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供销大茶山 今日有机好茶园

春夏之交,鸡飞镇英韬村原鸡飞供销社茶山上,一梯梯茶地环绕着山头,与蓝天白云相接,阵阵茶香从茶山深处的加工厂里溢出,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动画卷。

昌宁康华晟煜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基地负责人戴斌介绍,这片茶园是原鸡飞供销社80年代种植的茶叶基地,跨鸡飞镇英韬村和八甲村,海拔2000-2400米,昼夜温差10-16℃,年云雾天气200-240天,土壤为微酸性腐殖质与风化碎石、灰泡土混合的肥沃土壤,周围原始森林环抱,具有海拔高、温差大、多云雾、无污染的显著地利优势。上世纪末鸡飞供销社生产销售的“鸡飞绿茶”“石泉茶”就产自于该基地。

“这片茶园在供销社改制后曾换了好多经营者,但一直保持着原来的品种和种植格局。我们公司来经营后,同样坚持传统的种植管理理念,走有机茶生产路子,如今已完成基地和产品的双有机认证。”戴斌介绍,这片茶园总面积约2000亩,其中公司经营面积1772亩,已全部完成有机认证茶园。

“陆羽在《茶经》里指出: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我们公司这片茶园所在地,就是烂石砾壤为主的高山茶园。”戴斌介绍,公司2019年接管后,从源头坚持“绿色、有机、生态”理念管理茶园,统一使用有机肥料,不打农药,不施除草剂,杜绝一切人工合成化学物在茶园中的使用,确保茶叶的有机健康属性,真正实现“高山云雾出好茶”,2021年被列为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昌宁红茶传承基地。

“我们的茶叶看起来不好看,产量也不高,喝起来口感好,最重要的是安全、放心。”戴斌说,公司依托茶园云南大叶群体品种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精湛的制茶技术,全面实行离地清洁化、智能化、连续化加工生产,坚持安全、绿色、有机、健康理念,以欧盟有机茶品质标准打造产品,生产白茶、绿茶、红茶、红碎茶、紧压白茶、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等,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健康饮品。特别是以传统日光萎凋和大型控时控温萎凋相结合生产的白茶产品,非常受消费者欢迎。

“与我们这个茶园同一年代种植的茶,在我们昌宁其实很多,只是管理方式不同,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有差异。”如戴斌所说,英韬茶园,其实是昌宁茶叶发展的一个年代符号。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充分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昌宁茶叶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1986年昌宁与浙江富阳、安徽岳西、福建安溪列为全国首批优质茶叶基地县后,全县上下如沐春风,围绕“建设优质茶基地县”大力发展高标准优质良种茶园。据《昌宁县茶叶志》记载:1991年,全县茶地总面积达110341亩,茶叶总产量255.04万公斤;与1985年比,面积增加34613亩,产量增加42.35万公斤。

“我们记得那个时候温泉有尼诺绿茶、漭水有漭坡绿茶、鸡飞有鸡飞绿茶,这些都是当时各乡镇供销社建基地、树品牌的结果。”戴斌说。的确,当年全县大力发展茶叶的热潮中,基层供销系统在做好干茶收购、销售的基础上,积极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多层次、多形式兴办茶园的格局,在昌宁茶叶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查阅《昌宁茶叶志》得知,当年推广的种植方式为:开挖水平梯,挖槽深30厘米、槽宽30厘米种植槽,重施底肥、双行条植,小行之间茶株成之字形错位定植阶段,亩植茶2000株~4000株。这种种植技术,在供销社的基地先推广,然后再全面始推广。1987年~1999年共建成此类茶园面积4.20万亩,其中联办茶场150个1.5万亩,供销社茶园16个4860亩。

“那个年代种植的茶园,基本都是一样的标准,但农户种植的好多都进行过改植换种、嫁接等改造,只有各供销社的基地因为权属等问题,大多保持着原来的品种,这也成为了一种新的优势。”戴斌说。

戴斌的话,与之前在一些同类茶园里听到的话如出一辙。的确,在有机、安全、健康成为茶消费新主流的今天,昔日的供销社茶山、公社茶山、大队茶山,这些曾经“落伍”的茶园,已经成为了新的消费热点,正在迎来新的春天。

来源:吴再忠 穆尚勇

来源:昌宁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