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市场新趋势:库存压力向茶农转移!茶企,转型为轻资产运营!

名山古树十五年,茶商存茶到茶农存茶。

这种变化的背后:茶企,越来越趋于轻资产运营。

这是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行业未来一个周期内,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01-

茶叶卖不完,根本卖不完

80后茶商张老板对95后茶商老杨说:我叫上面盘了一下库存,你猜有多少。

老杨淡定地说:两个仓库,保守估计8吨。张老板摇摇头,大胆地猜。老杨一脸懵:10吨。

张老板略有些自豪地说:18吨临沧山头茶,我对品质一直很严苛,大多数都是好茶。

这话听得老杨一脸懵:好家伙,18000公斤,一公斤5饼,起码9万饼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但现在每年还在收茶,旧的没卖完,新的又拉进仓库。卖不完,根本卖不完。

随后,老杨拿出计算器算了一下:我现在28岁,一天卖一公斤,30年才能卖掉10950公斤,要把18吨卖掉,要卖49年。

收茶尚未停止,一边收一边卖,没准,茶还没卖完,我就先挂了,到时候怎么办?

张老板云淡风轻地说:下一代接着干,等娃长大了,继续卖茶。我没开玩笑,只有这个办法。

随后,张老板喝了杯茶,无奈地说:你入门时间晚,没有接触到山头茶红利,

10年前,18吨茶叶算什么,生意好做那几年,一个春茶走量10吨,你没听错,一个春茶10吨,哪怕一公斤挣50块纯利,一个春茶纯赚50万。

但此一时彼一时,那种好日子永远回不来了。这18吨茶叶,只能慢慢卖。

-02-

主动存茶到被迫存茶

80后一代茶商,赶上时代的红利。

在2018年之前,大多数茶商,都是主动存茶的。2019年后,茶商成了被动存茶。

这几年,茶商直接不存茶,做定制,让茶农来存。

这种变化的背后: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产业的发展方式,从资本带动产业增长,变成了运营带动品饮市场增长。

红利期,主动存茶

近几年刚入门的茶商,永远想象不到,当年的云南茶山,有多疯狂。

2009年古树茶成为行业标杆以后。2009-2021年,除了2015年和2020年价格回落,其他的每一年,价格都在飞速上涨。

茶叶涨价到什么程度,当时,老张前天晚上跟茶农谈好价格。第二天去收鲜叶的时候,价格涨了,昨夜的价格买不到今早的鲜叶。

鲜叶树上一个价,采下来又是一个价。

涨价也就算了,茶叶还根本不愁卖。

春茶期间,老张仅懂过就卖掉3吨原料,一个春茶做下来,卖掉十几吨原料,干一个春茶就在昆明买房。就连跟老张合作的茶农,一年都能赚挣60来万。

茶叶价格涨得太快,还根本不愁卖。这种时候,做茶的老板,不存钱,都在存茶,原料商存,终端茶商也存。大家都存茶。

2009-2018年,茶叶是主动存进来的。只是,2015年之前的茶叶,由于山头茶的茶园还没有扩种,茶叶是不含水分的古树,产量也有限,基本被市场消耗的差不多了。

这一时期,山头茶的供应链是:茶农—茶商—茶客。这期间,茶农茶商各赚各的钱,都能赚到钱,利益分配得好,整天称兄道弟,合作愉快。

茶商,被迫存茶

2017年,32万老班章横空出世。2018年,68万的老班章又创新高。

2019年,99万的冰岛把茶山拍卖推到一个小高峰。茶王树拍卖,把名山古树茶这个大IP推了出去,同时,吸引源源不断的散客进入茶山。

春茶季期间的茶山,热到什么程度。勐库大街上,宾馆周围,到处停的是车。如果晚一点,宾馆都订不到。

茶王树拍卖,吸引大量散客涌入茶山。原有的“茶农—茶商—茶客”的供应链,变成了:茶农—茶客,或者,茶农—茶商—茶客。

散客买茶,完全是看心情。比如,茶商收进来1500一公斤的古树,散客一看:哇,终于看到古茶树,跟这几百年树龄的古树比起来,人太渺小了。

散客觉得这个茶值得5000一公斤,只要两公斤,卖不卖。茶农一看,必须卖啊!2018年后,云南茶山的价格,被大量涌入茶山的散客,狠狠拉了一波。

散客抬高价格后,茶农一看:我家的茶叶,原来值得5000一公斤,果断涨价。

茶商本来还想补一句:你这么涨价,不行啊!

