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实践 引领茶园绿色转型

近日,首届中国(安溪)全球茶产业碳中和发展高端对话在中国乌龙茶之乡福建省安溪县举行。

现场,福建全省首个“铁观音碳中和生态示范茶园”发布了令人振奋的消息:茶园茶叶不仅质量提高了一个等级,而且每亩节本增效超过3000元。这一成果源于3年前启动的一场碳中和实践。依托安溪茶产业碳中和研究科特派工作站,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与年年香茶庄园携手建立“铁观音碳中和生态示范茶园”,让此处成为国内最新茶科技成果的展示场。


工人在安溪县的茶园里采摘茶叶。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在这里,天上有安溪铁观音1号、2号遥感卫星,为茶园提供茶树病虫害监测预警、茶园规划、质量溯源等技术支持;地上有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范水生、副教授高水练牵头创立的“全国首家茶生态医院”,通过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构建起“生态修复+环境监测+联动控制+质量溯源”的低碳生态系统。安溪县科技局局长林丽艳介绍,目前铁观音碳足迹监控体系已建立,形成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发展模式。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茶产业链较为复杂,碳排放强度大、减排难度大。”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研究员许吟隆说,茶产业碳中和发展既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也是茶产业优化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基于此,中国农科院环发所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县人民政府共建环发所茶产业碳中和研究院。

记者了解到,未来,安溪县将在典型茶园和茶企开展减排固碳技术示范,并编制一批减排固碳技术标准和茶产业碳中和产品认证标准。“环发所茶产业碳中和研究院将立足安溪、面向全国,依托示范基地,承接联合国粮农组织低碳茶项目,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茶产业在碳中和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许吟隆表示。

“在安溪茶产业发展进程中,生态始终是最鲜明的底色。”安溪县县长刘永强介绍,安溪坚持“天、地、人、种”结合,致力构建“县域大生态、茶园小生态、土壤微生态”种植环境。安溪县率先从源头开展减碳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效应;希望借助环发所茶产业碳中和研究院这一平台,汇聚全国一流科研团队、院所的创新资源,引领茶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在会上表示,此次活动以“茶产业碳中和发展”为主题,围绕“双碳”政策、气候变化、茶产业低碳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前沿热点进行专题研讨,意义重大。他表示,要进一步促进大数据、光电信息、数字经济与茶产业碳中和的深度融合,促进茶产业绿色发展。

来源:科技日报--环保时空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余君伟 唐金龙 苏木德

暂无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