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茶香四溢

茶,千年之饮。它吸纳阳光,沐浴雨露,聚天地之精华、集人文之精粹。与人的物质品位,与人的精神追求,形成了和谐与共鸣。

中国是茶之故乡;闽东是中国主要茶产地。

荒蛮远古,闽东仙山有太姥娘娘与绿雪芽的传说;三国两晋,宁德山海有关于闽东人饮茶风俗的记载。

佛家、道家,茶中领悟的是智慧;官家、民家,茶里讲究的是民生。文人茶中出锦绣,匠人茶中展智慧;行走茶中有天下,清谈茶里有乾坤……

沧海桑田,茶讲述着闽东的历史;星移斗转,茶承载着闽东的梦想。

02

山清水秀、云缭雾绕的闽东,是茶的最美家园和最好家境。一方水土养一方茶,在这片沃土上,成就了蜚声世界、名动中外的福鼎白茶、福安红茶、蕉城绿茶、周宁高山茶……

从古至今,闽东茶就在春风秋雨里繁育生长。太姥娘娘手植的绿雪芽,依然芽茂叶盛。它以原始的姿态和过往的经历,见证着闽东茶品种的改良。

目前,闽东拥有国家级良种11个、省级良种19个,全市无性系良种普及率高达95%以上,稳居全国第一。

而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茉莉花茶等多种茶类,又使宁德市成了全国茶类品种最多的设区市。

03

坦洋,福安的一个美丽山村。明洪武年间,这里培植的优质茶树“菜茶”,遍及白云山麓,成为精制红茶的珍贵原料。清咸丰、同治年间,村民凭借着聪明才智和创新意识,研发出“坦洋工夫”,扬名世界,誉满全球。

同样负有盛名的,还有白琳工夫、白毫银针、天山绿、官司茶……这些闽东名茶以传统的技艺和独特的味道,赢得天下客。

90万亩的茶园,年产量超过6万吨,为闽东茶的外销提供源源不断的茶源。数十万闽东茶商走南闯北,把闽东茶推向国内国外。

红茶甜和醇厚,白茶鲜纯爽口,绿茶清鲜回甘,花茶香气鲜灵。

04

福鼎翠郊,有一座与茶结缘的古民居,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就单体建筑而言,名列江南古民居前茅。大厝的主人吴应卯,正是靠着茶叶而富甲一方的大茶商。

在闽东,远不止吴应卯,还有很多的茶人名载史册。茶界泰斗张天福、茶学教育家庄晚芳、茶叶科学研究先驱之一李联标、后台茶之父吴振铎等,都为闽东茶的兴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闽东有茶人,还有茶铺。

一团春茶行、猴盾茶行、三泰茶庄、张元记茶号等老字号的茶铺,以物证的形式记述着闽东茶人的诚信经营理念和闽东茶叶的优质品牌效应。

05

霞浦县古县村,是闽东最早的县治所在地。1986年,在这里的一座古墓出土了一套晋代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碗、茶托等。

这套茶具在讲究精致的现代环境里,以其古典和质朴的形态吸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而它拥有其它茶具只能望其项背的悠久历史,当之无愧成为闽东茶具的先祖。

在闽东,与茶相关的文物遗迹比比皆是。无论是一只兔毫盏,还是一张茶银票,都见证了当年茶的荣耀,无论是一座茶坊,还是一家茶厂,都参与了当年茶的兴旺。

睹物思远。

闽东,茶香四溢;闽东,茶走八方。

06

凡能成俗,必经沧桑。

茶哥米弟。这是流传于闽东民间的一句俗语,由此可见,茶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茶在与闽东人结缘的几千个春秋,形成了特色鲜明、内蕴丰富的茶俗。汉族婚礼“新娘茶”、畲族娶亲“宝塔茶”,一首畲家敬茶歌,“领你人情大于天”。

茶,融入百姓的生活中;茶,演绎于百姓的习俗里。无论嫁娶,无论祭祀,无论会亲、无论待客,闽东各地都因地制宜而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茶礼和茶俗,且没有变异地延续。而支撑和引导茶礼和茶俗流传到今天的,正是蕴含其间的文化因子。

07

茶,作为一种古老的经济植物,以强大的生命力和民众的需要度繁盛至今,且规模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成了闽东的主导产业之一。闽东三分之一的人口、百分之七十的农家,与茶息息相关。

闽东茶史悠久,闽东茶事典雅。她记载于史籍,她流传于民间。经过数百上千年的修正和完善,茶成了精神的至善境界;茶成了文化的至真追求。

文人雅士,感恩于茶,以情吟诵着讴歌茶的美妙诗篇;名家高士,受益于茶,用心撰写了赞美茶的锦绣文章。

好诗、好文,就是一杯好茶。

08

浩瀚的文海里,有闽东茶的身影;繁多的史籍中,有闽东茶的芳香。

历史不曾忘记,岁月依然记得,闽东这片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的地域,茶以悠久的历史、民生的需求、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民俗,书写下它的传奇和精彩,也记载了闽东茶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荣耀。

当人们饮着茶在文献中寻觅闽东茶时,耳畔就会响起露珠在叶片上滴落的声响,薄雾与茶树的细语,阳光与芽尖的呢喃,这一切诗意般的情节与细节,都在这些文字里成了无与伦比的神奇音符。

你读懂了闽东茶叶的历史文化,就自然会听到这美妙的天籁之音。

来源 | 闽东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