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有关中国茶的英语文章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我们都在茶的世界里平行而过一一第十二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散记

旷达斋 录 原创作者:小小

"六悦河茶艺国际交流团"的成员,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都是"六悦河茶学堂"的老师与学员。沈和玉与"六悦河茶学堂"结缘已四年,是高级研修班的首批学员。她在广州创制了"小茶犊"品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次随团参加第十二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她写下了《我们都在茶的世界里平行而过》一文。这篇散记,以她独特的视角与眼光,看待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看待中日韩三国禅茶艺术的异同,看待韩国茶文化的现状,虽然是个人考察与体验,却有普遍的价值和启迪。文章有鲜活的经历,有深入的思考,有精彩的意趣,虽然文字较长,却引人入胜,颇有余味,值得一读。

回来两天了,首尔的阳光一直很明亮的在脑海里闪耀。路过一些城市的街景,总会被一些熟悉的味道勾起了回忆。仁川机场的海风,点燃了夜里繁忙的韩国城市。

一人独行,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

韩国也是一个不擅长英语的地方,因此带着中国式英语的我更加毫无作用,完全靠着手机百度翻译,让手机和手机沟通的方式达到集合地。

此次是余悦教授带领我们受邀参加第十二届国际禅茶文化节交流大会。

来到集合地多是中国,日本,以及韩国的茶人。这点其实不难理解,尽管全世界都在喝茶,但是把茶上升到“道”及其他的研究,目前全世界确实只有中日韩,上至千年都是可以梳理出脉络的。

我在集合会上的欢迎晚宴里,看到了几个熟悉的老师,其中有日本的沧洋老师,韩国的崔会长,及我们国内几个茶界大咖,如余悦教授,寇丹老师,舒曼老师等。

他们大多都开始白发苍苍,研茶一生,著作无数,为茶在世界的流动和推进,努力了一生。

第二天是禅茶大会开幕式和论坛活动。开幕式上来自三国代表,用不同的仪式礼敬自家的禅茶老祖,现场一片庄重,令人感动。

我们都活在了现代,那些传统的礼仪只有在电视上看的到。在这样的传统仪式上,我们却有感同身受的触动,连空气和呼吸都是有质量的。仪式感其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能够很真实的透出一种本能的情感,这种情感是被环境催化出来的最直接的体现,因此也能够感动人。

白发苍苍的茶人,用着最传统的方式与上千年的茶人对话,那种时间和空间的流动如果不是在现场,其实是难以描述的。

(摄于首尔博物馆)

(日本仓沢行洋教授与作者合影)

下午的论坛上,多是三国学者关于茶不同方面的研究和论证,因为多是韩文和日文,听着确实很是晦涩。茶是全世界喝的最多的饮品,能够深入研究的人却寥寥可数,我跟随余悦教授快四年了,在这个老学者的身上,总觉得文人是很孤独的,文化的提炼和传承太难了,更别说商业变现了。

(著名茶学专家余悦教授与作者合影)

第三天,首尔,雨天。这天正好是茶艺公演的日子。我的那几个优秀的同学们将会在今天代表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用演绎的方式传达他们对茶和对茶道的理解。

几年的同学情谊,我们的感情很好,日常里联系的不多,各自都有自己的事业,平日里他们都是桃李芳华的老师,聚在一起,跟在余教授的身边,我们都像他的孩子一样,很是放开的热闹和搞怪。

韩国的啤酒加炸鸡,在严肃了一天后极力的勾引我们在午夜放纵。

大东门繁华似锦的免税店更加是我们这些女同学们的天堂,韩国就是化妆品的特产国,本土品牌品质很好,价格公道,比国内的要好很多。

在每人手上都有百万的韩币的基础上,我们都笑着是来为韩国的经济做贡献了。开开心心,吵吵闹闹的,像孩子一般的过了我们在首尔的第三天。

只睡了几小时的女孩们一早冒雨到首尔剧院准备公演。

这次公演是三国的代表团同台交流。肩负为国争光的使命,在国内已经是茶人榜样的,授课无数的女孩们多少有些紧张。

公演在韩国的剧院,是出售门票的,购买门票来观看的人还是挺多的。对于这点其实我觉得很感动,学茶的路其实很辛苦,茶道的演绎是需要时刻精进的,不仅仅是肢体动作,还有必须是知晓历史文化,并且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真正的茶艺,不是几句“高山流水”,“韩信点兵”就可以说明的。每一个动作不是为了取悦看的人,更多是为了见自己。门票其实不贵,但是这是一种对艺术的尊重。

茶艺,其实是一门艺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公演的节目都很好,也很成功。中国和日本的茶道其实分别很大中国的茶道趋于日常,体现了“和”还有“雅”,日本的茶道趋于自我,体现了“寂”和“清”而韩国的茶道,比较接近日本的,但是又有一些本土文化的影子,相对于日本茶道,会热闹一点和随性一点。

