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湄潭晒出茶产业2023年“成绩单”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遵义湄潭晒出茶产业2023年“成绩单”

连续四年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

完成茶叶产量7.21万吨,产值75.03亿元,综合收入180.12亿元,助推30万茶农人均增收1.3万元。

……

岁末至,又到“交卷”时间。近日,湄潭县“晒”出2023年茶产业“成绩单”,成果颇丰,数据“硬核”,小茶叶已成为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湄潭因水得名,因茶闻名,是最古老的茶区之一。近年来,湄潭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始终坚持茶业首位产业不动摇,发展生态茶园60万亩,切实把茶做成强势产业、富民产业、强县产业。

“我家7亩茶卖了86000元,基地又分红2260元,还得了1000元奖励,比以前自种自销强多了!”前不久,在湄潭县马山镇创业园双骏绿茶2023年度基地联结分红仪式上,茶农吴远义喜获一等奖。

据了解,马山村茶叶基地创办于2022年,以“党支部+企业+农民”的发展模式,坚持党建引领,推进茶园统防统治,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中管理,与相关公司签订协议,打通茶叶销售渠道,着力推进茶产业高速发展。

“2023年我们基地发展了700余亩茶叶,带动村里约400户群众实现增收,年底分红7万多元。接下来我们还打算再签800亩,带动更多群众一起增收致富。”对于基地发展,马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兵信心满满。

群众因茶而富,城市因茶而兴,环境因茶而美。在湄潭,因茶而“变”的小山村还有许多。

“核桃坝几大弯,十年就有九年干;顿顿红苕苞谷饭,姑娘不愿嫁进山”,这是从前人们调侃湄潭县核桃坝村的民谣,当时,贫穷、落后等帽子结结实实地扣在核桃坝村的头上,压得村民“喘不过气”。

如今,通过发展茶产业,核桃坝村开办了62家加工作坊,引入了20多家企业,平均每户有茶园13亩、人均3.3亩,仅靠茶叶人均每年收入就可达2673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后,民谣也变成了“核桃坝多茶园,足不出户把钱赚。家家有了小汽车,人人生活比蜜甜”。

茶叶,让核桃坝村摘掉了“贫困”的标签,实现了自身发展的蝶变,也成为湄潭县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以茶兴工。湄潭县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提高了产业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建立了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中国茶城,入驻企业和商户400多家,年交易额超30亿元。

目前,湄潭县共培育茶叶企业700余家,每年实现就业人数2万余人,农业收入中的60%以上来自茶产业。此外,该县强化与科研院校合作,培养茶叶专业实用型人才。如今,湄潭掌握茶叶加工技艺的有2500余人、茶艺师1000余人。

以茶兴旅。湄潭坚持绿色为核、生态为媒、茶叶为笔,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精心打造了“天下第一壶”茶文化主题公园、翠芽27°等4A级景区。并打造了216个“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示范点和819个村庄整治点,让农村庭院既有“看头”更有“赚头”。

2023年,湄潭县28个乡村旅游点、300余家民宿实现营收近8000万元,带动150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1.5万余元。如今,全县10万栋黔北民居与60万亩生态茶园相得益彰,构成了山水田园新画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省内外游客来此品茶打卡。

除了引来八方游客,小茶叶还跨山出海。2023年12月初,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18届马来西亚国际品牌消费品展上,湄潭县七味茗香公司携“湄潭翠芽”“遵义红”等产品亮相展会,向现场的茶商展示贵州湄潭好茶。

小茶叶走向世界的背后源于湄潭县建立健全了茶叶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据悉,湄潭已建有欧标茶园6.29万亩、有机茶园2.6万亩,出口备案基地30余万亩,149家茶企获SC、ISO9001等质量认证。2023年,全县完成外贸出口4000余万美元。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加快建设贵州最美乡村和西部共同富裕示范县,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奋力实现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愿景和‘五个走前列’奋斗目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多湄潭贡献。”湄潭县委书记沈建通说。

(李政林 王丹灵)

来源:遵义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