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自制龙井茶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自制凉茶一本通》

编号:GDZPS7776
书名:《自制凉茶一本通》
版别: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郭俊英编著
书号:ISBN 978-7-5591-0933-0
定价:35.00
出版日期:201810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生活习惯等,并从专业的角度,用通俗的语言表述,精选了约150余例凉茶,从古早味到店家流行,从简易做法到厚工熬制都有,全都是扎扎实实的真材实料,不论是炎热夏天还是一年四季,随时随地都能提供给家人*安全好喝的美味凉茶,是居家的养生宝典。
目录
第一部分 | 凉茶概述 | 1
02 凉茶的起源与发展
05 老中医经验谈:怎样喝凉茶
08 夏天喝凉茶“去火”吗?凉茶怎么制作?
第二部分 | 排毒养颜 | 11
12 赤豆蝉蜕苦参茶 23 薄荷菊花蜂蜜茶
13 知母鸡内金麦冬茶 24 茉莉花乌龙茶
14 菊花罗汉果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25 薏米枸杞防风茶
15 桂花山楂茶26 水蜜桃红茶
16 大蒜绿茶 27 决明冬瓜蜜茶
17 玉米须绿茶 28 火炭母猪血茶
18 菊花金银花山楂茶29 绿豆菊花茶
19 桑叶山楂菊花茶30 芥菜蜜枣茶
20 茯苓薏米陈皮茶31 胡萝卜茅根竹蔗水
21 番泻叶荷叶茶 32 益母草川牛膝茶
22 生地金钱草三七茶
第三部分 | 化痰止咳 | 33
34 川贝母水翁花茶 48 芦根玄参连翘茶
35 玄参麦冬甘草茶 49 生地浙贝母玄参茶
36 地骨女贞子茶 50 熟地黄沙参甘草茶
37 百部百合白茅根茶 51 蚌花蜜枣茶
38 鱼腥草黄精茶 52 百合百部射干茶
39 板栗玉米须茶 53 麻黄杏仁黄芩茶
40 苍耳子白芷茶 54 款冬花枇杷叶茶
41 甘草胖大海桔梗茶 55 栝楼鱼腥草茶
42 芦根桔梗苏叶茶 56 白薇石斛麦冬茶
43 龙井菊花茶 57 桑叶菊花香豉茶
44 雪梨杏仁蜜枣茶 58 金银花鱼腥草川贝母茶
45 火麻仁茶 59 桑叶菊花杏仁茶
46 板蓝根芦根土牛膝茶 60 麦冬百合薏米茶
47 百部桑叶杏仁茶
第四部分 | 清热解毒 | 61
62 牡丹薄荷凉茶 75 金银花茯苓茶
63 桂花薄荷绿茶 76 生地黄夏枯草茶
64 茵陈茯苓茶77 葛根茶
65 甘菊蒲公英茶 78 菊花木贼茶
66 菊花桑叶茶 79 龙胆草牡丹茶
67 甘菊金银花茶 80 茯苓金银花茶
68 绿豆菊花茶 81 茵陈凤尾草茶
69 生地灯芯草茶 82 芦荟蜂蜜茶
70 白术甘草茶 83 生地麦冬茶
71 虎杖鱼腥草茶 84 天冬茵陈茶
72 白茅根石苇花茶 85 白花蛇舌草薏米茶
73 塘葛菜茶 86 蒲公英连翘茶
74 溪黄草茶 
第五部分 | 祛风解表 | 87
88 芦根连翘茶99 板蓝根甘草茶
89 桔梗连翘茶100 生地川芎茶
90 桑叶甘草茶101 虎杖郁金茶
91 鸡骨草独脚金茶102 丹参田基黄茶
92 薄荷甘草茶103 金钱草柴胡茶
93 垂盆草茶104 泽泻龙胆草茶
94 乌梅生姜茶105 连翘金银花茶
106 橄榄紫苏叶95 大青叶柴胡茶
96 板蓝根野菊花茶107 薄荷龙井茶
97 黑芝麻生姜茶108 灵芝金银花葛根茶
98 白花蛇舌草益母草茶
第六部分 | 健胃消食 | 109
110 香蕉绿茶120 白术玉竹茶
121 菊花桑叶枇杷111 七星茶
112 桔梗防风羌活茶122 生地牡丹泽泻茶
113 岗梅根水杨梅茶123 鲜橘消胀
114 水翁花蒲公英茶124 乌梅桂花甘草茶
115 青梅红茶125 决明子肉苁蓉
116 橄榄酸梅茶126 金银花胖大海茶
117 金银花枳壳茶127 槐花山楂茶
118 火麻仁紫苏叶茶128 胡萝卜荸荠茶
119 神曲连翘竹茹茶
第七部分 | 清肝明目 | 129
130 地肤子知母生地茶 140 仙鹤草桑葚阿胶茶
131 玄参知母黄柏茶 141 蒲公英丹参桃仁茶
132 北芪麦冬玄参茶 142 橄榄胡萝卜茶
133 川牛膝益母草茶 143 太子参麦冬灯芯草茶
134 柚子红茶144 党参蜂蜜红茶
135 苦瓜干茶 145 玫瑰桂花茶
136 玫瑰花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146 白芍佛手甘草茶
137 川楝子王不留行茶 147 菟丝子桂花乌龙茶
138 生地阿胶地骨皮茶 148 板蓝根木棉花茶
139 黄芪当归红枣茶
第八部分 | 活血通络 | 149
150 金钱草鸡内金白芍茶 160 薏米蒲公英桃仁茶
151 清风藤茯苓茶 161 金银花蒲公英薏米茶
152 淮山茯苓蜂蜜茶 162 枸杞菊花茶
153 桂圆红枣茶 163 白芍麦冬知母茶
154 银耳红茶 164 西洋参枸杞子茶
155 益母草白芍牡丹皮茶 165 何首乌当归蜂蜜茶
156 薰衣草迷迭香茶166 西洋参蜂蜜茶
157 肉桂红茶 167 益母草生地茶
158 桂圆枸杞红枣茶168 牡丹泽泻莲须茶
159 红花陈皮茶
郭俊英,茶艺师,从事该行业8年多,对各类茶叶的品质、特征有着深入的了解,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各类茶进行品鉴。此外,师从于著名的茶艺师,加上自身刻苦钻研,多学多练,其茶艺技艺功底过硬,娴熟于心,赢得客人的一致好评。现为一家茶艺馆的专业茶艺师。
大量批发或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客服:010-63433810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

