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中国茶具发展简史

找到约4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茶文化丨从人文角度解析茶文化发展简史

从人文角度解析茶文化发展简史

茶文化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的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茶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当代5个时期。



汉魏六朝——中华茶文化的酝酿


茶以饮用传扬,茶文化围绕饮茶活动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两晋南北朝是中华茶文化的酝酿时期。

两晋南北朝,茶以其清淡、虚静的本性和疗病的功能广受宗教徒的青睐,佛教、道教徒与茶结缘,以茶养生,以茶助修行。

同一时期,饮茶之风在文人中盛行,茶文学初步兴起,产生了《荈赋》等名篇。孙楚的《出歌》、左思的《娇女诗》、王微的《杂诗》是早期的涉茶诗。晋宋时期的《搜神记》、《异苑》等志怪小说集中,有关于茶的故事。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才辞丰美,对后世的茶文学创作颇有影响。

因此汉魏六朝是茶文化的酝酿时期。



唐代——中华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

中国茶道的最初的表现形式就是形成于中唐的煎茶道,陆羽《茶经》奠定了煎茶道的基础。煎茶道形成于8世纪后期的唐代宗、德宗时期,广泛流行于9世纪的中晚唐,并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

大唐是文学繁荣时期,同时也是饮茶习俗普及和流行的时期,茶与文学结缘,出现了茶文学的兴盛。唐代茶文学的成就主要在诗,其次是散文。唐代第一流的诗人都写有茶诗,许多则是脍炙人口。如李白、杜甫、钱起、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柳宗元、韦应物、孟郊、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等,无不撰有茶诗。尤其是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更是千古绝唱,为古今茶诗第一,“卢仝七碗”诗成为茶文学的经典。


茶书的撰著肇始于唐,现存唐代(含五代)的茶书总共有6部,完整的有陆羽《茶经》、张又新《煎茶水记》、苏廙《十六汤品》、毛文锡《茶谱》,部分的有斐汶《茶述》、温庭筠《采茶录》。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国古典茶学的基本构架,创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茶学体系,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它是茶叶百科全书,是茶学、茶艺、茶道的完美结合。

此外,唐代尚有茶事绘画、书法的出现,茶馆也在中唐产生,茶具独立发展,越窑、邢窑南北辉映。

代文化发达,宗教兴盛,特别是陆羽《茶经》的问世,终于使得茶文化在唐代成立,并在中晚唐形成了中华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



宋代——中华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


点茶道形成于五代宋初,流行于两宋时期,鼎盛于北宋徽宗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嗜茶,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订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宋徽宗《大观茶论》序曰:“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俱兴,海内晏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宋徽宗以帝王的身份,撰著茶书,倡导茶道,有力地推动了点茶道的广泛流行。点茶道远传朝鲜和日本,是高丽茶礼和日本抹茶道的源头。


茶文学兴于唐而盛于宋。茶诗方面,梅尧臣、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佳作迭起。陆游就有茶诗三百篇,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可以和卢仝“七碗茶歌”媲美,苏轼茶诗更是意境深远。茶文方面,有梅尧臣《南有佳茗赋》、吴淑《茶赋》、黄庭坚《煎茶赋》,而苏轼《叶嘉传》更是写茶的奇文。茶词是宋人的独创,苏轼、黄庭坚、秦观均有传世名篇。

现存宋代茶书有陶榖《荈茗录》、周绛《补茶经》、叶清臣《述煮茶小品》、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沈括《本朝茶法》、赵佶《大观茶论》、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赵汝砺《北苑别录》、桑茹芝《续茶谱》、审安老人《茶具图赞》共12种。其中11种撰于北宋,唯《茶具图赞》撰于南宋末年。

此外,宋代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均有茶事书法传世,赵佶《文会图》、刘松年《撵茶图》、辽墓茶道壁画反映点茶道的风行。都城汴梁、临安的茶馆盛极一时,建窑黑釉盏风行天下,并流传日本。

在北宋中后期,形成了中华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



明代——中华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明太祖朱元璋废团茶兴叶茶,促进了散茶的普及。明朝初期,延续着宋元以来的点茶道。直到明朝中叶,饮茶改为散茶直接用沸水冲泡。明人文震亨《长物志》云:“吾朝所尚又不同,其烹试之法,亦与前人异。然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明人沈德符的《野获编补遗》载:“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泡茶道在明朝中期形成并流行,一直流传至今。

现存明代茶书有35种之多,占了现存中国古典茶书一半以上。其中有朱权《茶谱》、顾元庆《茶谱》、吴旦《茶经水辨》、吴旦《茶经外集》、田艺蘅《煮泉小品》、徐忠献《水品》、陆树声《茶寮记》、徐渭《煎茶七类》、孙大绶《茶谱外集》、陈师《茶考》、张源《茶录》、屠隆《茶说》、陈继儒《茶话》、张谦德《茶经》、许次纾《茶疏》、程用宾《茶录》、徐勃《茗谭》、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等。其中,嘉靖以前的茶书只有朱权《茶谱》1种,嘉靖时期的茶书5种,隆庆时期1种,万历22种,天启、崇祯6种,仅万历年间茶书就超过明代茶书的一半以上。


