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广西苍梧县如何让六堡茶成为强农富县的支柱产业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看广西苍梧县如何让六堡茶成为强农富县的支柱产业

苍梧县是六堡茶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六堡茶有1500多年种植历史,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至清朝嘉庆年间被列为全国24名茶之一。近年来,苍梧县紧紧围绕自治区打造“千亿元茶产业”和梧州市构建广西茶产业“半壁江山”的战略部署,发挥六堡茶原产地及核心产区的优势,坚持规划为先、项目为重、政策为大,从原产地、原种茶、原工艺三大优势和茶苗、茶园、茶企、茶师、茶市、茶城六大关键环节着手,举全县之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为强农富县的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01建茶园提规模,夯实产业发展“压舱石”

(一)做好茶苗良种选育繁育。与浙江大学、桂林茶科所、梧州市农科所等科研机构合作一起开展育种资源收集、鉴定、繁育和新品种选育等工作,完成在当地茶树品种中10个六堡茶优质品系资源收集和评价、筛选,正在开展“六堡1号”“六堡2号”良种选育、培育工作。建设种质资源库,已经申报国家植物品种权和新品种登记,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件,发表论文2篇。建立种苗繁育圃1个,扦插繁育104个单株,扦插苗木数量10000多株。建立种质资源圃1个,种植保存优异性状茶树资源80多份。(二)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苍梧县六堡茶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苍梧县茶园奖补实施方案》等多个扶持政策,茶园奖补资金从2020年每亩1000元提高到2021年的每亩2500元。做好生态茶园建设要素保障,摸排出全县适宜种植区148万亩,统筹林木采伐指标8万多亩,优先保障茶园建设。开通茶园建设林木采伐等行政审批绿色通道,3天内予以办结。全面推动全县茶园建设,规划百亩以上茶园127个,千亩以上茶园21个,现有茶园面积17.78万亩,近两年新增种植面积7.78万亩。全县苗圃基地从2020年的50亩增加到2000多亩。(三)积极推进绿色茶园认证。坚持打好生态底牌,走绿色生态、名优品牌的路子。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合格证使用制度,实施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园内获得有机认证茶园面积1万亩,绿色认证茶园面积5万亩。目前,全县六堡茶企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4张、香港优质“正”印认证书12张、广西优质认证证书7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5张。

02抓项目强龙头,提质产业发展“源动力”

(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六堡茶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等经营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种植—加工—终端市场”茶产业链。梧州茶厂、梧州中茶公司、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六堡茶龙头企业在苍梧建立生产基地。支持茶企技改升级,新建、扩建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精制加工生产线,园内已建成苍梧县沁怡六堡茶业专业合作社、广西大营六堡茶有限公司等8条六堡茶加工生产线。支持茶企同业整合、兼并重组,打造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广西农垦集团与县农投集团合作成立农垦三源有限公司,发展成为集加工、仓储、产品展示、技艺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龙头骨干企业。(二)引导企业集聚发展。结合国家特色小镇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在园区统筹整合各项资金,已整合产业园奖补资金、专项债资金约1.8亿元,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六堡茶交易区。集聚区内已建成文化广场、综合服务大楼、公共茶仓(一期)、广西农垦苍梧县六堡茶加工与陈化基地、道路及配套设施。园内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6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获得SC认证企业44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08家、家庭农场49家,初步形成企业集聚效应。(三)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依托刘仲华院士指导的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六堡茶八新双增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实施,争取经费4000万元,从六大板块19个课题开展技术攻关,推动全面提升。配合自治区、梧州市相关部门机构搭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各层级互补的茶产业标准体系,发布实施1项六堡茶国家标准、1项研制六堡茶国家实物标准样、18项广西地方标准、21项团体标准和一批企业标准,实现从茶树育苗、栽培管理、茶叶采摘、六堡茶加工、包装、贮运等各环节标准化生产,完善六堡茶批号编码、冲泡品饮、场地环境、仓储要求、斗茶规范等产业服务标准体系。六堡茶标准体系涵盖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仓储等各个环节,有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规范发展,推动六堡茶提质增效。

03抓政策扩市场,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构建政策支持体系。组织编制苍梧县“十四五”六堡茶产业整体规划,制定《苍梧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苍梧县推动六堡茶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扶持政策三年(2023—2025年)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的政策措施。推动创设“一政、一企、一学”联合发展模式,将支持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政、产、学等资源放到一个统筹盘子。其中,“一政”是苍梧县设立正科级事业单位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中心,从政府层面加强统筹六堡茶产业发展;“一企”是苍梧县组建县属国有企业苍梧县农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引导六堡茶企业组团打品牌,抱团谋发展;“一学”是在苍梧中等专业学校设置茶学专业,培育更多茶产业专业人才。