2021茶业风采展示:传承经典,拥抱电商——杭州正浩茶叶有限公司

2021年度茶叶品牌系列榜单推荐单位

——杭州正浩茶叶有限公司

荣获

2021年度茶业电商十强企业

2021年度茶业畅销品牌

10月27日,第十七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举行。

杭州正浩茶叶有限公司,一举斩获“2021年度茶业电商十强企业年度优秀合作品牌” “2021年度茶业畅销品牌”殊荣。

西湖龙井传承世家

传承世家,传承的是茶人,是茶人的技艺,更是茶人的精神。卢正浩以“西湖龙井传承世家”为品牌定位,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正源正味的西湖龙井茶。

“卢正浩”品牌是三代卢派传承人坚持的基石,是一个家族的传承,更是三代茶人的匠心传承。

(左数第三位为卢正浩先生)

卢正浩老先生是杭州家喻户晓的茶叶专家、卢派西湖龙井茶创始人,毕生致力于茶叶研究与发展,梅家坞的西湖龙井茶因他而声名远扬,并成为国家礼品茶,享誉世界。

卢氏第二代茶人、中国制茶大师卢江梅继承了父亲对于茶的执着,砥砺创新,将西湖龙井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她继承父志,以父之名创立了“卢正浩”品牌,卢正浩公司在卢江梅的带领下,开拓创新,不断前行。

第三代茶人胡璧如接手祖辈传承下来的重任,在电商崛起的年代,她借助互联网,将“卢正浩”品牌推广至全国乃至海外。

守正出新正道致远

四十余年潜心钻研,卢派茶人在传统西湖龙井手工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创新总结了“卢派”西湖龙井的“十大制茶工序”和“十大炒茶手法”。

经过定源、采摘、摊晾、青锅、回潮、辉锅、收灰等十大技艺匠心制作,每一片茶叶都显得无比珍贵,泡出来的茶叶,形美、色翠、香浓、味醇,成为卢正浩西湖龙井茶的底气。

卢正浩茶人对西湖龙井茶技艺的传承,体现了卢正浩公司对品质的坚守。顺应时代的变化,在创新中传承,让西湖龙井茶技艺能够流传千年,让西湖龙井茶能够千里飘香。

做标准化自制好茶

生产工艺是决定茶叶品质稳定的关键。为了做好正宗品质的西湖龙井茶,卢正浩一直在努力。同茶农签订协议、组建百人炒茶团、建设自有标准化工厂,确保卢正浩每一芽每一叶都可以做到全程可溯源。

作为西湖龙井一级核心产区内,真正有标准的西湖龙井茶品牌,卢正浩依托产业链优势、创建标准化和流程化的体系,突破行业壁垒,实现了全程自制,只卖自己生产的西湖龙井茶。

线下线上双通路布局

在线下,卢正浩直营店遍布杭州,助力卢正浩品牌宣传,增强中高端消费者体验。目前已拥有:直营实体店10家、OEM合作5家、经销代理:30余家,规模仍在有序扩大。

在线上,依托中国电商之城——杭州的区位优势,2010年卢正浩公司就开始进入电商领域,快速涵盖了全网全平台,卢正浩历经多年的努力,始终保持全网绿茶龙井类目的头部品牌地位。