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说:“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明中期至明末的上百年中,宜兴紫砂艺术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紫砂壶造型精美,色泽古朴,光彩夺目,成为艺术作品。从万历到明末是紫砂器发展的高峰,前后出现了“四名家”、“壶家三大”。“四名家”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董翰以文巧著称,其余三人则以古拙见长。“壶家三大”指的是时大彬和他的两位高足李仲芳、徐友泉。时大彬在当时就受到“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的赞誉,被誉为“千载一时”。李仲芳制壶风格趋于文巧,而徐友泉善制汉方等。此外,李养心、惠孟臣、邵思亭擅长制作小壶,世称“名玩”。欧正春、邵氏兄弟、蒋时英等人,借用历代陶器、青铜器和玉器的造型及纹饰制作了不少超越古人的作品,广为流传。

明代的茶事诗词虽不及唐宋,但在散文、小说方面有所发展,如张岱的《闵老子茶》、《兰雪茶》、《金瓶梅》对茶事的描写。茶事书画也超过唐宋,代表性的有沈周、文徴明、唐寅、丁云鹏、陈洪绶的茶画,徐渭的《煎茶七类》书法等。

在晚明时期,形成了中华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当代——中华茶文化第四个高峰的开始

进入现代,传统的茶诗、茶词的创作仍在继续,郭沫若、赵朴初、聂绀弩、启功等均有佳作传世。茶事散文极其繁荣,20世纪的文学家大都撰有茶文,其数量是以往历代总和的数倍乃至数十倍。鲁迅、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苏雪林、秦牧、邵燕祥、汪曾祺、邓友梅、李国文、贾平凹均有优秀茶文,个人出版茶事散文专集的,有林清玄《莲花香片》、王旭烽《瑞草之国》、王琼《白云流霞》等。茶事小说更是异军突起,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荣获中国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

艺术方面,有吴昌硕、齐白石、丰子恺、刘旦宅、范曾、林晓丹、李茂荣的茶事绘画,赵朴初、启功的茶事书法。老舍的《茶馆》常演不衰,茶歌、茶舞、茶乐是许多文艺晚会的保留节目。《请茶歌》、《采茶舞曲》、《挑担茶叶上北京》、《请喝一杯酥油茶》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自20世纪80年代起,沉寂了两百多年的中华茶道开始复兴。首先从台湾,继之是大陆和港澳。茶艺、茶道、茶文化团体和组织纷纷成立,有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台湾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茶人联谊会、澳门中华茶道会、香港茶艺中心等,他们为普及中华茶艺,弘扬中华茶道,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两岸四地的茶道交流活动频繁,全国和地方性的茶艺赛、茶席设计赛也经常举办。理论研究异常活跃,近20年出版的有关茶艺、茶道、茶文化著作的数量,超过中国历史上茶书数量的总和。并且,现代中华茶艺已走出国门,不仅传播到东亚、东南亚,还远传欧美。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华茶文化全面复兴,茶馆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现代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遍布都市城镇的大街小巷。目前中国每一座大中城市都有茶馆(茶楼、茶坊、茶社、茶苑等)数十到数百家,此外,许多宾馆、饭店、酒楼也附设茶室。中国目前有大大小小的各种茶馆、茶楼、茶坊、茶社、茶苑5万多家,北京、上海各有茶馆(茶楼、茶坊、茶社、茶苑等)一千多家。在许多大中城市,茶馆的数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正是鉴于现代茶馆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1998年将茶艺师列入国家职业大典,茶艺师这一新兴职业走上中国社会舞台。2001年,又颁布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规范了茶馆服务行业。茶艺馆成为当代茶产业发展中亮丽的风景。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及生活风俗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饮茶风俗,如藏族酥油茶、维吾尔族的香茶、回族的刮碗子茶、蒙古族的咸奶茶、侗族和瑶族的打油茶、土家族的擂茶、白族的三道茶、哈萨克族的奶茶、苗族的八宝油茶、基诺族的凉拌茶、傣族的竹筒香茶、拉祜族的烤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布朗族的青竹茶等。当代,少数民族的茶文化也有长足的发展,新疆、云南等少数民族较集中的省区成立了茶文化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云南省思茅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三届全国民族茶艺大赛,民族茶文化异彩纷呈。


“古保森”品牌简介:“古保森”即Global Sence, Social-Economic-Natural ComplexEcosyste(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从人文角度解析茶文化发展简史

从人文角度解析茶文化发展简史

编辑:淼淼图:三茗堂


茶文化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的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茶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当代5个时期。



