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武夷岩茶现状与展望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中国茶及其文化之十七:《中国武夷岩茶:千年传承与独特魅力》

摘要:武夷岩茶在中国茶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品质特征使其成为中国茶界的璀璨明珠。本文通过对其的历史与文化、品质与特点、种植与加工、价值与功效、市场与前景和文化与创新等分析,阐述了中国武夷岩茶的千年传承与独特魅力。水平有限,错误难免,敬请海涵(一家之言;2024.04)。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武夷岩茶;历史文化;现代价值

图/网络

一、武夷岩茶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1.1武夷岩茶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武夷岩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瑰宝,其起源可追溯至千年之前。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武夷山地区就已开始栽培茶树,并以其独特的品质赢得了世人的赞誉。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夷岩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的茶类。

在宋代,武夷岩茶的制作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当时,武夷山的茶农们开始采用独特的岩茶制作工艺,通过精湛的技艺和严格的品控,使得武夷岩茶的品质更上一层楼。到了明清时期,武夷岩茶更是名扬四海,成为贡品,备受皇室青睐。

进入现代,武夷岩茶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武夷岩茶在种植、加工、品质控制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今,武夷岩茶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还远销海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武夷岩茶的发展历程中,无数茶农和茶商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汗水。他们秉持着对茶叶品质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使得武夷岩茶得以不断发展和壮大。同时,武夷岩茶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展望未来,武夷岩茶将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不断推动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武夷岩茶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为茶农和茶商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1.2武夷岩茶在中国茶文化中的地位

武夷岩茶在中国茶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品质特征使其成为中国茶界的璀璨明珠。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岩茶不仅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赢得了广大茶友的喜爱,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代表之一。

据历史记载,武夷岩茶自唐代起便已开始种植,历经千年传承与发展,其独特的制茶技艺和品质特征得以保留和发扬。在中国茶文化的演变过程中,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品质,逐渐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代表之一。如今,武夷岩茶已经走出国门,成为国际茶界的重要一员,其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升。

武夷岩茶在中国茶文化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其历史传承和品质特征上,更在于其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与推动。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提升了中国茶文化的品质。同时,武夷岩茶还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说,没有武夷岩茶,中国茶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将会大打折扣。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武夷岩茶的地位和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提升。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武夷岩茶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二、武夷岩茶的品种与特点

2.1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介绍

武夷岩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瑰宝,其品种繁多,各具特色。其中,大红袍、肉桂、水仙和铁罗汉等品种尤为受到茶友们的喜爱。大红袍,作为武夷岩茶中的佼佼者,以其独特的岩香和醇厚的口感闻名于世。据史料记载,大红袍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的岩壁上,其产量极为有限,因此更显珍贵。肉桂茶则以其独特的桂皮香气和甘甜的口感受到茶友们的青睐。水仙茶则以其清新淡雅的香气和柔和的口感赢得了众多茶友的喜爱。铁罗汉茶则以其独特的岩韵和浓烈的口感成为武夷岩茶中的又一佳品。

在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中,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制作工艺,这也使得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例如,大红袍茶树的生长环境独特,其土壤富含矿物质,加上武夷山特有的气候条件,使得大红袍茶叶具有独特的岩香和韵味。而肉桂茶的制作工艺则注重发酵程度的控制,通过精细的揉捻和烘焙,使得茶叶中的桂皮香气得以充分释放。这些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制作工艺,使得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在品质上各具特色,深受茶友们的喜爱。

在鉴别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时,茶友们通常会根据茶叶的外观、香气、口感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大红袍茶叶的色泽乌润,条索紧结,香气浓郁持久;肉桂茶叶则色泽油润,香气独特,带有桂皮般的香气;水仙茶叶则色泽翠绿,香气清新,口感柔和;铁罗汉茶叶则色泽乌润,香气浓烈,口感醇厚。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观察和品味,茶友们可以较为准确地鉴别出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

此外,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大红袍作为武夷岩茶中的顶级品种,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成为茶友们争相追捧的对象。肉桂茶和水仙茶等品种则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适中的价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铁罗汉茶则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些品种在市场上的表现不仅反映了它们的品质特征,也体现了消费者对武夷岩茶的认可和喜爱。

2.2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与鉴别方法

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在茶界中独树一帜。其品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外形、香气、滋味和汤色等方面。首先,武夷岩茶的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润,富有光泽,这是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所赋予的。其次,武夷岩茶的香气浓郁持久,带有独特的岩香和花香,这是其生长环境和品种特性所决定的。再次,武夷岩茶的滋味醇厚回甘,入口后余味悠长,让人回味无穷。最后,武夷岩茶的汤色橙黄明亮,清澈透亮,这也是其品质优良的重要表现。

鉴别武夷岩茶的品质,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观察茶叶的外形,优质的武夷岩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无杂质。其次,闻其香气,优质的武夷岩茶香气浓郁持久,带有独特的岩香和花香。再次,品尝其滋味,优质的武夷岩茶滋味醇厚回甘,入口后余味悠长。最后,观察其汤色,优质的武夷岩茶汤色橙黄明亮,清澈透亮。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鉴别出武夷岩茶的品质优劣。

