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自清华茶叶

找到约6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安溪:“三康农法”打造茶叶种植“黑科技”

健康的生态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茶叶。近日,年年香茶业引进“三康农法”的新技术种植茶叶,大获成功,带动茶园生态修复,实现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双提升。正值春茶开采时节,记者走进年年香茶庄园,感受其茶叶种植十足的“科技范”。

助力茶叶“质”“量”双赢

眼下,安溪年年香茶庄园内,春茶飘香,一株株茶树饱满娇嫩,随地势起伏蜿蜒生长,碧波滔滔,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在不远处的茶叶制作基地,制茶师傅忙着晒青、摇青、炒青等,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基地间茶香弥漫,沁人心脾。

年年香茶业负责人李天德说,自2004年开始种植茶叶以来,从不放弃对各种茶叶种植方法的探索。“要勇于革新,上下求索,才能有所突破,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李天德说,去年下半年,在深入了解清华海峡研究院推出的“三康农法”后,心头一喜,拿出100亩茶园尝试,效果出乎他的意料。“采用‘三康农法’种植茶叶,产量增长20%,零农残、零农肥,茶叶叶面更加肥厚,茶水更加甘醇、香气更足,七泡仍有余香。”

据介绍,“三康农法”是由清华海峡研究院研发推出。清华海峡研究院副院长曹黎明介绍,使用“三康农法”种植茶叶,一个周期约45天,全过程完全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制品,并使用三康益生元+有机肥或农家肥组合,配合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持续修复多因素导致的土壤营养和微生态的失衡,维持土壤微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实现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的显著提升。

100亩实验茶园的丰收,给李天德带来满满的信心。“采用‘三康农法’技术后,茶叶品质更好了,产量更高了,生态环境更美了,这就是科技制茶的力量。”李天德告诉记者,“三康农法”掌握了土壤命脉,相当于牢牢掌握安溪铁观音话语权。企业将进一步加强与清华海峡研究院的合作,把周边茶园流转过来,扩大产能,让消费者喝到更加优质上乘的安溪铁观音。

打造万亩核心种植示范区

对于“三康农法”在年年香茶庄园带来的效果,李天德直言惊喜,而对曹黎明而言,是大量有效实践带来的自信。

曹黎明介绍,“三康农法”指的是土壤、生态的健康,农产品、农业经济的健康以及人类的健康,实现人与自然高效、高品质良性互动,是清华海峡研究院响应国家号召,深度孵化与推广,积极服务于“三农”振兴的优质核心农业科技项目。

曹黎明告诉记者,“三康农法”自科研立项历时十多年,2017年初步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初步建立标准化规程,2022年初基本完成核心机理的挖掘研究和基本思想体系的建设、种植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与优化、针对地域和品类的广泛性种植验证等基础性工作,具备全面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基础,并于2022年正式启动产业化推广实施工作。

“我们不仅是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三康农法’的科学技术不但能显著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显著提高亩产量、显著提高农产品的优品率和延长保质保鲜期,还可以有效遏制病害发生传播,而且有效改善土壤酸化板结状况,可以达到100%零农残检出标准!”曹黎明介绍,经过他们的实践,运用“三康农法”种植的安溪铁观音毛茶产量可从一亩收成70斤到一亩收成120斤,并且茶叶从原本的叶片薄、硬、口感淡、不耐泡,变得厚、嫩、香,口感浓郁、耐泡。

长势均匀,叶面肥厚,实践证明,“三康农法”对安溪铁观音的运用效果有目共睹。曹黎明介绍,在保证土壤生态恢复健康、茶叶增产提质增效基础上,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2000-3000亩标准化种植覆盖,协助实现产销闭环;并基于品质的品牌化建设,两年内打造万亩标准化种植核心示范区,带动福建茶产业发展。

记者:吴明娜

来源:安溪县融媒体中心 安溪融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走进雅安名山:一片茶叶为何吸睛又吸金

2020年12月24日清晨,雅安市名山区中峰镇海棠村,薄薄的白雾中,当地牛碾坪景区万亩观光茶园与远山相接,清新而静谧。村民同时也是民宿老板的文跃打开房门,开启新一天的迎来送往。

文跃家离牛碾坪景区入口不到1公里,自打乡村旅游兴起后,他将茶摊摆在家门口,风风火火地办起了民宿生意。

入选“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海棠村,近年来年均接待游客48.2万人次,休闲农业年均营收达3000余万元,综合收入近亿元。一个普通的茶乡如何吸睛又吸金?海棠村的“茶+”,究竟加了什么“料”?

