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政和茶厂

找到约20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因茶得名,政和如何兴茶

近日,在广州芳村茶城,来自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古老茶村——锦屏村的300公斤白茶,以99.6万元被抢购一空。

当天,2023中国白茶城首届广州产销对接会在芳村茶城举办,来自“中国贡眉之乡”政和岭腰乡的“锦屏野小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中国白茶城为选出高端的政和白茶,此前组织专家开展三次茶样盲评,从锦屏村10余家茶企业中评审30多个茶样,再从中选出2款产品,经过岭腰乡授权区域公共品牌“锦屏野小白”后,首次在芳村茶城亮相。

政和县有“千年白茶,百年工夫”之称,产茶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宋元时期,政和就已成为著名的建安“北苑贡茶”重要产地之一,茶事自宋始兴盛。

千年前,宋徽宗盛赞政和白茶“如玉在璞,它无与伦也”;千年后,政和因茶兴业、以茶富民。

△东平凤头茶园 徐庭盛 摄

一朝天下知,一脉传千年

“大家抬头往上看,这就是政和白茶经过福州,再转香港出口国外的万里茶路路线图……”

近日,在政和白茶制作技艺传习所,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和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政和瑞茗茶业负责人余步贵在为外地茶友们讲解政和白茶的文化历史,带着他们近距离体验政和白茶制作技艺。

“政和是最早发现大白茶的地方。政和的茶,起源于唐末,出名于宋朝,鼎盛时期在清朝。”聊起政和白茶的发展历程,余步贵如数家珍。

政和县古称关隶,产茶历史悠久。尤其到了宋代,成为重要的北苑贡茶主产区,生产的白茶备受推崇。

宋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和茶文化大兴旺时期。五代后周灭亡后,宋太祖于开宝元年(968年),接管了北苑御茶园。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朝廷开始派官员驻北苑监造团茶。在咸平初至庆历初的40多年间,先后有丁谓和蔡襄任福建路漕(转)运使,驻建安督造贡茶。当时,建安、政和均为贡茶主产地。

宋代之贡茶除了极品供皇帝享用外,还要赏赐给皇亲、大臣,需求量很大,光靠官焙远远不够。于是茶官每年在北苑周边举办斗茶赛,从私焙中斗出一部分好茶并入官焙之茶,再统一编排次第之后一起入贡。

作为皇家御茶的生产地,最兴旺时期整个北苑茶区有官、私茶焙1336处。这众多的官、私茶焙中,有不少就在政和境内。

在针对私焙而举办的斗茶赛中,关隶之茶屡屡拔得头筹。茶官们发现,关隶之茶与其他茶有所不同,关隶境内有许多野生茶树,叶片覆盖着许多白色的毫毛,做成团茶之后,泛起的汤花(即茶沫)也特别白,会吸附在盏壁上经久不散。他们把这种茶命名为“白茶”。

茶官们把白茶作为取悦龙颜的法宝,在编排贡茶的序列时把以白茶为材料的龙团胜雪排在第一,有时候直接以白茶为名排放在第一。在茶官们的严格遴选和举荐之下,白茶成了皇家至爱。

宋徽宗特别钟爱白茶,在《大观茶论》中专门针对白茶做了描述,他写道:“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三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銙而已。”

宋代政和所产之茶多数正是这种由“崖林之间,偶然生出”的野枞培育而成的白毫茶。这种白毫茶通过建州北苑上贡到朝廷,所以当年蔡襄在任福建漕运史时,写出了《咏白毫茶》:“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过寒入春生。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

关隶这个小县,也因为白茶走进了宋徽宗的视线。但是“关隶”这个地名,令宋徽宗无法与他喜爱的白茶联系在一起,认为这个名字配不上白茶之雅。

于是,宋徽宗就把自己的年号“政和”赐给关隶县作为县名,诏告天下。政和因白茶而得名,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茶而得名的县,从此政通人和,名垂茶史。

时光流转,这一茶“脉”,传承了千年。

做香一片“叶”,致富有支柱

杨声明是政和县星溪乡富美村的茶农,承包了村里60亩的茶山,创办了小规模茶叶加工厂。近年来,受益于政和茶青价格不断上涨,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不仅把业务拓展到广东梅州,还开了3家连锁店。

