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茶香能致远——从凤凰单丛看广东潮州茶文化茶经济跨界“潮”涌路

“相传潮州一位茶农在俗称‘鸭屎土’的黄色土壤上发现了叶子形似鸭脚木叶的茶树,制成茶后香气四溢。他怕被人学会,便随口取名‘鸭屎香’。不过,还是慢慢传开了。”千庭茶业(以下简称“千庭”)创始人林伟强笑着解释凤凰单丛茶叶中鸭屎香茶的由来。

从广告设计策划跨界茶产业而来的林伟强,身上有股藏不住的潮州人特有的闯劲儿。

“我就是想做一个叫得响的凤凰单丛茶品牌。”林伟强毫不掩饰他的“野心”。

“野心”的背后,是情怀。

茶——高山云雾茶中香水

潮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点,是广东的“东大门”。凤凰山脉是潮州的主要山脉,主峰凤凰大髻海拔近1500米,是最高峰。天时与地利孕育了绝佳的茶树生长环境和独有的“山韵”。

林伟强特别提到凤凰单丛的一个特点:“它被叫作‘茶中香水’(一说‘茶香之王’),形容香型特别多,其他品种的茶类都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十大香型’泡出来,任何一杯拿起来闻一下,香味都不同,而且非常浓郁。”

据千庭总经理谢垒介绍,因单株采摘、单株制作,“单丛”由此而生。为了吸引不同的茶客,不同茶农起名不同,一丛一味、一丛一名,所以凤凰单丛种类繁杂、香型繁多,想记全名字不容易。

潮州市凤凰镇人民政府主编的《中国凤凰单丛茶图谱》中,收录了具有代表性的凤凰单丛214种。茶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在品尝凤凰单丛茶后曾留下经典评价:“第一杯一见钟情,第二杯念念不忘,第三杯不离不弃。”

艺——上天入地文化印记

“滴。”身着国风服装的茶艺师摁下茶台上的烧水按钮,电陶炉上是一只红泥砂铫。

红泥炉、玉书煨、孟臣罐和若深杯这4种器具并称“潮州工夫茶四宝”。砂铫是玉书煨的俗称,也叫薄锅仔,以当地出产的红泥手拉而成。其大肚能容,胎薄,可最大程度地保持水质的活性、嫩软和甘甜。

水咕嘟咕嘟欢快起来,冲顶薄盖儿,蒸气氤氲。一股高水冲出砂铫,炸开盖碗里的茶叶,激荡、翻滚……久旱逢甘霖,条索粗壮的黑褐色茶叶开始苏醒、舒展身姿。

斟满小杯,凑近轻嗅,一股花香四散开来。按照老茶客的喝法,吸啜入口,发出“啧啧”的声音,让茶水在舌尖儿上振荡、弹跳,打开味蕾。花香满口,似有若无的焦糖、蜂蜜、果仁味道紧随其后。入喉之后,回甘生津,在齿间久久逗留。内含物质特别丰富。

多人围桌而坐,欣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潮州工夫茶艺,品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凤凰单丛茶的香气,闲适惬意之感油然而生。

茶之于潮州人,是“金名片”。

作为中国茶艺文化的典型代表,潮州工夫茶艺始于宋代,清代蔚然成风,迄今已有千年历史。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潮州工夫茶艺”被列入“习俗”。

“去年,中法两国元首在广州松园茶叙,喝的其中一款茶就是凤凰单丛。”林伟强的脸上浮现出自豪之情。

在潮州的大街小巷,如果遇到来了兴致的当地人请你喝茶,即使简单的“三杯一壶”,也能送你“潮州工夫茶二十一式”的增值服务。

潮州人喝茶早已不为解渴,而是随着“工夫”深入骨髓、融入血液、刻入基因,升华为一种生活图景。

人——跨界入局情怀使然

拼搏是潮州人的底色。“2013年,我去参加厦门茶博会,整个场馆几乎看不到凤凰单丛茶的品牌。回来之后,我不禁思考,凤凰单丛茶这么好的品类,为什么不被看到和认知?我要为凤凰单丛茶做一个品牌。”说干就干,林伟强的想法在2014年正式落地。“品牌化、标准化,可以走得更远。我想做一个可以让大家持续复购的品牌。”