夜晚里来到首尔传灯寺参加韩国茶人安排的以茶礼佛的仪式,众人诵经后,看完韩国资格最深的茶师在宝殿为三宝奉茶后,我偷偷的溜到小院,和韩国茶人喝起了茶,那天夜里月亮很清洁,我在那里遇见了我的“偶像”,一个银发满头的日本茶人,在她身上觉得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茶事也很不错。顿时之间为以后不需要再考虑要不要转行而感到心安。

这几年的茶行情并不好,身边很多朋友都转行了,那时候我也动摇过是不是该换一个相对来钱比较快的行业。茶人其实还真的满穷的,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乐得自在。

在赶了5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凌晨3点到了第二会场釜山弘法寺参加百家茶会。

谈不上是不是因为上辈子来过这里,清晨望向窗台的那一眼,我就爱上了这里。林落的小村庄,远远的被黄色的杏树,红红的枫叶树包围着,远方的山,就像不小心被颜料打翻泼染了一般。阳光特别好,穿过矮矮的房子,很光明的样子。耳边传来了许多孩子的笑声,我纳闷的一看,原来这里是一个户外的游乐园。

收拾片刻来到了弘法寺,来不及理会行李,我们直接就往有茶席的地方跑去。有足球场差不多大的草坪上,各国茶人都已经摆上了茶席,这个场景,让我想起千利休的百人茶会。

大家席地而坐,在不同的茶席流动。我特别喜欢日韩的茶器和茶点心,各式的点心很精小可爱,承在纯黑色或者纯白色的器皿上,就静静的都有一种美感,让人不舍食用。

说做茶需要一颗玲珑的心,这份心思需要很细很细,需要心平气和时候的认真聚神,需要心无旁骛的不计付出,需要虔诚的用意表白。

在小小的茶点心里可窥一斑。在韩国,不论是被接待的顶级茶会上,还是我们自己点茶,茶点的精致都如影随形。这样一种精致感让人很着迷。

韩国是一个喜欢彩色的国家,在他们的茶器里倒是可以看出一二,他们会把很绚烂的颜色用在木漆的茶杯上,让喝茶变得很快乐也很年轻。

也有一些久远感觉的陶土做的茶具,说真的,我比较不能欣赏他们的拙朴,相较之下,作为中国人还是比较骄傲,我们的瓷器文明真的远在世界水平之上。中国的茶多数是六大茶类的工夫茶,日本多是抹茶,而韩国倒是多了一些花草茶。一开始我对这个有些不大清晰,但是在后面多少知晓一些。

茶会延续到下午才结束。韩国茶会南会长为我们安排了与釜山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茶会组织做交流。

我们享受了总统都没有机会享受到的最高级的茶道礼遇,为我们煮茶的是韩国最有名的茶艺老师,为我们奉茶的也是当地的老师们。

在场除了我不是老师之外,我们的女孩们也都是国内顶级的茶艺老师,所以即便是语言不通,也丝毫不影响大家的交流。


韩国的白浚老师早期在中国学习了两年的茶道,通过了高级茶艺师以及高级茶评师的资格。茶室里有一个奖牌,上面写着“中道第一”,他问我是不是“中国的茶道第一”的意思,我和他说,中和道是要分开理解的,在中国,“中”代表了“中正平等”的思想,“道”应该指的是茶道。茶道应该在中国是儒道释三种哲学思想的载体和体现。

对于这个观点,后面在釜山女子大学的茶博物馆里就得到的证实。

这个茶会组织在当地是以推广茶道为主的培训机构,老板非常有钱,在釜山有很多产业,包括我们当天入住的酒店,及吃饭的酒店都是她的产业,她开设这个培训机构收费并不高,一节课大概就是百元左右人民币。这在韩国基本就是保本维持日常的收费。

韩国的茶道和花道都是贵族活动,玩的成本很高,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承受的。老板是个中年妇女,非常谦虚,她知道余悦教授在国内的影响力后,非常尊敬,更说自己每年都会到浙江大学学习和交流。

有时候,人做点自己喜欢和有意义的事情,其实还是很幸福的。


釜山临着海边,这里的海水和天空一样都是干净而且湛蓝的,国内的靠近岸边的海很多都被圈养起来做养耗场了,但是这里没有,海就是海,海鱼就是海鱼。我们去了釜山的海东龙宫,和国内的大部分禅寺一样,有观音,有大雄宝殿,有弥勒佛,其实在这些很传统的地方,满是中国文化的影子。

想到这点同行的蔡同学就一路在寻找,不断的在证实韩国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实蔡同学应该去景福宫走一走,他们的皇帝着装是中式的,圣旨,仪轨记录,全部都是汉字,哈哈。只是可惜,韩国废除了汉字,启用了现在毫无美感的韩国文字,可能也是为了彰显他们独立自由的强烈意志吧。

这几天试着去听懂他们的韩语,我是潮州人,发现有些发音和我们潮汕话很接近,难怪有记录说,潮州话是目前最接近唐朝语言的方言,程同学念念不休的是自己在韩国多呆一个月,估计都能听懂韩语了。

