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信阳茶文化对信阳经济

找到约187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信阳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路径初探

摘要:信阳是毛尖之都、河南省茶叶的主产区,也是我国江北茶区中规模较大的茶叶产销基地,种茶历史悠久,茶产业发展成绩骄人,但同时也存在着茶文化氛围不足、茶园基础薄弱、茶叶品质参差不齐、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失衡等突出问题。通过强化科技赋能、文化铸魂及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三茶统筹”,可以助推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提出了信阳茶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的路径,对其他茶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信阳毛尖;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

信阳茶是我国传统历史名茶,曾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1]。今天的信阳是毛尖之都、河南省茶叶的主产区,也是我国江北茶区中规模较大的茶叶产销基地。茶产业不仅是信阳的传统、特色、优势、富民产业,也是全市覆盖面最广、从业人员最多、联农带动最强的主导产业[2]。研究推动信阳茶文化更加繁荣、茶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不仅能够对信阳由茶产业大市向茶产业强市迈进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对其他茶区茶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 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的现状与成效

(一)茶文化系统不断挖掘提升

近年来,信阳茶文化及茶事活动不断丰富。信阳茶文化节已成功举办31届,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评为“中国十大茶事样板”,成为河南省标志性节会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节会品牌之一。各类各层级的茶叶评审品鉴会、茶艺大赛、非遗传承人选拔评审活动及“谷雨茶会”“端午茶会”“中秋茶会”等茶会活动的定期举办,有力地传播普及了信阳茶文化。关于茶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通过发挥融媒体对茶文化的现代传播作用,推动了茶旅文康四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精心打造了多处茶旅融合景点,已建成观光体验茶园近2万h㎡,茶企通过实施茶旅融合发展,开发茶旅产品,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3]。培育了一大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子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全市涉茶非遗项目30 项,拥有茶非遗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2人、地市级21人。

(二)茶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显著。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达144000h㎡,产茶涉及 133个乡镇、1245个行政村,茶业从业人员超120万人。202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中,信阳毛尖品牌价值高达79.84亿元[4],并连续10年位居品牌榜前三位。全市涉茶企业14000多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12家,全市出口备案茶企21家,培育了全国重点产茶县(区)8个。

茶产品结构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信阳毛尖名优绿茶为主体,红茶为补充,白茶、乌龙茶、黑茶等多茶类,以及茶籽油、茶树花等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并举[5],超微茶粉、茶提取物及茶食品、茶化妆品、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和衍生品不断丰富创新的多元化茶产品体系。

茶叶品牌打造卓有成效,有8个中国驰名商标、30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市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2个县域公用品牌,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初见成效。

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人才队伍建设速度加快,全市已有5000多人掌握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全市茶叶类国家级技能大师2人,国家级制茶大师8人,市级制茶大师10人,河南省技术能手8人,信阳市技术能手20人。

(三)茶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快

茶叶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加快。目前全市茶树主栽品种17个,其中信阳群体种种植面积超54600h㎡,信阳10号无性系良种种植面积超660h㎡。加大了对茶园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对茶叶生产企业从原料、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实施全面的质量监管,逐步实现了茶叶质量安全可监控、质量安全全程可溯源,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绿色低碳生产模式,健全检测体系,逐步建立风控体系,不断提升信阳茶的品质和质量安全[6]。逐渐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保护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着力提升茶园绿色防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水平,持续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二、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茶文化氛围不足

城市缺少以茶为主题的公园、博物馆等茶文化综合设施,市民的茶文化体验感不足,其深层原因是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知存在偏颇,认为茶对地方财政、税收的贡献很小,因此支持茶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对茶产业发展的规划统筹少、政策支持少,对茶文化普及、茶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不够。市域层面除了茶文化节和“三大茶会”外,茶文化活动举办较少,茶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弱,同时茶事活动辐射参与人群以老茶客为主,对城市新青年、大学生覆盖范围小,符合年轻人审美标准的文化活动和茶文创产品严重匮乏。茶文化宣传不够深入,目前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及茶叶专业平台投放的广告很少;品牌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的链接不强,没有明确专门的品牌运营机构,在茶企形象定位、产品设计定价、营销策略模式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策划。

