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园”动力,开平大沙茶产业迈步高质量发展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激活“园”动力,开平大沙茶产业迈步高质量发展

7月,走进位于开平市西北部的大沙镇,茶园相继进入夏茶采摘期,一垄垄茶树郁郁葱葱,一片片新芽翠嫩欲滴,茶农们忙碌的身影点缀其中,山间地头洋溢着对新茶收获的期待。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大沙,小小的茶叶不仅寄托了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美好愿景,更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2022年6月,开平市茶叶产业园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将以大沙镇为核心着力构建“一核两心三区”的产业格局,产业形态涉及生产、加工、研发、示范、服务、旅游等全产业链条,大沙茶由此迎来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大沙镇抢抓政策机遇,以产业园建设为突破口,把茶产业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柱产业来重点打造,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优美、产业兴旺、绿色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产业基础扎实茶叶种植面积超3.5万亩

天露山分布于云浮新兴,江门开平、恩平,阳江阳春三市之界,形成了海拔500-999米的山峰66座,大沙镇便坐落其中。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肥沃的土壤,加上常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让这里成为种植茶叶的天然宝地。

清朝嘉道年间,天露山一带茶叶生产达至鼎盛,留下了“各处山地垦为茶园者,触目皆是”“无论土著客家多以茶为业”等的记载。由于当时茶叶种植生产加工主要集中在大沙一带,“大沙茶”这个名字也在一代代茶农、茶客及茶商当中口口相传,并流传各地。

从大沙镇出发,沿着山路蜿蜒行驶约20公里便到达岗坪村。这个江门海拔最高的村落曾是有名的贫困村,近几年借着“双培双带、茶乡先锋”基层党建工程,充分发掘优质茶叶有机种植的产业优势,吸引了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返乡种茶、制茶、卖茶,让往日寂静的小山村迸发出乡村振兴大活力。


刚刚从深圳参加完茶博会回来,梁慧贤还没来得及休息,便又投入到紧张的夏茶生产和销售当中。她把最近生产的一批金萱红茶带去深圳参展,获得了不少茶客的喜爱,“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鼓舞和肯定,希望有更多人知道我们大沙也有好茶。”

梁慧贤是土生土长的岗坪人,2015年与丈夫张昇海一起从广州回到家乡,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岭露红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约80亩茶园,从此成为了一个专职的“茶二代”。在夫妻俩的耕耘下,如今茶园规模扩大至300多亩,产品销量蒸蒸日上。“一个紧密连结的整体才能在市场上走得更远。”梁慧贤认为,目前茶叶产业园的建设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支撑,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实现共同发展。

返乡种茶的除了当地人,还有来自外地的投资者。房地产商人冯志坚来自开平市水口镇,十年前看中了岗坪村独特的生态环境,便跟合作伙伴一起投资茶园。“目前我在大沙投资了约500亩茶园,其中岗坪村有300亩。”


从小就爱喝茶的冯志坚对茶叶的品质有着执着的追求,“有机茶园的产量只有一般茶园的七八成,投入大,回报慢,但只有坚持有机种植才能生产出干净茶、放心茶。”对此,开平市天露山侨香名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梁沃亮亦有同感:“我们追求的是质量而不是产量,一旦用了化肥和农药,虽然产量上去了,但纯天然、无公害这个特点就没了。”

在传承与发展中,大沙镇的茶叶版图不断扩大,成为了一批批实力茶企聚集发展的沃土。目前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近3.5万亩,占开平全市的90%以上,镇内有涉茶企业28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12个,建成广东省茶叶专业村6条,充分发挥了联农带农作用,助推群众走上致富增收的“快车道”。

据了解,产业园内各茶叶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辐射带动超过1000户农户种植茶叶和从事茶叶产业相关岗位,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万元,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15%。

品牌建设赋能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品牌的壮大离不开产区支持,产区的兴旺同样离不开品牌赋能。大沙镇是珠三角地区最大的有机茶产业基地,发展势头良好,但在全省范围内生产规模不算大,还存在品牌不够响、龙头不够强、结构不够优等系列短板,破题“出圈”迫在眉睫。

在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清远综合试验站站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操君喜看来,大沙要立足于发展生态特色高效茶产业的目标,以大力推进行政区域全域生态茶园建设为抓手,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具有侨乡特色、能够代表现代产业化发展水平且兼具生态优势的企业品牌,逐步构建起大沙茶叶龙头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效应。