图文无关,仅供参考

打好王牌,“茶+”深化茶旅融合

尽管不是周末,牛碾坪景区的停车场依然满满当当。2016年运营至今,该景区年均游客量增长超过20%,且过境游逐步向过夜游升级。

“多亏了‘茶+’带来了丰富业态!”景区负责人高月红介绍,为解决景区长期存在的过境客流比例高、游客停留时间短等问题,实现从观光打卡游到休闲度假游的转变,海棠村积极布局旅游新业态,构建“茶+”产业新格局。“藏在青山中的牛碾坪,只有让游客深度参与其中,才能感知其魅力。”

“茶+”,加什么?当地打出两张王牌:一方面,打造自然与人文深度结合的“茶之旅”;另一方面,积极建设科普茶乡。

为此,在养护好茶园的同时,海棠村先后投入专项资金近2亿元,陆续建起游客中心、停车场及茶科普长廊、绿道等,让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如今,升级改造后的牛碾坪茶园就像一座漂亮的城市公园,游客可信步观光游道,欣赏茶涌绿波,纵情花香茶海。尤其是,茶园间还错落分布着与周边自然山色相互映衬的一顶顶白色帐篷——这是景区特意打造的帐篷酒店,木质结构,四周全是落地玻璃窗,可全方位全景观赏茶园风景。尽管住一晚要上千元,但每逢周末、小长假,帐篷酒店依然被慕名而来的游客订满。

海棠村还扩充了牛碾坪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的科普功能。作为西南最大的茶树基因库,牛碾坪有各级各类优秀茶叶品种220个。如今,园区内每种茶树旁都设有相关的介绍标识牌,游客接待中心还配有中、英、日、韩4种语言的专职导游解说。

今年5月,牛碾坪景区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培育旅游业态,打造精品酒店、特色民宿及儿童游乐项目、禅茶养生项目、科普研学项目等,推出更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增强游客体验性、互动性、参与性。”高月红说。

茶为媒,村民增收致富方式多多

随着景区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海棠村村民也紧抓商机,依靠茶家乐、民宿等增收致富。

村民侯清华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已有30多年。近年来,他和在成都上班的儿子侯敏一起办起茶家乐,吸引成都等地游客到自家茶园体验茶叶采摘、制茶的乐趣。如今,侯清华负责制茶、售茶,侯敏负责宣传推广及策划相关体验活动、接待客人,茶家乐生意红红火火。

据统计,截至目前海棠村已有茶家乐6户、民宿6户、星级休闲农庄1个、手工茶加工体验店8个。此外,村子还积极举办采茶茶艺技能大赛、风车节、农耕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借助节会进一步聚集人气;同时,创新实施“小挂钩”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出集体建设用地用于特色旅游资源招商,如今已成功招到投资4000万元的“国学&国乐”综合体建设项目。

“以前我们这里只是种茶、采茶,产业单一,现在一、二、三产业都能兼顾,有种植,有加工,也有旅游,在满足市场多元需求的同时,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培育了新动能。”海棠村村支书程江说。

为进一步拓宽致富增收渠道,海棠村一方面积极组织村民去成都学习,助力年轻人尝试探索文创、直播等,一方面更在集体经济上积极谋划——2018年7月,海棠村作为当地发展“领头羊”,带领周边3个贫困村及全乡100多户贫困户入股成立了雅安市名山区“禾耕之道”乡村旅游合作社,探索乡村“景村一体”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做强“家门口旅游经济”。

在合作社下属的“禾耕之道”旅游商品店,记者看到,货架上不仅有产自周边贫困村的猕猴桃、菌、菇、笋等土特产,还有当地贫困户制作的工艺品。“我是因病致贫的,干不了农活,但又不愿意闲着,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就安排我在这里上班。离家几步路,还能赚些生活费,真好!”店里的收银员文国臣感激地说。

2020年2月春茶上市时,许多原本应该如期而至的茶商受疫情影响“失约”。“为此,我们合作社积极和名山区对接,组织筹办‘第一背篼茶上市’直播活动,助力茶农线上卖茶,挽回了损失。”程江说。(记者 文莎)

注:内容来源四川新闻网,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建安溪祥华乡:践行“三茶”统筹 当好产业振兴“示范生”

祥华乡,地处福建安溪西北边陲,“地无三尺平,开门就见山”是这里自然环境的写照。

这里的茶山,“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梯田茶山层层叠叠,一派翠绿,蔚为壮观。安溪著名的“铁观音”是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当地农民长期以来的经济来源。茶叶年产量6000多吨,茶叶产业链产值超22亿元。

这里有乡村振兴最美样子——天空湛蓝如洗,街道干净整洁,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文化景墙相映成趣,青山滴翠,绿水荡波,阡陌交通,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如诗如画。

2024年2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公布第二批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对象名单,祥华乡名列其中。这是祥华乡持续深入践行“三茶”统筹发展最好的见证。