(二)茶园基础薄弱

老茶园多建于上世纪60—80年代,建园基础薄弱,生产能力不足,标准化水平不高,各品种种植混杂,给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及质量控制带来一定困难,不仅机械化作业不便,而且抵抗自然风险能力弱,高温干旱天气浇水困难,防霜冻技术也不易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承载推广难,部分茶园的种植区、生产区和居民生活区连在一起,茶叶质量安全无法保障。

(三)茶叶品质参差不齐

良种茶园面积小,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仅占茶园总面积的10%左右,远低于全国无性系良种率,本地选育的国家级茶树良种信阳10号,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大面积推广。发展新茶园时主推品种不明确,造成多品种相间种植,没有主打品种;茶农自由种植,造成区域品种混杂;茶园通过土地流转到企业,由于企业推广良种化茶园意识不高,也对品种的区域布局造成影响[7]。因各县区传统生产方式不同,导致现在全市信阳毛尖茶的品质与传统品质产生了一定差异。部分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迎合市场,片面追求茶树良种时效性,忽视内质的要求,早生、肥壮型的品种受到茶农的喜爱,而发芽相对迟、品质较好的品种鲜有问津。部分生产者也没有严格按照信阳毛尖茶加工工艺生产,过分注重外形的“细圆紧直”,而忽略了内质表现。

(四)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茶树良种繁育基础薄弱,目前信阳市缺乏大型的良种繁育基地,且全市至今未进行过系统的茶树资源调查工作,缺乏详实的茶树品种资源数据资料。生态茶园建设的科技支撑力度不够,由于太阳能杀虫灯、黄色诱虫板的原料成本和安装的人工成本较高,导致茶农缺乏安装积极性,更多仍倾向于喷洒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对信阳毛尖的关键工艺技术研究攻关不多,成果运用少。对信阳茶的销售地域分析、消费人群及未来潜在消费人群体量、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等都缺乏针对性、精准性的研究。

(五)产业结构失衡

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每年春季,夏秋茶基本不采,导致平均每公顷产量不足600kg。产品结构单一,绿茶产销量占70%以上,红茶约占25%,其他茶类占比较少。各茶企之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经营者以“零和”方式竞争存量消费群体,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影响了信阳毛尖的整体声誉。消费人群仍是以年龄偏大的男性为主,而这些老茶客的茶叶消费习惯和消费量较为固化,茶叶销售不仅难以实现突破,而且可能会随着老龄化的推进而停滞甚至是倒退。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现代物流嵌入茶产业链深度、广度不足,供应链服务保障能力有限,茶叶冷链仓储、物流配送和茶区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不完善。

(六)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部分茶企负责人思想保守,企业定位和营销策略不明朗,对投入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缺乏热情和信心,从业信心不高,对信阳茶销售的对象年龄分层、线上销售的前景预期、当前茶产业的瓶颈、未来我国茶产业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了解和思考不足,缺乏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宏观视野和前瞻性思维[8],这导致全市虽拥有众多茶企、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但整体尚处于中低端发展水平,龙头企业规模小、综合实力和示范带动能力有限,部分初制企业机械化水平相对偏低,生产条件有待改善,质量控制成本较高,大宗茶产品附加值较低[9]。信阳毛尖在省外特别是国内一、二线主力消费城市的占有率较低,且区域公用品牌的呈现较少,多数产品包装散、品级复杂、价格不一。公用品牌强但企业品牌弱,茶企的品牌规模、知名度、影响力、竞争力与福建、浙江等地茶企相比差距较大,在国内市场影响力很低。

(七)茶叶专业人才匮乏

当地多年未引进茶学及相关专业人才,人才断档问题较为突出,各县区涉茶机构改革未完全到位,缺乏专职人员。据统计,10个县区茶叶主管部门实有140余名在职人员,编制人数却不到70人,其中茶叶专业人员仅14人,多数年龄已超过50岁。企业对专业人才引进培养不够重视,缺乏战略眼光和现代化经营理念,科技、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不够。导致目前信阳市茶行业出现了高端人才引不进、引进人才留不住、留下的人才难作为的局面。

