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紫砂泥料配制

找到约3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泥料篇 | 紫砂中的绿泥,到底有几种绿?

紫砂泥料的名称,是根据矿料颜色的外观,或紫砂壶烧成后的颜色来命名。我们分别来看原矿绿泥与添加氧化物的绿泥。

一、原矿绿泥

紫砂原矿绿泥,外观为淡绿色,有的为墨绿色,在正常气氛中烧成后,除少量颗粒质点的变化外,基本呈现纯正黄色调,细腻高贵。

我们以黄龙山几大矿区绿泥原矿,来看其原矿的颜色与烧成色泽。

1.黄龙山宝山矿区


2.黄龙山台西矿区

3.黄龙山台西矿区浅表层


4.黄龙山台西矿区中层

5.黄龙山宝山矿区 墨绿泥

原矿绿泥烧成后并不是绿色,真正成绿色的砂壶,是添加适量金属氧化物作为着色剂的结果。

▲5号井本山绿泥 1380℃烧制 供春

在紫砂土中添加金属氧化物着色剂,并非现代工艺的发明和创造。早在明代万历年间江西婺源人陈仲美,就用景德镇造瓷用的色釉料,来调配紫砂泥。民国时期用氧化钴、氧化铬来配制绿泥,民国之前此类绿泥极少有。

二、添加氧化物的绿泥

市场上流行的绿泥,普遍是采用段泥、白泥和氧化钴、氧化铬配制而成。部分段泥粘结性不够,所以要加入适量的白泥起粘结作用。

如使砂壶蓝一点,添加氧化钴;使砂壶绿一点,添加氧化铬。因配料比例的不同,呈现浓淡深浅不同的色泽。

我们以名家大师的茗壶,来看绿泥砂壶有多少种绿。

1.顾景舟

▲均玉

▲仿古如意

逥纹竹壶

▲矮八方

2.朱可心

▲云龙套具

▲一节竹段

▲松鼠葡萄

▲柿子壶

3.汪寅仙

▲南瓜

螭龙供春

4.蒋蓉

▲百果壶

▲长寿碧桃壶

▲荷叶青蛙壶

▲西瓜壶

▲荷叶盘

5.何道洪

▲四季如意

▲掇球

▲岁寒三友

早期的紫砂壶在制作过程中,为更好的着色,会添加微量调色剂,有严格的用量限制,对人体无害。

如今随着技术的革新和人们对紫砂壶需求的增加,有些商家在泥料中添加的化工原料,无论是剂量还是质量,都已经超过安全标准,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紫砂矿料中的“老”、“嫩”、“新”指的是什么

有壶友来问,是不是陈腐时间长的泥料都可叫做“老泥”?三言两语实在是说不清,故特写此文。


除了“老泥”以外还经常有壶友问“嫩泥”、“新泥”是什么?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紫砂矿料中的“老”、“嫩”、“新”。

老 泥

lao ni

老泥有两层含义


1、与“新泥”对应,表示陈腐时间相对较长的泥料


如果“老”单纯的只表示年纪大小的话,那紫砂矿的形成经过了上千万年的时间,所有的紫砂泥都可以说是老泥。


所谓的老泥和新泥,实际上指的是陈腐时间的长短。


一般来讲紫砂泥料的陈腐时间在3到6个月左右,陈腐时间长的泥料可被称为老泥。



那么,又有人疑惑了。陈腐多久,才算久?


