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茶产业将进入增长瓶颈期!谁能引领第三次茶产业革命?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人口老龄化!茶产业将进入增长瓶颈期!谁能引领第三次茶产业革命?

茶叶,是农业,也是服务业。

目前,茶叶的品饮市场,即将走到增长瓶颈期。

未来,能为茶产业带来庞大增量市场的,必然是新一轮茶产业革命。

-01-老龄化下的产业挑战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

2022年,我国茶园面积4995.4万亩,全国干毛茶总产量为318.1万吨,干毛茶总产值达3180.68亿元,内销茶叶239.75万吨,内销额3395.27亿元。

我国茶叶产销,又创下历史新高。

从近4年的茶叶产销数据来看,这些年,我国的茶产业在稳步发展,并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绩。

至少未来10年,得益于经济发展和饮茶人口的逐渐增多,我国茶叶的品饮市场,整体上依然会快速增长。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出现,我国茶产业将逐渐进入增长的瓶颈期。

35-65岁的茶友,是茶叶市场的中流砥柱。

目前,15-59岁的人有8.94亿,占总人口的63.35%,占比比10年前下降6.79%。

短期内看,在人口老龄化初期,喝茶的群体会增多。这也是未来10-20年内,茶叶市场依然能快速增长的关键。

但从长远来看,人口负增长。人口越来越少,喝茶的人,也只会越来越少。

当今天30岁-50岁的人也到了喝不动茶的那一天,新的人口又没有补上来。茶叶消费市场,就真的萎缩了。

未来,茶产业如果只靠品饮,很难再创造新的增量市场。

茶业要做大做强,只有依靠新一轮茶产业革命。

-02-三次茶产业革命

科技革命,创造巨大的生产力,

带动产业飞速发展,这是不变的铁律。

世界茶叶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两次产业革命。

第一次产业革命,明代炒青工艺

明初,贡茶仍是福建的团饼茶。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进贡团饼茶太重劳民力。于是,下令不造龙团,改制散茶。

采用炒青制法,是我国制茶技术上的一次重大发展,带来两重深远的意义:

首先,炒青工艺,让茶叶的保存时间延长。

茶叶能存放更久,使茶叶能出口到世界各地,为大明朝换来源源不断的白银。

明朝时期的世界贸易中,欧洲人到南美洲抢白银,又把白银运到中国买茶叶。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明朝中后期,才具备了把白银作为法定货币的基础条件。

第一次茶产业革命,发生在中国。当时的茶叶,与丝绸、瓷器一样,被视为奢侈品。毫不夸张地说:明清两朝能够繁荣数百年,茶叶功不可没。

其次,炒青工艺,增进了绿茶的色、香、味。制茶师还在炒青的基础上,研究出了晒青、烘青。

随着制茶技艺的成熟,制茶人通知控制茶叶的发酵程度,引起茶叶内含物质的变化。这样,就出现了黄茶、黑茶、白茶、红茶、乌龙茶等多种茶类。

到明末清初,我国六大茶类基本齐全,一改明代以前只喝绿茶的单一的局面。

茶叶风味和风格的多变,又为国内带来庞大的增量市场。

第二次产业革命,机械化制茶

大约1850年,罗伯特福琼把茶叶偷出中国,在殖民地印度试种正山小种,并取得成功。20年后,印度红茶走向世界。

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茶叶种植一开始就在英国工业文明的加持下,走机械化道路。

1872年,杰克逊第一次制成揉茶机,并在阿萨姆的希利卡茶园中使用,掀起了机器制茶的热潮。

1877年,沙弥尔·戴维德逊发明了西洛钩式焙炒机,以热气焙炒取代炭炉炒茶。在机械制茶的推动下,他的工厂,由7名工人的小厂发展到千人以上的大厂。

1880年前后的印度,已经涌现出很多千人级的工业化大茶厂。

效率高,成本低的机械化制茶,不断压缩制茶成本,中国茶叶,在价格上失去了竞争力。

1850年,茶叶被盗出中国之前,中国几乎垄断了世界茶叶出口。

1903年,茶叶被偷出中国50年后,中国茶叶出口下降到只占世界茶叶的33%。

到1921年,跌落到8%的世界份额。

中国茶叶衰落的本质,是东西方生产力,行成了代差。

比如,同样的茶叶,机械化制茶卖30仍然有得赚,手工制茶卖100仍有些亏。这就是生产力带来的差距。

当时,国内的《申报》等媒体,也对印度机械化制茶的崛起表达了担忧,无数爱茶志士,也对中国机械化制茶投入一生的心血。

然而,生产力的差距,绝非情怀可以弥补。一块钢板,一个零件,都考验着国家的工业能力。以当时中国的工业能力,根本不能规模化地制造制茶机。只靠爱茶之人东拼西凑的几台机器,无法扭转江河日下的大趋势。

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主导了第二次茶产业革命,印度茶叶崛起,中国茶叶,彻底落后世界。以至于百年之后的今天,仍有7万茶企不敌立顿的魔咒。

第三次产业革命,茶叶深加工

茶叶,一种极特殊的树叶。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皂苷、黄酮类物质以及700多种芳香物质。

目前,茶叶经过分离鉴定,已经有500多种化学成分,450种有机化合物。

这些成分,一旦大量运用在生物制药、化工化学,以及日常生活中,必然带来庞大的增量市场。

早在2017年,我国的茶叶深加工,用15万吨夏茶、秋茶等中低端茶叶原料,提取出2.5万吨茶叶提取物,创造1.5亿美元外汇,150多亿元的健康产品,1000多亿元的茶饮料和奶茶。

就国际而言,日本的茶叶深加工,产业相对成熟,标准化程度高。其茶衍生产品,几乎随处可见,仅茶饮料一项,每年就能带来数百亿美元的利润。

然而,目前的领先,并不代表永远可以高枕无忧。

只有生产力才是真实的,中国人一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吃下全球工业产业链,正向尖端科技领域冲刺。

世界生产力的天平,正向中国倾斜。强大生产力带来的产业井喷,会把任何暂时的领先秒成渣渣。生产力的差距,绝不是所谓的躬匠精神可以弥补的。

150年前,因为生产力,中国茶叶败给了西方。150年后,还是因为生产力,中国茶产业,终将重新领先世界。

这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写在最后:

中国茶叶,品类繁多。

绿茶如西湖龙井,红茶如金骏眉,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如冰岛老班章等诸多山头古树。

这类名优茶,是中国茶产业的产值担当,是万千茶客杯中的无限向往。

名优茶,是风味与精神的完美融合

在阳光灿烂的午后,在夕阳西下的黄昏。泡一壶茶,看茶的叶片微微舒展,茶中沸水慢慢润色,茶香阵阵溢出。

幽兰香沁入肺腑,端起茶杯细呷一口,花香融在汤里,生津似泉涌,阵阵回甘涌出,口里凉风习习。但举一杯,与风月对望,静赏落日霞光。

人在天地之间,一杯淡茶,畅想人生。所思所想,所感所念,天地道茶,浮生梦世,溶于一杯茶里。这是爱茶之人,才懂得的浪漫。

茶,一杯饮料,一方民生

茶叶市场,不仅需要名优茶口感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也需要大宗茶,用作出口创汇、深加工,不断创造财富,造福茶产业。

未来的中国茶产业,必然是名优茶与大宗茶高低搭配,双路并举。

高端名优茶支撑品鉴市场,给爱茶之人一隅心灵的向往。

大宗茶出口和深加工,创造财富,造福茶产业。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