汉魏六朝——中华茶文化的酝酿


茶以饮用传扬,茶文化围绕饮茶活动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两晋南北朝是中华茶文化的酝酿时期。

两晋南北朝,茶以其清淡、虚静的本性和疗病的功能广受宗教徒的青睐,佛教、道教徒与茶结缘,以茶养生,以茶助修行。

同一时期,饮茶之风在文人中盛行,茶文学初步兴起,产生了《荈赋》等名篇。孙楚的《出歌》、左思的《娇女诗》、王微的《杂诗》是早期的涉茶诗。晋宋时期的《搜神记》、《异苑》等志怪小说集中,有关于茶的故事。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才辞丰美,对后世的茶文学创作颇有影响。

因此汉魏六朝是茶文化的酝酿时期。



唐代——中华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

中国茶道的最初的表现形式就是形成于中唐的煎茶道,陆羽《茶经》奠定了煎茶道的基础。煎茶道形成于8世纪后期的唐代宗、德宗时期,广泛流行于9世纪的中晚唐,并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

大唐是文学繁荣时期,同时也是饮茶习俗普及和流行的时期,茶与文学结缘,出现了茶文学的兴盛。唐代茶文学的成就主要在诗,其次是散文。唐代第一流的诗人都写有茶诗,许多则是脍炙人口。如李白、杜甫、钱起、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柳宗元、韦应物、孟郊、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等,无不撰有茶诗。尤其是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更是千古绝唱,为古今茶诗第一,“卢仝七碗”诗成为茶文学的经典。


茶书的撰著肇始于唐,现存唐代(含五代)的茶书总共有6部,完整的有陆羽《茶经》、张又新《煎茶水记》、苏廙《十六汤品》、毛文锡《茶谱》,部分的有斐汶《茶述》、温庭筠《采茶录》。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国古典茶学的基本构架,创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茶学体系,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它是茶叶百科全书,是茶学、茶艺、茶道的完美结合。

此外,唐代尚有茶事绘画、书法的出现,茶馆也在中唐产生,茶具独立发展,越窑、邢窑南北辉映。

代文化发达,宗教兴盛,特别是陆羽《茶经》的问世,终于使得茶文化在唐代成立,并在中晚唐形成了中华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



宋代——中华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


点茶道形成于五代宋初,流行于两宋时期,鼎盛于北宋徽宗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嗜茶,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订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宋徽宗《大观茶论》序曰:“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俱兴,海内晏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宋徽宗以帝王的身份,撰著茶书,倡导茶道,有力地推动了点茶道的广泛流行。点茶道远传朝鲜和日本,是高丽茶礼和日本抹茶道的源头。


茶文学兴于唐而盛于宋。茶诗方面,梅尧臣、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佳作迭起。陆游就有茶诗三百篇,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可以和卢仝“七碗茶歌”媲美,苏轼茶诗更是意境深远。茶文方面,有梅尧臣《南有佳茗赋》、吴淑《茶赋》、黄庭坚《煎茶赋》,而苏轼《叶嘉传》更是写茶的奇文。茶词是宋人的独创,苏轼、黄庭坚、秦观均有传世名篇。

现存宋代茶书有陶榖《荈茗录》、周绛《补茶经》、叶清臣《述煮茶小品》、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沈括《本朝茶法》、赵佶《大观茶论》、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赵汝砺《北苑别录》、桑茹芝《续茶谱》、审安老人《茶具图赞》共12种。其中11种撰于北宋,唯《茶具图赞》撰于南宋末年。

此外,宋代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均有茶事书法传世,赵佶《文会图》、刘松年《撵茶图》、辽墓茶道壁画反映点茶道的风行。都城汴梁、临安的茶馆盛极一时,建窑黑釉盏风行天下,并流传日本。

在北宋中后期,形成了中华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



明代——中华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明太祖朱元璋废团茶兴叶茶,促进了散茶的普及。明朝初期,延续着宋元以来的点茶道。直到明朝中叶,饮茶改为散茶直接用沸水冲泡。明人文震亨《长物志》云:“吾朝所尚又不同,其烹试之法,亦与前人异。然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明人沈德符的《野获编补遗》载:“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泡茶道在明朝中期形成并流行,一直流传至今。

现存明代茶书有35种之多,占了现存中国古典茶书一半以上。其中有朱权《茶谱》、顾元庆《茶谱》、吴旦《茶经水辨》、吴旦《茶经外集》、田艺蘅《煮泉小品》、徐忠献《水品》、陆树声《茶寮记》、徐渭《煎茶七类》、孙大绶《茶谱外集》、陈师《茶考》、张源《茶录》、屠隆《茶说》、陈继儒《茶话》、张谦德《茶经》、许次纾《茶疏》、程用宾《茶录》、徐勃《茗谭》、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等。其中,嘉靖以前的茶书只有朱权《茶谱》1种,嘉靖时期的茶书5种,隆庆时期1种,万历22种,天启、崇祯6种,仅万历年间茶书就超过明代茶书的一半以上。