其实这是个相对概念,陈腐半年的泥与3个月比起来也可以被称作老泥。


紫砂陈腐的目的,是使泥料中的水份得到均匀分布,易于胚料氧化,让泥料中的有机物得到充分分解(腐烂)。


理论上,紫砂泥的陈腐时间越长越好,但陈腐时间过长的泥料,在制作前需要重新回炼一下。


2、与“嫩泥”对应,砂性足的泥料可称为老泥


早前,挖矿的的工人们将砂性重的矿料称作“老块”。“老泥”也指用“老块”炼成的泥料。


由于“老块”砂性重,所以这种矿料角钝,更呈石状。炼制后的泥料也有砂性重的特点,同时成型较难,烧结温度较高。

新 泥

xin ni

与上文中“老泥”相对应,如上文中所讲,与“老泥”对应,表示陈腐时间相对较短的泥料。

嫩 泥

neng ni

嫩泥有两层含义


1、与“老泥”对应,指砂性相对较弱的泥料。


“嫩泥”的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烧成温度范围较宽。



2、专有名词,特指一种泥料的名称。


“嫩泥”也是一种泥料的名称,属粘土质泥岩。主要产于红卫香山、赵庄沙山一带。

矿料外观呈浅灰黄、微暗红色泥性致密块状,较软易碎。


嫩泥原矿


风化程度较好,质地松软具滑感,有较高的可塑性和结合能力,是日用陶瓷中最常用的结合粘土。


“嫩泥”也被用来调制紫砂泥,把“嫩泥”少量添加到紫砂泥中,可以提高原料的可塑性能,增加坯件强度及降低烧结温度。


嫩泥烧制成色

左1140℃,右1160℃


也可以在“嫩泥”中加入一定的金属氧化物着的,制成多种色泥。


比如有人把嫩泥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铁红粉、氧化铁黄粉等用来配制“朱泥”。

你真的知道什么是紫砂泥料中的“大红袍”吗?

大红袍,众说纷纭的一款泥料,紫砂新手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它和福建武夷岩茶“大红袍”有什么关系?

明清时期,南方的广东潮州等地,流行喝“功夫茶”,紫砂壶问世后,从宜兴赴任的一些朝廷官员,讲紫砂红泥壶带到了南方,就这样大红袍茶和紫砂红泥壶邂逅相遇了,茶色壶色浑然一体,可谓“天作之合”堪称一绝。随后潮州人喝“功夫茶”推崇与之想匹配的宜兴红泥壶。朱泥壶色泽鲜艳,与大红袍茶芽色相近,久而久之,大红袍就成为了朱泥壶的代名词。

明清时紫砂泥中的“大红袍”,还有另一个说法:一种朱泥中的极品泥料!现今有人认为它只是一个传说,已经绝迹了,或者根本就不存在,那么究竟有没有所谓“大红袍”呢?

我认为既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它没有,是因为“大红袍”根本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而且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大红袍”,又谈何见过呢?历史上朱泥连个名称都没有,哪里来所谓的大红袍呢?说它有,其理由是,“大红袍”既然是色泽艳丽的朱泥壶,且历史上曾经有过被称之为“大红袍”的朱泥作品,紫砂矿源并未枯竭,怎么会没有“大红袍”朱泥的存在呢?

大红袍朱泥原矿

2000年左右,我们业内行家刘玉林,根据自己积累的紫砂泥知识和对“大红袍”的认识,寻找起了这“大红袍”朱泥,他几乎跑遍了宜兴及周边的矿区和宕口,终于找到了被业内行家们认可的大红袍矿料,刘玉林寻找到的“大红袍”矿料,开始并不为人认可,甚至很多人不屑一顾,然而当其见到作品,经常把玩,面之于行家,却如获至宝,不惜重价竞购。

大红袍朱泥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一少;二难;三奇。

一少,是指矿料极其稀少,它不像一般的泥料,有单独的矿层,原矿大红袍,没有单独的矿层,零星散落在朱泥矿层中,通常在一个矿层面的几方土中也挑选不到几两,矿料极其稀少而珍贵,均是以斤而论价的。

因为矿料资源稀少,没有机械加工所需要的量,故一般采用较为原始的小型石磨碾粉,手工拌和成泥,经陈腐后才能使用。目前市面上,有“自诩”为大红袍泥料的作品,实际均为人为配制的泥料所制,根本体现不出其独特性,真正的大红袍泥料,可谓少之又少。

二难,是说其制作和难烧制,大红袍朱泥外观呈土黄色,据江苏省陶瓷研究所分析检测,二氧化硅的含量与大多数紫砂泥相比,相对较低,黏土物比例大,黏性极好,正是因为这点,在做壶的过程中非常容易粘工具,难于成型,不是朱泥高手,还真做不了。

大红袍朱泥泥性重,烧成收缩比较大,通常为18%,烧制温度低。烧结范围也窄,通常温度范围为1130°C~1160°C。烧成时如温度把控不好,容易烧“爆”和开裂,所以成品率极低,一般只适合做小品,不宜做大件作品。

三奇,指的是泡养效果奇特。大红袍朱泥虽说色泽较为鲜艳,但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鲜红,制品烧成后通常呈暗红色,经久泡养后,会越发鲜艳明亮,晶莹如玉。单独看作品其色似乎不够明显,如果将其与其他朱泥类作品一起比较,特征就明显了。

来源:紫砂壶百科全书,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