殖,但都以失败告终。后来,他一边请教专家,查阅古籍,一边反复试验,枝条死了再接,接了又死,直到2001年,在有效把控季节、枝条、管理方法的条件下,黄茶无性繁殖才取得初步成功。2002年,天台黄茶珍稀品种得到了中茶所专家的高度关注,并为黄茶选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让黄茶走进千家万户

为了加快黄茶选育,陈明一门心思扑在茶苗培育上,先后建立了30多亩种苗基地和300多亩种植基地。直至2008年,天台黄茶经过单株选择、扦插繁育、无性系测定、品系比较试验等一系列选育程序,成功实现了无性繁殖大田栽培,并赋予“天台黄”之名。

“天台黄茶展现出了诸多的优势特性,制茶品质优异、适应性好、氨基酸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等。”陈晓辉说,黄茶一出,就深受高端消费者的喜爱,春茶一季亩产值远超普通绿茶,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显著,也带动了天台茶产业的发展。

陈晓辉介绍,黄茶因其色、香、味俱佳,加之氨基酸含量高达7%及品种稀少,市场均价在2000元/斤左右,品质较高的在9000元/斤,有的甚至高达两三万元一斤。而此次获评省、市伴手礼的是150克装的产品,售价900元。

“黄茶的价格,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确实是不低的。”陈晓辉说,目前,全国黄茶种植面积约7万亩,天台种植面积约1万亩,整体市场供不应求,每年制茶期,在厂里排队买茶的不在少数。“说实话,我们根本不愁卖,其他黄茶企业的状况也是如此。”

陈晓辉说,随着茶文化的普及,饮茶人群逐渐年轻化,如何让黄茶也能走进千家万户是九遮茶叶的下一个目标。经过多次的检测、研究发现,黄茶的夏秋茶的氨基酸含量并不逊色春茶,甚至比春茶还高,“我们即将推出一芽四叶的黄茶,也将进一步研发夏秋茶,这样,整体效益提高了,我们就能给市场提供相对实惠的黄茶。”

【原标题】台州特色伴手礼 | 寒山牌天台黄茶:十年寻找 十年选育 终成“金名片”

注:内容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作者章韵,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赴台州调研“三茶”统筹发展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丁世明带领调研组于2022年8月30至31日来到临海、天台开展专题调研工作。

这次“三茶”统筹发展调研主要内容是,了解当地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重要指示的情况;对“三茶”统筹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情况;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等。

调研组首先来到临海羊岩山茶场,考察了羊岩山茶文化园,召开临海茶企代表座谈会。

第二天来到江南茶祖葛玄植茶地天台石梁,考察台州的茶文化历史,走访天台旭日茶业和天台黄茶展览室,召开天台茶企代表座谈会。

参加座谈会的有茶企代表、茶文化促进(研究)会领导、农业农村局领导和专家。与会人员发言非常踊跃,经常被插话打断。大家普遍认为,台州是江南茶祖葛玄植茶地、日韩茶种发源地,有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底蕴,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茶叶制作技术和茶叶质量都不输于人家,完全有条件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做好。需要的是政府推动,政策支持,打响品牌,形成合力,组团发展。

台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胡斯球听了大家发言深有感触,不时插话,提出台州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要走“七化”之路,即:规划化、机械化、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智能化、多业化。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中纪委杭州培训中心原主任丁世明最后作总结讲话。图片

他说,这次座谈会很有收获,概括起来六个字:重视、热烈、充分。大家谈了自己的思路、苦衷和希望,对考察组很有启发。

丁世明说,台州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对葛玄植茶文化历史要把他培植好、保护好,宣传好。台州茶企业代表精神状态好,一些茶企走股份制道路是台州的特色,台州茶产业文化品牌做的也比较好,市县两级茶文化促进会研究会、农业农村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丁世明要求下一步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茶”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绿色发展,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要发挥茶文化作用,讲好江南茶祖葛玄的故事,以文化引领,科技赋能,打响茶品牌,使茶文化挖得更深,走的更远,做的更好。

文、图:宝鑫

来源:茶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台州这父子俩的故事,都在茶里了

4月3日上午5时,晨光微熹,“90后”新农人陈晓辉已驱车去接采茶工人。眼下,头拨春茶刚上市,陈晓辉的茶园也迎来了采摘旺季,最忙时一天有400多名采茶工。


鹅黄色的嫩芽在阳光下晶莹透亮,连绵的茶树生机盎然。这片位于台州天台寒明岩山顶的300亩茶园,规模虽不大,种植的却是地方黄化珍稀茶树品种——“中黄1号”。“这是我父亲首先发现、培育的新品种,就像他一手带大的‘孩子’。”说起父亲陈明,陈晓辉满是敬佩。

