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节目,叫《我在岛屿读书》,当看到余华老师谈到史铁生的桥段时,我突然心血来潮,找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来读,那一段段温暖如夕阳般流淌的文字,如漱玉之词,读来令人口齿生香,那时我想,若此时手边有盏热茶,则更是绝妙,恰巧,正好我还有福元昌孔雀生饼一泡。
香·烈如流瀑,柔雾甜香
我一直认为,不经历些人间疾苦,大约是喝不懂班章的,正如没有见过世间百态,又怎能对《我与地坛》中的那些温情有所感触?而福元昌孔雀最妙的一点,便在于它兼具了班章那瀑布般猛烈冲击的浓酽和易武那轻柔迷人的甜香。不同于大多数生茶开始就是突出的蜜意,福元昌孔雀生饼在入水后,先是类似干燥花木那样明媚而清透的香气,继而才由一缕蜜香引出类似栗子糕或者枣泥卷那样的甜香,之后,随着茶叶逐渐舒展,浓酽的滋味也才缓慢地展现。
当福元昌孔雀泡到二三泡开始出味的时候,也是风味体验渐入佳境的时候。乘兴煮水,边读边饮,一句句振聋发聩的佳句配上热烈的茶气如潮,那个晚上,我私以为福元昌孔雀里的班章与易武那绝妙的共鸣,完美的契合了史铁生笔下那山巅布散的烈烈朝晖。
味·甘醇润泽,清雅鲜爽
若是年少时的我喝到福元昌孔雀,可能并不能领会它的浪漫,只会在曾经听说并仰望过的勐海孔雀系列里寻找对应的体感,但如今我与茶相识十年有余,喝茶已不再是单纯的停留于唇齿舌尖,更带上了些深度的探寻和思考。福元昌的孔雀,在展现过入口的激烈后,透出了它特有的鲜爽,并且那宛如菌菇甚至瑶柱一般的鲜劲儿,在淡淡蜜甜的衬托下,更显得甘醇润泽。喝上两泡之后,口鼻生香的同时也感觉到整个人都被温热环绕,一开始的猛烈也逐渐转化为鲜爽清雅。
我认为,福元昌孔雀,就像是我们大多数人生活的底色,它有苦有涩,甚至浓酽得让人一开始有些承受不住,但随后而至的易武的雅致,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孔雀里班章和易武的互相成就,经典的像是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这浪漫,俨然是令我们在平凡生活中鲜活起来的那抹灵魂之笔。
这不禁让我想起马未都老师说的:“什么是浪漫呢?送一只玫瑰那不叫浪漫,浪漫是你冬天吃萝卜时把萝卜头多切一点儿下来放在盘子里,放点水搁在窗台上,它开出来的小花就叫浪漫”,所以我想,福元昌这个老品牌,算得上是最懂浪漫的,他们的百年沉浮,十年复兴,一步一个脚印的从茶山的泥土里走来,把那些纷繁的过往,岁月的变迁,统统放到茶汤里,终于成为了我能喝到的这一口浪漫。
而且这份浪漫,耐得住细品,若是把茶稍稍闷上一阵,这滋味更是令人惊喜。福元昌孔雀生饼那有厚度、有层次的鲜爽更是突出,且不同于绿茶的甘鲜灵动,它的鲜是蛰伏一冬后喷薄而出的酝酿,三五泡后,入口尝得到鲜甜的同时,舌面还保有班章极富张力的生津滑润感做支撑,再配合着茶汤里木质香的基调让整个口腔都能体现出温润柔和的包裹感,私以为这算得上是福元昌孔雀生饼最为值得称道的一点。
韵·山涧溪泉,映竹漱石
再往后泡,茶汤透出一阵梅干的香气,像是被糖浸透后散出的蜜渍清香,悠悠然附着于公道杯上,如山涧溪泉,映竹漱石般的柔顺清凉。待杯盏放冷后,这气韵更像是融在了瓷胎里,缓缓地飘散出来,带着一种处变不惊的美感,越冷越香。喝到这个地步,我愈发觉得,对于福元昌的孔雀来说,班章和易武的茶料,既是茶品中相当值得称道的一部分,同时,又是福元昌茶厂在产区数十年如一日的深耕让自身的工艺、拼配成为了班章和易武出彩的舞台。
如果说福元昌茶厂只满足于对曾经孔雀系列的单纯复制,那便只有孔雀的形,而现在我所喝到的福元昌孔雀,是能通过茶汤的风味,品牌历史的加持,工艺传承的精制,顶尖原料的强强联合下才最终塑造出来的品饮体验,这应该才是品牌最终想呈现给茶人的孔雀的灵魂吧。
回想那日,美文相伴,我啜饮着福元昌孔雀生饼的茶汤,越饮到尾水,越顺滑无阻,到后来甚至带着些类似杏仁一般的风味。彼时蒸腾的茶气让我周身温热沸腾,而《我与地坛》那有力量的文字同时也让我的灵魂为之震动,这种体感与思想上的共鸣,让我不禁感叹,福元昌的孔雀,绝对是久尝茶味的老手不能错过的一款顶级茶汤,它从开泡到出味再到尾水,整场体验都让人能感受到宛如与高手过招一般的酣畅淋漓,而其中的无论是班章还是易武,那些各自能被列为标杆的经典风味,在一盏茶汤中一一展现时,这种有如伯牙子期般的知遇体验,几乎让人能感动得喜极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