釜山有个“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茶馆,据说这个茶馆在韩国都是很有名气的,来打卡的人不少。

茶馆位于建筑的二楼,一部分区域是榻榻米的,一部分是茶桌的,一些外国人大多喜欢靠着茶桌,每一个茶桌都挨着落地窗户,窗户外面就是一片没有边际的大海,海面上时不时会有鸟飞过,那个感觉就像看着韩剧一样,每个人都是主角。

临着海边是一条典型的韩国公路,我觉得韩国的公路确实很有意思,都是盘山而去,要比国内的陡峭一些,韩国地方不大,很多房屋都是开发山坡而建,路面指示很粗大明显,但是非常干净,我自觉像我我这样车技的人在韩国开车和停车都是很挑战的事情。

我们包了最大的榻榻米的那家,也包下了最好的风景,除了漂亮开阔的海平面,还有各个角度穿梭而来的阳光,那时候才真正明白什么是“时光”的意思。都说美好都是用来虚度的,我们愿意放下一切,和有趣的朋友们一起虚度时光。

这次我们可爱的师母因为担心余教授的身体,也一同前行,一路上呵护备至,二人甜蜜有余,相敬如宾,让我们小辈们都非常的羡慕。正好那天是二老结婚四十周年日,我们这些小年轻都非常的兴奋,平日治学严谨的余伯伯当场就给师母很有爱的单膝奉茶,那个感觉犹如求婚模样,只是把戒指换成了一杯清茶。师母的脸上既是幸福也有一些羞涩,我觉得当时候的空气都是甜的。婚姻四十年,还能如此甜蜜和彼此理解,让我们深受感动。

这个世界上,能走到一起很容易,能相守一生的减半,能够不陷于日常柴米油盐的琐碎里磨去耐性,能够保持浪漫的没有多少。我在二老身上看到了夫妻之间的那种理解尊重还有成全,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

靠着釜山海边吃了一顿不错的海鲜汤泡菜饭,稍微安慰了下我们的肠胃。回国后的龚同学第一时间就是上称,发现自己8天瘦了5斤,直叫说她妈妈都不认得她了,这点怪不得她,我们在韩国七天,每天基本都是泡茶和泡饭,为此我们总是强烈想念“肉,肉,肉”。韩国的饮食挺有意思,家家户户都有泡菜缸,简直无泡菜不欢。他们说是因为韩国一入冬就寒冷,泡菜是储粮。

我觉得韩国的饮食精神非常好,对待吃饭这个事情非常的认真。所以大街小巷上最多就是吃饭的地方,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泡菜加泡饭。

回国给儿子带了一个韩国的铁碗,上面有个“福”字,就是想提醒自己,只有好好的对待吃饭这个事情,才能好好的生活,吃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sdfd

最感动的一餐应该是我们来到河东郡第一个做出茶的地方,山上的师父知道我们过来,特意下山为我们精心准备了午餐,那一天我们集体感恩,颗粒不剩的把饭菜都吃完了。

我想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带着爱的人再这个地方,这里的路是被金黄色的杏树交织着延伸的,这里的窗户推开,就像一幅画,一探头就是满树橘红色的柿子果,这里门前还有一棵很古老的杏树,在雨天里安静伫立,和后山的茶树,古瓦的茶室,罗列整齐的泡菜缸,成了一副可以让人安静下来的画面。

制茶师拿出韩国的茶和我们交流,包括他们的工艺,还有种植的情况。我们像往时一样用玻璃壶对茶进行品鉴,据说这里出产的茶在韩国是最顶级的,一斤售价韩币100万。

我们喝着这个茶,觉得像国内的红茶,但是又少了红茶的甜香,茶的味道不浓,汤色红艳。茶师说那不是红茶,是他们当地的茶,这个茶喝了不会影响睡眠,然后对肠胃很好。具体名字我也叫不上来,看叶底像普洱熟茶渥堆打不开的样子。

不明所以之下,为了感恩这份交流,我们的蔡同学花了80万韩币把2斤的茶买了下来准备回国做研究,我想有机会要和他蹭点做分享才行。

我们的行程很紧凑,下午到了釜山绿茶研究中心。

河东郡在韩国是很重要的产茶地区,这里海拔不高,但是因为临着海,气候很适合茶叶生长,只是可惜了,所谓高山出好茶,没有海拔,倒是有些先天不足。在这个山清水秀地方,研究中心很干净明亮,充满时尚感。研究中心的主任和我们介绍了韩国茶叶的来源,还有茶叶在韩国的种植和推送情况。

我在这里感触很深的是,韩国的茶叶开始于唐朝887年,从中国带来的茶树种子培植的,他们对《茶经》的研究很深刻,甚至制茶采茶,都是按照《茶经》的每一条来做的。另一个感触很深的是大韩国果然是化妆品的特产国,他们对茶叶的深开发,很多用于日用化妆品,为此我们一行十几个女孩子,把他们研究中心的茶叶提取的面膜,面霜全部清空了。