除了传统的鉴别方法外,现代科技也为武夷岩茶的鉴别提供了更多手段。例如,通过化学分析可以测定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从而判断其品质。同时,利用仪器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可以进一步分析茶叶中的香气成分和滋味物质,为鉴别武夷岩茶的品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在鉴别武夷岩茶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例如,不同品种的武夷岩茶在品质特征上会有所差异,因此在鉴别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品种特点进行判断。此外,茶叶的采摘季节、制作工艺等因素也会对品质产生影响,因此在鉴别时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鉴别出武夷岩茶的品质优劣。

总之,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和鉴别方法,在茶界中享有盛誉。通过掌握正确的鉴别技巧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品味这一千年传承的瑰宝。

三、武夷岩茶的种植与加工技艺

3.1武夷岩茶的种植环境与技术要求

武夷岩茶的种植环境堪称得天独厚,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武夷山地处福建北部,拥有典型的丹霞地貌,岩石裸露,土壤富含矿物质,为茶叶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此外,武夷山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为茶叶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气候条件。据研究,武夷岩茶种植区的年均气温在18℃左右,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武夷岩茶种植环境的优越性。

在技术要求方面,武夷岩茶的种植和加工技艺同样精湛。茶农们世代相传的种植经验,使得武夷岩茶在品种选择、种植密度、修剪管理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同时,武夷岩茶的加工技艺也极为讲究,从采摘到制作,每一道工序都严格遵循传统工艺,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例如,在采摘环节,茶农们会根据茶叶的生长情况和天气状况,选择最佳的采摘时机和采摘方式,以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武夷岩茶在种植过程中还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茶农们通过合理的种植布局和科学的施肥管理,保护了茶园生态环境的稳定,同时也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这种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种植理念,不仅使得武夷岩茶在品质上更胜一筹,也为其赢得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综上所述,武夷岩茶的种植环境与技术要求是其品质保障的重要基础。正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精湛的种植加工技艺,武夷岩茶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茶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3.2武夷岩茶的采摘与加工流程

武夷岩茶的采摘与加工流程,堪称茶界中的一门精湛技艺。在采摘环节,茶农们遵循严格的时节要求,通常在谷雨前后开始采摘,此时茶叶的嫩度、色泽和香气都达到最佳状态。采摘时,茶农们运用熟练的双手,轻轻摘下鲜嫩的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确保茶叶的完整性和品质。据统计,一名熟练的茶农每天仅能采摘数斤鲜叶,足见其珍贵程度。

采摘后的鲜叶需经过一系列精细的加工流程,方能成为品质卓越的武夷岩茶。首先,鲜叶需经过晾青、晒青等工序,使茶叶的水分逐渐散失,同时促进茶叶内部的物质转化。接着,茶叶进入摇青阶段,通过摇动使茶叶在竹筛上滚动、碰撞,促进茶叶发酵和香气的形成。这一过程中,茶农们需根据天气、温度等因素灵活调整摇青的力度和时间,确保茶叶的品质。

随后,茶叶进入杀青阶段,通过高温快速炒制,使茶叶停止发酵并固定品质。这一环节对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可能影响茶叶的口感和品质。经过杀青的茶叶还需进行揉捻和烘焙等工序,使茶叶形成紧结的外形和独特的香气。最终,经过精心加工的武夷岩茶呈现出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的特点,成为茶界中的珍品。

正如茶圣陆羽所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武夷岩茶的采摘与加工流程,不仅是对茶叶本身的精心雕琢,更是对中华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茶农们的辛勤与智慧,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茶文化的精髓与魅力。正是这些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武夷岩茶在千百年的传承中愈发熠熠生辉。

四、武夷岩茶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

4.1武夷岩茶的营养成分分析

武夷岩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其独特的营养成分赋予了它丰富的健康价值。据科学研究表明,武夷岩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茶多酚是武夷岩茶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具有显著效果。此外,武夷岩茶中的氨基酸含量也相对较高,这些氨基酸不仅有助于提升茶叶的口感,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值得一提的是,武夷岩茶中的矿物质含量也相当丰富,如锌、硒等微量元素,这些矿物质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骨骼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武夷岩茶还含有一定量的咖啡碱,适量饮用可以提神醒脑,提高工作效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过量饮用可能导致失眠、心悸等不良反应,因此应适量饮用。

在营养学领域,武夷岩茶的营养成分分析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通过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深入研究了武夷岩茶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武夷岩茶的营养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人们合理饮用武夷岩茶提供了指导。同时,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茶叶的营养成分和健康功效,武夷岩茶也因此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综上所述,武夷岩茶的营养成分丰富多样,具有显著的保健功能。通过科学饮用武夷岩茶,人们可以享受到茶叶带来的健康益处,提升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茶叶的营养成分和功效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适量饮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因此,让我们在品味武夷岩茶独特魅力的同时,也注重科学饮茶,让健康伴随我们每一天。

