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中的重要活性物质——茶色素!

自4700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以来,茶的神奇功效,令世世代代的人为之敬仰的同时又为之困惑。《本草拾遗》中感叹:“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茶叶为什么有那样神奇的价值呢?其中到底蕴藏着什么神秘之物?

现代的高科技终于破译了这个千古之谜:科学家发现茶叶的成分主要是茶多酚和茶色素。而茶色素更是宝中之宝,是茶文化的结晶、茶医学的梦想、茶科学的巅峰。

1、什么是茶色素?

茶色素(Teapigments),是指以儿茶素为主的多酚类化合物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经氧化聚合而生成的水溶性色素混合物,主要包括茶黄素(Theaflavins,TFs)、茶红素(Thearubigins,TRs)和茶褐素(Theabrownines,TBs)。

茶色素分子结构仍然保持儿茶素的母核特征,但价值比茶多酚更高、更安全、更稳定。茶色素所含的茶褐素最为稳定,分子量也最大。

茶色素属于弱碱性,它的弱碱性是它能发挥治疗作用的原因之一。茶色素在空气当中很稳定,能调节微量元素,使身体平衡。

《中国茶色素临床科研论文专辑》就是展示这些成果的专著,为广大读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2、黑茶中的重要活性物质——茶色素

在黑茶渥堆和干燥过程中,多酚类有色氧化产物的转化与积累最快,其总的趋势是TF和TR显著下降,TB大量积累。罗龙新等测得红碎茶中(TF+TR)/TB=1.52,而黑茶中(TF+TR)/TB=0.33。尽管黑茶与红茶在原料上具有相似的HPLC图谱,加工过程中都有酶促作用和湿热作用的参与,但在黑茶的HPLC图谱上没有找到类似红茶图谱中TF和TR的特征峰形,而采用MS又能够从黑茶中检出少量茶黄素和茶黄酸,说明黑茶与红茶在色素类多酚氧化产物的组成与结构上差异很大。

TB是黑茶的特征成分,因其来源于多酚类物质、TF和TR等的进一步氧化聚合,故可推测TB的分子量应远超过TR的分子量范围(700~40000Da)。现有研究认为,TB为含有多苯环的苯多酚类高聚物,结合蛋白质残基、多糖、甲基和酸类物质(包括羧酸基以及酚羟基),而咖啡碱和儿茶素的含量较低。

利用BaC12和Ca(CH3coo)2沉淀法成功测定了TB中的羧酸基(1.975mmol/g)和酚羟基(5.805mmol/g),说明酚羟基为TB中的主导酸性官能团。杨大鹏p用稀盐酸对TB进行酸解,所得产物经分离纯化后,得到一种疑似由丙三醇和磷酸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C3H8Na2O9P2。

3、茶色素的价值和地位

茶色素的问世,受到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先后被列为国家科委“七五”星火计划重点实施项目,国家科委“八五”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推广项目,国家“九五”医药科技攻关计划创新药物重中之重“1035”工程项目。

1997年又入选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工程”项目。这是我国中医药工业的重大突破,它标志着人们对茶叶功能的认识已从茶叶草本精品的医疗保健型和多种生物活性的药物治疗型,也是中国医药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

以上全部资料出自《中国茶色素临床科研论文专辑》及《中国茶医学》。《中国茶色素临床科研论文专辑》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国茶医学》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茶色素是药食一体产品,一般药物只能用于治疗,按中医讲“三分治,七分养”,单起治疗作用在人的机体中只占三分,而茶色素即有三分治的作用,又有七分养的作用,既治又养,合为十分作用。

来源:理想华莱 黑白茶文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