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说:“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明中期至明末的上百年中,宜兴紫砂艺术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紫砂壶造型精美,色泽古朴,光彩夺目,成为艺术作品。从万历到明末是紫砂器发展的高峰,前后出现了“四名家”、“壶家三大”。“四名家”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董翰以文巧著称,其余三人则以古拙见长。“壶家三大”指的是时大彬和他的两位高足李仲芳、徐友泉。时大彬在当时就受到“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的赞誉,被誉为“千载一时”。李仲芳制壶风格趋于文巧,而徐友泉善制汉方等。此外,李养心、惠孟臣、邵思亭擅长制作小壶,世称“名玩”。欧正春、邵氏兄弟、蒋时英等人,借用历代陶器、青铜器和玉器的造型及纹饰制作了不少超越古人的作品,广为流传。

明代的茶事诗词虽不及唐宋,但在散文、小说方面有所发展,如张岱的《闵老子茶》、《兰雪茶》、《金瓶梅》对茶事的描写。茶事书画也超过唐宋,代表性的有沈周、文徴明、唐寅、丁云鹏、陈洪绶的茶画,徐渭的《煎茶七类》书法等。

在晚明时期,形成了中华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当代——中华茶文化第四个高峰的开始

进入现代,传统的茶诗、茶词的创作仍在继续,郭沫若、赵朴初、聂绀弩、启功等均有佳作传世。茶事散文极其繁荣,20世纪的文学家大都撰有茶文,其数量是以往历代总和的数倍乃至数十倍。鲁迅、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苏雪林、秦牧、邵燕祥、汪曾祺、邓友梅、李国文、贾平凹均有优秀茶文,个人出版茶事散文专集的,有林清玄《莲花香片》、王旭烽《瑞草之国》、王琼《白云流霞》等。茶事小说更是异军突起,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荣获中国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

艺术方面,有吴昌硕、齐白石、丰子恺、刘旦宅、范曾、林晓丹、李茂荣的茶事绘画,赵朴初、启功的茶事书法。老舍的《茶馆》常演不衰,茶歌、茶舞、茶乐是许多文艺晚会的保留节目。《请茶歌》、《采茶舞曲》、《挑担茶叶上北京》、《请喝一杯酥油茶》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自20世纪80年代起,沉寂了两百多年的中华茶道开始复兴。首先从台湾,继之是大陆和港澳。茶艺、茶道、茶文化团体和组织纷纷成立,有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台湾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茶人联谊会、澳门中华茶道会、香港茶艺中心等,他们为普及中华茶艺,弘扬中华茶道,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两岸四地的茶道交流活动频繁,全国和地方性的茶艺赛、茶席设计赛也经常举办。理论研究异常活跃,近20年出版的有关茶艺、茶道、茶文化著作的数量,超过中国历史上茶书数量的总和。并且,现代中华茶艺已走出国门,不仅传播到东亚、东南亚,还远传欧美。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华茶文化全面复兴,茶馆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现代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遍布都市城镇的大街小巷。目前中国每一座大中城市都有茶馆(茶楼、茶坊、茶社、茶苑等)数十到数百家,此外,许多宾馆、饭店、酒楼也附设茶室。中国目前有大大小小的各种茶馆、茶楼、茶坊、茶社、茶苑5万多家,北京、上海各有茶馆(茶楼、茶坊、茶社、茶苑等)一千多家。在许多大中城市,茶馆的数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正是鉴于现代茶馆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1998年将茶艺师列入国家职业大典,茶艺师这一新兴职业走上中国社会舞台。2001年,又颁布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规范了茶馆服务行业。茶艺馆成为当代茶产业发展中亮丽的风景。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及生活风俗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饮茶风俗,如藏族酥油茶、维吾尔族的香茶、回族的刮碗子茶、蒙古族的咸奶茶、侗族和瑶族的打油茶、土家族的擂茶、白族的三道茶、哈萨克族的奶茶、苗族的八宝油茶、基诺族的凉拌茶、傣族的竹筒香茶、拉祜族的烤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布朗族的青竹茶等。当代,少数民族的茶文化也有长足的发展,新疆、云南等少数民族较集中的省区成立了茶文化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云南省思茅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三届全国民族茶艺大赛,民族茶文化异彩纷呈。



幽兰茶艺大记事

致力于传播中国茶文化、使更多人了解茶、喜爱茶。

海茶协幽兰茶艺,在海茶两会指导下进行专业茶艺师、评茶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企事业单位的茶文化讲座、茶艺培训及特色茶会,私人定制茶艺培训,少儿茶艺培训,特色定制茶旅等。

第一部分 海茶协*幽兰茶艺系列社会公益及茶文化推广活动

一、海茶协*幽兰茶艺在海南省共发起并举办了五届无我茶会

2014年至2017年发起并举办了五届海南省无我茶会,其中第四届茶会后结合海南茶艺师联盟要求举办了茶韵太极的健身太极茶活动,第五届结合中国茶叶学会发起的第九届全国全民饮茶日一起举办,五期参加人次逾数百名。