富美村是政和第一茶村,茶叶种植面积近8000亩,人均茶山面积3.5亩。近年来,不少农户因茶脱贫、致富。

“这几年茶青价格涨得快,连老人小孩利用空余时间拣茶针也能赚到钱,我们村每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大有人在呢。”杨声明说。

把一片“叶”做成大产业,是一代代政和人的梦想。

政和县的茶产业化发展,要从1958年说起。当年,政和县创建了首个以茶叶生产为主的国营茶场——国营稻香茶场茶叶加工厂,在茶叶栽培技术推广和茶叶品种引进方面,稻香茶场发挥了示范性作用。

到了21世纪,政和白茶迎来了产业全面复兴的盛况。

2007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对政和白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3月,政和县被命名为“中国白茶之乡”。同年5月,政和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同年8月,政和县牵头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 政和白茶》国家标准。

2017年,白茶制作技艺(政和)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政和白茶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独特品质,在市场的推动下,政和白茶越来越多地走进大众视野,相信政和白茶产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余步贵说。

正值围炉煮茶好时节,12月初,一场公益文化主题茶会活动在隆合茶书院开展,围绕“时光中的政和”主题,80多位来自五湖四海的茶友共叙茶缘,体悟“中国白茶之乡”的文化魅力。

近日,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第一批南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习所名单,白茶制作技艺(政和)非遗传习所(福建省隆合茶业有限公司)榜上有名。隆合茶业成立于1993年,是当地集茶叶生产、销售、科研、茶文化传播和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龙头茶企。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政和白茶的技艺传承、人才培养等不断提升。日前,隆合与吉林大学、浙江大学、武夷学院签约合作,为茶叶丰产增效注入新活力。

承载着千年的荣光,政和县深入挖掘茶内涵。一方面,做深茶文化,当地编纂了《政和茶史》《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等茶文化系列丛书,恢复唐末青坪焙、北宋坑塘焙遗址,还定期举办中国白茶大会、开茶节、斗茶赛、政和白茶品鉴会等茶事活动,赴各地参加茶叶博览会推介政和白茶文化,冠名高铁“政和白茶”号等等,让“政和白茶”这块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近年来,政和县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千年文脉,枝叶关情,有茶科技和茶文化作为‘两轮’,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才能行稳致远。”特级制茶工艺师、隆合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丰说。

当前,隆合正在政和县铁山镇大红村打造拥有7万平方米制茶空间的星合柒号茶厂,并配套建设原生态茶园等项目,致力于打造“三茶”融合的综合性茶叶工厂。

“我们出台了做大做强茶产业10条扶持措施,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同时,修订完善政和白茶国家标准,建立全省首个‘原生茶树种质资源野外定点观测站’,成立政和白茶科技研究院,联合福建中医药大学全省首发七类药食同源调味茶。”政和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还结合文旅、竹产业等特色产业,探索研发白茶酒、白茶牙膏、白茶洗发水、白茶沐浴露等茶衍生产品,并向茶器具、茶机械、茶包装等配套产业延伸,推出茶空间·竹生活等系列产品,延伸茶产业链条,让更多农民受益。

近日,作为政和县统筹“三茶”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的茶是康(福建)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该项目围绕茶科技板块及茶衍生品研发等内容,规划建设集研发、生产、交易等为一体的综合楼,标准化茶叶生产加工车间,茶叶萎凋车间,摊青车间以及茶文化展示馆等。项目达产后,预计吸纳本地就业130余人,将助力政和县东平镇茶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据统计,目前政和全县从事种茶的农户占75%以上,2022年农民户均增收1600元以上,带动脱贫户1000余户年均增收2.1万元。茶产业已成为政和县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政企齐发力,转型促振兴

近日,在政和县侬佳茗茶厂生产车间内,茶厂负责人陈中华和工人们正在忙着包装一批销往济南的茶叶。

陈中华是政和县铁山镇大红村村民,从小跟着父亲做茶,今年种了12亩茶山。在他的记忆里,茶叶一直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我爷爷那一辈就开始种茶了,后来我父亲开始手工做茶,挑到附近的村子去卖。”陈中华说,因为家里做茶,自己从小就对茶叶特别感兴趣,1993年,他开始从事茶叶加工行业,到现在做茶已经30年了。

