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黑茶,神韵安化:中国茶产区巡礼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天下黑茶,神韵安化:中国茶产区巡礼

时至深秋,走进安化,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黑茶香,大自然将各种颜色在勾连往复的山体上尽情涂抹,使这个“八山一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城呈现出“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秋日美景。

资江两岸,万山罗列。安化处于北纬30度茶叶生产的黄金纬度带,境内峰峦挺拔、溪流纵横,山高林密,气候湿润,四季分明,茶树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


同时,安化拥有目前为止全球分布面积最大、最原始、最完整的冰碛岩层,形成一种相对独特的沙砾岩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如今在安化49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落着3200多个大小茶园,多种植云台大叶、安化群体种、槠叶齐等众多适制黑茶的茶树品种。

先有茶,后有县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此处“开梅山”后始置县。万里茶道自此始,安化渐与中原大地乃至广袤边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黑茶史上,安化黑茶是“储边易马”的重要交易品种,是游牧民族不可缺少的“生命之饮”和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早在1400多年前,唐朝就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的记载。

明清安化黑茶进入发展的黄金期。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确定为运销西北的“官茶”。清末民初,安化黄沙坪仅仅1km多的街区里聚集商铺百余家,茶号52家,差不多全国所有的大茶号都有分庄设在此处,常住人口达到4万,高峰期人口总数达30万之多,盛况空前。


民国时期,湖南省国民政府茶叶处设在安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化黑茶一直是国家指定的重点边销茶,为维护民族团结和政权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工艺独特,品种繁多

据历史文献记载,安化黑毛茶的加工技术创新发生在明代中期,当时安化一带茶农改进四川“乌茶”,使得初制过程中进行“渥堆”生产黑毛茶的工艺更加成熟,成为了现代黑茶加工重要的技术基础之一。如今的安化黑茶,大多以湖南安化本地群体种的茶树(主要为安化当地品种)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发酵、松柴明火烘焙干燥等工序制成。


安化黑茶主要产品有“三尖三砖一花卷”,“三尖”指天尖、贡尖、生尖,选用较细嫩的安化黑毛茶,以篾篓为包装精制而成。清道光年间三尖被列为贡品,专供皇室饮用。“三砖”指茯砖、黑砖、花砖,茯砖有独特的“发花”(产生冠突散囊菌)工艺,备受茶客推崇。


“花卷”指千两茶,千两茶属紧压茶,是世界上单品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茶叶制品,因其传统产品每支净重为中国传统衡器一千两(折合现在约36.25公斤)而得名,又因其用蓼叶、棕片、篾篓包装捆扎压制成卷,故称“花卷茶”。

安化千两茶的外形便于万里茶道船装马背驮运,其紧压型制作包装工艺源于安化本地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古时运输效率。


2008年,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千两贡茶”是目前现存最早的安化千两茶实物,它是万里茶道上多民族多地域文化交流的产物,系统全面地展示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传承。

打造“千亿湘茶”领头羊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安化县依托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和深厚的黑茶文化底蕴,举全域之力将安化黑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打造。从2007年到2022年,近15年的快速发展,安化全县茶园面积从10万亩发展到36万亩,茶叶年加工量由1万吨增加到8.5万吨,年综合产值由6亿元,增加到了230亿元,超10万人因为黑茶产业脱贫。此外,安化连续十三年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前十强,还被评为全国“三茶统筹”先行县。


近年来,安化县委、县政府制定“茶为基础、旅为媒介、文为内涵、体为活力、康为延伸”的发展战略,推进茶产业、旅游业、文化业、体育业、康养业深度融合发展,谱写了秀美安化新篇章。9月3日,2022年安化黑茶产业新闻发布会在湖南举行。会上提出安化将以“黑茶”为核心,在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双碳”战略,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茶旅文融合,产城融合”的发展局面,用心打造茶产业链完整、茶文化体验独特、宜业宜居宜游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记者】欧晓嫦

【来源】南方农村报南方+,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