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项涉茶传统农业系统冲击全球级名单!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6项涉茶传统农业系统冲击全球级名单!

1月24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三批30个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福建武夷岩茶文化系统、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广东潮州单丛茶文化系统、广西苍梧六堡茶文化系统、四川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6项涉茶传统农业系统入选该名单。

brand_alt_mark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通知》显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定工作的有关安排,从预备名单中择优适时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推荐申报。

这意味着,这6项涉茶传统农业系统将有机会冲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brand_alt_mark

200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起了保护和管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倡议,“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IAHS)”就此诞生。该系统指其所在地域、文化或农业景观,以及延续至今持续发展中的社区系统。

2002年后,FAO协助成员国确定和保护GIAHS,并培训提高成员国能力,传播理念。由此,GIAHS数量不断增加,其工作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支持。

目前,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3项涉茶系统已经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2013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为推进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走向世界,共分七批认定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89项,其中涉茶项目有22项。这22项涉茶“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中国茶文明的优秀代表。对传播中国农耕文化、茶文化起到独特作用,还为促进减贫、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架起了一座桥梁。

brand_alt_mark

这六项茶文化系统凭什么能被农业农村部遴选出来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军,接下来,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小编就向你介绍一下。

福建武夷岩茶文化系统

brand_alt_mark

武夷岩茶文化系统位于“双世遗”——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园主要分布于武夷山岩区和半岩区,武夷山“碧水丹山”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生长环境,孕育出岩茶优异的品质。

武夷岩茶多种植在峡谷、溪边、沟涧或悬崖峭壁小块岩坑,武夷茶区先民创造了独特的“武夷耕作法”,并传承至今。修筑于岩石之上的盆景式茶园、土层较厚坡地上的梯田式茶园是遗产地保护的重点。

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brand_alt_mark

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以始建于明清时期的黄金寨古茶园为种植核心,拥有近6000株108个株系古茶树的茶树栽培系统。

古茶园多间种葛藤、山药、魔芋、土茯苓等作物,放养黄牛、山羊、猪、鸡等畜禽,实现“以牧代耘,农牧兼容”。

东汉西晋时期,保靖吕洞山地区就开始产茶,茶马古道从黄金村七大古茶园穿行而过,沿途设茶亭8座,现存古茶树2057株,415岁最老古茶树王惊艳四座。漫步黄金村,这里拥有特殊的宜茶环境,除了七大古茶园,还有黄金古井、黄金鼎、黄金河,郁郁葱葱的黄金茶园,长满青苔的青石板,都默默见证着保靖黄金茶的千年茶韵。

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

brand_alt_mark

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是以种植、生产黑褐油润的安化黑茶及其制作加工工艺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

长期实践中,安化茶人摸索出了一套保持茶叶原生态品质的栽培管理技术和独特成熟的黑茶加工工艺。

据历史文献记载,安化茶早在唐代就入选为贡茶,安化黑茶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定为官茶,是中国西北边民化腻消食的“生命之饮”,是民族团结之茶。

广东潮州单丛茶文化系统

brand_alt_mark

广东潮州单丛茶文化系统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地区,核心种植区域为潮安区凤凰镇、饶平县浮滨镇和新塘镇,总面积 
471平方公里,靠近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潮州单丛茶种植历史有1300多年,形成了完备的单丛茶种植管理技术体系,特别是“单株管理、单株采摘、单株制作”的茶园管理与茶叶制作工艺,具“一丛一名、一丛一味”特色。

同时,单丛茶种植在当地衍生出具有岭南特色的饮茶习俗,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苍梧六堡茶文化系统

brand_alt_mark

广西苍梧六堡茶文化系统是以中国最著名侨销茶——六堡茶的种植、生产与文化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

该系统以六堡茶群体种为核心物种,以六堡茶混林间作为主要种植方式,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为核心工艺,以六堡茶原产地六堡镇塘平村、山坪村、大中村等为核心区。

四川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

brand_alt_mark

北川苔子茶是北川特有茶树种质资源,是野生茶树在北川特定的环境长期生长、进化形成的一个特有品种,以群生方式分布在海拔 
800-1800米高山峡谷间,形成耐寒、芽壮、叶厚、氨基酸含量高等特征,是制作绿茶的优良品种。

利用苔子茶古茶树行距大的空间特点以及茶树秋季采割、冬季休眠产生的时间差,在苔子茶树行间,茶树树冠以外的空行起厢,采用双行或多行方式复合种植马铃薯、玉米、大豆、蔬菜等。另外,古羌茶制作技艺及古羌茶的冲泡技艺,是羌民的一种传统技艺流传至今。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