4.2武夷岩茶的保健功效与科学依据

武夷岩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不仅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赢得了广大茶友的喜爱,更因其丰富的保健功效而备受瞩目。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武夷岩茶的保健功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实和认可。

多项研究表明,武夷岩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于人体健康具有显著的益处。其中,茶多酚是武夷岩茶保健功效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研究表明,茶多酚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衰老,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此外,武夷岩茶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对于调节人体代谢、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武夷岩茶中的矿物质如锌、硒等也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它们能够参与人体内的多种生化反应,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武夷岩茶在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效果。一项针对武夷岩茶饮用者的研究发现,长期饮用武夷岩茶的人群中,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不饮茶或饮用其他茶类的人群。这一发现为武夷岩茶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保健功效和科学依据,成为了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更多关于武夷岩茶保健功能的研究和探索,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五、武夷岩茶的市场现状与前景展望

5.1武夷岩茶的市场规模与销售渠道

近年来,武夷岩茶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其独特的品质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据统计,武夷岩茶的年销售额逐年攀升,市场份额稳步增长,成为茶叶市场中的一匹黑马。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武夷岩茶在销售渠道上的不断创新与拓展。

在销售渠道方面,武夷岩茶不仅在传统茶叶专卖店、大型超市等线下渠道占据一席之地,还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线上渠道拓展市场。线上渠道的兴起,为武夷岩茶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空间,也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便捷地购买到正宗的武夷岩茶。

除了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武夷岩茶还通过参加各类茶叶博览会、文化节等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活动不仅为武夷岩茶提供了展示自身魅力的平台,也促进了与消费者的互动与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武夷岩茶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通过出口贸易,武夷岩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赢得了海外消费者的青睐。这不仅提升了武夷岩茶的国际知名度,也为国内茶叶市场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武夷岩茶的市场规模与销售渠道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化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消费者对茶叶品质和文化内涵的日益重视,武夷岩茶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5.2武夷岩茶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机遇

展望未来,武夷岩茶的发展前景广阔且充满机遇。随着健康消费理念的深入人心,消费者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武夷岩茶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近年来武夷岩茶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同时,随着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武夷岩茶的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线上销售占比逐年提升。许多茶企纷纷入驻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方式,将武夷岩茶推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此外,武夷岩茶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通过参加国际茶叶博览会、建立海外销售网络等方式,不断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创新发展方面,武夷岩茶也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一方面,茶企注重提升茶叶品质,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优化加工工艺等方式,不断提高武夷岩茶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另一方面,茶企还积极探索茶旅融合、茶文化体验等新模式,将武夷岩茶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消费体验。

正如著名茶文化专家所言:“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武夷岩茶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品质和文化内涵将不断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创新发展的深入推进,武夷岩茶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六、武夷岩茶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6.1武夷岩茶的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武夷岩茶,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不言而喻。自古以来,武夷岩茶便以其独特的品质与韵味,赢得了无数茶客的青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武夷岩茶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更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种象征。

武夷岩茶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品饮方式上。其制作过程精细复杂,需要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了茶农的智慧与汗水。在品饮时,武夷岩茶讲究“闻香、观色、品味、悟韵”,这不仅是一种品茶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得武夷岩茶在茶文化中独树一帜。

武夷岩茶的传承价值则体现在其对于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上。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代表之一,武夷岩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将古老的制茶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得这一传统茶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武夷岩茶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其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品质,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武夷岩茶这一传统茶品。他们不仅欣赏其独特的口感和韵味,更看重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可以说,武夷岩茶已经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一座桥梁。

综上所述,武夷岩茶的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品饮方式上,更体现在其对于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上。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种象征,武夷岩茶将继续在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6.2武夷岩茶在创新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

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武夷岩茶不断探索与实践,力求在保持传统品质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转型。近年来,武夷岩茶产业积极引进先进科技,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和质量。例如,某知名茶企引入智能采摘机器人,不仅提高了采摘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为武夷岩茶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同时,武夷岩茶在营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武夷岩茶成功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线上,利用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品牌推广,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线下,举办茶文化节、茶旅融合等活动,增强消费者对武夷岩茶的认知和体验。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武夷岩茶的品牌影响力,也为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武夷岩茶还注重在产品研发上进行创新。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武夷岩茶不断推出新品种、新口味,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例如,某款融合了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武夷岩茶新品,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一经上市便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武夷岩茶不仅保持了传统魅力,还注入了现代活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武夷岩茶有望在创新发展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张朋兵,编著.中国茶[m].沈阳: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24-04.

[2]罗军.中国茶密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04.

[3]余悦,叶静,著.中国茶俗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12.

[4]郑国建,著.中国茶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02.

[5]胡冬财.漫游中国茶[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23-06.

[6]罗军,编著.中国茶典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6-09.

[7]汉竹,王玲.品鉴中国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1.

[8]郭孟良.中国茶史[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09.

[9]马哲峰,著.读懂中国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11.

[10]郑培凯,朱自振.中国茶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2-01.

[11]毕节市农业农村局主编.中国茶全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1-10.