图:2014年7月万绿园第一次无我茶会

图:2014年9月白沙门第二次无我茶会

图:2015年7月海南大学育才园第三次无我茶会

图:2016年10月白沙门第四次无我茶会

无我茶会是一种茶会形式。其特点是参加者都自带茶叶、茶具、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一味同心。在茶会中以茶对传言,广为联谊,忘却自我,打成一片。

2017年4 月23日海南省第五届无我茶会

图: 2017年4月23日在万绿园举行的第五届我茶会,参加泡茶人数近50人,观摩人数数百人。

在邓兰萍老师的发起、宣传和培训下、在海南无我茶会的爱好者们、众茶艺师的支持下,每年一届的无我茶会顺利举行。

二、 海茶协*幽兰茶艺系列茶山之旅活动

2016年7月15日五指山首次海南红茶探秘之旅,拜访五指山的茶园、茶厂、茶文化主题公园和五指山国家森林公园。

2016年6月老茶人重走茶之路(第二期)——五指山红茶之旅企业篇

有这样一群人,满腔热忱只为茶,在几十年里为茶叶的发展、推广、文化等方面都默默做着他们自己的贡献。幽兰茶艺五指山探茶之旅企业篇正式启动,让这些老茶人们以新型茶文化形式重走了这条他们曾经走过的茶之路。

体验了一把在茶园中、在山水之间摆一席茶的雅致与洒脱。

2017年8月18-19日,海茶协*幽兰茶艺组织中级茶艺师学员和茶文化爱好者及亲属30人到海南白沙进行为期2天的茶旅活动(第三期)。

邀请了白沙茶业界人士相聚罗帅分享交流关于茶的一切。五里路有机茶、碧沙鸥、天香岩茶的领导介绍各自茶企情况。

在茶友们的见证下,海茶协为罗帅雨林山庄作为海茶协茶文化培训教学实践基地授牌。

在水边、在茶园、在石头上、在栈道旁,就地取材、席地而坐,大家自由选择一方角落布置茶席。

2016年6月中级茶艺师班南海农场茶旅(第四期)

2017年6月中级茶艺师班南海农场茶之旅(第五期)

2017年6月中级茶艺师班南海农场茶旅

三、海茶协*幽兰茶艺系列公益亲子茶会

茶,可以让孩子学会安静与专注——茶道的精要在于“静”;

茶,可以构建孩子的秩序感——茶道需要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讲究细节;

茶,可以提高孩子的风度和气质——茶道动作需要大方得体,舒缓优雅;

茶,可以奠定孩子的审美眼光——茶道是一种生活美学。

2016年10月在海口市妇联合会指导下联合海口伏羲学校举办的亲子茶会雅集(第一期)

2016年11月25由幽兰茶艺主讲的"小小茶艺师“公益茶会成功举办。令人感到家庭的和谐和父母对孩子学习教育的重视程度(第二期)。

2017年7月22日下午举办一场花式调饮茶公益茶会,让青少年在茶会活动中了解茶之源、学习茶之礼、品尝茶之味、体验茶之趣(第三期)。

2017年8月海茶协·幽兰茶艺受邀联合欣香茶缘为父母和孩子们带来一场有意义与感动的公益亲子茶会(第四期)。

2017年10月4---7日,海茶协*游览茶艺参加了礼敬中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游园,共四天8场200余组青少儿及家庭共计近500余人参与茶艺与茶文化道体验活动(第五期)

三天共有14位茶艺学员担当小老师,带领家长和孩子们学习体验茶文化,泡好一杯茶、礼敬一杯茶。

参与活动的家长们喝到孩子们亲手泡好的、恭恭敬敬奉给自己的一杯茶都禁不住从心底里笑出来很多家长与市民围观,对各位身着茶服和传统服装、仪态端庄优雅的小老师们用心且专业讲解传给茶文化知识、如何正确泡好一杯茶及泡茶过程中的礼仪非常感兴趣。

2017年11月4日,海茶协·幽兰茶艺教室里迎来了一群可爱的小记者与他们的父母们,他们在邓兰萍老师的循循教授下,了解茶之源、学习茶之礼、品尝茶之味、体验茶之趣(第六期)。

小记者们在邓老师的带领下,朗读三字茶经歌,体验茶中传统文化历史和底蕴。学习茶道,让孩子们懂得续茶时先人后己”的谦让之礼,“敬茶尊长者”的长幼有序之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自我修养之境。

