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我国茶叶生产情况

找到约1,466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中国茶叶行业概况

  茶叶概述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全球产茶国和地区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成分,具备提神醒脑、助消化、抗氧化等功能,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茶叶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为茶的古称)。《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其问世将普通的茶事上升成一种充满文化气息的艺能,大大推动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茶经》的作者陆羽亦被尊称为“茶圣”。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将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列为中国十大名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业快速发展,在生产、加工、贸易、文化等多方面得到了蓬勃发展,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2018年统计数据,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

  茶叶分类

  根据GB/T30766-2014《茶叶分类》,茶叶可以分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大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类的国家。

  (1)绿茶

  绿茶是不发酵茶

  (2)白茶

  白茶是微发酵茶(氧化程度5%~15%),因其成品茶“银针白毫”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等产品。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等都属白茶。

  在符合相关准的贮存条件下,白茶可长期保存。

  (3)黄茶

  黄茶是轻发酵茶(氧化程度10%~25%),其平和甘醇、叶黄汤黄。黄茶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其中:黄芽茶包括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等;黄小茶包括北港毛尖、沩山毛尖等;黄大茶主要有霍山黄大茶。

  (4)乌龙茶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氧化程度20%~70%),亦称青茶,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厚,香气高锐、丰富多样。乌龙茶主要可以分为闽南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闽南水仙等)、闽北乌龙茶(以武夷岩茶为代表,包括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铁罗汉、半天腰、武夷水仙、武夷肉桂等)、广东乌龙茶(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台湾乌龙茶(冻顶乌龙、文山包种)等。

  其中: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其产于福建“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素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之赞誉。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品具“岩骨花香”,香气馥郁,滋味浓醇清恬,生津回甘,浓饮而不见苦涩,汤色橙黄,七泡有余香,泡后叶底“绿叶红镶边”,细品有独特岩韵。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作为全国唯一茶类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氧化程度70%~95%),其香高、色艳、味浓,具有“红汤红叶”的特点。红茶可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三大类。正山小种、川红、滇红、祁门红茶、英德红茶等都属红茶。

  (6)黑茶

  黑茶是后发酵茶(氧化程度80%~98%),口味温和醇厚,因其原料一般较为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要可以分为云南黑茶(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等)、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四川黑茶(雅安藏茶)、湖北黑茶(蒲圻老青茶等)、广西黑茶(六堡茶等)。其中:

  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是云南所独有并享誉中外的知名品牌,素有“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的说法。“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一词始见于明代谢肇制《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茶即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明清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茶马古道,除中国本土外,还将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营销至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到东南亚,甚至欧洲。至今,茶叶已成为中华文化与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载体。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属重发酵茶,其散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具有“越陈越香”的最大特点。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有生茶与熟茶之分,生茶属寒性,熟茶属暖性。传统上,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需要存放几年会达到更佳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陈化。陈化后生茶的涩味会减少,口感会丰厚,香气则由原来的鲜香转成陈香;熟茶的转变比较小,没有涩味减退的情况,存放达到足够条件的熟茶,有可能出现药香,而成为难得的佳品。

  安化黑茶因产自湖南安化县而得名,是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唐代“渠江薄片”(安化黑茶)颇负盛名,明万历二十三年定为“官茶”,主销西北市场,誉为“生命之茶”和“古丝绸之路神秘之茶”。安化黑茶采用安化境内山区种植的大叶种茶叶,成品干茶色泽乌黑油润,汤色橙黄,香气纯正,有的略带独特的松烟香,滋味甘醇或微涩,耐冲泡。安化黑茶特殊的制作工艺过程中会自然发酵生成“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干嗅有黄花清香,内含丰富的营养素。2008年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和茯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堡茶是历史名茶,因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广西通志稿》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声名鹊起,被列为当时全国24个名茶之一。

  在符合相关准的贮存条件下,黑茶可长期保存。

  (7)再加工茶

  再加工茶是指以茶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加工的,供人们饮用或食用的产品,再加工茶包括花茶、紧压茶、袋泡茶和粉茶。其中:

  花茶又名香片,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根据其所用的香花品种不同,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花茶、珠兰花茶等,其中以茉莉花茶产量最大。