刚开始做茶的时候,只是一个小作坊,陈中华把简单加工后的茶叶搬到市场去卖。随着生意越来越好,陈中华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2013年,他注册了政和县侬佳茗茶厂,收购茶青,打造自己的白茶品牌。

如何进一步转型升级,发挥茶产业的带动作用,让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11月中旬,在第十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现场,“大与茶号”展位前一间由466块“砖”、1050块“瓦”搭建而成的“茶屋”吸引众多宾客拍照留念。

“这间茶屋的‘一砖一瓦’都是由白茶茶末压制而成,里面还设置了仿宋点茶体验区,就是为了吸引更多人了解政和白茶文化。”展位现场负责人简一介绍说,近年来政和县以茶为媒,定期举办开茶节、斗茶赛、品鉴会等活动,政和白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茶农和茶企都更有干劲。

在第十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政和县在“三茶”统筹推介、重点项目签约活动上签约项目3个,总投资5520万元,分别为政和白茶优质种质资源挖掘与选育项目、通仙茶白茶生产项目、厦门维视工贸包装项目。

2021年以来,政和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作为茶产业发展基金,全面实施现代茶业发展、厂房清洁化改造、绿色高质高效、种质资源保护等项目,帮助茶企做大做强。同时,在石屯、东平、镇前等乡镇,建设白茶五大标准化产业园,引进罗金山茶旅康养、瑞和白茶庄园等2亿元以上茶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21亿元。

这些项目,让小作坊得以转型升级,茶农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摇身一变成了“茶老板”,带动大家一起增收,同时,也拓宽了茶叶销路,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

对此,陈中华深有感触。“这几年,县里在我们村建设了绿色生态茶园示范片,持续把控白茶质量,茶叶的品质一年比一年好,采购的茶友越来越多了。”陈中华表示,自己的茶厂每年都会更新设备,持续提升白茶品质,2023年,茶厂营业额达60万元。他相信,不久的将来,政和白茶品牌会创造出更大价值。

位于政和城关的中国白茶城,则为白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大平台。政和县依托白茶城,发挥茶叶展示交易、检测认证、年份茶仓储、物流服务、信息发布、期货拍卖、金融服务、白茶价格指数发布及茶文化旅游等功能,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推动茶产业升级。种种努力,也让政和成为中国的“白茶城”。

据统计,政和县注册涉茶企业913家,SC认证企业158家。2023年,政和白茶品牌价值突破60.58亿元,位居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第54位。政和县四年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被授予“2023年度重点产茶县域”“2023年度茶业高质量发展县域”称号。

来源 :东南网、福建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第十一届“政和白茶”斗茶赛获奖名单来了!看政和如何描绘白茶产业未来?

“白茶热”“白茶崛起之路”“白茶背后的生意经”等词汇语句高频率席卷着茶业圈,这也让白茶一次次被推向风口浪尖。正是因为“白茶热”的蔓延,人们对白茶的品质认知逐步强化,各地茶产区相继举办白茶品类斗茶赛,究竟什么样的白茶品质会获得“茶王”?

6月20日,以“敬世界一杯政和白茶”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政和白茶”斗茶赛在政和县中国白茶城盛大开启。本次斗茶赛邀请茶行业内领导、专家共赴盛会,并由说茶、新华现场云、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全媒体中心《茶米来了》栏目、福建广播全媒体中心直播海峡平台、湖南茶频道、百度新闻、抖音、哔哩哔哩、微博、政和县融媒体中心、凤凰茶博会同步直播。

斗茶盛宴,彰显中国白茶味道。在这110份白茶茶样中,茶王究竟花落谁家?

