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紫砂老壶

找到约1,362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这份紫砂老壶收藏指南,请注意查收!

1、椭圆绿标期(约1977—1982年),即是坊间常说的“鸡蛋标”,这一时期是经历文革以来的复兴时期。

2、甲子泥无标期(约1983—1987年),所谓的甲子泥是台湾同胞对80年代初期一厂普紫和拼料的通称。

3、方圆标期(约1987—1992年),是一厂的全盛时期。

4、镭射标期(约1993—1997年)

宜兴紫砂壶收藏可分为名家壶、古壶、潜力新人壶和老一厂紫砂壶等收藏主题,那么老一厂的紫砂壶究竟好在哪里?而一直被紫砂爱好者们追捧。

一、泥料上乘,一厂所用的料都是黄龙山四号井所开采的。即使四号井中,无论紫泥、红泥、段泥,都远比一般制日用陶土的泥料稀少,为“泥中泥”。90年代中期因矿井渗水被封。

二、造型典雅,由前辈大师、名家定型定款。包括明清以来的经典款式,老艺人和新秀所创作的壶式,如朱可心的报春壶、高海庚的集玉壶等,以及艺术名家参与设计的壶型,如提壁壶、亚明四方壶等。

三、做工老道,多数是由做高档壶的一车间制作,新艺人要三年陶校毕业,实习考核合格才能进入一车间。

四、窑火适宜,1973年,一厂建起了一架新式隧道窑,以重油做燃料,被海内外一厂老壶收藏家誉为“官窑”。窑温稳定,烧成后的壶水色绝佳。

邓小平送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壶,以及紫光阁较早陈列的二十多件紫砂器,皆是隧道窑烧成的。

1979年罗桂祥来到宜兴,与当时技术顶尖的20位紫砂艺人座谈,以他收藏的明清老壶照片为蓝本,高价收购紫砂名家做出的历史茗壶,并与紫砂工艺厂签订了一份订单,共23个品种565件套。

其中,顾景舟的作品有提璧茶具,1壶6杯,20套;僧帽壶,50件;井栏壶,20件。

顾景舟晚年与罗桂祥(中)、戴相明(左)合影

收藏一厂老紫砂壶,不要被落款、印章等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这些东西你知道,仿造者更知道,极容易作假,甚至会出现傍名家的假款,如”顾景舟监制“等。

也不要轻信壶表面上所谓的时间痕迹与迹象,它可以用做旧的方法来造假。

常见的做旧方法有:将新壶放进浓红茶汤中烧煮法;将新壶直接埋在地下的土埋法;在新壶上擦拭相同颜色的鞋油;用浓茶汁、食用油、食醋、酱油、糖等调和成汁,涂抹在新壶的表面等。

新壶做旧的鉴别主要是靠经验的积累,见得多了自然就能辨认了。但是对于新手来说最好不要一上来就收藏旧壶。

收藏一厂老紫砂壶,最重要的是从陶土的品质来判断,一厂老壶本身会具有一定的水色与光泽,有时较佳的泥质不用泡养,光是洗干净,以布轻轻擦拭就会散发温润的光泽;质感与重量够足。

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不是外行轻易可以做到的,新入门的收藏者一般不建议收藏老壶。一厂老壶的优良特点,你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才会窥其门径,无疑在这个过程中会交很多学费,要想淘到一把精品一厂紫砂老壶并非易事

顾景舟大师鉴定老壶的记录曝光

  1982年顾景舟先生受邀到北京故宫做紫砂的研究。当时在他的研究意见被馆方做了一个笔记。这个笔记,经过三十几年,又有很多新的发现,所以针对这些笔记专家做一点点修正。括弧的部分就是修正意见。让我们一起跟随顾景舟大师,学习紫砂老壶的鉴定技巧。

  顾景舟大师鉴定紫砂器记录

  1.鉴别紫砂器第一要了解艺人的手法,一个人有一个手法。经常真品与假品对照。第二看泥色。第三看图案,仿古的东西一般一件东西一个图章款。(注:现在仿古水平上去了,现在刻假章方便,假壶也有多颗印章了)

  2.明代紫砂壶上无图章款,都是刻自己的名字。

  3.清代早期壶流里的眼都是一个大眼。几个细密的眼在时代上就晚了。就与民间使用茶叶泡茶有关系。(不一定,目前所见清初至乾隆时期的一些大壶,也有发现有多孔的。例如直排的三孔以及铜钱式孔。)

  4.乾隆紫砂壶器表纹饰微微凸起,是将调好的泥浆用笔慢慢堆画出来的。泥浆必需研得与墨一样细腻,然后用毛笔画,不足的地方再加加工。(说的是紫砂泥绘工艺,所谓不足的地方再加工指的是有些细节有刀刻的修饰)

