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科:茶科技赋能茶产业振兴|《贵山“观茶”》系列报道“专家观点集锦”

《贵山“观茶”》系列报道自3月初在天眼客户端和《贵州日报》《当代贵州》呈现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热烈关注,得到了贵州茶界、新闻界领导和专家们的赞扬鼓励。

在《贵山“观茶”》系列报道收官之际,为了感谢社会各界对这组深度报道的厚爱,特将部分专家对贵州茶产业以及这组报道的精彩感言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专家名片】

潘科: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贵州省茶产业技术体系茶叶加工与机械功能实验室主任。主持(参与)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省重大专项等各类项目20余项。获2021贵州“十佳科技文化杰出茶人”称号。

贵山“观茶”系列报道让人耳目一新,作为一名茶叶科技工作者,来自茶产业一线的科技兴茶故事,一次次触动与茶同行的我。

回首2009年,博士毕业后,我带着一腔抱负从家乡重庆来到爽爽的贵阳,入职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此与成为一位躬身事茶的贵州茶人。

我一直提倡”好茶是种出来的”这个观点,这是茶产业基础的基础。没有好的原料,再好的加工技术也做不出好的茶叶。贵州是全国唯一的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的全境高原茶区,适宜茶树生长和生产优质茶叶。这是贵州出产生产原生态、高品质的好茶的先天优势。

潘科(左一)经常到茶企开展技术指导

贵州茶产业发展如何实现后天发力?离不开科技赋能。

在为助力茶产业提质增效尽一份力量的过程中,我先后参与和主持完成了贵州省重大专项“贵州茶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红茶通氧发酵技术研究”等各渠道项目9个,在为助力茶产业提质增效尽一份力量的过程中,深感茶叶加工技术的重要性。

这些年,从事茶叶科学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我跑遍省内茶叶主产区,经常直奔生产车间,在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对茶企员工进行技术培训。

做强品牌,做优品质一定要建立稳定的品质基础,加工环节是关乎茶品品质极为重要的一环。对茶企而言,推动茶产业向茶经济转变,精细化加工是“助推器”。这对茶企尤为重要,在壮大自身产业的同时,科技赋能提升品质,提高附加值,让茶产业带动当地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成为各地茶企共同面临的一道共富考题。

有的企业生产的茶叶鲜爽度不错,但滋味的饱满度不足,回甘欠缺,这往往是在加工环节不精细化造成的。如果推广精细化加工技术,可以明显提高茶叶品质。

针对茶产业的现实需要,我们的科研团队主攻茶叶加工品质形成机理与加工智能化、茶叶风味化学与数据化拼配、茶叶微生物与综合利用等研究方向,创新研发了贵州直条形绿茶、特异玉兰花香红茶及特异菌香黑茶等新产品,借助科技力量,助推贵州茶产业发展。

一身书生气,最爱是茶香。奔走田间地头、茶企车间,经常跋涉山野之间的我也深深爱上贵州茶的独特风味,这杯生态茶、健康茶、安全茶、放心茶与世界共享的飘香之旅,很庆幸我也能付出一份涓滴之力。

来源:贵州日报 天眼新闻 记者 向淳 金忠秀,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