以“斗茶”文化

助力政和白茶公共品牌传播

致力于“走出去,引进来”的政和白茶,积极探索茶产业发展新路径,举办斗茶赛,弘扬政和白茶,展示、提升政和白茶公共品牌的传播与影响力。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通过视频方式送来祝福,并表示,茶叶与政和人民同在一片土壤,形成了政和茶产业特有的人文气息及产业特点。本次斗茶赛,让政和茶人们得以比拼交流制茶的心得技艺,一览当下政和茶叶技艺的整体水平和市场趋势。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陈绍军表示,近年来,白茶这一茶品类发展迅速,大众对白茶的关注度日益攀升,这种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市场关注度,让各大白茶主产区也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政和县便是兴旺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次斗茶赛,希望政和茶人们可以通过比拼交流,展现政和白茶的尖端水平之余,也能呈现政和茶人们精湛的制茶技艺。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陈绍军

政和县人民政府县长王丰介绍道,持续举办政和白茶斗茶赛是不断提升政和白茶品质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政和白茶匠人精神的集中体现,赛事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政和白茶产业以及公共品牌的知名度,拉动政和白茶产业经济效益,推动政和白茶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政和县人民政府县长王丰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建安作为审评专家代表进行宣誓。

△审评专家代表黄建安宣誓

中共政和县委书记黄拔荣、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黄智源一同上台鸣啰启动第十一届“政和白茶”斗茶赛。

△第十一届“政和白茶”斗茶赛开赛之锣敲响

“斗茶”是技艺的传承

更是人才的传承

斗茶,将茶人们聚集在一起交流技艺,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审评方式,评出优质的政和白茶,将其推介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

本次斗茶赛审评组专家由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建安,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会长、广东省农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陈栋,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福建省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白茶研究院院长孙威江,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教授郭玉琼组成。

△合影

本次斗茶赛参赛茶样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三大类,审评组专家按照《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2018),通过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五项因子进行全程感官密码审评。

政和县茶业发展中心主任许厚康介绍,随着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意识增强,政和白茶以香高味醇特点被广大消费者认同。多年以来,政和县多次举办白茶斗茶赛事,致力将真正的好白茶提供给消费者,同时也进一步提升政和白茶品质,促进制茶技艺切磋,让更多消费者了解、热爱政和白茶。本次斗茶赛亮点繁多,百份茶样,权威审评专家组,各级媒体同步直播为政和白茶助力。

△政和县茶业发展中心主任许厚康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表示,今年的参赛茶样整体品质比往年要好,制作与送样更加认真,所呈现的样品品质优异。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政和县政府对其发展高度重视,政和茶产业所展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左)

匠心制茶从未止步

政和白茶斗茶赛“茶王”诞生

政和白茶“茶王”崭露头角,通过权威的斗茶赛向大家展现政和白茶独特的制茶技艺、深厚的茗香韵味以及卓越的政和白茶品质。

本次大赛共决出3名茶王,金奖、银奖、优质奖若干,详细获奖名单如下:

第十一届“政和白茶”斗茶赛获奖名单

茶王(共3个)

白毫银针组

政和白雪芽洞宫荒野茶厂

白牡丹组

福建政贡茶业有限公司

贡眉组

福建省琅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号)

金奖(共6个)

白毫银针组

福建政贡茶业有限公司

政和白雪芽茶业有限公司

白牡丹组

福建政和政源茶业有限公司

政和白雪芽洞宫荒野茶厂

贡眉组

福建政和瑞春茶业有限公司

政和县盛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银奖(共9个)

白毫银针组

福建省政和云根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东苑贡茶茶叶有限公司

千载贡芽茶业(福建)有限公司

白牡丹组

政和森山野韵茶业有限公司

贡茶村白茶

福建大江茶业有限公司

贡眉组

福建东苑贡茶茶叶有限公司

福建省琅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政和县高林山之源家庭农场

优质奖(共15个)

白毫银针组

优质福建政和政源茶业有限公司

政和县洞宫茶厂

紫云有限公司

贡茶村白茶

福建政和宝岩茶业有限公司

白牡丹组

福建省政和县峥茗茶业有限公司

政和县中源白农业专业合作社

福建鑫陋室铭茶业有限公司

政和县骏皓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政和县颜氏宗茶茶业有限公司

贡眉组

福建省政和云根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政和瑞春茶业有限公司

政和县洞宫茶厂

政和县春绽东和茗茶厂

福建省闽辉名茶有限公司

一叶见方寸,一茶现万千。茶产业是政和的明星产业,2021年,政和县茶叶总产量1.75万吨,产值20.66亿元,茶叶产业链产值突破40亿元。其中白茶产量10030吨,产值16.87亿元。政和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茶产业,近三年获评全国“茶业百强县”,政和白茶更是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地理标志互认清单中,不仅如此,政和运用科技赋能生态茶园建设,深度挖掘政和茶文化,积极打造产业融合延伸链条,走出一条“政和白茶”之路。