我也在此看到了茶叶未来更大的深挖掘的空间。国内很多从事茶生意的人都在卖茶的事情上打圈,或者在颐养自己的心性上乐此不彼,也有一些面临发展瓶颈,其实我想说,是因为他们懂茶的太少,眼界还不够宽广。

在研究中心为我们泡茶的是韩国最好的泡茶师,有点像我们的评茶师,白天喝着不够过瘾,晚上邀请我们去他家继续交流。

那天晚上我亲爱的程同学奉献出了一泡82年的老岩茶,狠狠的慰藉了一下我们对茶的渴望。通过和茶师的交流,其实他们现在主要的茶有三种,绿茶,红茶,还有白茶。绿茶方面他们很崇尚中国的龙井茶,看来我们的龙井真的是盛名在外,而红茶方面他们偏轻发酵的工艺,我们一开始觉得他们对红茶的工艺掌握不充分,后面才知道他们也可以做出中国红茶的味道,只是他们本土更喜欢印度红茶的口感。

所以有时候我们真的不能带着大国的骄傲去看待一些事情,茶也有水土之分,不同的国家的饮用习惯决定了茶的最后口感走向,保持中正之心是多么不容易啊。

而由此也知道了为什么他们韩国也会风行花茶,我想也是受西方文化对韩国影响的原因。韩国是发达的国家,世界各地往来的人很多,不同的口味习惯,必定导向了这里的市场和品类。

这点也让我重新思考我们目前做的茶包的未来产品系列。我们会不会也对市场,对消费者还不足够的了解。

紧接着我们去了河东郡很大的一个茶店参观,那里分成了几部分,分别有中国的瓷器和韩国本土瓷器,有韩国的本土的散茶,还有就是比较时尚便捷的茶包系列。

这个店我非常喜欢,产品的陈列和休息的空间做了很好的分割,留出了足够的体验空间,广州的树德生活馆的感觉和这个店有些像,不过这个店给人感觉很温暖亲切,这或许和店员及采用的空间设计有关,而树德生活馆的感觉会高冷一些,少了一些人情味道。

正好那天下着雨,路边的杏叶随风飘落了满街,室内的茶是温暖的,音乐也是柔和的,我们在这里的体验感很棒。来这里的年轻人也非常多,并不如他们想的年轻人只喜欢喝咖啡,我看到的是年轻人对茶和对健康的一种正向的态度。在那里售卖的多数是茶包,各式味道的茶包,明亮,细致,品质,快乐,这些都是我能体会到的。这些体验也让我很兴奋。

夜里我们到河东郡的跳蚤市场疯狂购物

很快大家都到了归程,我决定在首尔多呆两天。首尔这个城市,我和你匆匆一瞥,并不知道你的魅力在哪里。于是送完老师们,一个人背包开始自己的晃荡。

时间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我选择了仁寺洞和景福宫。据说仁寺洞在韩国是保留本土文化很好的地方,有点类似广州的永庆坊,是文艺打卡的地方。其实商业的部分都雷同,但是我对他们文化的装点特别喜欢,那些小房子的门口都种满了鲜花,许多有个性的陈列。

受益最大的是在这里走进韩国茶饮界最大的品牌店OSULLOC,因为国内做茶包的品牌并不多,在这店里我看到了很多茶包经营的精彩之处。店的生意特别好,有本土的也有国外的,都很喜欢选购茶叶。不管是店里的购物气氛,还是产品陈列,展示,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另一个地方就是深埋在闹街里深巷的一家茶馆,去的多数是当地人。茶馆像日本的那种小庭院,种满了植物,暖色的榻榻米,让人很容易就放松。环境的舒适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饮茶单上,我看到了很多古时候以茶为药的茶方,譬如覆盆子茶等。

那天下雨后有些冷,走了近8个小时,人非常疲惫,看到茶单上有个“肉桂”,大致的韩文里有“姜”的字样,就点了这个,按例上茶都配有点心。茶用大碗装着,闻着有一股子的姜味道,上面浮着杏仁,喝着有些辛辣,茶谈不上好喝,但是身体却瞬间暖和,人马上松弛下来,头也没有那么痛。我估计里面应该是姜,桂皮还有杏仁。真的非常棒。


走完仁寺洞,一看景福宫就在附近,勉强自己再把景福宫给走了,也算是来韩国打卡了。景福宫真的很小,在韩国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故宫。我了无兴趣的走了一圈,最喜欢的是宫墙上满是“万寿”的图案,黄色的,很喜庆高贵,而最后惊艳则是最后面的一片杏树林。秋天的韩国啊,如果让人流连忘返的,我想就是火红的枫叶和黄到纯粹的杏树叶了,风一吹,我们就跟着也浪漫起来。人有时候懂浪漫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浪漫总是与多情在一起,这份多情,是对自己以及对天地。心情愉悦的不得了。

满满的美,满满的丰收,满满的思考,满满的情谊,满满的反省。和其他几个老师都是老朋友了。

新朋友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和我同叫“小小”的小小姐,大家调侃我们说我是小小,那个是小小姐,小小姐是一个极为温和又可爱的女人,长的小巧,但是很可爱,说话总是细声软语的,非常温和,我和小小姐都有帽子情结,在韩国每一处有卖帽子的,我们都会上前选帽子。