  国内茶行业发展概况

  (1)我国茶叶产区分布

  我国茶区辽阔,主要茶叶产区分布在北纬18°~37°、东经95°~122°范围内,覆盖上千个县、市。从区域划分来看,我国共有华南、西南、江南、江北等四个国家一级茶叶产区。由于在土壤、海拔、水热、植被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四大茶区所产出的茶树、茶叶品质、类型也不同。

  华南茶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最优越,最适宜茶树生长。该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地,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华南茶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适合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广西黑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较大,茶叶名品包括武夷岩茶、铁观音、福鼎白茶、六堡茶等。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该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等地。西南茶区的地形比较复杂,多为盆地和高原,土壤类型也较复杂,云南中北部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或棕壤,而四川、贵州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多以黄壤为主,所以茶树品种资源丰富,适合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茶叶名品包括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滇红、竹叶青等。

  江南茶区分布最广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最大。该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种植的茶树基本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还有很少一部分的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适宜制作绿茶、花茶和乌龙茶等,茶叶名品包括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江北产区主要盛产绿茶,是中国最北部的茶区。该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地形较为复杂,土壤多为黄壤,也有少部分棕壤,还有不少土壤酸碱度偏高,种植的茶树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主要适宜制作绿茶,茶叶名品包括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

  (2)我国茶叶生产情况

  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平稳发展,茶类结构持续优化。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机构发布的2019年统计数据:当年全国茶园总面积同比增加近202.3万亩,增长率为4.6%;全国干毛茶产量为279.34万吨,比上年增加17.74万吨,增幅为6.78%。

  我国茶园面积及干毛茶产量情况如下所示:

2019年我国各省茶园面积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19年我国各省干毛茶产量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我国茶类结构变化较小。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绿茶、黑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产量分别为177.29万吨、37.81万吨、30.72万吨、27.58万吨、4.97万吨和0.97万吨,占比分别为63.47%、13.54%、11.00%、9.87%、1.78%和0.35%。其中,绿茶、乌龙茶产量占比较去年有所下降,白茶、黄茶产量增长较快,较上年分别增加47.41%、22.56%。

  我国茶叶茶类产量结构如下图所示:

2019年全国分茶类产量占比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3)我国茶叶消费情况

  近年来,我国茶叶消费量持续增长。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国内茶叶年消费量达到202.56万吨,较前一年增长11.50万吨,增幅为6.02%;国内市场销售额达到2,739.50亿元,销售均价为135.25元/公斤。

  2019年各茶类国内市场销售量中,绿茶销售量为121.42万吨,占比60.0%;黑茶销售量为31.86万吨,占比15.6%;红茶销售量为22.60万吨,占比11.2%;乌龙茶销售量为21.63万吨,占比10.7%;白茶销售量为4.22万吨,占比2.1%;黄茶销售量为0.83万吨,占比0.4%。

  我国茶叶消费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0-2019年全国茶叶消费量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19年茶叶主要品类消费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4)我国茶叶的进出口情况

  茶叶出口情况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达36.65万吨,同比增长0.52%;出口额达20.20亿美元,同比增长13.61%;出口均价5.51美元/公斤,同比增长13.14%。从出口量来看,区域集中度较高,出口量突破万吨的七个茶叶主产省(浙江、安徽、湖南、福建、湖北、江西、四川)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90%。

  2019年,中国茶叶在传统市场面临了严峻挑战,因为技术壁垒和关税壁垒方面的原因,中国对摩洛哥、欧盟和美国的出口量和出口额都发生了下滑,其中对摩洛哥出口量仅为7.34万吨,同比下降4.2%;对欧盟出口量仅为2.8万吨,出口金额1.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5%和12.1%;对美国出口茶叶1.47万吨,出口额0.7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2%和21.35%。

  但我国茶叶对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成为了新亮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9年全年我国对东盟出口茶叶2.3万吨,同比增长25.6%,出口金额4亿美元,同比增长55.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茶叶9.4万吨,同比增长4%,出口金额5.6亿美元,同比增长30.7%。

  茶叶进口情况

  2019年,我国茶叶进口量为4.34万吨,同比增长22.25%;进口额为1.87亿美元,同比增长5.06%;进口均价为4.31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3.97%。分茶类看,红茶为主要进口茶类,进口量为3.64万吨,占比83.9%;其次是绿茶和乌龙茶,进口量分别为0.41万吨、0.26万吨,占比分别为9.3%和6.1%。