挥出“三板斧” ,塑造“品牌”拓宽“致富路”。

1月19日,安溪县召开“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祥华乡、八马茶业、兴溪茶业、安溪县吴光研家庭农场、李陌茶业依次作精彩的典型发言,纷纷亮出“家底”,结合实际情况,畅谈在各自工作领域发展的经验、体会、思考和感悟,为茶企、茶农、茶商等提供借鉴,助力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茶园6万余亩,茶叶年产量6000多吨,茶叶产业链产值超22亿元。”大会上,祥华乡党委书记陈培源晒出成绩单并表示,近年来,祥华乡积极践行“三茶”统筹理念,挥出茶产业发展“三板斧”,打造“好茶在祥华、赛茶在祥华、兴茶在祥华”特色的“茶香祥华”品牌,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靠着这‘三板斧’,茶产业越来越兴旺,带动全乡经济持续壮大,祥华的‘致富路’越来越宽!”陈培源说,思维的破局、品牌的塑造,源源不断激发茶产业的内在活力和自我发展动力。

绿叶变“金叶” ,做好“三茶”统筹大文章。

茶产业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精彩应接不暇,“三茶”统筹理念迸发出实践光芒,绿叶变“金叶”。

产业发展好,繁荣文化很重要。祥华乡着力建设区域品牌、茶人品牌、茶旅品牌,推动小农生产走向品牌化发展,助力文化软实力提升。以“山外青山·茶香祥华”为主题,创新推出“祥大师”区域形象IP、铁观音主题歌MV和宣传片;以印象祥华Rap、手绘祥华、动漫祥华等新媒介,锻造“祥有茗”区域公用品牌,用文创注入茶业新活力。联合安溪县委人才办等6个单位,汇聚农民讲师团、科特派和大师、名匠等27人,组建3支“祥大师茶业振兴服务队”,举办开放交流式的师带徒技艺传承大赛,互帮互促,培育近百名40周岁以下青年制茶能手,逐步形成“3+7+N”茶业人才梯队。

茶旅融合,是茶文化的一种全新的探索。为了更好地宣传茶文化同时推介地方文旅,祥华乡以安溪名茶山·佛耳山为核心圈层,挖掘并讲好开先县令詹敦仁茶文化故事,策划形成“山、水、古、茶”四条茶旅路线,举办佛耳山杜鹃花文化节、最美厨娘比赛等活动引流聚气;分类推进冠和、东方美茶庄园改造提升,筹建祥华茶史馆和异地安溪茶促会购销服务驿站,实施进乡主要通道2.6公里茶文化景观提升,启动首批50户“茶香小院”美丽庭院创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以“群”赋能,铺就兴业富民路。祥华乡积极引导茶农与企业、合作社建立“1+X”的利益联合体,提升茶业产业化水平,促进茶业增效、茶农增收。推动全乡57%农户(约3700户)加入合作社或进入企业务工。如东方美茶庄园探索“茶旅地产”模式,整合流转茶园400多亩,建设绿色现代茶庄园;冠和茶庄园推出茶园认养、专属定制等增值服务;儒家、素全、天香魂、自清华等茶企,采用“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形式,发展订单农业;仙踏石合作社成立技术服务小组,围绕社员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等,探索形成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技术增值模式。独行难,众行远。祥华乡依托乡村强村公司,深挖土特产资源,打造“1+20”的多元化、多品类的产业联合体。融入“祥大师”文创IP,推出“祥华有礼”特产礼包,“一村一品”特色发展,“一叶飘香、多元增收”产业格局进一步形成。

融合发展跑出“加速度”,祥华乡盘活镇区工业园区25亩、县乡主干道沿线低效用地2000多亩,招引可观、茗山、富源、苍山阁等茶企,推动工业基茶、初制加工、茶旅融合等6个项目落地投产,年产值超亿元。深化与中京控股、福茶网合作,辅导苍山阁、牧云山、春水秋香、六己茶叶在京东、天猫、拼多多开设安溪铁观音产业带店铺,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支持厦门茶叶采购平台、冠和抖音团队等在采制旺季开辟原产地“第二直播间”,打造交互式场景体验,集体发力发声,集汇流量于祥华,让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科技赋能,撬动一“叶”成大“业”。面向茶叶全产业链,祥华乡将茶叶赛事贯穿茶叶生产全程,让茶农成为赛事主角,整体提升茶叶基础管理水平。成立全县首个乡级茶业学校,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开展校地合作,运用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促进首批213名制茶工匠从“单一应用型”向“综合领军型”转变。出台《祥华乡扶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2-2025)》,鼓励茶商、茶农积极参与县内外各类赛事,从终端倒逼茶农制好茶、管好茶园。

春秋茶季,祥华乡依托“党建+邻里中心”,搭台举办天天赛、擂台赛,引入社会资本上台“唱戏”,吸引广大茶商集聚参与、产销联动,有效监测每日质量和价格走势,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和交易模式。以赛促研,素全茶叶研究所与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清硕茶柚生物科技建立产学研科创服务合作关系,成功提取茶多酚和浓缩原浆茶粉用于茶柚食品、新式茶饮、化妆品等产品开发,深受市场好评。

如今,这片金叶子在新征程里酝酿着新气象。接下来,祥华乡将持续深入践行“三茶”统筹理念,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体制机制,壮大共富产业,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振兴“祥华”示范样板。

来源 | 茶香祥华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