返乡:“看好”发展前景

2013年,刚从台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的陈晓辉,便毅然决定返乡,当父亲的“左膀右臂”。究其原因,陈晓辉坦言,是“时”,也是“势”。

“当时,天台黄茶迎来发展关键期,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陈晓辉还有一些“私心”:帮老父亲分一些担子。“30多年了,父亲做茶很辛苦。”


“60后”的陈明是个“茶痴”,尤其喜欢钻到“技术眼”里,不仅常年订阅多种茶叶专业期刊,还是天台电大学员。1998年,陈明根据从专业期刊得到的线索,翻山越岭寻找新品种,终于在寒山上找到了“传说中的黄茶”。新品种选育充满未知和风险,但陈明觉得这恰是突围同质化竞争的绝好时机。“只要品质好,就值得做。”

经过3年反复试验、请教专家、查阅古籍,2001年,陈明终于取得黄茶无性繁育初步成功。之后,他与中茶所、天台县特产技术推广站进行联合选育,“天台黄”横空出世,于2013年通过浙江省林木良种认定,被命名为“中黄1号”。2019年,“中黄1号”被认定为“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获注“天台黄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凭借“三黄透三绿”的独有品相和鲜醇的口味,天台黄茶“中黄1号”迅速“走红”,市场均价在2000元/斤,春茶一季亩产值远超普通绿茶,在天台县域内种植面积已超1万亩,并在全国广泛推广。

传承:以匠心守初心

父亲的“好学”,在陈晓辉身上传承了下来。

大学毕业之初,陈晓辉就抓住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实习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茶叶加工、评审、检测等各道工序,并去知名茶企体验和实操。

“想把茶做好,得先练好‘内功’。”进一步打响天台黄茶品牌,不断提升其知名度、美誉度,是陈晓辉的梦想。经过半年多学习,陈晓辉更坚定了以“匠心”做“好茶”的信念。


陈晓辉的“好学”得到热情回应。近年来,天台县将现代“新农人”培育作为产业提升、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致富的人才保障,建立“政府+机构+社会资源”全县域联动合作的培训体系,构建“全面统筹安排、全力紧扣需求、全程跟踪服务”的培训工作机制,用好由“教授型专家”“县乡农技人才”“土专家”等组成的过硬师资队伍,开展“新农人”大培训16万人次。

每年,在天台县高素质农民培训、天台黄茶标准化技术推广培训、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等各类农技培训中,陈晓辉都是常客。如今,他拥有“高级评茶员”和“二级茶叶加工工”证书,先后被评选为台州市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和台州市级乡村工匠,并加入了天台农创客发展联合会。

向“新”:以“变”求“质

通过手机实时观察茶叶长势,用无人机喷洒施肥,利用互联网销售种苗……近年来,机器逐步代替人工,父子俩的张家桐岩背黄茶基地不断向绿色化、智慧化、高效化转型。去年底,陈晓辉根据客户需求,从安吉县引进一条朵形茶生产线,替代了半自动化生产,一天能产出1000余斤干茶,产量比之前翻了十番。

“儿子比我懂网络,思维方式更年轻化。”市场环境充满变数,但不断向“新”而行的父子俩有足够的底气在浪潮翻涌中站稳脚跟。


自2020年起,陈明创立的浙江天台九遮茶业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家“中黄1号”茶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一县一品一策)。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使父子俩的黄茶基地成为高效精准绿色防控、标准化种苗繁育、标准化茶叶加工等关键技术的“孵化器”,树立起行业技术标杆。

眼下,基地以“中黄1号”母树为核心,自育有10多个后代变异新株。“依托省市科研院所、高校、农技专家等强大的‘智囊团’,我们仍然在不断试验,期待培育出品质更优、效益更高的黄茶品种。”年近六旬的陈明仍奔忙在“一线”。

未来,陈晓辉规划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链接”千家万户。“我们指导农户进行标准化栽培、管理,进行订单式收购、市场化营销。”陈晓辉认为,这样公司既可专注做“精品”,也能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近年来,天台涌现出一批‘90后’新农人,他们文化水平高,学习能力强,接受新理念快,甘愿扎根沃土,带领乡亲们共富。”天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春日的茶园茶蕊初绽,茶香弥漫,孕育着无限希望。

来源:潮新闻 共享联盟·天台 钱青 余丹华,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