茶是政和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政和的精神写照,以茶产业为代表的绿色经济正不断刷新着政和的魅力。未来的政和,必将如茶一样舒展嫩绿的希望,节节攀升。

第十一届“政和白茶”斗茶赛系列活动未完待续,6月21日,“红色茶乡,生态新康”——探访澄源新康乡村振兴之路即将开始,敬请期待。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白茶的创制与发展

  编者按:白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作为六大茶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主要外销,国内对白茶的认识还有待加强。为使广大爱茶之人更全面地了解白茶的起源发展、产区概况、产品的品质特征和研发创新,进而起到产品鉴别、去伪存真的作用,特邀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危赛明作《白茶创新与发展》系列讲座,为全国从事白茶生产、经营、销售的从业人员和广大白茶爱好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中茶福建松溪基地厂貌

 一、白茶的创制

  20世纪50年代前,白茶为六大茶类中的“小门派”,仅产于福建福鼎、建阳、政和、松溪等县市,尚未引起业界的太多关注。但随着茶产业的发展,产地政府加强对白茶的重视,白茶的发源说也不断地被挖掘、发现和发展,于是有了今天的古代说、唐代说、宋代说、明清说和现代说。

  为了能真实、客观、公正地还原历史,中茶福建公司认真系统地查阅了大量资料,并结合工作实践,对各类白茶的起源和创制进行了梳理。

 1、白毫银针

  白茶的起源最早是从制作银针开始的。白毫银针现指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白茶产品。

  1796年,福鼎茶农以菜茶(有性群体种)的壮芽为原料创制了银针。由于菜茶的芽头太小,在1857年发现了福鼎大白茶树品种,1885年开始将福鼎大白茶树品种的壮芽作为原料制作银针,称其为大白,而对以菜茶鲜叶制作的银针称为土针或小白。

  政和大白茶树品种发现于1880年。根据《福建省茶叶公司政和茶厂1953年初制领导与茶区调查总结报告》,政和县制银针始于1911年,由铁山的私商创制,当时试制时称之为毛毫。而在张天福所写的《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中提出政和县制作银针是始于1889年。

 2、白牡丹

  白牡丹,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制成。叶张灰绿,叶背稍呈银白光泽,夹以白毫,形似花朵,故称“白牡丹”。

  1922年前,水吉(当时属于建瓯县,现属建阳县)茶农“先挑针,后晾水仙白”,创制了白牡丹。最早的白牡丹毛茶原料仅仅是“水仙白”一种,后来引进大白茶树品种后,才把水仙白毛茶与其他大白茶的白毛茶拼配精制加工为白牡丹。

  1922年之后,白牡丹的制作传至政和,1946年传至福鼎。当时福鼎是闽东主要的红茶产区,其他茶类也有少量生产,比如银针、白毫、莲心、黄汤。由于白茶的制法具有省工节料的优势,所以当地茶农就纷纷效仿制作白牡丹。

▲福鼎茶厂1950年工作总结

  1955年左右,水仙白主要用来拼配以提高茶叶内质,高级茶多拼,低级茶不拼,在快速拼制时可能会由于原料供应问题而发生脱节现象,如无水仙白拼配,则必需调高大白茶原料,以达到内质的提高,这是当时对白茶拼配的一个技术指导。1953年以前,就有少量的水仙白茶饼销往香港和广东市场,当时市场上白茶的流通还是以散茶为主。1954年,为了适应白茶拼配上的需要,鼓励增加生产,水仙白予以提高收购价5%,其他白茶价格不予调整,可见水仙白品质的特殊性。水仙白自创制以来产量并不高,后来也停止制作。

3、贡眉、寿眉

  贡眉、寿眉叶张小,毫心细密,滋味鲜醇爽口,香味清纯,深受港澳同胞及东南亚侨胞所喜爱。贡眉、寿眉最早产地为建阳县漳墩乡,具体创制时间不详。

  4、新工艺白茶

  新工艺白茶是指在传统白茶工艺(萎凋、干燥)中间加入一道轻揉捻的工序而制成的白茶。

  为了应对台湾白茶对香港市场份额的挤占,1964年中茶福建公司在福鼎白琳茶厂试制新工艺白茶,于1968年研制成功,1969年投放香港市场,受到市场认可。2006年,白茶开始流行压制成白茶饼。