林伟强此前从事广告行业,后来进入通信行业,直至进入茶行业,终于又找到了人生新坐标。

骨子里“跨界”“互联网”的基因,让千庭深深地烙下了林伟强的个人印记——以广告人的思维,以潮州人的匠心精神,在互联网时代,成就一个不一样的凤凰单丛品牌,传递工夫茶慢生活的情调。

千庭的微博、微信、视频等互联网平台账号内容,不会进行直接的茶叶售卖。从2014年12月2日开始发布第一条内容《诚心为你奉上一杯茶!》开始,在千庭的微信公众号里可以看到奔赴沈阳、济南等各地的茶博会;可以看到茶器推介、文化普及;可以看到团队服务做到极致的理念分享;可以看到与俄罗斯外国语学校师生以茶会友的跨国界活动;可以看到无人机参与拍摄、剪辑精美的茶园研学游视频……

互联网+茶文化、互联网+茶产业、互联网+茶生活,新技术手段的融合运用,新质硬核产品力为品牌价值持续赋能。

林伟强介绍,千庭品牌成立前,他花费30万元寻找上海一家咨询公司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发现开展凤凰单丛茶品牌整体化运作的公司为零,便作了10年规划。公司成立后,前几年的精力主要在布局——建立千庭茶文化庄园、千庭茶产业孵化基地、千庭工夫茶美学馆,以工夫茶文化,不断在全国开分享会。

强基筑底至今,前端有合伙人茶空间几百家,后端有供应链公司,中端的广东农科院博士工作站、华南农大茶产业研学基地、千庭茶单丛茶研究院都已挂牌……

全链条、立体化,林伟强这盘棋下得够大、够坚持。

兴——标准支撑助力富农

“以前我经常到处跑,10多年前的茶叶专业市场基本上看不到凤凰单丛。但是,最近这10年,不管哪个地方的茶叶专业市场里都有凤凰单丛。”

林伟强的感觉没错。近年来,凤凰单丛持续“高光”。“去年我参加一个有不少专家参加的研讨会,整个茶产业包括新业态的现制茶饮等,从接受喝茶到转变为喝茶一族的人群,对凤凰单丛的接受度更高。”他说。

厚积薄发的凤凰单丛,一如千庭的Slogan(广告语)——为梦想,下工夫。

“下工夫最核心的必须是做产品,然后才有营销。我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重新定义单丛,将单丛标准化。让用户找到认知点。凤凰单丛茶要品牌化、产业化,一定要标准化。”林伟强说。

千庭扮演了多个角色——潮州工夫茶标准起草单位、凤凰单丛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起草单位、潮州年份茶标准起草单位、潮州工夫茶少儿茶艺技术规程标准起草单位等。

潮州市潮安区凤凰单丛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由包括千庭在内的9家实施主体投资2.3亿元共同打造,以地理标志产品“凤凰单丛茶”为主导产业,围绕“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进行全产业链升级。其中,千庭园区集精深加工、创业孵化、技术研发与创新、乡村振兴展示、综合展览为一体。千庭茶产业孵化基地在凤凰镇成立,涵盖博士工作站、单丛标准化窖藏与老茶展示中心、电商直播基地、茶叶协会等,都成为产业链条的一部分。千庭从标准化和创新商业模式方面助力凤凰单丛走向全国,展示了潮安区茶产业在不同方向的高质量发展成就。

茶企和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必然乘着政策的东风。潮州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起草并经潮州市政府同意印发《凤凰单丛(枞)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2023年12月,潮州市获批筹建凤凰单丛(枞)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成为广东省第6个、粤东地区第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潮州市市场监管局还发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凤凰单丛(枞)茶》首个市级地方标准,全市累计制定茶叶国家标准2项、地方标准4项和团体标准18项,基本构成品种、栽培、加工、质量、名称、标识、包装等全链条产业标准体系。目前,潮州市累计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单位达194家。

《潮州市凤凰单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年)》提出,至2025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至1.67万公顷,茶叶产量达3万吨,茶产业总产值达400亿元。而至2023年,潮州市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846万公顷,产量3.26万吨,产值81.95亿元,从业人员20万人,茶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300亿元。

经过多年沉淀和布局,凤凰单丛迎来属于它的风口。

“单丛是一片蓝海,千庭是其中一艘船,我愿意当个摆渡人。”这是千庭工夫茶美学馆的企业历程展示墙印着的第一句话,署名“千庭创始人林伟强”。

陆明 本报记者 刘佳

来源:中国质量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