三、“三茶”融合发展路径

(一)强化制度引领,做好顶层规划设计

明确茶产业在信阳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信阳茶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各级各部门贯彻“三茶统筹”理念、切实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尽快筹备成立信阳茶叶研究院,开展产业的前瞻性、全局性和预见性研究;打造一支规格高、力量强的团队,为信阳茶产业发展贡献智库力量;立足信阳茶产业实际,着眼发展需要,尽快邀请国内权威茶叶机构编制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的产业规划,并配套列入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任务,重点任务落实落细;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每年市财政预算应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品牌宣传和消费市场拓展,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助力公用品牌提升影响力;对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的涉茶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适当向茶产业倾斜;尽快在全市重点产茶县区、乡镇或茶企设立“三茶统筹”先行示范区或示范企业,并适当提供补贴和优惠[10]。

(二)用文化铸魂,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对信阳茶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尽快在全市范围开展相关茶文物普查,保护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和古籍、善本。对信阳茶文化历史进行系统全面梳理,做好信阳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整理和学术研究,建立数据库并实时更新。加强对信阳茶的宣传。加大中央级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及新媒体平台的曝光度,号召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带头喝茶、学茶、说茶,担当好信阳茶的推销员、宣传员、讲解员。加强对信阳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结合地方实情,找准定位,不断优化信阳茶文创、文旅、茶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促进茶文旅深度融合,把茶园变公园,把茶区变景区,建设一批茶主题酒店民宿,规划一批茶文旅精品线路。创新和提升信阳茶文化节质量,适时推出信阳茶文化实景演出,系统呈现崭新信阳形象;鼓励和奖补茶企踊跃参加国际国内各种茶展会。

(三)高质高效管理茶园

结合茶园基础改造升级,持续完善园地道路、蓄排设施、电力设备等配套建设,改善茶园农机通行作业条件,重点推进丘陵、平地茶园宜机化改造[11];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茶农和茶叶生产经营组织购置使用先进适用的轻型化、便捷化茶园机械设备,鼓励支持区内现有的茶机生产企业不断提高装备技术研发能力,开展自动化、智能化加工机械装备与技术研发,研制符合信阳茶园实际特点的耕作施肥、茶树植保和鲜叶采摘机械,鼓励茶叶生产经营组织组建专业农机服务队,为茶农提供茶园生产各相关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强化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相关部门加强对茶树种植中农药、肥料使用的管理和指导,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把农药采购和茶园用药准入关,指导茶农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绿色防控技术。

(四)完善茶叶生产体系

规范信阳毛尖炒制技术规程,加大对精深加工产品、夏秋季大宗茶生产、茶衍生品、茶文创产品的研发投入,提升茶叶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12]。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和保护,对海拔较高的山地茶园进行规划升级,营造更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对地势相对平缓的丘陵、平地茶园,重点推广以茶为主、立体种植、多物种组合的立体复合栽培模式,保护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对毁林种茶等非法破坏林地的行为要坚决整治。

(五)加大科技赋能

加强现代科技应用和种质资源保护,编制信阳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专项计划,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普查,摸清底数和品种结构,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工作。建立茶树种质资源档案、野生老茶树保护名录和茶园数字化信息库,并向社会公布[13]。尽快建立茶树种质资源圃,进行茶树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和保存。充分发挥各级科研院所、高校、龙头企业的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茶树无性系良种选育工作,培育信阳毛尖当家品种,加大信阳10号等良种的繁育推广力度。升级改造茶叶加工设备,将茶叶初制加工成套设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加大茶叶初制加工机械购置补贴力度,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茶企、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按需积极购置茶叶初制加工机械,解决“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加工设施不配套、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支持企业提升茶叶精制加工能力,推进清洁化能源、无尘化、连续化的茶叶精制加工筛分装备、色选分级装备、智能拼配装备升级改造,新建或改造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提高茶叶加工品质和生产效率。按照“合理布局、按需投入”原则,稳步推进茶叶原料冷藏保鲜库设施建设,重点提高冷藏保鲜库实际运用效率,加快补齐茶产业上游发展的技术短板。