[12]宛晓春.中国茶谱[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01.

[13]王春玲,著.健康中国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11.

[14]于观亭,著.中国茶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03.

[15]陈书谦,主编.中国茶品鉴[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07.

[16]陆羽.茶经[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06.

[17]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国名茶加工:武夷岩茶的采制工艺与保鲜技术[m].北京: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

[18]中国标准出版社,中文国家标准.GB/T19460-2008,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z].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3-10.

[19]徐正炳,季玉琴.茶叶加工技术视频U盘+茶叶加工新技术与营销之武夷岩茶(2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周湘,主编.美丽潇湘--茶事卷之武夷岩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02.

图片

来源:探索N9,老九,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标准规范:国内与国际茶叶标准化建设现状与展望

标准化工作是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茶叶的标准化工作是中国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增强茶叶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我国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修订以及《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发布,我国的茶叶标准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在国内标准化领域,逐步形成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相协调,覆盖茶叶种植、加工、包装、流通全过程的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在国际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国际标准化工作也逐步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逐渐由参与走向主导。

▲ 浙江武义高山茶园

01

国内标准化工作

1、国家标准

我国的茶叶标准化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起,主要是针对出口茶建立了多套商品茶实物标准样,商检部门统一对照实物标准样进行检验出口;70年代起,供销系统建立了用于各类茶叶收购的毛茶实物标准样;80年代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逐步发布、实施了各类茶叶的标准。随着行业发展的需要,2008年成立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茶标委)开始系统全面的推进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目前茶叶相关的国家标准根据技术归口管理部门的不同,可以大致分强制性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推荐性国家标准、全国茶标委归口的推荐性国家标准,逐步形成了以茶通用标准、茶类标准和再加工茶标准三个层次的基础标准、食品安全与标签标准、质量标准和方法标准相协调的国家茶叶标准体系。

(1)强制性国家标准

茶叶相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如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标准如GB 23200系列的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GB 5009.2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GB 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其他强制性相关标准如GB 23350《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 11767《茶树种苗》、GB 19965《砖茶含氟量》等。

其中与茶叶食品安全紧密相关的GB 2762污染物限量标准和GB 2763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经历多次修订,GB 2762—2017取消了茶叶中稀土限量要求,2017版和2022版均规定了茶叶中污染物铅的限量为5.0 mg/kg;GB 2763从2005版中对茶叶规定了9项农残限量(附录中对茶叶只规定红茶、绿茶),到2021版中对茶叶规定了106项(包含附录中饮料类农残36项限量指标),GB 2763.1—2022即将实施,不仅限量指标的数量有明显增加,覆盖的农药种类更加全面且限量值要求加严,最新的标准已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生物农药等,基本覆盖了目前在茶树上登记使用的农药以及禁限用农药种类,也基本覆盖了国际食品法典(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涉茶农残限量以及出口欧盟、日本安全标准中高风险项目,为中国茶叶国内和国际贸易提供了重要保障。

(2)地理标志产品推荐性国家标准

茶叶相关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均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其适用范围主要是地理标志保护区范围内生产的茶叶产品。

现行有效的茶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有18项,主要为一些有地理标志保护区域的地方名茶,如龙井茶、蒙山茶、武夷岩茶、洞庭(山)碧螺春茶、黄山毛峰茶、安溪铁观音、狗牯脑茶、太平猴魁茶、安吉白茶、乌牛早茶、雨花茶、庐山云雾茶、永春佛手、政和白茶、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坦洋工夫、崂山绿茶、信阳毛尖茶等。

▲ 南京雨花茶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标龄一般达10年以上,部分技术内容已不太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目前茶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主要由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理标志分技术委员会进行归口管理,部分标准也在持续推动修订工作。

(3)全国茶标委归口的推荐性国家标准

全国茶标委自2008成立以来,系统评价、清理和组织完善茶叶国家标准,初步建立和完善了我国的茶叶标准体系,构建了我国茶叶标准体系框架。茶叶标准体系框架主要包括茶通用标准、茶类标准和再加工茶标准三个层级。其中由全国茶标委归口管理的国家标准有79项,均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其中第一层级通用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方法、包装贮运等,如茶叶分类、茶鲜叶处理要求、茶叶贮存、茶叶加工良好规范、茶叶感官审评术语等相关基础标准等,方法标准主要涉及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以及茶叶中特征成分测定的方法等。

在第二层级茶类标准,按六大茶类主要有绿茶系列、红茶系列、黑茶系列、乌龙茶系列、白茶、黄茶产品标准及部分茶类的加工技术规范如红茶加工技术规范、白茶加工技术规范、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黄茶加工技术规范等。

在第三层级再加工茶类标准主要有花茶类的茉莉花茶标准、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压制茶类的紧压茶系列标准、袋泡茶类、粉茶类的抹茶标准、速溶茶类产品标准如固态速溶茶系列标准等。目前标准基本涵盖茶叶领域的重要基础通用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等。

