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扑面而来,而最近DeepSeek的大火更是让许多人开始真正使用起了AI。在这样的背景下,茶行业从业者与经营者如何借助AI来助力经营,成为许多人都在思考的话题。
近日,编者与中国人民大学刘晓鸥教授交流。刘教授分享了她们团队为一个有数百家门店的全国知名餐饮连锁品牌所做的通过AI来进行智能广告投放的案例。这家餐饮企业之前通过第三方广告公司来代理投放,每年光代理费用就近千万。在采用刘教授团队开发的AI模型来智能投放广告后,不仅节约了近千万的代理费用,而且大幅提升了投放效果。
这让我想起了百货业之父约翰·沃纳梅克(John Wanamaker)广为传诵的那句话:“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了。”AI技术的发展,至少是部分为这个营销难题提供了解法。
AI已经、正在和将要对各行各业产生影响,茶行业也不例外。理论上讲,AI影响到茶行业价值链条的不同环节,影响到茶叶经营的方方面面。但考虑到茶行业的特点和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目前最为要紧的的问题是如何通过AI来助力营销。
对于头部品牌茶企、中小型茶企而言,最为要紧的可能还是如何通过AI助力营销,如何以更少的钱办同样的事,如何以同样的钱办更多的事;对于茶叶店/茶空间主理人而言,最为要紧的是如何通过AI来精准获客、深耕商圈和跳出商圈限制;对于直播带货达人而言,如何通过AI来助力运营和精准投流。
今天推送刘晓鸥教授的这篇文章,分享她们团队的思考与案例,供茶业界同行参考。刘晓鸥教授团队还可以为茶行业相关企业量身定制相关AI模型,助力茶企精准营销。如有相关需求的企业,可与编者联系。
编者
2025年2月10日
上周末,与几位茶企的老板朋友闲谈,话题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当前的经营困境。自2022年以来,茶行业面临增长瓶颈愈发明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突破营销困境,成为每个茶企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传统模式难以为继
回顾茶行业的营销史,可以说是一部“重产品、轻营销”的发展史。多数茶企习惯于生产思维或产品思维,依靠等客上门的传统模式。即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仍然固守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对互联网营销持观望态度。
尽管近年来也有茶企尝试触网,比如找网红带货、请达人探店,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比如,花了几十万的“坑位费”请网红带货,但货没卖出多少。“前年请了个美食博主来拍视频,花了两万多,结果播放量才一千多,更别说转化了。”一位茶企老板的经历道出了很多同行的心声。
二、AI赋能:开启营销新范式
科技发展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近期,一些新型智能营销解决方案在餐饮等行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经验值得茶企借鉴。
1、智能广告投放:精准提高广告投放ROI
我们团队为一个有数百家店面的国内知名连锁餐饮品牌开发的智能广告投放系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仅节省了近千万的第三方广告公司代运营费用,更实现了平台投放ROI近2倍的显著增长。AI化的系统界面设计,也让传统行业的运营人员轻松的驾驭数字营销。这一成功案例为茶企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茶行业产品作为零售产品,在线上营销方面的潜力可能比餐饮更大。
2、达人智能匹配:让种草更高效
抖音达人千千万,到底哪个属于我?针对达人营销效果不稳定的问题,AI为达人营销提供了更加智能的解决方案。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达人评估体系,能从历史内容、受众画像、互动质量等多个维度,为企业筛选最适合的内容创作者。
有趣的是,系统还能根据达人的内容风格,自动生成个性化的创意建议。比如,对于生活方式类达人,建议突出茶品与精致生活的结合点;对于美食类达人,则强调茶品的口感层次和搭配建议。这种智能化的创意指导,确保了内容的精准性和感染力。
3、直播间AI运营:让转化更高效
在新媒体营销中,直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销售渠道。然而,传统的直播运营方式存在明显短板:需要专人实时监控GMV转化率、用户进入和停留数据,并据此调整运营策略。这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实时优化。
智能直播运营系统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系统通过AI算法实时分析直播间数据,自动识别关键时机,精准触发营销动作。比如,当检测到用户兴趣度高但犹豫不决时,系统会自动发放定向优惠券;当发现某个时段用户活跃度下降时,则会启动互动策略提升用户停留时间。更重要的是,AI自动化运营大大降低了人工监控的压力,让运营团队能够将精力集中在内容创作和产品展示上。
4、市场情报系统:让决策更智慧
数据洞察正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先进的市场情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竞品动态、消费趋势和用户评价,帮助企业把握市场脉搏。通过语义分析等技术,系统能精准捕捉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情感倾向,为产品创新和营销决策提供可靠参考。
三、化繁为简,AI时代的零门槛智能营销
对于首次尝试线上营销的传统茶企来说,最大的困扰就是不知如何入手。AI系统实现了人工“零操作”,可自动完成计算最优出价、执行投放、转化效果分析、再到算法优化的全过程。这种极简的操作方式,极大降低了传统茶企触网的门槛。
与传统的"守株待兔"模式相比,AI系统能实现分钟级的动态营销策略调整。系统会根据各个时段的用户行为特征自动优化投放策略。另外,传统茶叶店/茶空间往往受限于门店人员及所在的商圈范围,获客能力有限。而通过AI系统在各大平台的精准投放,茶叶店/茶空间不仅可以更好地借助平台力量精准触达商圈潜在客群,而且还可以突破地域限制。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浏览轨迹和消费习惯,智能识别对茶文化感兴趣的群体,实现更有针对性的投放。
四、智能营销的实践建议
基于业外和业内优秀案例的观察,对准备尝试智能营销的茶企,可以提供以下建议:
第一、循序渐进:建议从最迫切的营销环节开始,逐步扩展应用范围;
第二、重视数据积累:智能系统的效果会随着数据积累不断优化,前期要保持耐心;
第三、保持开放心态: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拥抱新技术带来的改变。
结语:把握智能营销新机遇
在智能化浪潮中,茶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突围之道。已有的成功案例表明,智能营销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切实可行的增长方案。面对变革,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是不愿意改变。
未来已来,拥抱智能化转型的茶企,必将在新的竞争格局中赢得先机。
作者及团队介绍:
刘晓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经济学博士,斯坦福大学统计系及金融与风险算法研究中心(FARM)访问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经济专业组发起人。
主要研究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决策类人工智能、计算经济学。旨在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助力千行百业进行AI辅助生产和AI辅助科学决策,降低人力成本和人工决策偏差,实现各行业运营效率全面提升。
曾与阿里、美团、抖音、华为、OPPO、北京首都公路发展集团等多家企业提供关于智慧供应链建设、个性化推荐算法底层设计、动态定价算法设计、动态广告投放策略、顾客情感分析、智能运营平台等方面的咨询和算法合作。
刘晓鸥教授团队由来自经济学、人工智能、通信、计算机、数学、物理学等多领域专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在人工智能、物理和经济学领域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来源:茶业管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