小小姐说话不多,后面才知道她的儿子在澳门读大学了。最后一个晚上,

我和小小姐一个房间,我们聊起很多人生往事,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故事,小小姐经历了太多事情,将自己的骄傲磨成了温和,将不甘心变成了平淡接受。重新认识自己,开始学化妆,学瑜伽,学茶道,学一个人旅行。

很多时候,不需要自己去经历所有,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是可以相互照亮的,譬如这位小小姐就把我照亮了,女人,不管任何时候,都应该好好的爱自己和接受自己,人生可以没有长度,但是人生不能没有深度。

这次行程就像在人生里涂上了一笔有关彩色,有山影,有灵魂。

回国后第二天,著名主持人李咏走了,隔天金庸走了。很多人都在怀念自己已逝去的青春。而我最好的年华,最美的青春,都在这个世界里,和茶平行而走,毫无休止的继续。

很认真的记录这一路,更是不断的在拷问自己,有些东西,永远都无法放弃,譬如心中所爱。忘记掉所有的伟大吧,把微小的事情全力以赴的做好,于是我们便可以安住了当下,忘记了迷茫和焦虑。

借此文,记录和祝福我们的朋友们。

背后石碑韩文的意思是"心想事成"

2018年10月30日,写于广州,沈和玉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看她的故事。

▼往期精彩回顾▼

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在韩国举行,六悦河茶艺国际交流团展现风采,载誉归来!

题画诗的价值

静逸:文人画逸品中的另一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小编:暖阳

END

余悦教授

著名茶文化专家、

民俗研究专家,

“中国茶文化学”首倡者与理论奠基人,

“悦读茶书会”倡导者与推动者。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总主笔、

全国《茶艺师》培训鉴定教材主编,

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副主席,

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会长,

硕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悦读茶书会

悦读茶书,悦读好书,悦读社会,悦读世界。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茶是否能让你想起童年的美好回忆?

首先向各位读者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Julien,我来自法国。我对中国茶的喜爱跟大益有着解不开的缘分,在中国读书时,有幸参加大益茶道院组织的茶会体验活动,让我对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茶文化的热爱也更深了一层。

非常高兴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向各位读者朋友们介绍法国茶文化,让国内外的茶友慢慢了解到茶在法国社会扮演着什么样的一种角色。今天是小编撰写的第一篇文章,以后我将从法国饮茶方式、茶历史、茶品牌、消费现状等等主题为大家介绍法国的茶文化,也希望能跟大家一起学习。

作为入门篇,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相当“浅”的文章,以后的内容便要越来越精彩了。我们就不多讲了,动起笔来!


唤醒文人墨客记忆的茶配小蛋糕

对于一位法国的伟大作家而言,茶配小蛋糕能使他想起早就被忘掉的童年生活回忆。他是谁呢?我们一起来探索探索。

在法语里面有一种家喻户晓的表达方式叫 “Madeleine de Proust”(汉语直译:普鲁斯特之玛德琳蛋糕)。这一个表达方式指的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应该都体会过的感觉,那就是当你看到了某个场景、某个人、某个东西、闻到了某种香气、吃到了某种味道,突然间使你回忆起往年的生活片段。值得强调的是,这个表达方式往往是褒义的,你回忆起的是曾经的美好时光。有些事情即便给我们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把这个记忆存在我们脑海里的一个“抽屉”里面,直到某个东西刺激到你的大脑之时,我们才会再次拉开这个抽屉。这种回忆起过往的美好的感觉,我们就叫它 “Madeleine de Proust”。

法国特色:玛德琳蛋糕
图片来源:https://www.shiokmanrecipes.com

这位法国作家是谁呢?想必读者朋友们都听说过法国著名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普鲁斯特出生于一个既富有又有文化的家庭里面。他1871年出生在巴黎,1922年逝世,安葬于巴黎著名的拉雪兹神父公墓。普鲁斯特一辈子身体不佳,患有哮喘病。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加入文人、知识分子及艺术圈,因此他在不少法国人印象当中是一位非常奢侈的作家。

马塞尔·普鲁斯特

1907年普鲁斯特开始撰写他最有名的佳作《追忆似水年华》。《追忆似水年华》是一系列书籍,普鲁斯特带着读者探索他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较为特别的事情。在这佳作里的“回忆”即英语的“Memories”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追忆似水年华》分为7本小说,每一本讲述普鲁斯特不同年龄段的生活。我们今天要关注的其中一本叫Du côté de chez Swann(即第一本)。一杯茶很快就要出没了!请耐心等待。

在书中的第一章里面,普鲁斯特描述他小时候在姨妈家度假的美好时光。姨妈住在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拜访他们家的贵族邻居及知识分子络绎不绝。