2、行业标准

在行业标准建设领域,根据目前我国茶产业的发展需求,同时根据国家标准委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要求,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行业标准领域涉及茶叶的主要有供销合作行业标准、农业农村部行业标准、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机械行业标准、国内贸易行业标准等。

其中供销行业标准大致有45项,主要涉及生产加工以及储运的基础标准、检测方法标准以及产品标准等。随着国家标准化体制改革,不推荐制定产品标准,但是茶叶行业由于其特殊性,部分产品标准对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近年来供销行业标准大力推进产品标准建设,如雁荡毛峰茶、蒙顶山茶、开化龙顶茶、英德红茶、漳平水仙茶等。

农业农村部行业标准大致有59项,主要有茶叶产地环境、生产规范、农药和肥料使用准则、农残测定检测方法标准以及产品标准等。

进出口检验检疫行业标准31项,主要包括进出口茶叶的理化、农残等检测方法标准。

其他还有机械行业标准主要涉及茶叶加工过程机械要求等,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ttps://std.samr.gov.cn/)统计,大致200余项。

3、地方标准

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经其批准的设区的市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管理办法(2020年1月1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6号公布)规定地方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范围更加广泛,同时将不再制定强制性地方标准。根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的地方标准信息,我国有19个省市发布现行的涉茶类地方标准共900余项,截至2022年,以产茶大省贵州省发布的地方标准数量最多,有113项,其次是江苏省87项和广西壮族自治区85项。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浙江省和四川省发布的地方标准数量均在50项以上。产茶大省如贵州、广西、四川、浙江、福建等地的地方标准基本涵盖了有地方特色茶叶相关的种植、加工技术、产品以及品饮等环节。

4、团体标准

新实施的标准化法中规定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新标准化法赋予了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团体标准逐渐成为标准建设中最活跃的一部分。目前,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注册的社会团体,涉及茶叶的大约有200个,已发布的涉茶类团体标准数量达900余项,其中中国茶叶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数量最多,为57项;其次是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发布团体标准54项;湖南省茶叶学会发布团体标准49项。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团体标准39项。团体标准类别包括产品质量、加工技术、检测方法、管理等。

5、企业标准

新标准化法实施以前,企业标准实行备案制度,由相应的标准主管部门管理。新标准化法实施后,国家实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放开搞活企业标准,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鼓励企业标准通过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目前在全国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可查到涉及茶叶的企业标准多数为产品标准。公开申明的标准均可在全国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查到标准全文信息,接受大众监督,同时各地市场监管局也不定期组织开展企业产品标准监督抽查工作。目前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也发布责令整改以及废止的企业标准信息,提升企业标准质量。

02

国际标准化工作

1、国际食品法典标准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共同创立的国际性食品标准组织。主要目的是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公平贸易,并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利益,机构的工作涵盖了食品安全、营养、质量和食品生产和贸易等多个领域。

国际食品法典的标准已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和采用,并成为国际食品贸易和合作的重要依据。国际食品法典标准主要分通用标准和商品标准两大类(详见https://www.fao.org/fao-who-codexalimentarius/about-codex/zh/),其中通用标准主要是各种通用的技术标准、法规和良好规范,包括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污染物限量、食品的农药与兽药残留、食品卫生等;商品标准是适用于某一种或某几种食品的标准,通常包括该种食品的特征、质量、加工和包装要求等。

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茶叶农残限量指标有29项,主要包括百草枯、杀扑磷、噻虫胺、毒死蜱、甲氰菊酯、克螨特、硫丹和乙螨唑等。

2、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国际上质量相关的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上质量相关的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负责。茶叶相关的标准化工作由ISO/TC34/SC8(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茶叶分技术委员会)负责产品规格、分类、质量指标、测定方法等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现行有效的ISO茶叶国际标准共30余项(详见https://www.iso.org/committee/47918/x/catalogue/p/1/u/0/w/0/d/0)。主要方法标准有ISO 19563: 2017《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和固体速溶茶中的茶氨酸》、ISO 1573: 1980《茶 103 ℃时质量损失测定水分测定》、ISO 1575: 1987《茶 总灰分测定》等;产品标准有ISO 3720: 2011《红茶 定义和基本要求》、ISO 11287:2011《绿茶 定义和基本要求》以及ISO 20716: 2022《乌龙茶-定义和基本要求》等;基础标准如ISO 18449:2021《绿茶 术语》、ISO 20715: 2023《茶叶分类》等。

03

国外茶叶标准

国外茶叶生产和消费国都制定了本国的标准和法规。其中主要生产国如印度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取样方法标准、红茶标准、术语标准、绿茶标准等,印度食品安全与标准局(FSSAI)依据国际食品法典制定了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Food Safety and Standards (Contaminants, Toxins and Residues) Regulation, 2011);斯里兰卡国家标准主要有红茶、速溶茶、绿茶、代用茶等;肯尼亚国家标准主要有红茶、绿茶、速溶茶粉标准;日本主要有茶叶质量、取样方法、检验方法、包装条件等标准,对于卫生指标日本实施《食品中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其中茶叶涉及的农残项目达到200多项,未制定限量的实行一律标准。茶叶主要消费国标准主要有欧盟标准、美国标准、英国标准、摩洛哥标准等,其中欧盟是目前世界上对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最严格的地区之一,其涉及茶的农残限量标准为500多项。美国对于进口的茶必须经过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的检验,其中涉及茶叶相关的农药残留限量有33项,涉及干茶农药残留23项;英国有关茶叶检测方法标准共有23项,主要包括取样、水分测定、红茶术语等标准,大多是转化的ISO标准,在脱欧前,其农药残留标准执行欧盟规定,目前由英国健康与安全局(HSE)制定农残限量标准。摩洛哥标准对进口的茶叶基本执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