近年来,大沙镇把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作为推动茶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与中国茶科所、广东茶科所、华南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高科技、高质量、高水平打造大沙茶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全镇共有6家茶企先后获得广东省生态茶园认定。与此同时,大沙镇聚力茶叶品牌建设,打造出“大沙里”“天露仙源”“尚源红”“岗坪茶”“侨乡茗茶”“岭露红”等一批知名茶叶品牌,茶产业发展亮点频频:

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入选“广东十大好春茶”“广东十大茗茶”;

2021年,大沙茶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22年,大沙镇成为广东省首个生态茶园创建专业镇,以大沙镇为核心的开平市茶叶产业园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

2023年1月,大沙里生产的“黄茶一号”在中国首届斗茶大赛暨2022中国十大茶王评比活动中斩获“中国十大茶王”称号。

……

品牌的提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以前的生意基本都是江门市内的,这几年很多外地客商主动找上门来买茶。”“茶叶的名气上去了,我们茶企也跟着受益。”“销量越来越好,去茶博会参展人气也很高。”……当地的茶企茶农们,用最淳朴的话语,表达着最纯粹的喜悦,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正在这里变为生动现实。


立足新发展阶段,行政区域品牌建设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2022年6月,在开平市指导下“大沙优品”行政区品牌培育建设工作启动,标志着“茶水共生,多品支撑”的大沙优品优质产品体系正式诞生。

“第一批产品上线销售不到一个月,营业额已超100万元。”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沙优品的集群效应下,大沙茶、大沙山泉水等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企业参与行政区品牌建设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茶旅深度融合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春看杜鹃夏玩水,秋闻稻香冬赏梅,四季好茶韵飘香。近年来,大沙镇根植富集的生态旅游资源,扎实推进茶生态、茶旅游、茶文化互融共进,把良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以大沙里欢茶谷为例,该景区总面积约5000亩,茶园景观区、茶叶生产加工展示区、水果种植区、生态林风景区、特色体验区等五大园区组成了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养生、度假的茶主题旅游综合体,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前来品茶观光。

与此同时,大沙里园区还有效带动周边300多户茶农就业增收,50多岁的采茶工梁阿姨正是其中的受益者。她一边熟练地采茶一边告诉记者,随着年龄渐长,在外面很难找到工作。“在这里采茶,不仅离家近,收入还比较稳定,每天至少能挣150块。”


如今的大沙,一个个标准化茶叶种植基地、加工基地拔地而起,一批批茶旅项目蓄势待发。走进沃江村,工人忙着施肥及除草,细心做好茶苗管护工作,这里种植的是丹妃、鸿雁12号、云南大叶种等茶树。“这批茶目前长势很好,明年就可以采摘。”据大沙镇茶叶协会会长、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小汕介绍,该生态茶园建设项目计划在沃富、联山、岗坪村扩种茶园约600亩,新建3000平方米茶叶加工车间、100平方米茶叶储藏仓库及相关配套设施和160平方米茶叶展销中心,建设苗圃场、研讨馆、茶主题民宿、茶博览馆、观光平台等农业观光旅游配套设施。“建成后预计能增产茶叶60000斤,年产值3000万元,年接待人数10万人次。”

“茶旅融合”的新路子,不仅可改变传统茶产业低效、粗放的“低产”属性,实现价值最大化,通过旅游也能加强茶区与市场的链接、带动配套环境的改善以及提升当地的知名度。


随着暑假开始,天露山、大塘面村、大沙里等旅游景点迎来络绎不绝的各地游客。“这几年大沙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客人就是奔着大沙茶来的。我们的这款韵萱红茶仅采用萎凋、发酵和烘焙工艺,果香与蜜甜香高扬,茶汤柔和、甘醇,是卖得最好的产品之一。”大沙优品旗舰店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旗舰店绝佳的地理位置,进入大沙的游客基本都会到店里来购买伴手礼,除了茶叶之外,凉果、葡萄、丝苗米等产品的销量也非常可观。

大沙主打“生态牌”,做好“山水文章”,以“茶+”模式生动实践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问及下一步计划,大沙镇镇党委书记伍伟鹏表示,大沙将积极整合辖区“山、水、茶、花、果”等资源,通过城潘线(乡道y756),将大塘面特色村环库片区、镇圩大沙茶产业综合基地、大沙里欢茶谷项目、榄坑梅花基地、佛岭山茶产业园、岗坪茶园及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天露山等特色景点串珠成链,扩大大沙茶种植规模,全力打造茶旅、文旅、农旅融合的全域旅游乡村示范点,以“观山望水、品茶赏花”的生态旅游新格局引领乡村振兴。

来源|南方农村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