  行业竞争格局

  (1)整体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以中小、私营企业为主,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企业发展报告》,2017年我国茶叶企业总数约为6万余家,其中规模企业为1,600余家,仅87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个亿,6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

  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安全日益重视,品牌意识加强,已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品牌茶叶企业的市场份额将持续增加,品牌竞争将成为茶叶市场竞争的主要表现。

  (2)细分品类竞争格局

  绿茶:产地分布广泛,行业集中度低

  无论是产量、消费量、出口量还是国民接受度,绿茶都是我国茶叶第一品类。我国绿茶产地分布广泛,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绿茶细分品种众多,涌现出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庐山云雾等优质名茶。绿茶行业中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差异较大,行业集中度低。

  乌龙茶:产地集中,区域龙头崛起

  乌龙茶又称青茶,其产地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三省。近年来,乌龙茶产区的高度集中带来了区域品牌的崛起,行业格局呈现出由分散向集中发展的趋势,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逐步开始整合种植、生产、销售、研发等环节,产业组织化程度、产业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红茶:品种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目前全球主要的消费茶叶品类,也是我国第二大出口茶叶品类。我国红茶主要产于安徽、四川、云南、福建、湖南等地,目前认知度较高的红茶品种包括祁门红茶、云南滇红、正山小种、金骏眉等。红茶产地分布广泛,品种众多,红茶生产企业数量较多,行业集中度较低。

  黑茶:产地集中,行业集中度较高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主要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主要知名品种包括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安化黑茶和六堡茶等。

  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为云南省特产,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市场行业集中度高,大益、中茶等知名品牌茶企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市场结构总体稳定,各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品牌、产品、市场运营等方面。

  安化黑茶,为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安化黑茶发展迅速,目前主要品牌为白沙溪、中茶、湘益等,上述品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六堡茶,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随着梧州市六堡茶产业的迅速发展,六堡茶生产企业数量也呈迅速增加趋势,但新增的企业规模较小,三鹤、中茶等老牌优质六堡茶品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白茶:发展迅速,行业集中度低

  我国白茶的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早期因产量不高且长期出口导致国内市场占有率极低。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白茶在国内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产量和消费量上升空间广阔。

  白茶细分市场集中度低,品牌众多,既有规模茶企,又有小作坊式的个体户。未来随着白茶不断被国内消费者熟知,白茶市场具备较大的品牌机会和发展空间。

  黄茶:市场份额较小,国民认知度低

  黄茶在六大茶类中属于极小品类,目前仍处于复兴起步阶段。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9中国黄茶产销形势简报》,全国黄茶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共计约630家;其中,县域以上龙头企业69家,占比仅为11%。自2014年起,各黄茶主产区地方政府开始重视黄茶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断加强,黄茶市场开始逐步升温。但总体来看,目前全国黄茶的消费需求仍在稳定提升期,产业发展刚刚进入良性上升期。

  (3)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除本公司外,茶叶生产规模较大、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基本情况如下: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茶叶”、“公司”)于2020年7月3日预披露: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系由中茶有限整体变更设立。公司前身系成立于1949年11月的中国茶叶公司,是新中国第一家国有茶叶公司和贸易系统中最早建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全国茶叶的收购、加工、出口和内销业务,2006年公司(注册商标:中茶)经过国家商务部的审批,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2019年公司成为首家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华老字号振兴行动”的企业。在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始终坚持茶叶生产技术的研发创新和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推广,旨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好喝的茶产品和舒适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公司先后成功研发了白茶加温萎凋加工技术、新工艺白茶加工技术、普洱熟茶加工技术、炒青绿茶窨制花茶工艺、速溶茶加工技术等,现在已经为茶行业所广泛应用。2019年公司正式加入企业标准“领跑者”联盟并成为联盟理事单位。同时,公司品牌和产品获得了海内外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同和信赖,曾先后荣获“中国茶业最受消费者认可十大品牌”“2020我喜爱的中国品牌”等荣誉,并多次成为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会议官方指定用品。

  注:文章来源中国茶叶招股说明书,转自金融之光,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我国茶产业发展情况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国,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是世界唯一六大茶类生产体系完备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多年来,我国茶产业蓬勃发展、日益繁荣,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丨发展现状