  5.陈鸣远生于康熙死于乾隆,在技术上是个了不起的人。(生于康熙,死于康熙)

  6.紫砂包金漆的东西是在乾隆以后出现的。

  7.加彩凸雕瓜果紫砂壶为乾隆时期的风格。(指的是加彩百果壶,紫砂加彩工艺应该乾隆早期盛行,但是白果壶加彩或者更晚,嘉道时期左右)

  8.紫砂胎描金漆竹节式壶,为太平天国时期的。(根据新近紫砂证明,此作应该不晚于乾隆)

  9.紫砂器制作的原料是埋在岩层下面的泥土,有泥中之泥的说法。紫砂比例的多少决定胎色。(目前,有台湾人专门专研烧窑技术,得到的结论是,窑烧可以决定紫砂的呈色)

  10.20—30年代时顾先生等人在上海做过一批仿紫砂,都不落款。(他们只负责做壶坯,仿款另有他人,另外,顾景舟后来也承认了他有仿制陈鸣远壶,我见过实物三件)

周莹作品:《小水扁》

  11.南京、扬州、上海各有一件大彬壶真品,是出土的,它们的风格和泥色都相同,可看出明代紫砂壶的气魄大,胎泥粗。

  12.清道光“行有恒堂”款紫砂梅花诗句壶,为假品。此壶底款“蒋贞祥造”,蒋贞祥是晚清光绪人,与道光“行有恒堂”款年代不符。(不一定,也许是道光时期另外一位名家“任”“贞祥”)

  13.看了许多陈曼生刻诗的壶,底款多数篆“阿曼陀室”,没有写过“陈曼生制”,这点应注意。

  14.古代人作壶的款时,字头对头流,字尾对着柄。(个别特例见过,乾隆黑漆描金壶就是特例之一)

  15.“宣统元年正月元日”款的紫砂壶,壶柄尾部分别有“大生”“裕林”“迪恩”“东溪”“寿珍”等名款。这些人都是光绪时人。大生和迪恩是兄弟关系,姓范,一家人都作壶。

  16.嘉庆四年款红砂小壶为真品。(潮汕壶)

  17.“松鹤轩”款紫砂壶,为民国时期作品。“松鹤轩”是上海一个铺子的名称。此壶刻字人叫“若水”,号叫姚寿铨。

  18.“黄玉麟”款紫砂树根式壶是真品,为晚清同治光绪时的。(说的是“供春树瘿壶”)

  19.“阳羡邵友兰制”款带屉诗句紫砂壶,是真品,清道光年的。邵友兰是顾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辈人。

  20.“邵元祥”款紫砂大扁壶。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壶是造型硕大,胎泥粗,具有明代风格。但壶身文字为后刻。“适园主人”是谁不清楚。(邵元祥应该是康熙雍正时期人)

  21.“杨彭年”款描金山水紫砂壶。杨彭年是嘉庆、道光时人。此壶为真品,泥色较标准,胎泥及做的工艺,都具有杨彭年制壶的风格。

  22.“志远”款阴阳文紫砂扁方壶。清道光真品。壶底有“茶熟香温”款。

  23.“国良”紫砂提梁式过。晚清时作品。国良原名为俞国良,1938年殁。死时60多岁。

  24.“邵亮生”款紫砂小扁壶,邵亮生是晚清人。(从壶式及印款风格及泥料特征看,我认为是康雍时期人)

  25.“笨岩”款紫砂扁壶,是清同治作品。(目前紫砂界已经公认“笨岩”所制都是御制紫砂壶)

  26.“味泉”款黑砂竹节式壶,清嘉庆作品。

  27.“赦记”款紫砂雷纹螭纽壶,作者是邵权衡,清同治时人。他曾孙现在还在宜兴紫砂厂里工作。

  28.“冰心道人”款紫砂刻诗壶。“冰心道人”可能是程寿珍,为清同治时生民国二十几年殁。

  29.“康熙年造”款黑砂铜提梁壶,清光绪作品。这类壶宜兴烧好后,到烟台去烧黑。

  30.“康熙辛卯年制”款紫砂扁壶,壶盖里有“宜兴紫砂包用”章,“包用”章的出现到清晚期了。

  31.“宣统元年”款米色砂小壶,壶柄有“宝鳞”二字,是宣统时工匠姓宗。

  32.王南林是清乾隆时艺人,给宫廷里做过御器。

  33.“项圣思”款紫砂佛手式杯,“圣思”款紫砂梅花式杯,均为假品。圣思何时人不详。南京博物院有件圣思款桃杯,很精致。(最新资料证明,圣思姓“陈”)

