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情怀,筑梦他的第二故乡 ——记新新昌茶人黄诚

初夏的五月,惠风和畅。我们走进了坐落在新昌梅渚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浙江天福茶业有限公司。采访一位新新昌茶人——黄诚。

黄诚,并不是新昌人,但他却和新昌大佛龙井结缘26个年头;黄诚也不是浙江天福茶业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但他却在浙江天福茶业有限公司任职14年。由此,他也成为一名新新昌茶人。

天福茗茶是由世界茶王李瑞河先生于1993年在中国大陆创办的茶专业公司,主要经营传统中式茶产品。通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李瑞河先生以他精湛的茶叶知识、诚信的经营理念,以及刚毅的性格,广泛结交茶友,不断发展壮大,天福茗茶已成为集茶叶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的全方位茶业品牌。

茶的专业,应聘天福茗茶

黄诚告诉我们,天福集团的创始人李瑞河先生的祖籍是福建漳浦,天福集团也就落户在福建省漳州。而黄诚也是地道的福建人,1992年他在宁德农校茶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在南平市光泽县茶叶管理总站工作,第二年他就任茶叶管理总站下属茶叶站站长。1997年初,随着国企体制机构改革步伐的推进,茶叶管理总站实行人员分流,黄诚选择了分流自谋职业之路。1997年5月他到天福集团闽候天元茶业有限公司应聘入职,在精制茶车间担任技术员。第二年,他被调到采购部,负责茶品的采购。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忠诚履职”是黄诚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格言。他说,假如你是一滴水,你就应该滋润一寸土地;假如你是一片绿叶,你就要衬托花的美丽。为此,不管在那个工作岗位,黄诚都是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工作中,做到不推不拖,尽心尽力,恪尽职守,在不断进取中提高工作水平,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本职工作。黄诚为人谦和,虚心好学,勤恳努力的工作,受到了公司的认可,于1999年担任了采购部副主任。

黄诚深有感触地说,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他的茶人生,都是受了天福集团创始人李瑞河先生的影响。李瑞河先生爽达舒朗、干练亲和、严谨仔细,他的人生如茶一般,不仅有君子的风雅、也有商人的干练。李瑞河先生的创业经历和做人做事风格,让他看到了只要沉下心、做下去,他也能成为一名沉稳风雅的茶人,因着这份向往让他明确了自己要走的路。

茶经历风吹日晒,千锤百炼,才得沁人心脾之香气。黄诚说,人生亦如此,经历每一道坎都是成功的铺垫。

茶的情结,结缘大佛龙井

茶是有情结的,它如同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是对理想与情怀的具体诠释。很多时候,我们也都希望自己做人做事,能如同一杯杯茶,有一望见底的本真,有化繁为简的质朴,又有百折不挠的气度。我们在与黄诚交谈中,黄诚说,天福茗茶能与大佛龙井结缘,也是因为对好茶的情结,而大佛龙井确实是一款让人着迷的好茶。

在外奔波的日子,他到了新昌购买手工炒制龙井茶的炒锅,也就到了新昌浙东名茶市场。对此,黄诚现在和我们说起,脸上还是满脸的激情,他说:一走进浙东名茶市场,他不但看到了人头涌动的交易场景,更是让他至今还留有余香的是大佛龙井浓郁扑鼻的茶香。他将大佛龙井与梅家坞的龙井进行了对比,大佛龙井的炒工好,茶的品相好,板栗香带豆香,这种茶香让他着迷,让他陶醉!他回福建就和采购部经理说了在浙江新昌遇到了一款好茶——大佛龙井。随即,他就和经理直奔新昌,经理也非常认可新昌有大佛龙井,1999年开始,黄诚负责采购大佛龙井这一块采购任务。

也就是从1999年开始,天福集团与新昌大佛龙井结缘,每年的采购量都在500万元至600万元,是当时外地采购商采购量最大的一家茶企。2005年,天福集团在新昌上礼泉村租用了800平方米左右的仓储,大佛龙井从新昌分别供货到全国各地的天福茗茶连锁店。

天福集团的采购量引起新昌县人民政府的关注,县政府派时任的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柴理明联系天福集团。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接到县政府的邀请,他亲自领队来到新昌。黄诚感动的说,县政府高度重视天福集团对新昌大佛龙井的厚爱,于2006年,在新昌工业用地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时任的县政府徐良平副县长高度重视,亲自出面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在梅渚农产品加工园区落实了25亩土地,让天福集团在新昌落户。并于2011年年底正式投产使用,是天福集团的绿茶生产基地。

黄诚介绍说,他也是从2011年开始担任天福茗茶·龙井茶厂厂长。龙井茶厂投入运行以来,每年采购绿茶量最多的还是大佛龙井,每年的采购额均在2000-3000万元左右;并在全国天福茗茶连锁店内开设了大佛龙井品牌专柜100多个。