刚刚过去的2021年双十一,卢正浩实现了全网销售额突破1100万的骄人成绩。

一杯西湖龙井,一片茶园,三代茶人的坚守。未来,卢正浩将继续在传承正宗西湖龙井技艺的同时结合标准化制茶流程,用至真至纯的匠心工艺,给茶友奉上一杯杯高品质好茶!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史: 古代十五位有名的“茶痴”

古代十五位有名的“茶痴”
自古古人做痴人,不乏情痴、路痴,当然茶界当中也有茶痴。在我国历史上对于茶叶的爱慕到痴的境界的历史名人便有很多,今日就为大家介绍古代十五位有名的茶痴。

古人饮茶

1陆羽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陆羽被称为“考察茶事”,游历巴川蜀峡,一路上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辨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经过长年的积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得以面世,陆羽也被世人尊为“茶圣”。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2卢仝

卢仝好茶成癖,诗风浪漫,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诗"之吟,最为脍炙人口: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的功效,和卢仝对茶饮的审美愉悦,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以诗名,诗则又以茶名也。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至今的九里沟还有玉川泉、品茗延寿台、卢仝茶社等名胜。

3白居易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1100多年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脍炙人口,也使浮梁茶声名大振。中国文人墨客都爱茶,茶里有智慧、有文泉、有思涌。读过《长恨歌》、《琵琶行》的人都会吟上几句,答谢好友李宣写的一首诗:
“不寄他人先寄我,因缘我是别茶人”。
表现茶人是位善于鉴茶识水的“别茶人”。他的另外一位好友元稹知他爱茶,特写了一收宝塔诗相赠。晚年的白居易更是: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茶”。
并开始以茶悟人生,洗涤热衷功名利禄的熏心,终博名“白乐天”,世称别茶人。

4皮日休

皮日休,晚唐著名文学家,精通茶事,善写茶诗,他自制了一套精美的“袭美茶具”,写过《茶中杂咏·煮茶》: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这为今人了解唐代茶园、茶舍、茶农、茶具以及茶业的种植、焙制、烹饮情况,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5苏轼
苏轼视茶境为仙境,并沉醉于茶,寄身于茶,苏轼爱茶也爱女人,故有: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他注重品茶的物外景意,把茶作为沟通自然,内省性情,品味人生的修炼手段,并主张:
“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典型的茶艺人生,以茶悟慧而入诗入画,他随缘自适,乐观豁达,圆融贯通,自由自在,在茶中品出人格精神,生命体悟和胸襟抱负,并为后人留下无数的精神食粮,不愧为茶仙。

6蔡襄

蔡襄(1012~1067),北宋兴化仙游(福建)人。字君谟,为北宋著名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世。

“色:茶色贵白,其中青白胜黄白......”

《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计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熁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茶录》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

7赵佶

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在政治上昏庸无能,却对书画有精湛的研究,并以撰写《茶论》和精通茶事而闻名后世。他与北宋大观年间写成的《茶论》一书,被后人称为《大观茶论》。
尝谓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求者,其类不一。谷粟之于饥,丝枲之于寒,虽庸人孺子皆知。常须而日用,不以岁时之舒迫而可以兴废也。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澹间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大观茶论》是赵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中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调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

8李清照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都是茶道中人,他们旅居青州时常以茶为戏:

“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一边饮茶,一边记忆学习,此乃“饮茶助学”也。

9朱熹
朱熹与茶有着前世今生的不解之缘。朱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博古通今,既是位严谨慎独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位充满生活情趣的文人雅仕,琴棋书画诗酒茶无所不涉,并能加以融会贯通。朱熹到武夷山后,便对武夷茶情有独钟。他不仅品茶、论茶,还曾亲自参与种茶、制茶、煮茶、宴茶、斗茶、咏茶,乐在其中,并从武夷茶中领悟与获取了许多理学思想与文学灵感。
据《朱文公全集》记载:朱子“年少时,曾戒酒,以茶修德”。朱熹早年崇佛,常与五夫开普寺住持圆悟大师一起品茶论禅,体验茶禅一味,建立了深厚感情,成为忘年之交。朱熹后来又以茶悟道,以茶悟儒:
“物之甘者,吃过必酸;苦者,吃过却甘。茶本苦物,吃过却甘。如始于忧勤,终于逸乐,理而后和。盖理天下之至严,行之各得其分,则至和。”(《朱子语类.杂类》138条)。
朱子是理学家、教育家、借品茶喻求学之道。他认为在学的过程中,要狠下功夫,苦而后甘,始能乐在其中。朱子所谓“理而后和”,正是《中庸》所云:
“喜怒哀乐未发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大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庆元学案.晦翁学案.中和论》)
他又提到“礼本于天下之至严。礼成,则黎民各得其份,则至和”。所以“国治而后平天下。”这和饮茶先苦后甜的道理一样。