(二)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加强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等协会的合作,引导企业进驻北京马连道、广州芳村等大型茶叶市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以及南宁等城市开设了200多个销售点。支持建立茶叶电商交易平台,鼓励企业与抖音、天猫、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建立产地仓等直采模式,增强线上推广和线下服务,开设了网店、微店共计258家,旗舰店103家。(三)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深入推进“茶乡英才”工程,成立六堡茶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实行“党建引领+国有企业+第三方合作机构”运营模式,借力区内外优秀高校智力资源,融合浙江大学茶学系苍梧教学实习基地、六堡茶产业学院、六堡茶星创天地等20多个平台,打造特色鲜明、活跃度高、持续化运营的人才小高地、创新大平台,促进六堡茶人才链与六堡茶产业链有机融合。实施“周末人才”计划,柔性使用高端智力资源,引进浙江大学教授梁月荣、桂林茶科所教授覃秀菊等知名专家学者加强六堡茶技术攻关、讲学培训、技术指导等合作,建立一支110多人的高层次茶产业人才队伍,为六堡茶标准体系和六堡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领域提供柔性智力支持。大力培育非遗传承人,积极做好非遗传承人评定与申报工作,鼓励现有非遗传承人升档晋级,提升整体水平和影响力,逐步形成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县级不同层级的非遗传承人体系,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9人,市县级非遗传承人242人。

04抓效益稳增收,增强产业发展“带动力”

(一)创新利益共享机制。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茶农参与”的模式,引导茶企和茶农建立“命运共同体”,以土地入股、农户入股模式,吸引广大农民投身到六堡茶产业。与农户签订产品收购协议,承诺优先收购脱贫户的茶叶,每年给脱贫户分红。既确保了广大茶农的长远利益,也为企业锁定了一批有经验的茶农,建立稳定的原料来源。一些茶园基地探索采用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三权分立”的方式,将茶园出让给有实力的茶企、合作社使用,提高茶农收入。目前,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带动从业人数6.5万人,直接带动2.1万农户受益,2023年预计六堡茶核心产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万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55%。(二)完善联农带农模式。推行“村党支部+茶企+集体经济+农户”模式,鼓励条件成熟的村以土地供给、资金入股、茶旅融合等方式发展六堡茶产业集体经济,逐步形成以茶企为龙头、村级集体经济为特色、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为补充的茶园建设格局,在带动茶农增收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以六堡镇山坪村为例,山坪村过去是贫困村,在党的二十大代表祝雪兰带动下,注册“山坪瑶家六堡”六堡茶品牌,作为村里统一使用的品牌,带动山坪村先后改造扩种六堡茶1000多亩,改造低产茶园300亩,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3.8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由过去的5000元增长到2万多元,成为苍梧县因地制宜发展六堡茶特色产业、联农带农富农、壮大集体经济的成功代表。(三)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加强六堡茶产业数字化应用,实施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集成600多套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新装备,在50多个茶园布设数据采集设备,通过对茶园的土壤、气候、农资、病虫害等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提供数字化茶园管理、防灾减灾及茶叶产品溯源等技术服务,构建茶园生产数字化平台“苍梧茶数”,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保障茶叶品质,增加种植效益。实施数字化管理后,预计茶园2023年茶叶产量比2022年同比增长8%。

05抓品牌强文化,积蓄产业发展“后续力”

(一)打响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和“茶船古道”文化品牌双引擎,组织茶企到北京、杭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参加展销会、推介会28场;组织开展六堡茶开茶节、六堡茶文化旅游节、六堡茶斗茶大赛、乡村振兴暨六堡茶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12次。2022年11月六堡茶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六堡茶公用品牌价值从2018年的20.17亿元提升到2023年的44.03亿元,居广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首位。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茶叶最具品牌传播力品牌”和“中国茶叶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二)创响企业产品品牌。带动“三鹤”“中茶”“天誉”等一批优秀企业品牌,在核心产区培育茂圣、三鹤、苍松、芊河、濡菲、启源盛、大生、三源、双贵、沁怡等一批享誉区内外的苍梧传统技艺六堡茶子品牌,形成有效的品牌矩阵,并促成了产销两旺、量价齐升的市场形势。2022年,规上六堡茶企业产值超过27亿元,六堡茶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三)深入挖掘文化故事。深入挖掘六堡茶“茶船古道”历史文化及六堡茶红色故事、传奇故事等,借助中央、自治区媒体,利用电视电影、报纸杂志、“互联网+新兴媒体”等进行宣传推广,提升“茶船古道”历史地位。完成1部影视作品《外来媳妇本地郎》之“有茶有真相”,3本专著《茶船古道》《中国六堡茶非遗传承人》《中国六堡茶大全》,制作《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2023年9月,“六堡茶文化系统”列入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如今,六堡茶已经成为苍梧的一张亮丽名片,将乘着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东风,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来源:中食办融媒体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