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叶”变身“大茶业”——“三茶”统筹发展助力福建南平茶产业提质增效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小茶叶”变身“大茶业”——“三茶”统筹发展助力福建南平茶产业提质增效

阳春三月,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燕子窠生态茶园绿意盎然,景色宜人,茶农们在茶园中采摘春茶,一派繁忙景象。这个时节采制的春茶,滋味鲜浓,香气怡人,这一片片小小的茶叶中,正蕴含着福建南平市的“致富密码”。

作为世界红茶、白茶、乌龙茶发源地和万里茶道的起点,茶产业一直是南平市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南平市全力打造“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区,以文化赋魂、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推动茶产业全链条绿色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茶叶种植已经不再是原先的粗放式生产,“茶科技”逐渐成为助力茶产业升级、茶农增收的密码。“茶科技”的发展与科技特派员制度息息相关,如今的南平茶园中,到处都是科技特派员忙碌的身影。他们指导茶农科学种茶、制茶,既提高了茶叶品质,带动茶农增收,也不断扩大茶产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2016年,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带着科技特派员团队到武夷山推广应用生物生态茶园建设技术,随后建立了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廖红科技特派团队通过对土壤、茶叶样品的大数据分析,解析岩茶品质与产地的关系,总结出武夷岩茶养分需求特性及武夷茶区高品质茶园适宜的土壤养分范围;同时采用独特的“有机肥+绿肥”轮作模式,在冬季有机肥施用后,种植油菜,到三月底油菜花季结束后刈青入土,待春茶结束后,畦间套种大豆。

与过去对比,套种的茶叶色泽更鲜绿、香味更足、口感更鲜爽,茶叶制优率也明显提升——现在每生产1000斤的成品生态茶,优质茶达到600多斤,比此前增加了100斤左右。

除此之外,南平市还深入推动茶叶科学研究。在2022年5月举办的中国(南平)茶科学家论坛上发布了《武夷岩茶的品质化学与健康养生功能白皮书》,并持续加强与中茶所、清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智能化采茶、无人机运茶、茶精深加工等研究,加快推进茶产业数字化转型。

现代茶业离不开“茶科技”,更离不开“茶文化”。南平市茶文化历史悠久,茶资源优势明显。2022年11月,包括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非遗传承人技艺传承和挖掘推广,非遗展示馆、非遗体验馆、技艺传习所的建立使茶产业焕发新的活力。

近两年,南平市相继打造了“中华茶博园”“万里茶道起点”“香江茗苑”“福莲茶庄园”等观茶景、赏茶礼、品茶味、游茶园的茶文旅相关项目,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健康养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产业等跨界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和提炼茶历史文化资源,从单一茶叶营销向茶文化、茶旅游观光综合营销转变。

从“小茶叶”到“大茶业”,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2021年8月,南平市启动绿色生态茶园建设行动,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域绿色生态茶园建设目标。当地全面推广五节一循环技术模式,实施无化肥无农药生态茶园种植,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南平市正全力打造茶文化交流的示范区、茶产业发展的集聚区、茶科技创新的先行区。2022年,全市茶园面积68万亩、毛茶总产量9万吨、毛茶总产值49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10.5亿元。全市约85%的乡镇、50%的行政村、45%的农户近35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活动,茶叶已实实在在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金叶子”。

来源:东方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