04

展望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茶叶标准最多、茶叶标准体系最健全的国家。相对于国际上产品标准多为红茶标准,我国的茶叶产品标准不仅涵盖六大茶类,而且在具体大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均有系列标准,保障具体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在六大茶类基础上建立再加工茶类标准;在方法标准领域,我国不仅有取样、理化成分检测方法标准,还包括感官审评方法等标准;在食品安全领域,我国的农残标准基本覆盖了国际食品法典涉茶农残限量以及出口欧盟、日本安全标准中高风险项目。

虽然我国标准体系相对完善,但在茶叶标准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难点和不足,一是现行涉茶国家标准中分别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其中归口管理包括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理标志分技术委员会、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卫健委等部门,标准之间协调性较弱;二是茶叶实物标准样工作薄弱。茶叶品质的评价目前主要取决于感官审评,而感官审评标准主要依据相应的文字标准描述以及生产、检验人员的经验。茶叶标准化工作离不开茶叶标准样品。而目前我国文字标准建设基本完善,但茶叶实物标准样的研制还相对薄弱,因此亟需加强;三是新标准化法实施以来,尽管各团体标准蓬勃发展,然而其标准质量参差不齐,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四是我国现有茶叶标准种类众多,涵盖面广,但实际应用实施的范围有限,为社会广泛认知的程度不够。

建议未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茶叶标准的建设。

(1)建立各交叉领域管理部门的联络机制,协同推动交叉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切实推动标准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

(2)推进与文字标准配套的实物标准样研制工作,逐步完善,建立与文字国家标准体系配套的茶叶标准样品体系,为茶叶标准制定宣贯、质量监督、科学研究、技能培训、市场流通提供实物支撑;

(3)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推进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加强社会和政府对团体标准的监督;

(4)推进标准宣贯及实施效果评价,以全国茶标委为平台,组织好重要标准的宣传推广和实施工作,切实有效的通过标准化工作来引导茶行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标准规范:江苏省茶叶标准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展望

江苏省是我国名优绿茶的重要产区,在茶园建设与管理、茶树栽培、茶叶加工和茶产品质量保障等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茶产业先后被列为江苏十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和江苏省丘陵地区特色支柱产业,是江苏省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当前,江苏茶产业正处于从种植加工到茶旅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对茶叶质量优化升级提出较高要求,而标准化建设是提高茶叶质量的保证与指引。

文章以涉茶江苏地方标准为基础,阐述江苏标准化建设现状,对现行有效的江苏涉茶的标准进行梳理,提出修订建议和发展展望,为推进江苏省茶产业的标准化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01

江苏茶叶标准化建设现状

1、茶叶标准化组织

近年来,江苏省茶叶生产企业及科研院所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参加各级标准化组织工作,组建江苏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群团组织等。2022年8月,江苏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常州成立,第一届江苏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由5名顾问和41名委员组成。

江苏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的成立是江苏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江苏省茶产业标准化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201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明确提出了我国标准不仅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还包括团体标准。截至2022年,江苏省在全国标准信息平台注册江苏省农学会、江苏省茶叶学会等涉茶社会团体5家。

2、茶叶标准制修订工作

截至2022年,江苏省内相关单位参与制定并已实施发布的国家标准有GB/T 34778—2017《抹茶》、GB/T 20605—2006《地理标志产品 雨花茶》、GB/T 18957—2008《地理标志产品 洞庭(山)碧螺春茶》3项,行业标准有NY/T 4253—2022《茶园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GH/T 1275—2019《粉茶》、JB/T 10809—2007《茶叶微波杀青干燥设备》、NY/T 863—2004《碧螺春茶》4项,地方标准有DB32/T 1682—2022《绿杨春茶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DB32/T 4214—2022《宜兴红茶生产及质量分级技术规范》等91项,团体标准有T/JAASS 55—2022《针形红茶加工技术规程》、T/JAASS 54—2022《江苏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等10项,以及大量的企业标准。

基本形成了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主,兼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覆盖全茶产业链的相对完善的茶叶标准化体系。

除生产企业外,标准制定机构还包括社会团体、科研院校、政府部门、检测机构等不同类型主体,74.3%标准起草单位为企业,表明市场主体参与制定标准的积极性较高。

从标准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体现质量特征的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等基础内容的基础标准,两者占比94%,其中加工技术规程类24项、产品类15项、分级类13项、生产技术规程类12项、栽培类10项。