普鲁斯特长大了,他有一次回到家里时,因母亲看到外面天气很冷便为他悉心准备了一杯菩提花茶和玛德琳小蛋糕。喝掉一勺带着玛德琳蛋糕渣儿的菩提花茶,他突然回忆起他小时候在姨妈家度过的美好时光。这个味道正是他姨妈经常为他准备的下午茶,也就是一口浸在菩提花茶里的小玛德琳。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详细地看看具体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笔者从原文中摘取了我们正在关注的这一段话:

“(……)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腭,顿时使我混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也许,这感觉并非来自外界,它本来就是我自己。我不再感到平庸、猥琐、凡俗。这股强烈的快感是从哪里涌出来的?我感到它同茶水和点心的滋味有关,但它又远远超出滋味,肯定同味觉的性质不一样。那么,它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哪里才能领受到它?(……)

虽然我当时并不知道——得等到以后才发现——为什么那件往事竟使我那么高兴,但是我一旦品出那点心的滋味同我的姨妈给我吃过的点心的滋味一样,她住过的那幢面临大街的灰楼便象舞台布景一样呈现在我的眼前,而且同另一幢面对花园的小楼贴在一起,那小楼是专为我的父母盖的,位于灰楼的后面(在这以前,我历历在目的只有父母的小楼);随着灰楼而来的是城里的景象,从早到晚每时每刻的情状,午饭前他们让我去玩的那个广场,我奔走过的街巷以及晴天我们散步经过的地方。就象日本人爱玩的那种游戏一样:他们抓一把起先没有明显区别的碎纸片,扔进一只盛满清水的大碗里,碎纸片着水之后便伸展开来,出现不同的轮廓,泛起不同的颜色,千姿百态,变成花,变成楼阁,变成人物,而且人物都五官可辨,须眉毕现;同样,那时我们家花园里的各色鲜花,还有斯万先生家花园里的姹紫嫣红,还有维福纳河塘里飘浮的睡莲,还有善良的村民和他们的小屋,还有教堂,还有贡布雷的一切和市镇周围的景物,全都显出形迹,并且逼真而实在,大街小巷和花园都从我的茶杯中脱颖而出。”

果然是大文豪的文笔了!读者朋友们有没有过类似的感觉?一杯茶有没有让你回忆起某个东西、某个场景或某个人呢?以后就多留意一下,也许经常会发生类似的感觉。谁也没有想到茶配小蛋糕的力量有多大。众所周知,法国人非常喜欢吃甜的,茶配甜点这种习惯,也许是从普鲁斯特开始的。

普鲁斯特与玛德琳蛋糕

图片来源:https://www.pinterest.com/pin/260997740878573742


在19世纪末,茶又重新开始被法国贵族接受并受到认可

有关茶是什么时候进入到法国的话题,我们的同事艾米拉之前有写过文章,所以我们在这里就不多讲了。其实茶让普鲁斯特有了 “Madeleine de Proust”的感受之时,茶又重新在法国的贵族圈备受欢迎起来。

1636年,荷兰开始往法国供应茶叶,从那时开始法国人慢慢认识了茶叶。17世纪,茶开始流行于法国的贵族圈,也是这时候开始了它与咖啡、热可可的“冷战”。17世纪和18世纪,茶以较慢的速度进入到了法国社会。但可惜的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因为茶被视为是有钱人的饮料,所以茶的消费量突然下降了。19世纪时,为了避免水中的细菌影响健康,法国老百姓有喝热水加茶叶的习惯。只不过这个习惯很快就被来自法国殖民地的咖啡取代了。

法国第二帝国期间(1852年至1870年),茶在法国又开始受贵族圈的欢迎。欧珍妮·德·蒙提荷皇后(拿破仑三世的妻子)在巴黎开了第一家私人茶庭,后来巴黎的茶庭就越来越多了,但依然是顶层社会的象征。法国著名马卡龙店La Durée(拉杜丽)1862年在巴黎也开了第一家店。那时,巴黎顶层社会对远东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让他们对茶叶产生了兴趣。


回顾一下历史

19世纪初,法国试图在它的殖民地土地上种植茶叶,结果令人失望。后来在同个世纪,法国还试图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茶叶,结果更令人失望。后来种植范围仅限于植物园,比如目前巴黎的卢森堡公园。

20世纪初茶在贵族聚会上(社交聚会及下午茶)一度盛行。

到了30年代末,法国主要购买来自中国和印度的茶叶。但真正爱喝茶的不是法国人,而是法国殖民地人民。那时法国茶叶进口量为1350吨、突尼斯2093吨、埃尔及利亚进口量为1569吨,到了50年代埃尔及利亚茶叶进口量翻了一倍,1956年达到了3846吨,颇受欢迎。

二战时法国几乎没有茶可喝了,那是因为德军占领了半个法国,也控制了法国不少资源包括农产品。

80年代,法国茶的消费量上升了,国家也迎来了本土的茶叶新品牌。

小编希望这篇文章能让读者朋友们对法国的茶文化产生兴趣。在下一篇文章当中我们会了解一下法国有名的茶叶品牌,让我们拭目以待把!