(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健全配套服务体系

要尽快优化产业结构,解决茶叶产品结构单一问题带来的弊端和风险,通过政府引导、资金奖补和模范带动等方式,尽快调整优化茶类结构,按照市场消费导向,提高茶园综合性生产能力[14],保持信阳名优绿茶占绝对优势的产业格局的同时,多元布局以袋泡茶为代表的便捷茶饮,以茶叶提取技术为基础的茶衍生品等方向,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支持有关龙头企业开发更加符合年轻群体需求的新型便捷茶产品,抢占年轻消费群体。完善茶产业配套设施和市场网络,尽快建立茶叶仓储分拣中心,搭建物流配送点,打造一体化的茶叶配送体系。提升国家级茶叶市场——信阳国际茶城的档次,设立茶叶电商专业园区,建立数字化营销,激活茶贸易。积极参加国内重点城市茶展会,加强市场联动和产销对接。探索在省内外重点城市开设信阳毛尖体验店,逐步提高信阳茶的市场竞争力。

(七)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引导茶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同业整合、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成为全国知名的领军企业,如重整信阳毛尖集团。鼓励企业争创企业品牌,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靠品牌重塑信阳茶形象。做好市属各产区细分优化,打造“一县一品”。强化公用品牌使用管理,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使用区域公用品牌,逐步实现区域公用品牌统一工艺、统一品质、统一包装。加强品牌保护,重点对假冒信阳毛尖、收购信阳区域外的鲜叶加工冒充信阳毛尖的行为进行整治,维护信阳毛尖的声誉。

(八)构筑多层次高素质的“三茶”人才队伍

加大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的合作,围绕信阳茶产业发展需求引入一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团队;建立首席专家特聘制度和产业领军人物引进清单,加大高端创新人才的跟踪引进,集聚一批能够主持关键项目领域攻关、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队伍;围绕茶叶标准化自动化生产、茶叶智能制造与装备、茶叶深加工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加大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企业与职校联合建立人才培训项目和基地,培养一批基本功过硬、精益求精的技术工人和农民队伍。重视加强新茶农、新茶人培育提升,重点围绕“茶二代”“茶创客”等茶产业新从业人员,通过定期举办茶业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开展优秀新茶人推荐评选,推介先进人物和优秀典型案例,进一步吸引大学生、有志青年投身茶产业创新创业。支持鼓励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清改. 唐代信阳茶的兴起与古茶路考[J]. 茶叶通讯, 2019, 46(2): 234-238.

[2] 杨海中, 杨曦, 杨俊昌. 信阳毛尖的历史及其发展 [J]. 农业考古,2023(2): 143-149.

[3] 蔡一鸣, 李杰, 冯雨, 等. 促进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J].中国茶叶, 2023, 45(11): 78-83.

[4] 胡晓云, 魏春丽, 李彦雯, 等. 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 中国茶叶, 2023, 45(6): 26-38.

[5] 信阳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信阳茶叶志[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8.

[6] 余冰洁, 刘扬. 乡村振兴视域下河南信阳茶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 商展经济, 2023(16): 51-54.

[7] 陈星. 聚焦“三茶”统筹发展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J]. 中国合作经济, 2022(10): 65-68.

[8] 张清改. 历史文化视野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阻滞性因素考察——以河南信阳为例[J]. 延边党校学报, 2020, 36(3): 73-78.

[9] 刘志远, 马培衢, 陈钰文. 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茶叶, 2022, 44(6): 57-61.

[10] 安明霞. 全国人大代表刘文新 建立“三茶统筹”发展示范区助推乡村振兴[N]. 中华合作时报, 2022-03-08(9).

[11] 刘威, 夏雨, 吕自敏, 等. 豫南不同树龄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23, 54(5): 1455-1464.

[12] 王晶晶, 朱尧, 张嘉琳, 等. 信阳毛尖茶干燥工艺参数的优化[J].食品科技, 2023, 48(5): 70-75.

[13] 张清改. 信阳茶明清之际衰落凋敝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J].茶叶通讯, 2020, 47(3): 533-536, 552.

[14] 王俊鹏.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信阳市茶产业价值链利益分配研究[D]. 无锡: 江南大学, 2022.

