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茶山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带动茶农增收近10亿元

“大家看到的是我们海青茶家族的茶品新种‘北茶36’。这款茶的特点是入口鲜甜花香,果香,这是滇红茶的创新产品,也是我们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的一个科研转化成果。”5月30日,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探访“茶山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项目,乡村振兴“达人”张续周教授热情地向大家介绍。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茶艺与茶文化专业优势,以校茶叶研究所所长张续周教授为带领的团队,先后培育出“北茶36”“东方紫婵”“北茶寒春”“北茶红蕊”四个“国字号”茶树新种,解决了山东“南茶北引”缺乏本土抗寒品种及配套综合技术等“卡脖子”问题。抗寒品种及配套技术累计应用500余个茶企(大户),推广面积近20万亩,带动山东产区茶农增收近10亿元,让科技创新助力“新农人”共富乡村。

谈及茶山科技小院,张续周说:“何为科技小院?顾名思义就是‘科学技术+农村小院’。一个院落、一间农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科研生产一线就在田间地头,‘象牙塔’和‘泥土地’交融互济,才能迸发出发展现代农业的无限力量。”

他介绍:“助力实现农业产业兴旺、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繁荣,是科技小院成立的初衷。我们学校坚持‘科技专业+特色产业+科技成果+合作项目’模式,推动科技人才资源与产业紧密对接,把科技小院打造成为田间地头课堂、技术传播阵地、项目研发基地,坚持提供从新品种栽培、种植技术推广到新茶加工、茶旅融合的全产业链服务。”

“我们立足科技小院搭建的平台,组建了科技助农专业师生技术服务团队,辐射带动茶农增产、提质、节本,提升了茶农的科学素质、技术水平,与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云南省绿春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等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技术服务课题,仅在青岛茶区210家茶叶大户(企业)应用团队产业化技术,辐射带动周边茶农增收2.16亿余元,与西海岸新区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技协组织等合作,累计培养高素质人才近300人,培育“新农人”500余人,科技服务助推产业提质增效的路子也越走越宽……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院长王媛媛表示:“科技小院就像播种机,把农业新技术的种子撒播开来。学校坚持探索出农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习实训融入‘茶山科技小院’田间课堂的生产实践活动当中,切实为山东‘南茶北引’种业振兴、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茶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作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积极贡献。”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主任王体晓介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搭平台、趟新路、创品牌、扩影响”,积极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搭平台,学校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先后成立中德城乡建设学院、青岛西海岸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乡村旅游研究所、茶叶研究所等一批服务乡村振兴机构;趟新路,努力构建“双螺旋-三融合”乡村振兴的青职模式,重点从人才、产业、文化三个维度,深化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两大链条的耦合关系和契合度;创品牌,发挥9大助农兴农专业优势,促进“科技+产业”融汇、“美育+产业”融入、“电商+产业”融合,以专业人才的“软实力”跑出了乡村富农产业的“加速度”;扩影响,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乡村振兴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强与全国职教同行交流合作,共同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5月30日,2024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职教发展调研行走进青岛职业技术学院,40余名中央及全国各省市主流融媒体记者对该学院采访。

本次活动由山东省教育厅指导,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海报新闻举办。5月27日至31日,40余名中央及全国各省市主流融媒体记者陆续走进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职业学院、济南职业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全方位实地调研,充分发掘和报道山东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及内涵特色,推出一系列生动报道,传播山东职教“好声音”。

来源:(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 记者 薄克国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