  34.“史宝丰造”紫砂堆花小方花盆。是嘉庆、道光时作品。

  35.紫砂挂釉器皿从乾隆时开始的。共烧二次,先烧胎,要1000多度。器里挂白釉的东西,挂釉后再烧700多度。

  36.清乾隆紫砂画彩山水大笔筒,为典型乾隆作品。底部为避免磨伤,刷一层黑漆。乾隆紫砂笔筒有的器表开小纹片,其原因是原来的胎色不理想,在紫砂胎干后又刷上一层稀的细泥的缘故。(不全然如此,我认为大部分泥绘笔筒粉段泥是为了方便泥绘以及黄颜色属于御用专有色)

  37.紫砂粉彩花鸟四方笔筒,为清乾隆时作品。与烧瓷胎粉彩的方法一样烧制。

  38.“种花读书”款黑砂匜。宜兴的黑沙泥到嘉庆、道光时已没有了,此器应是乾隆时的。

  39.“惠逸公”款紫砂莲瓣碗。惠逸公是乾隆、嘉庆时人。(惠逸公目前学界认为可以上推至康雍时期)

紫砂老壶名字,都是有生命的!

老照片引人品读、回味、深思。

从品读老照片,我想到了老壶、老壶名。

珍贵照片摄于1956年

顾景舟先生的泥凳及上面的工具堪称老中之最

老艺人指导制作紫砂壶

老壶名是有生命的!

人们常说紫砂壶是有灵性的,有生命的,那传世的经典老壶,为人喜爱、珍藏,甚至于渴求,更是其生命力靓丽鲜活、青春永葆的象征。

老壶是有生命的!

它凝聚着作者的审美理想、技艺追求、心血汗水和作者生活的那段历史。老壶名,似乎比老壶更多了一些生命的意义。老壶的生命是作者创作的过程,有神秘的故事,也有深刻的意蕴。

老壶名不仅是这历史、文化和命运的容器,而且还有后来人的效仿、探索、故事,还有出蓝趣话的记载。

邵大亨 鱼化龙

人们一说到“ 鱼化龙 ”的壶名,那壶作家邵大亨创作的艰辛、流传有序的典故、后人“仿中有创”的进步、读壶品史的乐趣等等,都会从那 “ 老壶名 ” 里像播放电视片一样,放映出一幕又一幕。

在紫砂史上有许许多多经典老壶和老壶名,为人耳熟能详。说到“ 供春壶 ”,人们可以联想到紫砂草创史的朦胧神秘,直到年后的今天,台湾的历史学家徐鳌润才撩开它的面纱。

顾景舟 供春壶

说到“石瓢壶”,人们不仅在记忆中能寻觅到它过去的倩影,还会在市场的货架里、品茶的茶几上、茶人的手心中,与她作温馨地对话。说到“掇球壶”,人们马上就会想到紫砂史上的两位大家,一是邵大亨,是他设计创作了“掇球壶”。

一是程寿珍在邵大亨的基础上又向前一步,他制作的“ 掇球壶 ”第一次代表中国走向世界,就在巴拿马国际大赛中,为紫砂历史夺得了“第一金”。

寿珍 掇球壶

说到掇球壶,人们也会想到顾景舟正是 “ 模仿邵大亨的掇只壶”,才使自己的制壶技艺得以飞跃的故事,还会想到顾景舟西行之前,专程赶到上海看望 “ 邵大亨掇只壶 ” 最后一眼的痴情。

说到“掇只壶”,人们知道它来自宜兴人的日常生活用品的“掇只”。掇只是宜兴的“方言”,指的是那些盛油盐酱醋的小罐小坛。于是,我们既可以想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箴言,又可以了解一点宜兴的文化。

在这一点上,“ 掇只壶 ” 来自宜兴的地域文化,随着“掇只壶”走遍四方,它又传播了宜兴的民间文化。于是,掇只壶和它的 “ 名字 ”都有了文化的属性,并且具有悄然无声传播文化的载体价值。

邵大亨 掇只壶

说到一个老壶名,人们不仅会追忆那老壶的历史、命运、典故,还会从联想中“ 不见老壶胜见壶 ”,得到经典老壶美的享受,紫砂壶亲和力的情感,当人们用“老壶名”新作品时,也是一次经典老壶美的传播。

作为历史的记忆、文化的积淀,老壶与老壶名已浑然一体,壶是“壶名”,壶名也是“壶”。老壶名是紫砂经典作品历史和命运的容器,是紫砂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和传播的载体,是紫砂壶富于青春活力的生命符号,是值得挖掘、整理、传承的文化遗产。

顾景舟 石瓢壶

找到约1,34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