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茶光互补”铺就乡村振兴路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也是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的重要产区。如今,当地香飘四海的茶叶搭载着新能源产业,再次开启一场绿色发展之旅。

探索,农业与能源的共生

2015年,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云南院(以下简称“云南院”)投资建设的勐海“茶光互补”光伏电站投产。

勐海“茶光互补”光伏电站

这是能源电力发展的一小步,又是“农光互补”发展的一大步。这一把传统农业与清洁能源紧密结合的创新之举,不但缓解了用地矛盾,还可产生清洁电力,保护生态环境,是云南院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有效探索。

2023年,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投资、云南院参股投资并EPC总承包建设的南屏西“茶光互补”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成为普洱市首批并网的“茶光互补”项目,为区域“茶光互补”项目的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该项目位于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占地1300亩,装机容量60兆瓦,同步建设一座220千伏升压站,工程总投资3.6亿元,年均发电量约1.1亿度,年均节约标煤3.2万吨,有效助力当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南屏西光伏项目的探索,是中电工程对能源转型、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度思考。

创新,科技与自然的融合

走进南屏西光伏项目,一片片光伏板下是生长旺盛的茶树,“茶光互补”酝酿着幸福的“果实”。

普洱南屏西光伏项目

仔细看,该项目与常规光伏项目在建设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大间距、高支架、组件单排布置,项目建设期间也最大限度减少了机械施工。

中电工程与云南院在项目建设前期做了充足的研究与论证,根据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所种的茶树品种,于开工建设前一年,在当地实验地块对光伏板的排布方式进行实验,并委托专业研究机构就光伏面板对光照、温度、湿度、土壤温湿度等微气候及茶叶物候、产量、品质的影响等多维度数据进行长期对比监测。

据中电工程生态院相关科研负责人介绍,实验数据显示,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光伏组串的高度、密度和间距,茶园得到了有效的遮光处理,显著减少了直射光,增加了散射光,降低了水分的蒸发,并提高了空气湿度,为茶叶的生长创造了更为稳定的微气候。

科研团队的跟踪研究发现,由于茶叶在光伏板下接受到更多的散射光,茶树的氮代谢加速,促进茶氨酸含量增加,进而提高了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使得茶叶鲜叶在口感上更为鲜爽。

引领,农业与工业的共赢

南屏西光伏项目自2023年12月并网投产后,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投资商、建设方等前来参观考察。

面对前来考察调研的投资商、建设方,整碗村党支部纪检委员李旭东忙着采茶的同时,开心地向大家介绍着他的“致富经”。

李旭东曾跟随调研组到勐海“茶光互补”光伏电站,实地察看了“光伏茶”长势情况,考察了整体收益成效,并成了整碗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项目首先在他家的15亩茶地上开工建设。

李旭东介绍,他家今年的春茶已被订购一空,不仅茶叶的品质超过了预期,鲜爽度增加,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更是喜人。

李旭东家光伏板下的茶叶地

“光伏板对茶叶地有抗旱保湿作用,旱季保持土壤水分、抗旱遮光,雨季促进雨水排放、避免茶叶长势过快,对预防病虫害也大有益处。”李旭东说。

“光伏茶”总体长势周期更稳定,避免了原来旱季长得慢,生长周期长;雨季长得猛,采摘跟不上的问题。到了冬季,光伏板还具有保温的温室作用,促进茶叶生长。

“我现在是捞租金、挣薪金、得现金。”算起自家的“收入账”,李旭东高兴地合不拢嘴,15亩地每年有固定土地租金,还扩大了自家的茶叶加工厂。

普洱“农光互补”技术专家组工作人员介绍,“茶光互补”以促进绿电生产、农民增收、产业振兴、乡村振兴为目标,实现了多赢,而且随着项目施工建设,进一步拓宽或新建了道路,还方便茶农的农事生产。

农业与工业相遇,茶香与电力交织,正在创造新的可能。目前,由中电工程投资、云南院参股投资并EPC总承包建设的普洱市那丙田光伏项目也即将迎来全容量投产,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在光伏板下将茁壮成长。

普洱那丙田光伏项目

那丙田光伏项目进一步优化了支架结构,大面积采用了柔性支架技术,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的保护,同时利用其高净空、大跨距的优点,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在“茶光互补”和“咖光互补”模式赋能下,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一条农业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正徐徐铺就。(完)

(赵国庆 李寒果 郭纪光)

来源:中国能建云南院,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