  (一)茶叶生产稳定发展。近年来,全国茶园面积保持在4400多万亩,产量260多万吨,生产规模增长已趋于稳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与效益,茶叶产值也不断增长。据我部农情调度,预计2019年全国干毛茶年产值突破2300亿元,同比增长12%左右。

  (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我国是世界上茶叶产品品类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茶叶产品消费升级,产品结构日趋丰富多样。据我部农情调度,2019年绿茶、黑茶、红茶、乌龙茶产量占比分别为67.9%、10.7%、9.2%、10%,白茶、黄茶继续快速增长,产量增幅达40%和110%。除了传统泡饮茶外,茶叶精深加工产品也不断增加。

  (三)国内消费逐年提高。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茶叶天然、健康的特点和茶文化推广的影响下,茶叶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我国茶叶内销量不断增加。基于我国特有的茶文化和茶叶消费习惯,超过85%的茶叶产量主要在我国国内消费。在我国的茶叶主要消费地区,茶叶消费量更高,如广东地区,人均茶叶消费量超过了2公斤/年。同时,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用品等衍生品不断涌现。

  (四)国际贸易保持稳定。从茶叶出口贸易来看,2009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量基本稳定在30万吨左右。据国际农产品贸易统计年鉴统计,2018年我国茶叶出口量37.7万吨,出口金额19.1亿美元。从出口茶类结构来看,我国仍然以绿茶出口为主,其他茶类所占比例很低,与其他生产出口国形成了更加互补的贸易关系。从茶叶进口贸易来看,尽管我国是茶叶主产国,但茶叶进口规模却呈现高速发展态势,进口量从2010年的1.35万吨增加到了2018年的3.8万吨,增长1.8倍,同期进口额从0.57亿美元增长到了2亿美元,增长2.5倍。进口产品主要以红茶为主,为茶叶生产国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二丨我国茶产业优势区域划分

  (一)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优势区域。该区域包括浙江的东部、西部和南部茶区,福建的闽东茶区,江苏的苏南茶区,安徽的皖南、皖西茶区,江西的赣北茶区,湖北的鄂东南茶区和河南豫南茶区。该区域沿海茶区经济较为发达,内陆茶区经济欠发达,人才资源较充沛,沿海茶区劳动力紧张,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茶树种植以灌木型为主,少数为小乔木型。历史上主产绿茶,特别以名茶闻名国内外,如西湖龙井、开化龙顶、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庐山云雾以及信阳毛尖等。

  (二)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优势区域。该区域是我国乌龙茶传统产区,包括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和粤东乌龙茶区。该区总体经济水平较发达,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茶叶花色名称以茶树品种命名,劳力较紧张、生产成本高,但均价亦高。该茶区茶树种植以小乔木型为主,少数为灌木型。大红袍、水仙、铁观音、凤凰单枞均为著名乌龙茶。

  (三)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优势区域。该区域包括川西绿茶区,川南优质早茶区,川东北特色茶区,黔中茶区,重庆茶区,陕南茶区,湖北的武陵山、三峡及西北部茶区,湘东北、湘西南茶区。该区域总体经济欠发达,人力资源较丰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茶树种植以灌木型为多,部份为小乔木型。历史上以生产绿茶和边茶为主,鄂西、川东北和陕南的富硒茶是该区的特色茶。该区的名茶有竹叶青、蒙顶甘露、君山银针、采花毛尖、湄江翠片等。

  (四)西南红茶和特种茶优势区域。该区域主要由云南的滇西、滇南茶区以及广西的桂西南茶区组成。该区经济欠发达,茶树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尚充足。茶树种植以乔木型为主,部份为小乔木型。历史上主产红茶和特种茶,有名的茶叶有滇红、普洱。

 三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水平较低。一是无性系良种应用比例较低。我国无性系茶树良种比例56.5%,比肯尼亚等世界主要产茶国低30多个百分点。二是生产设施条件较差。我国茶园多分布在丘陵山区,立地条件差,田间道路、排灌沟渠、电力设施等不配套,25年以上老茶园比例占20%左右。三是机械化水平较低。目前名优茶都以人工采摘为主,茶叶采摘、病虫防治等综合机械化率较低。