3、农业(茶叶)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

江苏是农业大省,茶叶也是江苏丘陵山区特色产业,标准化工作特别是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具有良好基础,《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鼓励江苏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农业企业承担农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十三五”期间,推进实施农业(农村)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05项。在茶叶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方面也是成果丰硕,目前,全省已建、在建国家级茶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省级有机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具体见表1。

2005年和2008年,溧阳和金坛分别成功创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2005年,平山茶场被列入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4年,溧阳天目湖白茶农产品地理标志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试点。2016年,丹徒启动国家茶叶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2017年,溧水严景万茶场(绿茶种植标准化试点)被列为江苏省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2022年,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入围首批江苏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2023年入选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4、江苏茶叶地理标志情况

实施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提高产品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方面,江苏省起步较早,2002年,洞庭(山)碧螺春茶被原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原产地保护产品,2021年又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名单。

▲ 洞庭(山)碧螺春茶

目前,江苏拥有洞庭(山)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金坛雀舌、溧阳白茶、宜兴红、阳羡茶、太湖翠竹、金山翠芽等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与商标13件(如表2所示)。

作为国家首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省份,至2021年4月底,江苏完成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换标用标的茶叶企业达到254家,涌现出三万昌、碧螺、盛峰、雪松等一批苏茶知名品牌,地理标志助推茶叶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断彰显。

▲ 南京雨花茶

02

江苏茶叶省级地方标准分析与修订建议

1、江苏涉茶地方标准分析

江苏省茶叶省级地方标准数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现行有效的茶叶省级地方标准91项,集中在茶园(技术规程12项、栽培10项、育苗3项、建园2项、茶园机械2项、茶果1项)、加工(技术规程24项、机械1项)和产品(产品15项、分级13项),基本覆盖茶树栽培、茶园建设、生产加工等多个环节。

在方法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等方面相对缺乏,特别是在物流电商、品牌建设、精深加工及衍生产品等领域还是空白,离标准综合体的打造相差甚远,已跟不上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

2、茶叶标准制修订建议

2022年9月,江苏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于标龄超过5年的江苏省级涉茶地方标准进行梳理,2017年及以前制修订的现行有效的标准有73项,占比达81.1%。

梳理发现,相当部分的标准在内容上存在缺失,一些产品等级指标背离生产实际,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80%以上标准的引用标准已有替代标准,40%的标准中的规范性文件需要调整,需要分批、分次有序地进行修订。建议修订的标准中,存在参考标准已废止、引用标准有替代、标准名称不规范、在苏企业无生产、产权问题不清晰、规范文件需调整、标准内容不合规、指标物已废除等问题,对这些标准进行修订,如再叠加无实质生产、与现行标准相矛盾等因素,则建议废止。

首先,茶叶行业因取消无公害食品认证,一些现行地方涉茶标准的主要参考标准如NY 5017、NY 5020、NY 5244已废止,NY/T 5018—2001《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已被有效版本NY/T 5018—2015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替代,而地方标准名称中包含“无公害农产品”的,如DB32/T 700—2004《无公害农产品 金山翠芽茶》、DB32/T 634—2003《无公害农产品 阳羡雪芽茶》等,这些产品是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公用区域品牌,需要及时修订。一些茶类标准既有栽培技术规程,同时又有生产技术规程与加工技术规程,内容过于简单,如DB32/T 395—2010《洞庭山碧螺春茶园建设》、DB32/T 396—2010《洞庭山碧螺春茶园管理技术》和DB32/T 397—2010《洞庭山碧螺春茶采制技术》,这3个标准的范围涉及茶园环境要求、栽种方法、茶园管理、衰老茶园改造与采摘炒制,其中栽种、茶园管理等部分存在内容交叉,建议合并修订,方便指导与宣贯。

其次,相当部分的地方涉茶标准中的引用标准,如水分、灰分等出厂必须检测项目所依据的国标GB/T 8304、GB/T 8306等已废止,取而代之的是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如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因此需要进行修订。

一些标准中对记录的保存期限只规定了2年,与现行的生产许可证制度、质量认证体系要求的3年甚至5年(有机茶生产)的记录保存期限相矛盾,建议进行修订。

一些现行地方涉茶标准中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标准内容与现行标准体系、生产状况不适应,有些甚至是错误的,建议修订。

因涉及到产权问题,一些产品仅一两家企业有资格生产,如DB32/T 1262—2008《沙河桂茗茶》、BD32/T 1134—2007《茅山青锋茶》等标准,但因历史悠久,知名度大,建议涉及品牌企业与起草人联系,以修订为主,减少废止。