文 Julien

编辑 yan

东方树叶影响欧洲:茶史是东西方文化交融、文明互鉴的历史

  从欧洲人对“百病之药”的追求,到茶叶成为欧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从茶叶影响欧洲艺术与制瓷业的发展,到如今风靡欧洲各地的“泡泡茶”,一部茶史就是东西方文化交融、文明互鉴的历史。

  《环球》杂志记者/桂涛(发自伦敦)

  英国诗人爱德华·杨在1725年用一首诗来描写美女喝茶时的仪态万千:“鲜红的嘴唇,激起了和风,吹冷了‘武夷’,吹暖了情郎,大地也惊喜了!”

  诗中提到的“武夷”是指武夷茶,由于当时已大量进入欧洲,为人们所熟知,因此常被用来指代中国茶。武夷茶作为中国茶的缩影,从明末清初开始传入欧洲至今,始终是中国的“形象大使”,塑造着欧洲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知。

  自武夷茶来到欧洲,中国茶对欧洲的影响日深:从欧洲人对“百病之药”的追求,到茶叶成为欧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从茶叶影响欧洲艺术与制瓷业的发展,到如今风靡欧洲各地的“泡泡茶”,一部茶史就是东西方文化交融、文明互鉴的历史。

  “武夷”,茶到欧洲

  欧洲有关茶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16世纪中期,其后几十年,荷兰人威廉·里安向西方引入了第一批茶树样品。1610年,茶第一次抵达阿姆斯特丹,并在随后几十年内来到法国和英国。

  有趣的是,茶在抵达欧洲之初,被认为具有治愈疾病的神奇力量。17世纪60年代的欧洲茶叶广告语是:“一种质量上乘的被所有医生认可的中国饮品。”被译介到西方的茶叶疗效包括净化血液、治疗多梦、让人宽厚待人等。

  一位荷兰医生在其发表的一篇关于茶叶、咖啡和巧克力益处的研究文章中,十分推崇武夷茶,建议病人连续喝50杯甚至100杯武夷茶,并坚信这样的习惯可以治疗结石和疟疾等疾病。

  据史料记载,武夷茶早在唐代就已成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被列为“贡品”,元代武夷山还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明末清初,武夷茶开始传入欧洲,到清康熙年间,大量远销西欧,备受喜爱。在欧洲贵族中,武夷茶甚至有“百病之药”的美誉,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的总称。

  在18世纪的不少英国诗作中,“武夷”就被用来指代中国茶。比如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在其《额发的凌辱》一诗中就称茶为“武夷”,他在1711年所作的一首赞美诗中如此歌唱制茶之美:“佛坛上的银灯发着光,中国瓷器里的热气潮漾。赤色炎焰正烧着辉煌。陡然地充满了雅味芬芳,银茶壶泻出火一般的汤,这美妙的茶话会真忙!”

  当时,茶话会这一形式已在英国流行。特别是东印度公司成立后,武夷茶不断进入欧洲,热衷俱乐部活动的英国人自然将饮茶纳入其中。据说当年伦敦俱乐部的茶话会十分受欢迎,诗人约瑟夫·艾迪逊和著名散文家、字典编纂家萨缪尔·约翰逊等人均是俱乐部茶话会的常客。

  欧洲无茶不现代

  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阿兰·麦克法兰在其《现代世界的诞生》一书中写道,喝茶给英格兰人带来了一种实际上属于“现代”的饮用模式。他认为中国茶从多方面影响了英国现代社会,比如饮茶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女性的地位、艺术和审美的本质,甚至整个国民的气质。

  麦克法兰在《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中进一步提出: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史似乎存在着一条线索,那就是茶叶“征服”世界的历史。他认为,从中国进口茶叶,茶水中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这种饮用习惯和生产方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动力之一。

  事实上,从欧洲最“爱茶”的国家——英国的历史中,就能清楚看到中国茶对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的特色之一就是不断普及的饮茶之风,下午茶和会议期间的茶歇,至今仍然是许多英国人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从17世纪起,饮茶之风席卷英国宫廷。随着英国与东方贸易体系相连,茶叶变成中国向英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价格的下降也让茶叶走入寻常百姓家。

  18世纪30年代,欧洲的快速帆船驶向中国,直接导致茶叶进口量激增、价格下降。到18世纪中期,英国人无论贫富贵贱,几乎每天都要喝茶。

  出生于19世纪中叶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奠基者索绪尔就记录道:“英格兰各地都流行喝茶,而且一天要喝两顿,虽然花费不少,但是最贫贱的农民也像富人一样,每天要喝上两顿茶,茶叶消费总量极大。”他估计,每个英格兰人,无论男女,一年平均要消费4磅茶叶,委实惊人。要知道,1磅茶叶大约可以冲泡出200~300杯茶水。