  (二)产品质量不稳。一是用药不规范。一些地方的茶农施用农药不规范,采摘未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造成部分夏秋茶农残超标。二是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率低。受成本高及人工短缺等因素影响,杀虫灯、粘虫色板、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率较低。三是质量监管到位率较低。我国茶叶生产单元规模小而散,产地环境、投入品和产品检测等环节监管难度较大。

  (三)产品结构有待优化。一是初级加工产品比重大。我国60%以上茶叶企业都是初加工企业,50%以上的出口茶产品都是原料型初级产品。二是深加工比例低。虽然近年来茶饮料、茶叶提取物等深加工产业初具规模,但规模小、数量少。据统计,用于精深加工的茶叶比例仅占6%。三是知名品牌不多。目前,我国核准注册的茶叶类商标有4万多个,品牌众多,但普遍实力不强,亟待培育类似“立顿”的国际著名茶叶品牌。

  四丨促进茶产业稳定发展的思路措施

  总体思路: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构建现代茶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目标,以布局优化、品质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国际化的茶叶集团,创响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宏观引导。引导各地茶叶主产区保持茶园面积基本稳定,提高茶叶质量效益,提高茶产业竞争力,提高茶产业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加力推进科技创新,鼓励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围绕茶产业发展突出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提升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力推进种业创新,强化茶树新品种保护,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新品种引进、选育。以茶树无性系良种苗木为重点,完善茶树良种繁育体系,提升无性系种苗供给保障能力。加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健全完善茶叶产品和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推进生产设施标准化、栽培技术标准化、质量管理标准化,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在优势区特别是最宜区建立优质茶叶原料基地,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联结机制;加快推进加工装备升级,建设清洁化、自动化、标准化的高标准茶叶加工基地。加强市场建设,通过现代化物流、信息化技术、标准化控制等方式,加快推进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营销模式转变,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组建产业联盟和产销集团,构建资源集中、生产集群、营销集约的现代市场格局。加强品牌建设,支持地方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创建区域特色茶叶品牌;通过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展会平台,大力推广茶叶知名品牌;鼓励大型茶叶集团“走出去”,弘扬茶文化、创响茶品牌、拓展茶市场。

来源:农视觉

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及茶机标准化建设探析

  茶叶作为食品行业中的一个特色产业,又系一个民生经济,而茶叶收获和加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存在劳动强度高、效率低、占用农时多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茶产业进一步发展。因此,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茶叶生产机械的研发,实现茶叶生产机械化,使茶叶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仅是提高茶叶品质、实现茶叶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且有利于提高生产率、节约劳力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我国茶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建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结构性短缺的情况下,发展茶叶生产机械化,不仅意义重大,而且非常紧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实现茶叶机械化,首先要加强和完善茶叶机械标准化建设,改变茶叶机械质量参差不齐、科技含量低、热能利用低等一系列问题。这是提高茶叶加工机械科技含量、食品卫生安全、建立集约型社会的要求。

  茶叶生产机械化与茶机标准化之间存在互相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茶机标准化建设对茶叶生产机械化的促进作用,茶叶生产机械化是实现茶叶生产标准化、清洁化的前提,茶叶生产标准化是提高茶叶在市场上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我国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及其发展瓶颈,研究影响茶叶生产机械化进程的茶机标准化建设问题,这对于研究和发展我国茶叶生产机械化,提高我国茶产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我国茶园管理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1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茶园管理机械化进展茶园管理包括机耕、机采、机剪、喷灌、植保、运输等机械作业。日本及台湾地区茶园管理机械化值得借鉴。日本茶叶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标准化生产:茶园管理和采摘日本茶园管理机械多采用乘用式,配备田间铁轨,通过不同的配置可完成深耕、修剪、施肥、喷药、植保、采摘等多种栽培管理作业;为了防霜,日本茶园大多配置了防霜风机,通过搅动气流,可保证茶园温度升高3-4℃,从而促使茶树芽叶生长,提高鲜叶产量l毡重视鲜叶运输环节,运输工具均采用厢顶覆盖金属膜的微型货车。台湾茶园管理机械在方便操作、灵活轻巧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如气压式深层松土施肥机、坡地多用途作业机、深层多用途施肥机等l引。

  1.2我国茶园管理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茶园管理是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茶叶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茶园管理机械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在提高茶园管理水平,促进茶叶生产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时效,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茶园实现机械化修剪、大宗茶机械化采摘和茶园除草方面,每年可节省成本40万元左右。