10陆游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陆游酷爱茶也爱诗,以茶悟诗而言志,著有一万多首诗,其中有300多首茶诗,诗人把茶当作一门悟的艺术和品的文化,茶气是悟的翅膀,茶色是悟的羽毛,茶水是悟的洗礼。诗人正是在品着清香氤氲的茶香,而悟着神秘美妙的世界。到83岁时还写下了:
“桑苎家风君勿实,他年犹得作茶神”。
诗人希望陆羽的茶道代代相传,自己下辈子还当茶神。

11朱权

朱权(1378—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之第十七子,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晚号仙。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宁王。谥献,故称宁献王。曾奉敕辑《通鉴博论》,撰有《家训》、《宁国仪范》、《汉唐秘史》、《汉唐秘史》史断、文谱、诗谱等十种著作。

朱权晚年信奉道教,耽乐清虚,悉心茶道,将饮茶经验和体会写成了一卷对中国茶文化颇具贡献的《茶谱》。全书约2000字,除绪论外,下分十六则,即品茶、收茶、点茶、熏香茶法、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其绪论中言:

“盖羽多尚奇古,制之为末,以膏为饼。至仁宗时,而立龙团、凤团、月团之名,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

12张岱

张岱品茶鉴水之精到,《陶庵梦忆》中“闵老子茶”一节赢余得极为生动:

余曰:“香朴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

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遂定交。张岱不愧为辨茶识水的行家。

张岱精于品茶,还悉心改制家乡的日铸茶,创制出一种“兰雪茶”。“日铸雪芽”在宋朝已列为贡品,有“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之誉。然而到了明代,由于安徽休宁松萝茶,制法精妙,名噪一时,盖过一时。张岱“遂募歙人入日铸”,一如松萝制法,采用法、掏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进而他又探究泉水,发现“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服,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雪芽得其矣,未得其气。余戏呼之兰雪。”(《陶庵梦忆·兰雪茶》)

13蒲松龄

蒲松龄久居乡间,知识渊博,他自制了菊桑茶,具有补肾、抗衰老的药效。他在家乡设了一个茅草茶寮,为过往行人义务供茶,饮茶者不需付茶钱,只需口传故事和传说。这些用茶换来的故事,后来成为《聊斋志异》中490多篇文言体小说的素材来源。

蒲松龄的诗词中有11首(阕)写道茶,有5首(阙)写道茗,其中七言律诗《遥和载酒堂唐太史韵》其二云:

“闲向石床扫落花,闭门书卷旧生涯。屋梁残月三更梦,枕簟清风七碗茶。浪迹浮生空蜡屐,良宵沉醉不知家。平明萧索闻疏雨,悔向风尘老岁华。”

上述诗中“七碗茶”这一典故出自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14乾隆

曾六下江南,微服私访的同时也饮遍了江南的名茶。

对于泡茶所用的水,乾隆爷是相当严格的。他坚持以“水以轻者为上”为原则,并发明了一个鉴水的方式——用银制小方斗称量水的重量。所称的水中,北京香山的玉泉山水重一两,被定为天下第一泉。

从乾隆九年的《总管内务府奏销档》记载的贡茶来看,乾隆爷饮用的贡茶,包括龙井茶、碧螺春和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等30多种茶叶。但要说乾隆爷最喜欢的贡茶,当属龙井茶。他六下江南,有四次都到西湖茶区品尝龙井茶。他说:“火前嫩,火后老,唯有骑火品最好。”骑火茶指的就是清明当天的茶,早则嫩了,晚则老了。

热衷于茶事的乾隆爷,自然也在茶器上花工夫。他常常依照自已的审美标准,亲自设计茶器,再令人交给景德镇御窑厂、苏州织造安宁所等单位制作。他还把他自己写下的诗文刻在茶具上,比如《三清茶》、《荷露烹茶》、《烹雨前茶有作》等很多诗文。

乾隆一生嗜茶,到了晚年,更是到了病茶的地步。85岁高龄时,乾隆欲退隐让位,有大臣劝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回曰:

“君不可一日无茶也!”

15郑板桥

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活了七十三岁,有人以为和他喜欢喝茶有关,郑板桥一生中也做过许多茶联、茶诗。

白菜青盐粘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将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写得生动,这正是他的生活与人生观的写照。此外郑板桥所向往的生活也可从茶诗中窥出端倪,《题画》:

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

又如:

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对郑板桥而言,这种寒夜客来、书画相伴的生活,已是人生至乐。

鸣谢: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分享,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在此表示感谢!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