此一时彼一时,以前,茶农的茶叶只能卖给茶商。如今,茶叶能卖给散客了,茶商被边缘化了,爱收不收。

有了散客的支持,茶农卖茶的时候。如果茶商只收古树,茶农不卖,古树单独卖掉,中小树就卖不掉了。

所以,茶商收茶的时候,茶农要求把古树跟中小树一起打包收掉。如此,能便宜点。

茶商心里虽然有一万头野驴在狂奔,但没办法,谁叫古茶树是茶农的,自己又要靠做茶为生呢。

只能硬着头皮,把古树跟中小树一起收掉。这时候,茶商就成了被迫存茶:中小树本来不想收的,但是没办法。

从2019-2023年,茶商处于被迫存茶阶段。这时候的茶商,喜欢自嘲:自己就是茶农家的打工仔。

茶商不存,茶农存

到了2024年春茶,茶叶市场下行。

这几年,各行各业被折腾得毫无脾气,茶客消费降级,茶商有茶没钱。

这时候,无论茶农还是茶商,茶叶都不好卖了。但相比之下,茶农的茶叶更难卖。

毕竟,这么多年,茶农一直等着客户上山,茶商,却是靠运营熬到现在的。

当散客不来茶山,有钱的茶商觉得原料价格高,存茶不划算,不存。没钱的茶商,想存茶也无能为力。这时候,茶叶就积压在茶农手里了。

如此,在原材料价格太高,而市场又消费降级的背景下,茶农莫名其妙仿佛又顺其自然地成了库存的主体。

茶农想:我也不想存茶啊!但是,茶叶卖给茶商?前些年,散客大量上山的时候,已经把茶商得罪了。这种裂痕,可不是一顿饭就能修复的。

卖给茶客?茶客来茶山的时候,找茶农买更便宜,但茶客不来茶山的时候,他宁愿回去找茶商买。

终于,还是茶农扛下了所有。

写在最后:

茶商主动存茶到被迫存茶,最终,茶农存茶。

这种现象的背后:越来越多的茶企,抛弃囤茶这样的重资产运营方式,改为定制和运营的轻装模式。

毕竟,做茶的茶商,自身经历已经证明了:囤茶,最终都会面临难变现的困境。


早些年,茶商主动存茶。

后来却发现:过了几年红利期,茶叶变现非常慢。

当年茶叶一吨一吨地收进来,到了变现卖茶的时候,是一饼一提地卖,变现实在太慢。有的茶企,资金都在茶上,被变现的超长周期直接压垮。

至于存茶升值,越来越多的茶商看清了:升值的是茶叶品牌,而不是茶叶本身。没有强悍的品牌作支撑,就算茶叶转化出来品质很好,仍然很难卖掉。

加之原料价格又那么贵,茶商不存茶了,改为有多少市场做多少茶叶。

轻装上阵,过潇洒卖茶养家糊口的小日子。

市场的变化,是周期性的。

未来三五年,茶农都将承担山头茶库存的压力。

等着散客上门涨价的时光有多爽,未来茶叶积压的日子就有多痛。

对于茶农来说:要赶紧修复与茶商的关系,没有茶商支持,只靠茶农自己卖茶,压力非常大。

只要利益分配好,当年挖茶商客户的奇葩操作,茶商也能选择性忽略。


其次,茶叶价格,该降就降。

茶叶,终究是用来喝的,守着高价卖不掉,有什么意思呢?

只有茶客喝得起,市场才能长久。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