  茶园耕作机械是替代手工劳动,从事茶园深翻、中耕除草、施肥等作业,要求耕作适应性强和质量好,性能稳定,价格合理。目前已有C12型茶园中耕机,采用履带行走方式,以马力柴油机为动力,但因价格较高,推广使用受限;ZCJ-150-1型茶园中耕机,其结构简单,运转灵活,维修方便和价格适中等特点,解决了个体茶农和小型茶场茶园耕作作业需要。

  茶叶采摘需要劳力大,时效性强,因此,发展茶叶采摘机械一直为各产茶国所关注。机械化采茶具有工效高、采摘及时,质量好,节约劳力和采摘成本,增加鲜叶产量、提高茶叶质量等优势,受到茶区的普遍重视。我国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基础上,研发了适合我国的修剪机和采茶机。如浙江川崎茶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NV45型单人平形采茶机和PHV100型双人弧形/平形采茶机、宁波电机厂生产的4CSW1000型双人弧形采茶机等。目前除没有适应深修剪作业的专用机型外,轻修剪、重修剪、台刈以及修边均有专用机械。我国目前采用的茶树修剪均为往复切割式。

  灌溉是茶叶大幅度增产的一项积极措施,并是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茶叶灌溉的方式有以下4种:浇灌、流灌、喷灌和微灌。微灌,可比喷灌节水12%~25%,系统T作压力低,地表湿度小,可防止杂草生长和病虫害,并可实现水肥一体化。

  目前我国茶树病虫害防治常用手动喷雾器与背负式喷雾器(也称“气力式喷雾机”),前者常用于常量喷雾作业,后者是目前我国农村中最常用的植保机具,其占国内植保机械市场份额的80%以上,担负农作物70%以上的防治面积,而静电喷雾机目前在茶园施药上较少使用。

  1.3我国茶园管理机械化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我国目前适用于茶园栽培管理的机械严重缺乏,特别是缺乏名茶及高档茶的采摘机械,还没有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采茶机和茶树修剪机生产企业,采茶机、修剪机主要零部件还是靠国外厂家供应。因此,应当集中科技力量,采取机械T程和栽培技术相结合的研发

  模式,开发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茶园作业机械。在茶园耕作机械方面,国内主要引入国外研发制造的微耕机,进行消化、吸收、改良试制,以适合我国茶区应用的茶园动力机及其配套农具,但都还难于满足茶区需求。需要加强深度开发和研制,从而缓解农村劳动力紧张,提高效率。

二、我国茶叶加工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2.1国外茶叶加工机械化进展

  日本绝大多数生产青一色的蒸青煎茶,按照制作工艺的成套设备已相当成熟。较为熟知的茶叶机械生产企业有日本寺田株式会社,其主营茶叶初加T机械设备;山益公司主营茶叶精加工机械;日本落合公司主营采茶机、修剪机等。在技术优势上体现在茶机电路设计能力强,引进其他机械行业的先进技术,如红外线鲜叶品质检定设备。实现茶叶加工生产过程工业化管理,最新型的煎茶生产线体现在高度自动化、智能控制,茶叶在线水分监测、设备模块化等方面,实现清洁化生产,保证茶叶产品卫生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日本蒸青煎茶的精制T艺与我国炒青绿茶精制工艺类似,其中特色较凸显的是复火机械和茶叶色选机,复火加热形式有远红外、热传导、热空气、微波四种,而在精制厂中大量推广使用的是远红外一传导滚筒复火机,与我国有差异的是其导叶板螺旋角很小,滚筒轴线处安有一棒型燃气远红外发射器,下设有石油液化气加热炉具;目前采用色选机拣剔茶梗在日本茶叶精制厂已得到广泛使用,新研制的CCD(电荷耦合图像传感器)茶叶色选机,承载着更先进的高新技术。

  2.2我国茶叶加工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生产大宗茶为主的初、精制加工机械迅速得到发展,茶叶机械品种多,型号多样,初步满足了各类茶叶产品加工,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茶叶加T机械在性能和配套机种的研制上得到不断的改进和补缺,以名优茶加丁机械发展最快并在生产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高新技术在茶叶生产加工上不断获得应用,同时也存在挑战。微波加远红外加热杀青干燥技术配套使用,生产加工出的茶叶产品,香高味醇品质佳。蒸汽与热风相结合的杀青机的研发,不仅保持了绿茶色泽绿翠,