四、海茶协*幽兰茶艺海南冬交会系列活动

2014至2016年共有近30余名学员参加了海南省一年一度的冬交会和海南茶文化节,为冬交会和文化节进行品牌宣传茶艺表演演绎、为各个企业进行专业茶事服务。

图:2014年冬交会

图:2015年冬交会

图:2016年冬交会

图:2017年冬交会

第二部分 国家中级茶艺师考证培训班

2010年以来,八年在学校和社会培训了千余人,并有近400人左右考取了中级茶艺师资格证书

2016年秋季中级茶艺师周末

2017年春季中级茶艺师周末班

2017年春季中级茶艺师儋州周末班

2017年春季中级茶艺师7天密集班

图:2017年8月三天密集精华

图:2017年10月三天密集精华班

2017年秋季季中级茶艺师周末班

2017年秋季中级茶艺师7天密集班

2017年下半年国家中级茶艺师考核圆满结束

第四部分 海茶协*幽兰茶艺系列国家中、高级评茶员培训

2014-2017年12月四次参加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海南省茶叶学会举办的国家中、高级评茶员学习交流、教学并担当评委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省茶叶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及满足更多茶人对茶的热爱和追求。海南省茶叶学会、海南省茶业协会联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每年年底举办国家中、高级评茶员培训与考核。

图:2014年12月中、高级评茶员培训

图:2015年12月中、高级评茶员培训

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产业发展部主任 、茶协高级讲师申卫伟先生给海茶两会秘书长授牌

图:2016年12月中、高级评茶员培训

图:201年12月中、高级评茶员培训

课程学习兼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具体包括:

评茶员职业说明;茶叶基础知识;中国茶叶发展简史及主要产区概况;茶树特征与生长规律;六大茶类制法、审评和实际操作;

茶叶内含物成分与功效;茶叶贮藏技术;茶叶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知识;茶叶感官审评知识及技能应用等


第四部分 海茶协*幽兰茶艺茶文化活动及游学大记事

2000年成功举办有15支队伍参加海南省首届茶艺技能大赛,邀请到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女士进行培训指导并担任评委

幽兰茶艺参与组织了海茶两会成立大会、第一届海南省茶艺大赛和国内外茶叶生产商及贸易商的展销三个活动。

图:与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老师和台湾梨山茶园掌门人及参赛选手在当年海秀路上的南国茗香村----活动地点合影留念。

图:中国土产畜产海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便演的玻璃杯苦丁茶茶艺获得金奖,邓兰萍老师担任茶艺解说。

图:当年以茶叶种植和制作生产第一线的选手为主要参赛人员。

2005年幽兰茶艺代表海南省与来琼访问的韩国茶艺交流团进行中韩茶文化交流

期间双方赠送了各具特色的礼物,中韩双方拜祭茶神,韩国著名画家带来了多付画作共人们欣赏并赠送海茶协饮茶画作。韩方表演了单人和多人集体茶艺,中方有邓兰萍老师表演浪漫音乐红茶茶艺和茶艺学员表演双人的台式功夫茶茶艺。汉大古筝学校的校长陈海燕女士古筝伴奏。大家品尝了韩方带来的精美茶食。

2011年重返湖南农业大学学习

2011年9月在海南首届茶艺师考证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浪漫音乐红茶双壶茶艺演绎。

2012、2013年为沉香会所、字画等多所会所培训专业茶艺服务人员

2012年3月带领4名茶艺师到海口西海岸美林谷进行茶事沙龙

2012年3月在心理俱乐部成立庆典上的茶艺演绎

2012年4月带领茶艺学员参加海南琼中三月三暨海南省茶叶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并为大会带来别具一格的茶艺演绎,

同时为某品牌新闻发布会上做茶艺宣传。前来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宗懋、中国国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程启坤、

全国著名审评专家施兆鹏教授、北金张一元掌门人王秀兰女士等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和知名茶企业掌门人。

图: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叶专家程宗懋先生

图: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程启坤教授

图:与施兆鹏教授和陈世登秘书长

2012年8月,应恩师吴雅真老师的邀请,前往安徽合肥参加观摩海峡两岸茶艺电视公开赛的复赛和决赛,

与全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女士及福建电视台摄制组人员合影。

注:第二次见到恩师吴雅真女士

2013年3月受海南师范大学对外文化交流学院邀请为即将赴东南亚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200多名

大学生自愿者做茶文化讲座。2名茶艺师为大学生表演了双人经典台式茶艺表演。

2013年暑假编写的巜茶文化与茶艺》一书,已作为银校中职教育校本教材。

2014年11月成功举办有近100人参加的“艺素”茶会,为海口首次大型茶会雅集的典范

(其中茶艺师24人加上主持、琴师、茶艺表演者、发型化妆、接待等工作人员达到30人)

2014年2月参加在海南举行的为期三天的世界游艇盛典,10名茶艺学员和2名琴师

为大会进行中国特色的茶艺表演和茶事服务

2014年7月考察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并参观陈国璋先生的茶文化博物馆。图为与陈国璋先生合影。

