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环境日:茶园碳汇如今怎么样了

在“双碳”目标引领和节能减排的广泛共识下,茶产业的低碳化和环保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其中,茶园碳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说茶”摄)

茶园碳汇,即利用改善茶园管理、创新土地利用方式、育种技术及植树造林等手段,有效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过程。从传统种植形式到碳汇型茶园发展,茶行业大有可为。适逢“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茶园碳汇的发展,被进一步推至台前。

发展情况一览

论茶园碳汇的那些年

在对茶园碳汇的探讨过程中,我们需要树立系统思维,明确其作为农业碳汇整体体系的一部分。

早在2004年,我国便以林业为起点,启动了农业碳汇项目的试点。此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扶持和推动农业碳汇发展。从鼓励农业碳汇申请并交易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到提出建立农业碳汇相关制度;从聚焦温室气体的排放到同步推进土壤质量的提升。11年间,政府在保持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持续对相关措施进行了优化和完善。


借助国家政策的强有力支持,农业碳汇迅速发展,展现出强劲势头。对其细分的七大商业模式:碳票、农产品碳标签、农业碳汇交易、农业碳汇信贷、农业碳汇投融资、政府补偿以及农业碳汇保险进行归类探索,可知农业碳汇项目的开展高峰,集中在2020年-2023年间。这一系统性项目的崛起,无疑得益于社会导向的深刻影响。

2020年,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

2021年,“双碳”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就“双碳”提出了多项具体任务。

2023年,《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出台,在100个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碳汇项目目前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等南方地区。茶园碳汇在农业碳汇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也因此在南方地区得以广泛开展,并为当地开拓了多种创收渠道。


2022年5月,福建厦门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以茶园碳汇交易为突破口。“碳汇型茶园不仅能‘卖茶叶’,还能‘卖空气’”的说法,使茶园碳汇迅速成为热门话题。目前茶园碳汇交易在福建、浙江等茶产区尤为盛行。

福建:

为茶园碳汇的建设制定“标尺”

福建作为我国的产茶大省,不仅孕育了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更为茶园碳汇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福建日报报道,福建已探索构建了贴合实际的茶园碳汇计量方法体系,同时广泛推广茶园生态修复与固碳减排模式。2022年,厦门率先研发出高山茶园碳汇核算方法。福建在茶园碳汇领域的探索步伐从未停歇。

从制定计量“标尺”,到全国首单茶树碳汇储量指数保险在南平邵武签约,再到“茶园碳汇计量监测方法与大数据汇聚管理平台构建研究”项目的发布,福建正逐步构建一套完善的茶园碳汇产业链,引领茶业可持续发展。

△全国首单茶树碳汇储量指数保险签约仪式在邵武举行(图片来源:邵武融媒)

浙江:

探索茶园碳汇实现机制

浙江土特产·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披露,2023年,浙江名优茶产值比重居全国首位。这一显著成绩的背后,是浙江对茶业可持续发展和茶园碳汇的深入探索。

以浙江松阳为例,该地区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积极推进茶园碳汇建设。2022年,松阳签订了“松阳低碳茶园建设及碳汇价值实现机制”合作框架协议。同年9月,全国首个茶园碳汇合作研究中心落地于此。浙江松阳通过开展茶园碳汇价值实现机制,为茶农增收致富拓展途径。

△松阳县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签订“松阳低碳茶园建设及碳汇价值实现机制”合作框架协议(图片来源:生态丽水)

农业碳汇因规模小、主体多而面临挑战。浙江松阳积极应对,探索了权属清晰的农业碳普惠机制,于2023年3月成功实现浙江茶园碳汇交易第一单,交易额达5万元人民币,为国家农业减排固碳发挥示范与推动作用。

当然,茶园碳汇的开展不仅以上两个省份。贵州在湄潭推行茶园碳票后,进一步利用网络云平台在普安打造5G碳汇茶园;广东则加大农业绿色发展金融支持力度,在新兴县等地创新落地茶林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全国各地的茶产区,都根据其产业资源,为茶园碳汇献策聚力。

新机会正在浮现

茶园碳汇将何去何从?

茶园碳汇的发展有迹可循,现如今,茶园碳汇依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今年,暂停近7年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重新启动。CCER的重启,让茶园碳汇再次站上了风口。

现阶段,茶园碳汇再上新高度。前有福建安溪茶园碳汇上线交易,CE碳中和首次签约闭环;后有西藏首例茶园碳汇交易落地;我国在广东东莞启动茶叶“一国一品”项目等,茶园碳汇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西藏茶园(图片来源:CE碳中和)

研究表明,茶园单位面积碳储量可高达193.3吨/公顷,远高于草地生态系统,接近森林生态系统水平,茶园碳汇潜力巨大。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叶质量认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强指出,茶园碳汇的发展将会给产业带来以下影响:

1、探索生态茶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

发挥茶园碳汇功能,是拓展生态茶产品价值、探索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

2、发展茶园碳汇,引领创新农业减排固碳机制,将成为实现农业农村“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

名山出名茶,我国众多茶园位于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建设生态低碳茶园,减轻面源污染,对保护名山名川至关重要。

3、结合国际茶日和“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发展茶园碳汇

通过出口生态茶产品,宣传输出生态低碳茶概念、技术和标准体系,为世界茶产业乃至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以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为样板,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我国农业碳汇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茶园碳汇交易机制,国际上也尚无被广泛认可的标准。胡强认为,要发展茶园碳汇,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现在亟待科技工作者把全国茶园土壤、生态系统、加工等碳排放、碳汇情况调查研究、摸清现状,让大家了解茶叶生产的碳排放碳固定情况。

2、需要加快制定茶园碳汇方法学,制定涉碳相关的标准体系,做到有据可依。

3、加快绿色生产技术、清洁能源、节能农机、环保包装材料等应用到产业当中去,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伴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茶行业渐入人心,各地也都在大力探索茶园碳汇价值实现,推动生态茶产品实现经济效益,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现阶段,茶园碳汇还处于试点探索的阶段,其发展虽任重道远,但未来可期。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