还有,为了借助天福茗茶的平台影响力,进一步打响大佛龙井品牌知名度,自2008年始,新昌县政府与浙江天福茶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每年出资举办“天福杯”大佛龙井茶王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七届“大佛龙井茶王赛”活动,副总裁李胜治代表天福集团每年都会亲临“茶王赛”给“茶王”颁奖,这一活动,在大佛龙井品牌发展的历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茶的情怀,筑梦第二故乡

做茶,懂茶很重要,而比懂茶更重要的是一种茶人情怀。这句话是我们在与黄诚交谈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他说,他在天福就职27年了,1999年与大佛龙井结缘,到2011年搬迁到新昌新建的浙江天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新昌一干就是25年,是茶的情怀,让他无论碰到任何困难都因对茶情怀而坚守。新昌是他第二个故乡,也是让他实现了如茶一般的茶人生梦想。

他说,天福集团的市场虽然有着广阔空间,但如何让浙江天福茶业在新昌快速站稳脚跟、不断破局成了他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在大的方面,遵循天福集团总裁提出的发展总方针与思路,从生产、采购、质量管理到包装设计都严格按照集团总部制定的管理制度管理;在自主管理上,浙江天福茶业实行“公司+农户”运营模式,先后与20多家茶农建立了稳固的购销关系,并不定期的对供货茶农、茶商的进行业务培训。

在交谈期间,黄诚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货比三家必有益”的字画说,这七个字是天福集团采购茶品的座右铭。我们不由得向上仔细一看,竟然是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的亲笔题词。意思是要采购到好品质的茶,至少要有三家以上的供货商,相互比较,最终选出最合适的那一家下采购单,这样很大程度上能采购到性价比最高的茶叶。同时,采购中还必须做到“开汤”审评,“开汤”的目的,茶叶的外形只作为参考,口感品质那也须要略胜用于市场。也就是说,采购茶叶不仅只是看外形、色泽,更要注重茶叶的口感、滋味、香气。对他们送来茶样进行外形和内质各占50%的核价审评。黄诚在天福集团就职的工作中,自始至终都把这七个字印在脑海,尽心尽职做好每一步工作。在采购茶品中,他从不徇私;在与供货商沟通中,他公平公正,耐心点评。

一次,有一位供货商送来2000斤左右的龙井茶,外形很好,也整理得很干净,但开汤后,喝出了一股怪怪的口味。黄诚毫不留情的告知这位供货商,一斤也不能留,全部退货。他说:择此行,就要做到行。

黄诚的新新昌茶人经历,印证了“碧水丹山的福建也好,山水秀美的新昌也罢,一片树叶,落到哪里都是归宿,总有芬芳。”我们问起,您在新昌碰到了哪些困难?他说,回顾起浙江天福茶业的发展历程,确实有许多感慨不已。开始建厂房时,确实碰到了一些实际问题,但县政府重视,不管什么难题,他们都会尽力协助解决,让他们天福茶业难以忘记的是徐良平、柴理明、袁振华三位县领导,他们对天福茶业建设发展中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让天福集团在新昌感到宾至如归!而让黄诚感受最深的是,他在新昌,有一种深深的归属感,他说,在新昌25年,他就像一只鸵鸟,他在享受茶的情怀,新昌的茶山、新昌的茶青、新昌的茶叶、新昌茶汤让他着迷,让他坚守,让他的人生充实而愉悦!

谈到这里,黄诚深怀感激地说,对新昌大佛龙井的专注情怀,不仅只是他,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也时常告诫黄诚,不但要把新昌的大佛龙井销往全国各地,也要把有限资金留在新昌支持天福茶业的发展,更要把有限税收留在新昌,感恩回报新昌县政府对天福茶业的支持和帮助!自2011年到2023年,天福茶业在新昌纳税最高一年达到900多万元。

2024年,是茶叶市场受到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全国的茶叶市场也是近几年最萧条的一年,但浙江天福茶业仍然将大佛龙井采购量放在绿茶采购量的第一位,采购金额仍达2000多万元。2024年5月止,天福茶业在本地缴税比往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410万元左右。黄诚给天福集团总部报告2024年春茶经营情况时,报告业绩比往年下滑,感到愧疚难当,而李瑞河总裁给他的回复批示是:黄诚,加油!

最后,黄诚深有感触地说:茶,蕴藏了太多的美好和智慧。因为有了这片灵动鲜活的叶,我们有了如茶的人生,有了探求精神层面的感知与参悟,进而提升人生的价值。总裁李瑞河给了他创业的平台,而新昌,是他第二个故乡,在新昌这块秀丽而有温度的土地上,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昌茶人,实现了筑梦第二个故乡!

(作者:陈霞)

来源:新昌大佛龙井,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