作者简介:张清改,女,中共河南省信阳市委党校,教授职称。

来源:信阳市茶文化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十四五专题解读-茶文化发展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成果和存在问题

(一)取得的主要成果

1.出版高水平茶文化著作

(1)《中华茶史(宋辽金元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沈冬梅、黄纯燕、孙洪升著。全书40万字、13章,以权威翔实的史料、图文并茂的形式,从茶叶生产、茶叶贸易、茶政茶法、饮茶文化、茶具、茶与政治生活、茶与宋元文化等多个侧面,勾勒出一部生动的宋辽金元时期茶史。

(2)《唐代茶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宋时磊著。全书以唐代饮茶风习、茶产业、茶制度、茶技艺和茶思想文化等为研究核心问题,对唐代茶史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系统阐述唐代茶史的历史地位。分六章对唐代茶文化展开详细论述,既可从一个文化切片观察气象万千的唐代文化总体风貌,又对整个茶文化发展史脉络的梳理具有重要意义。

(3)《世界茶文化大全》,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年。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姚国坤、程启坤、刘勤晋、鲍志成、屠幼英、郑国建、关剑平、沈冬梅、丁以寿、于良子、王建荣、郭丹英、李竹雨、夏虞南等撰著,计一百万字。全书从中国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方式与途径、世界茶文化概况、世界饮茶风情与特色、现存世界茶文化遗迹、世界茶器具大观、世界茶文化与艺术、茶文化与政治法律、世界茶叶贸易和消费、茶叶标准与质量、茶与身心健康、茶文化与世界和谐等方面,对世界茶文化的沿革和发展进行了系统诠释,是一部高屋建翎、立意深远、规模宏大、体例完备、常见新意的厚重之作。

(4)《中国茶事大典》,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年,中国茶叶博物馆编。全书分为八篇,利用该馆丰富的茶文化图书文献资料、馆藏文物等资源,图文结合,内容翔实,涵括了古今中国茶事的方方面面。

(5)《天地融入一茶汤——中华茶道中的儒学精神》,人民出版社201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李萍团队撰著。全书由品茶养心、事茶致知、修茶明德、援茶正伦、茶通天地五章构成,对中华茶道中的儒学精神作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梳理、探讨。通过心性论、认识论、修养论、交往论、境界论这五个方面,具体阐述儒学与茶道融汇交织的表现形态。

(6)《中国茶文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年,姚国坤著。泱泱百万字,内容丰厚、理念清晰、资料翔实。全书以茶的自然科学属性为起点,从梳理茶之源流开始,寻觅茶文化根脉及发展历程,由此进入茶文化的人文学科坐标系统,得以观察茶文化与生活、风俗、养生之关系,研究茶文化与民生、旅游、艺文之互动融合,剖析茶在哲学、经济、政治、社会中的权重,前瞻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复兴之途。

此外,程启坤的《陆羽<茶经>简明读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年)、朱红缨的《中国茶艺文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年)、孙忠焕的《茶文化的知与行》(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年)、王镇恒的《茶学名师拾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年)等都是有特色的佳作。

2.举办高规格的茶文化学术会议

(1)国际茶文化研讨会

2016年10月,在河南开封举办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以“弘扬丝路精神、再创茶业辉煌——兼论中国宋代及开封茶文化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为主题,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澳大利亚以及香港、台湾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共计500余人参加会议。研讨会征集470余篇论文,编辑出版论文集。

2018年11月,在湖南茶陵县举办第十五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以“茶祖留芳,茶惠天下——茶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率先阐述改革开放中的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日本环保中国茶交流会委员会常务副主席清水真理、美国七碗茶联合公司董事长奥斯汀·霍吉、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萧力争和刘仲华、新加坡留香茶艺流派创始人李自强、浙江大学茶学博士周继红等国内外专家,纵论茶文化的起源、传承、发展与交流。