2014年7月在武夷山考察茶叶生产加工和茶叶市场

图为在金骏眉创始人梁骏德的专卖店里

2015年初首次为海南省图书馆进行了唯美的茶文化讲座,茶艺师苏苏主持,共4名茶艺师1名琴师参加活动。

2015年春一行14人在三亚为国际银行组织中外宾客举办中华传统茶文化雅集。

2015年3月杭州龙井问茶、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参加素业茶院的茶席设计研修班

2015年7月中国茶叶学会理事会在海南召开,会后来自全国各地茶学专家学者聚集一堂,

到琼中乌石农场岭头茶厂、金江农场五指山茶场参观茶叶加工,品饮五指山红绿茶,并为海南茶叶生产发展献计献策。

图:与师兄---茶学专家刘仲华教授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江用文所长

2015年11月带领5名茶艺学员和1名琴师为海南省新华保险公司进行茶养生讲座

2015年底华森公司员工茶艺系列课程

2015年5次到五指山毛岸金江茶场、茶溪谷和水满乡了解茶厂生产和茶叶加工情况

图:2015年12月在九号别院茶会中古朴的黑茶茶艺演绎

2016年初带领10名茶艺学员为某银行年终VIP客户答谢会举办茶文化知识讲座

2016年4 月8-10日i参加海南省第二届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

担任裁判

与日本的手冢晴美女士夫妇交流中日茶文化

2016年4月为期三天的“云在白沙”的海南省茶文化博览会,进行了有15支队伍参赛的海南省第二届

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其中12支队伍是我们的学员)、中日茶文化交流、海南茶产业高峰论坛、采茶能手比赛等

2016年7月带领5名茶艺学员1名琴师参加了海南省招商银行的茶道生活美学讲座。


2016年8月带领学员参观湖南茶叶研究所,并与师兄包小村所长在品种园及茶叶机械厂合影

2016年8月至9月带领学员分别到湖南和广西观摩全国第三届茶艺师职业技能带赛省级决赛,

参加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赛前培训,组织了海南省的赛前培训,海南省有2名茶艺学员参加了

在贵州举办的全国第三届茶艺师技能大赛获得多项奖项,海茶协获得最佳组织奖,

图:全国各省市主办单位和指导老师的赛前培训

图:湖南赛区观摩-与中国国茶叶学会周智修秘书长合影

图:广西赛区观摩

图:海南省赛前演练

2016年9月参加第二届中华茶文化培训研讨会暨中华优秀茶教师颁奖典礼,与中国茶文化研究泰斗童启庆教授、

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女士、茶文化研究先驱林治老师、浙江农业大学教授王岳飞、

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主任孙云教授、中华茶人联谊会秘书长孙蔚、台湾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理事林淑珍等

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茶文化培训前景和思路。

2016年10月和部分茶艺师们参第12届中国茶叶经济年会暨2016黄山茶会,参观了有吴觉农题词的

中国祁红博物馆和祥源祁红生产基地及制茶体验馆、太平猴魁博物馆和产地-猴坑村

2016年11月为省总会举办的全省乡村旅游、休闲场所的茶艺技能培训暨比赛培训

并带领学员刘尧担任助教和闭幕式上的茶艺表演、学员王曼担任评委。

2016年12月为海口市妇联合会举办的椰城时代新女性大讲堂上的茶文化讲座

2014年春节至2017年春节前连续四期为某地产公司策划承办大型茶文化茶事服务活动,

每次为期3天,共计30余名茶艺师参加活动。

2017年3月,三八国际妇女节系列茶会

图:儋州市委妇联各单位执委三八茶会活动

图:某市公安系统警花三八茶会雅集活动

图:海南省平安银行VI泡客户茶会雅集活动

图:某房地产公司的茶会雅集

2017年4月白沙三月三茶文化

海茶协鼎力相助"白沙三月三"茶文化活动
海茶协韵致茶艺演绎提升班学员穿越亮相

2017年5旗袍与茶艺的完美结合

茶艺与旗袍同为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两者合一更显珠联璧合,相互辉映,充分展现了民族的精华,洋溢着浓浓的中国味。

2017年4月海茶协·幽兰茶艺儋州茶文化教学实践基地儋州开班

儋州大益茶体验馆作为海茶协·幽兰茶艺儋州茶文化教学实践基地,在海茶协幽兰茶艺老师的

悉心指导鼎力支持帮助下,4月9日下午举行了开课仪式并正式开课。

全名饮茶日

2017年4月23日由海南茶叶学会(海南茶业协会)、茶艺师联盟海南分会举办的全民饮茶日暨万人品茶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全民饮茶日”为全国同步公益活动,为了让更多群众从各个方面了解茶以及茶文化。