  茶叶不仅为西方新的城市文明奠定了基础,也助推了工业化起飞阶段英国的经济发展,对工业革命的完成功不可没。阿兰·麦克法兰在《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中写道:“茶水逐渐作为工人们放松与提神的一种重要物质被大量饮用……茶成了18世纪后期工人阶层的新型膳食制度的中心。”茶和糖与当时社会对产业工人体力和注意力的要求相契合,其作用丝毫不亚于工业革命期间轰隆作响机器上的润滑剂。

  伴随着“日不落帝国”的扩张,茶叶不仅作为重要的商品进入更广阔的国际贸易体系,饮茶也成了一种世界性行为,跟随着帝国的舰队和商船传到世界各地。连当年被流放到澳大利亚的英国中低层民众,都把饮茶的习惯带到了那片放逐之地。

  为“茶叶加瓷器”疯狂

  茶叶的流行还推动了与其密切相关的瓷器进口贸易,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欧洲本土制瓷业的发展。欧洲商人发现,从东方运回茶叶时,瓷器可以压舱,也不会影响茶叶的品质。于是“茶叶加瓷器”的组合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常见的货物。

  得以一窥中国瓷器真容的英国王室与贵族为之疯狂,竞相收藏,既用作餐饮器皿,也用作室内装饰。钟爱中国瓷器的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就曾为他的情人修建一座瓷塔,中国瓷器让国王逃离现实,遁入梦幻。

  在当时,拥有一件被称为“白色黄金”的中国瓷器成了身份与品位的象征,是普通英国人奢侈的梦想。当时的英语中,有了“像明朝花瓶一样稀少”这样的说法。普通的中国瓷器,到了欧洲就是天价。1680年,在荷兰出售的中国小茶罐,利润率竟超过800%。

  昂贵的中国瓷器催生了欧洲本土对廉价瓷器的渴望,也因此推动了德国、英国等地制瓷业的发展,催生出英国斯托克、德国梅森等一批欧洲瓷都。今天在英格兰中部特伦特河畔的斯托克,当地人还会讲述当年中国的茶和瓷器如何造就了这座英国瓷都,老人们还会回忆起当年斯托克的兴盛:“每到下午茶时间,几万个英国家庭里的斯托克瓷器就开始叮当作响。”

  瓷器和茶叶给欧洲人带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延续至今。对贵族来说,茶叶是财富,是浪漫,是健康;瓷器是权力,是美丽,是激情。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那句“给我倒杯茶吧,艾兰小姐,请用这精美的中国瓷杯”,不知刺激了多少人对中国茶叶和瓷器的占有欲。

  茶味新时尚

  如今,在英国上流社会,喝茶仍是件大事。从事礼仪培训的英国礼仪专家威廉·汉森,在其培训课程中,就专门设置了如何与英国王室、贵族喝下午茶的教学内容。

  《环球》杂志记者曾采访《唐顿庄园》中“唐顿”的原型——海克利尔庄园主人、第八世卡纳峰伯爵夫人,她对来访者是否满意面前的茶水十分在意,仿佛那是评判招待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准。在今天,送英国人一盒中国茶永远是“不会错”的礼物。

  东方茶叶对欧洲最新的影响可能得算是珍珠奶茶。这种被称为“泡泡茶”的饮品风靡英国,在许多欧洲大城市也都能寻到它的踪影。在伦敦的中国城,每走几家就能遇到某个品牌的奶茶店。据统计,仅在伦敦中国城及附近区域,就有接近20家店铺在售卖中国茶饮,竞争非常激烈,店铺密度超过了星巴克。

  台湾“日出茶太”奶茶目前在英国拥有26家门店,其中8家在伦敦,是英国门店最多的奶茶品牌。奶茶店门口似乎总在排队,中国人外国人都有,年轻人居多。包括红茶、绿茶、烤茶、乌龙茶、玄米茶、铁观音等在内的各种茶饮,都被用来制作奶茶,特别受爱喝茶的英国人青睐。英国“日出茶太”的市场部负责人朱依丹告诉记者,因为奶茶广受欢迎,他们计划在明年3月底前在英国再开4家店。

  朱依丹回忆,曾经有个13岁的英国小男孩因为爱喝“泡泡茶”,特意给奶茶店写了一首诗,让妈妈寄来:“珍珠闪耀、珍珠挤爆,珍珠一粒又一粒……冰冷炫酷的杯子,加上醇香的茶……那味道就像一场美梦……”

  英国中国美食节组委会主席唐诗认为,中国茶早已被欧洲人所接受,并且占领了一些高端市场,现在伦敦很多五星级酒店的英式下午茶有来自世界上著名产茶地的茶叶,其中包括中国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等等。

  她告诉记者,包括珍珠奶茶店在内的茶饮店在英国越开越多,国内不少奶茶品牌也摩拳擦掌,准备抢滩伦敦。

  “对于年轻人来说,中国的珍珠奶茶更像是一种时尚,好的包装设计和产品呈现方式,能够让一杯奶茶摇身变为人们手中的饰品,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从而在英国这个时尚的国度吸引着更多消费者。”朱依丹说,在2020年的英国中国美食节上,预计会有中国的奶茶品牌出现。

  来源:2020年7月2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5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