(2)茶文化学术论坛

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主办,自2017年始,分别在贵州省贵阳市、浙江省湖州市、云南省勐海县成功举办三届,分别围绕“茶文化与茶道哲学”“茶文献的当代哲学解析”“茶道哲学的多重视角”的主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2017年6月,“东方文化论坛·中国丝瓷茶与人类文明研讨会”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探讨中国丝瓷茶文化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发展,从历史与遗产、传播与影响、文创与科技等方面研讨丝瓷茶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2018年4月,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国际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信阳师范学院举行。日本静冈县茶业试验场原场长、茶之乡博物馆原馆长小泊重洋,日本中国茶协会会长、世界茶联合会副会长王亚雷,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所长丁以寿、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院长郭桂义等作主题报告。

作为在浙江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主体活动之一的“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自2017年以来已举办三届。论坛就如何促进茶文化茶产业健康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茶生活的多元需求开展讨论。

2019年3月,第八届禅茶论坛在杭州灵隐寺举行。多位学者做了非常细致的文献考据和资料检索工作,对“禅苑清规”“禅师墨迹”“挂搭”“行脚僧的随身物”“茶宴与茶筵”“禅茶一味”的最早出处等有关问题做了抽丝剥缕式的考究。还有多位学者进行横向比较研究,例如中日茶礼的异同、中日茶道哲学的比较、中日茶文化传播的借鉴。

2019年6月,中国茶禅学会“2019茶与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会议围绕“寺院中茶文化”“禅茶与对外交流”“诗中的茶与禅”三个主题展开。

3.茶文化教育方兴未艾

(1)学历教育

不仅有全日制大中学校教育,还有非全日制的本专科函授、自学考试等。在本科层次设有茶艺或茶文化专业方向的有安徽农业大学、浙江树人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武夷学院、信阳农林学院、南昌大学等;在高职高专层次,国家教育部将原先的目录外专业茶艺、茶文化整合为目录内专业茶艺与茶叶营销,开设的院校有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漳州科技职业学院、武夷山职业学院、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天门职业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等20多所;2019年6月,教育部公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结果,新增茶艺与茶营销专业。

不仅如此茶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普遍开设茶文化类课程,学校数量庞大。一些中小学叶开展课外茶艺实践,少儿茶艺在一些大中城市开展起来。出版“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系列教材”《中国茶文化概论》(科学出版社2018年)、“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茶艺与茶道》(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等教材。

(2)非学历教育。

各种茶书院、茶文化传播和培训机构,数量巨大,有力地丰富和补充了茶文化教育,对茶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茶文化学科和技能竞赛影响广泛

(1)茶文化创新大赛

2016-2019年,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承办的“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已举办四届。竞赛内容包括茶文化知识、茶文化作品创作、茶艺创新三块,既有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继承,也有茶文化作品(含茶文学、茶书画、茶戏曲影视摄影)创作,茶艺的传承和创新。每年约有50所来自省内外的高校参加,参赛学生数百人,很好地促进茶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2)茶艺技能大赛

2016年、2019年,全国茶艺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分别在贵州遵义和福建武夷山举办,各省市自治区的选拔分赛也同步举行,参与人数超过数千。一些区域性的省级和地市级茶艺技能竞赛更是经常举办,福建、安徽等省每年举办高职中职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华茶艺技能赛。全国家庭茶艺赛、少儿茶艺赛也时有举办,一些茶博会中也设有茶艺竞赛项目。这些赛事扩大了茶艺的社会影响,有力地促进茶艺技能水平的提升和茶艺的传承与创新。

5.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茶叶传统制作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经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涉及六大茶类和花茶、紧压茶传统制作技艺以及茶道茶艺、茶馆茶俗等项目,确定一批传承人,茶叶传统制作技艺得到传承和保护。

6.茶文化产业蒸蒸日上

(1)茶文化旅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茶文化旅游是以茶文化为中心,进行观赏、体验的文化旅游活动。茶文化旅游融学习、体验、观光、娱乐、饮食、购物等于一体,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茶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这样对于茶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是双赢。茶文化旅游不管是在研究的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在不断的取得进步,对一些新型的茶文化旅游模式的探索也在不断的丰富。2016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出全国茶乡之旅特色路线和全国茶旅游精品路线各10条。

(2)茶文化创意产业

近年,涉茶的影视片时有播放。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2017),由孙俪、陈晓、何润东、任重、俞灏明、胡杏儿等主演。该剧以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吴氏家族的史实为背景,讲述了清末出身民间的陕西女首富周莹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茶文化视频课、茶事微电影、短视频逐渐兴起,抖音、快手等不仅有力地促进茶文化的传播,这些作品制作也构成茶文化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