  而且香高味醇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在实践应用中,存在杀青蒸汽温度和脱水t艺较难掌握等技术瓶颈,从而限制了在一些特种茶和保健茶类加工领域的应用前景;热风杀青作业杀青匀、透,杀青叶含水率亦低于一般传统杀青形式,成茶品质良好,但由于杀青时间短,对生产工艺的掌握严格,同时对热风炉的设计、制造提出了较高要求;电子计算机等检测和控制技术不仅在单个茶叶加工生产机械中得到应用,而且随着名优茶等连续化生产线得到推广与普及,开始应用于芽形名茶加T全过程的参数检测和程序控制。

  多功能集成茶机机种、新机型不断涌现,不断解决名优绿茶加T制造工艺,鲜叶摊放工序及其在制叶快速冷却等问题。研制安全化、清洁化和连续化茶叶加T设备提上了日程,如目前在国内属领先水平的一条名优绿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其对设备原材料严格要求,加工精度、美观程度和加T规范,形成了茶机机电一体化工程和示范,值得提倡与推广。

  2.3我国茶叶加工机械化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我国茶叶加T机械除了约100家茶机制造企业较规范,注重研发外,其余均为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制造水平低,研发和设计能力薄弱。往往在市场出现较新颖的机器,很多厂家进行仿制,不注重研究和解决与制茶质量有关的品质和茶机使用安全问题。

  发展茶机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大整合“产学研”科技力量,增强扶持力度,注重茶叶食品安全和茶机操作安全,组建茶叶机械研发中心,对茶机领域重大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研究(如茶机结构性能、配套设备和操作工艺等),形成规模化、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模式,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茶叶品质和节约制茶劳力。

三、开展茶叶机械标准化建设

  3.1开展茶叶机械标准化建设意义

  茶叶生产离不开茶叶机械化,开展茶叶机械标准化是市场竞争的技术规则,是科技成果转化为劳动力的桥梁,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是通向新技术与市场的工具,是节省投入提高产{比的途径。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潮中,茶叶机械标准化是促进茶叶生产向优质、高效、低成本、名品牌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茶叶机械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完善茶叶机械的标准,加大新型科技含量高的茶叶机械的研发力度,对于促进茶叶加T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我国茶叶机械标准化建设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加强茶叶加T机械标准化建设是提高茶叶加工机械科技含量、食品卫生安全生产、茶叶机械行业进一步发展、建立节约型社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要求。目前茶叶机械与其他食品工业机械相比其生产和使用存在以下问题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对茶机厂的监管不到位,造成了国内市场上茶叶机械产品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为:原材料以次充好、产品粗制滥造、质量低劣,机械安全性能差;茶叶行业的技改和研发投入不足,不能紧跟国家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及时设计和生产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茶叶加工机械,造成了目前茶叶加T机械落后于茶叶加工工艺和生产要求的现状;茶叶加工机械在研制上基本上是模仿手工制茶,忽略节能,导致热能最大利用率在60%左右;茶叶损耗高,不能较大的保留有效营养成分;我国茶叶加工机械的标准化建设起步晚,客观上造成机械加工产品型号多、类型多、质量参差不齐、难以配套的现状。如果将市场上所有的茶叶加T机械应用统一标准,使茶叶加工机械模块化,量化,这样茶叶加工厂家就能非常简单的根据自身的茶叶特点和产量量身定做,配置到合适的生产线。

  3.3茶叶机械标准化建设发展趋势

  茶叶机械标准主要包括茶园管理机械、初加工、精加工等成套设备术语和定义、产品型号表示方法、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牌、包装、运输和贮存、产品使用说明书,从而体现茶叶产品质量。在茶叶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推行标准化,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合理的生产秩序,减少废品和次品,减少其他事故,从而稳定和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创造新的经济附加值。为了进一步做好茶叶加工机械标准化建设,应明确茶叶加工机械归农业部门管理,强化茶叶加工机械的标准制定和改进,加强茶叶加工机械产品的质量监督,才能做到与之相配套的物流标准、生产。

  (资料来源:天骏茗风)

找到约1,44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