  可以说,白茶从制茶种类来说,先有银针,再有白牡丹、贡眉、寿眉,后有新工艺白茶;先有小白,再有大白,后有水仙白。

  二、白茶的发展

 1、白茶产销数量的变化

  白茶的对外贸易历程为:从1891年开始出口白毫银针,1912~1916年为全盛时期,当时福鼎和政和两县年均生产超过50吨;1917~1921年受欧洲战争影响,一落千丈,于是改制白毛猴、莲心、白牡丹;直到1934年期间白茶销况才开始转好,至1936年,福建白茶产量为164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国及福建的茶叶生产产量锐减,出口受到了巨大影响;到1950年福建白茶产量为55吨,出口量为0;1951年开始,福建白茶产量迅速恢复,产量达126吨,但出口仅为0.3吨;直到改革开放前的1977年,福建的白茶生产与出口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白茶干毛茶产量900吨,出口成品茶500多吨。

  20世纪80年代,建阳以出口贡眉为主,兼有少量白牡丹;政和、福鼎以出口白毫银针、白牡丹为主,闽北出口量在200~300吨,闽东出口量在100~120吨。90年代建阳产区的白茶产量呈下滑趋势,政和产区产量逐年上升,到90年代后期出口的白牡丹绝大部分是由政和生产的。图1显示了90年代后期以来福建白茶出口量的变化趋势,2015年后福建白茶出口量大幅增长,到2016年,出口数量已经接近900吨。

 2、白茶产销区域的变化

  据1962年中茶福建公司的档案记载,在计划经济年代,白茶产区主要集中在闽北的建阳(占80%)和松政县(松溪、政和),其中建阳以漳墩区为主,占建阳的83%左右,而松政县集中在城关和东平。1962年全省白茶收购计划170吨,其中建阳110吨,松政县40吨,福鼎县20吨。白茶成品生产工厂分别为建阳茶厂、政和茶厂和福鼎茶厂。到80年代初期,各厂的分工分别为,建阳茶厂主要生产贡眉、寿眉,政和茶厂主要生产白牡丹,福鼎茶厂主要生产白毫银针和新工艺白茶。目前,福建白茶的产区主要分布在闽东和闽北茶区,见图2。闽东茶区主产地在福鼎,福安、柘荣、寿宁等地少量生产;闽北茶区主产地在政和,建阳、松溪、建瓯等地少量生产。

  在计划经济指导下,福建白茶生产与出口有着严格的划分与计划。1950年以前,全部由私营生产与销售;1952年,采购与销售公私各半;1954年改成全部公有采购、销售,并由中茶福建公司包收。1955年前白茶分别从福建、广东两口岸出口;1956年由中茶决定全部经福建口岸出口。

  香港地区是白茶最主要的出口市场。1980年以前,台湾地区也生产白茶并出口香港地区,市场份额在1950~1960年甚至超过福建。1958年中茶福建公司白茶出口仅占香港地区进口的34.89%,而台湾白茶占65.11%;1961年中茶福建公司占23%,而台湾白茶占77%;1968年中茶福建公司成功试制生产新工艺白茶;1973年,中茶福建公司的白茶出口开始占据香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达到了63%,超过了台湾白茶;1977年达到500多吨,占香港市场容量的80%以上,占据主导地位。台湾地区出产的白茶也在1980年后,逐渐退出了香港市场。

  90年代初,白茶主销仍为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以白牡丹、贡眉为主产品,白毫银针及新工艺白茶较少。90年代后期,福建白茶的生产格局和销售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口地区除了港澳、东南亚这些传统市场外,也拓展到欧美市场,国内原来仅在广东地区销售,现已销往全国各地。特别是2008年以后,福建白茶迎来了发展新时期,白茶产业在产地政府和业界的推动下,在中国国内迅速升温、发展。2004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严格评审,福鼎白茶通过了原产地域保护申请,并成功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福鼎白茶”证明商标;2007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政和白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来源于:中国茶叶加工,作者:危赛明

找到约19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