03

江苏茶叶标准化建设发展展望

1、构建与集成江苏现代茶叶标准体系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茶叶标准化工作的组织机构,加强对茶叶标准化工作的指导。引导各标准化组织系统整理研究省内现行有效茶产业标准的基础上,对标日本和福建、浙江等茶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水平,结合江苏茶产业实际和区域特色,优化现行执行标准,结合新修订标准,围绕茶叶生产、加工与产品基础体系,按照“缺标补标、低标提标、全程贯标”的原则,制定覆盖一产茶园、二产加工和三产服务等各环节的江苏省茶产业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以茶叶产品生产全过程作为整体,相关指标协调优化、相互配合的成套技术规程,按生产(茶园建设标准、品种选育标准、生产管理标准)、加工(加工厂建设标准、工艺规范标准、仓储物流标准)和产品(名优茶标准、大宗茶标准、精深茶标准)划分若干子标准标准类,与产业结合紧密,操作性强,具有较好的先进性、统一性、协调性和适应性,解决生产主体同时面对几十乃至数百个标准无所适从的难题,形成国家、行业、地方、团体、企业标准各类标准相协同的茶叶全产业链标准构架,如图1所示。

2、重视区域公用品牌标准化体系建设

2018年1月实施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三章第三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标准化试点示范和宣传工作,传播标准化理念,推广标准化经验,推动全社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

江苏省拥有苏州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金山翠芽、茅山长青、无锡毫茶、溧阳天目湖白茶、连云港云雾茶、扬州绿杨春、金坛雀舌、宜兴红茶等知名公用区域品牌,但在品牌影响力、产业带动力等方面亟待提升。

县级层面应抓好茶叶标准化建设工作,顶层设计地方茶叶标准化工作,从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入手,配套研制区域公用品牌茶叶实物标准样,解决质量判定仅仅依赖文字、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大及判定困难等问题,发挥政府作用保护公共利益,让标准成为质量的“硬约束”,最终形成一个基于全产业链价值提升的区域茶叶标准化体系,打造苏茶区域公用品牌。

3、加强标准的宣贯与开展标准化活动

我国现有茶叶标准种类众多,涵盖面广,但社会广泛认知程度不够,标准重立项轻宣贯现象在较大程度上仍然存在,江苏省更是在标准制定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不匹配的现象,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开展标准化活动工作是推动标准落地的有效手段。

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扩大标准化工作的宣传维度,让更多茶叶产业链上的从业者了解茶叶标准化工作,如针对规模茶叶企业实质性推动标准化工作,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培养茶叶标准化人才,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的制修订工作。

通过搭建“云上线下”培训与宣传平台,与媒体广泛合作,加大标准宣贯与宣传力度,提高标准可视化效果。

通过开展标准宣传、贯彻、培训工作,促使茶叶生产者实施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扭转江苏省茶产业领域标准“重制定、轻实施”的局面,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4、打造高水平的茶叶标准化人才队伍

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将促进茶叶标准的创新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当前,江苏茶叶缺乏质量与标准专业方面的人才,客观上造成接受标准与质量管理新技术、新理念的难度增大。

一方面可通过标准化培训、与科研院所合作以及外部引进的方式培养和孵化江苏省的标准化人才,培育形成一支茶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和加工人员队伍,培养茶叶标准化领域青年科技人才。

另一方面,结合江苏省茶叶农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孵化茶叶标准培训基地,构建基层标准化队伍,培养基层标准化人才,有利于在基层进行标准的宣贯,打通标准落地“最后一公里”。

2023年,国家与江苏省相继发布《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与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包括国际标准化人才在内的各类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茶叶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标准化人才政策支撑。

5、推动茶叶标准样的制作与实施工作

茶叶标准样品是保证文字标准有效实施的实物标准,与文字标准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标准形态。当前,茶叶品质的评价目前主要取决于感官审评,而感官审评标准主要依据相应的文字标准描述,因此茶叶标准化工作离不开茶叶标准样品。

江苏省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发布并实施了各类茶叶,特别是名特绿茶的实物标准样。90年代中后期,国家调整了茶叶的统购统销政策,江苏省茶叶标准样制作与实施工作也随之处于停摆状态。

目前,福建、浙江等地已发布实施了西湖龙井茶、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等标准样品,极大地规范与推动了地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江苏应重视并恢复茶叶实物标准样品的制作与实施,形成文字标准与实施标准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局面,这对江苏省茶叶市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04

结语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到2025年和到2035年标准化工作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2022年5月发布的《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对加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建设进行了详细的部署。

因此,通过构建与集成江苏现代茶叶标准体系、重视区域公用品牌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标准的宣贯与开展标准化活动、打造高水平的茶叶标准化人才队伍、推动茶叶实物标准样的制作与实施工作,统筹推进江苏省茶产业标准化建设,加快茶产业关键环节标准的制修订,逐步建成体系健全、实施高效、布局合理、指标科学的江苏茶叶标准化新格局。这是江苏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建设标准化强省、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2

王 镇

茶学专业,高级农艺师、一级评茶师,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茶与饮品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常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与加工创新岗位专家、江苏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导开发抹茶、低咖啡因绿茶、茉香白茶等茶类新产品10只;作为第一起草人制定地方标准4项;申请授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3项;主持参与部省市级项目20余项;在专业剘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获大北农创新奖、全国农牧渔丰收奖、常州市农业产学研先进个人、常州市百名现代农业精英人才等奖项与称号。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