(3)茶事建筑空间设计

诸如茶文化主题民俗旅馆、茶文化博物馆、特色茶室茶馆等,形成一个新的产业模式和业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对于学历和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但是目前的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不高,导致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够,发展后劲不足。同时,高素质从业人员数量也不足。

2.茶艺存在表演化、舞台化的倾向,一方面动作或造作、或夸张,违背生活常识。另一方面茶艺+的成分较多,茶艺与歌舞、武术、瑜伽、书法等杂糅,不伦不类。

3.由于近年茶文化教育发展较快,专业教学、培训师资队伍培养跟不上,特别是培训机构师资素质良莠不齐。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更是缺乏,制约着茶文化培训的进一步发展。

4.茶馆具有综合性功能,茶文化传播是其主要功能之一。但目前的许多茶馆,往往沦为棋牌室,茶文化功能弱化。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茶器具是茶文化的重要产业之一,但是目前在茶器具的开发上陷入瓶颈,开拓创新不够。

二“十四五”期间发展预判、目标及建议

(一)发展环境预判

盛世兴茶,美好生活离不开茶文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迫切。201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发贺信。在贺信中说,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2020年5月21日是首个国际茶日,习近平致信祝贺,在贺信中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当今我们所处的新时代,乃千年未有过的和谐盛世,为茶文化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和环境。

茶文化的发展进一步促进饮茶的普及化、大众化,扩大了茶叶消费人群,提升了茶叶人均消费量,让“茶为国饮”落到了实处。茶叶消费的扩大和提升,有力地支撑了中国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发展空间和经济保障。

(二)计划达成目标

1.构建现代茶文化产业体系

以茶文化产业为基础,推动茶文化产业与旅游、信息、健康、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创新茶文化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构建全面的现代茶文化产业体系。

2.茶文化普及与传承

茶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技能和学科竞赛等形式,大力弘扬和传承茶文化。让茶文化进社区、进中小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建设一批茶文化传承基地,评选一批茶叶制作手工技艺传承人,加强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3.茶文化教育和研究再上新台阶

构建以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教育及社会业余教育机构相互协作、补充的茶文化教育体系,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出版一批高质量的茶文化著作,发表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三)对政府、科研院校、行业组织、行业主体的建议

1.政府

各级政府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引导和扶持茶文化产业企业,发展和壮大茶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支持行业组织独立开展茶文化普及推广活动,支持学校依法办学。

2.科研院校

科研机构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为茶文化产业提供理论支撑。大中院校着力培养茶文化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茶文化从业人员,提升茶文化教学和培训师资队伍的水平。

3.行业组织

积极开展茶文化普及与传承工作,举办茶文化学科和技能竞赛,弘扬工匠精神,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建立职业技能等级第三方认证和评价制度。加强行业自律,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4.行业主体

行业主体要勇于探索,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切实担负发展、传播、创新茶文化的责职。

执笔人: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所长丁以寿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第29届信阳茶文化节暨2021信阳茶业博览会

【展会介绍】

以“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促进茶流通”为主题,中原经济区标志性节会,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节会品牌---“第29届信阳茶文化节暨2021信阳茶业博览会”将于4月28日至5月1日在百花会展中心举行。

信阳位于河南省南部,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不仅是革命红城,而且还是绿色茶城,“毛尖之都”,信阳毛尖和信阳红花开并蒂,相映成趣,对提升豫茶整体形象、促进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茶市繁荣,茶叶精准扶贫具有深远意义。

创办于1992年,已连续成功举办了28届信阳茶文化节暨茶业博览会,始终坚持以“发展、合作、健康、和谐”的办展理念,以服务全球茶企、茶商、茶界为切入点。是“茶与文化、茶与养生、茶与器具、茶与食品、茶与工艺、茶与包装、茶与机械、茶与生态”有益结合的国际交流合作盛会。上届有1200家境内外企业参加,参与互动嘉宾观众达10万人次,各展示单位以企业形象宣传、新品发布、网上直播销售和贸易洽谈为重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茶文化节茶博会的成功举办,为客商开拓中原茶业市场,提供更广阔的合作交流平台,现诚邀海内外客商前来参展参观,展示展销,对接洽谈,合作共赢!