2017年4月28日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

图: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茶叶专家陈宗懋和师兄刘仲华先生合影

图:陈院士盛赞海南红茶品质优异

图:参观和体验贵州湄潭翠眉27度、多彩部落和茶旅一体的观光茶园

图:湄潭翠芽手工生产加工、体验、品尝茶仙子

图:参观贵州茶工业博物馆

图:参观湄潭万亩茶园

图:参观当地茶叶生产厂家

图:巧遇五十年代湖南农大茶学专业校友,已从贵州湄潭茶叶研究所退休,一起参观某企业日本蒸青绿茶原料生产基地

本届茶博会以“醉美茶香·养生天堂”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茶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美、英、澳、法、德、新加坡等国的知名茶企代表及涉茶外宾2500多人参会。

2017年6月幼教老师们茶艺美学培训

2017年6月24号上午,海茶协结合省会展中心举办的2017教育展并受邀给海口合一方幼儿园幼教老师们进行茶艺美学培训。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把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滋养给孩子们。

2017年6月海南国际教育产业博览会

6月23日~6月25日,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海茶协*幽兰茶艺应邀参加2017海南国际教育产业博览会。

现场布置了古朴意境精美的三套茶席,引得无数游客驻足围观,甚至兴致勃勃坐在茶席前,

茶艺师便手把手的教茶艺动作。展会期间,茶艺师演绎多种茶艺。

2017年6月中行海南分行个人客户经理茶艺技能培训

一天之内让零基础的客户经理们了解并掌握茶叶基础知识和一套茶叶冲泡技巧,也并非易事。

几个专题知识点浓缩,有趣的讲授,大家听的也是津津有味,兴趣盎然。

2017年8月16-17日中行海南分行个人客户经理茶艺技能后续培训

海茶协·幽兰茶艺邓老师为即将代表中行海南分行参加全国总行系统茶艺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

进行赛前培训,比赛项目分为茶文化理论问答和茶汤比拼两部分。

这次比赛关键是茶汤比拼,选手要在规定的龙井茶、金骏眉、大红袍、普洱生茶四种茶叶中抽取任意一种,

选取正确茶具,冲泡出6杯色泽和茶量一致的茶汤奉给评委,比赛规则基本按照国赛标准进行。经过短时间

而有效率培训,在老师悉心教授和指导下,学员们认真学习,虚心请教,能够独立完成二套完整的大赛规定流程。

2017年8月4日海南省太平洋寿险公司管理干部茶会雅集

海茶协·幽兰茶艺受省太平洋寿险公司邀请,为该八十名公司管理干部三天企业内训的最后一场培训

带来了愉悦轻松的茶文化雅集活动,让他们在紧张业务培训后,体验到了中国茶文化的慢调生活。

2017年8月5-14日,我们,一直在路上···

海茶协·幽兰茶艺从海南出发,途径四个省份

从天水到青海湖,从拉卜楞寺到法门寺,不仅仅是游览大好河山、名胜古迹与沿途美丽的风景,更是通过简单的茶席布置传递着中华茶文化的芬芳...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人,有来自河南的大学生,有来自陕西的一家三口,还有当地的藏民...他们不约而同驻足在我们所布置的茶席前,甚至加入到我们队伍当中...

2017年8月25-30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日本茶道的学习

从日本茶道反观中华茶文化发展历史、中日茶文化之渊源、中国茶文化之不足之优势及丰富的层次内涵与博大精深,体会日本茶道的空寂、规范、严谨和仪礼。

日本茶道 是日本特有的综合文化体系。本次课程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日本茶文化的发展简史。2、和服的着法、茶道礼法。3、实践日本“丹月流”茶道“平点前”作法。4、体会日本茶道的思想、审美。5、日本“浓茶礼法”、“盘点礼法”以及日本香道等艺术体验。

2017年9月25- 30日湖北国际茶业大会---恩施、宜昌

图1与浙江农大学王岳飞教授,图2、图3张天福老人的夫人张晓红女士和中华茶人联谊会孙秘书长

国际茶叶大师赛包括调饮茶、评茶等项目,台上来自各国的选手纷纷拿出看家本领,

他们带来的茶点内容丰富,表演令人目不暇接。

2017年10月26日,海茶协*幽兰茶艺一行七人第十三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

暨“天下茶尊·红茶之都”云南临沧红茶文化节,并考察了

云南临沧冰岛、澜沧景迈、勐海、版纳、昆明等地的茶山差场合茶叶市场。

2017年12月12日下午,海茶协·幽兰茶艺受邀为海口港务分公司组织举办了一场关于茶文化茶健康的家庭生活知识讲座。

以下是幽兰茶艺和茶艺学员及举办和参加的各类特色茶会

莲花茶会

图:2015年12月在九号别院茶会中古朴的黑茶茶艺演绎

2016喜盈门茶高峰论坛与中华茶文化和茶宴专家刘秋萍以及铁观音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魏先生合影,品尝魏总的“魏十八”铁观音茶。

2016年,和茶艺师们一起参加华香堂的品香茶会

2016年抹茶茶会

2016年调饮茶茶会

2016年11月,在凰淳茶会所举办的有9名茶艺师参加的茶汤比拼比赛并担任评委

找到约4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