【时间地点】
展览时间:4月28日至5月01日
展览地点:信阳百花会展中心(百花园对面)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信阳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

河南省茶叶协会

河南省茶叶商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新宇展览有限公司

信阳市茶叶协会

信阳市茶叶流通协会

【参展范围】

六大茶类:绿茶、红茶、白茶、青茶、黄茶、黑茶(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藏茶/六堡茶);

茶衍生品:新兴茶饮、花茶、速溶茶、保健茶、陈皮、皇菊、禅茶、茶油、枸杞、茶食品;

茶具工艺:紫砂、陶瓷、钧瓷、青瓷、汝瓷、建盏、铁壶、煮茶器、冲茶具、玻璃器皿等;

茶叶包装:茶叶盒创意设计、制作工艺,茶叶罐,袋泡茶机,茶叶包装材料及包装机械等;

茶叶机械:茶叶采摘、修剪机及茶园管理种植机械,茶叶杀青、色选、保鲜、除湿、烘干灌装、贮藏、检测技术、认证设备等;

称重/茶肥:茶秤重设备、喷码打印、防伪技术、施肥技术、农药喷洒、茶树专用肥等;

泡茶用水:茶道专用水、矿泉水、纯净水、瓶装水、泡茶机、直饮水及净水设备等;

茶工艺/延伸品:茶台、根雕、根艺、茶盘、茶服、茶市场、茶城、茶行、茶书籍、书画、乐器、端砚、香炉、砗磲、摆件、云雾假山、宝剑、沉香工艺等。

【主要活动】(主要活动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

①第29届信阳茶文化节新闻发布会;
②第29届信阳茶文化节开幕式;
③2021信阳茶业博览会;
“华茗杯”2021全国绿·红茶产品质量推选;

⑤2021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会暨全国茶行业社团组织联席会;
⑥中国国际茶商大会;
⑦信商大会;

⑧网络直播带货系列活动;

⑨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大赛;

⑩环南湾湖特色茶旅体验活动;
⑪知名茶企品牌和产品推介会;

⑫全民饮茶日、茶艺表演比赛、茶知识竞赛、特色专场文艺演出、群众性广场文化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宣传推广】

主要媒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广播电视台、信阳日报、信阳广播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抖音、今日头条、快手、大河网、大豫网、中国食品中国茶叶网中国黑茶网、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中国绿茶网中国红茶网、中国茶博会神州茶网福建茶叶、福建白茶网、信阳茶叶网等新闻网络媒体采访报道宣传本届活动;

观众邀请:通过主/承办单位邀请境内外行业主管单位、茶叶市场经营户、茶楼会所、茶贸易/代理商等前来参观采购,同时通过参加大型茶展宣传推广本届活动;

展商邀请:由各参展商邀请自身客户群到会参观、洽谈订货,通过展商的现场讲解与演示,让客户对展商的产品有深刻的了解和信任,为双方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赠票计划:印制邀请函、参观券以邮寄/派送/邮件的方式,送至最合适目标客商;

官网宣传:凡参展客商可在茶博官网或公众号上提前宣传,达到现场展示及网络推广双重宣传效果。

【参展费用(双开或指定展位加收20%.)

标准展位国内3800元/9㎡国外1000美元/9㎡

室内空地:国内400元/㎡ 国外100美元/㎡

品牌推介会→每场收¥5000元(含场地,扩音设备,照明,饮用水等.)

④参观券5万份/¥5000元(发送到专业茶楼/会所/茶室/茶社/茶莊/茶店/茶行/茶友等.)

现场广告·会刊广告(具体广告事项请与组委会咨询索取资料.

⑥预订程序:索取并签订《参展合同》后,3日内支付参展费用,组委会将保留预订展位。

【组委会联络方式】

地 址:信阳市行政中心9号楼1408

电 话:0376-3395881 3200126

传 真:0376-3200126 3395881

手 机:18137613069

E-mail:xinyuexpo@126.com


找到约185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