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地区,客来奉茶是传承已久的习俗。过年期间,无论是温馨的家庭聚会,还是热闹的朋友相聚,有袅袅茶香相伴,更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情谊与年味。
潮汕人饮茶的习惯,催生了对茶叶的需求,种茶也便成了部分地区农户谋生的手段。惠来县仙庵镇仙内村茶叶种植已有50多年历史,当地出产的黄旦茶深受消费者喜爱。近日,记者走进仙内村,探寻这片土地上的茶叶故事,领略那片百亩茶园的独特魅力。
又到茶叶采摘高峰期,仙内村农户穿梭在茶树间采摘茶叶。胡旭莹摄
得天独厚育好茶
仙庵镇地处沿海丘陵,背山面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的土壤营养丰富,阳光雨露恰到好处,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走进仙内村的百亩茶园,入目皆是翠绿,清新的茶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人瞬间沉醉。
自上世纪70年代起,仙内村村民便开启了种茶之路,其中,“仙内黄旦”声名远扬。仙内村茶园主要种植乌龙茶类的黄旦、金牡丹,目前共有100亩,每亩年产新鲜茶叶2000斤,可生产烘干发酵后的成品茶达500斤。仙内村茶园负责人张明东告诉记者:“仙内黄旦的茶叶比较薄,闻着有淡香,冲泡后喝起来甘甜。后来我们引入了金牡丹,它的茶汤更加醇厚带甜,而黄旦则以清香见长。”
精研工艺提品质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极为讲究,每一道工序都关乎着茶叶的品质。为确保茶叶的新鲜度,仙内村茶农们争分夺秒,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会立即被他们送往制茶车间。经过杀青、萎凋、摇青、半发酵、烘焙等一系列工序,原本嫩绿的茶叶逐渐成条索卷曲状,香气也愈发馥郁幽长。
黄旦作为乌龙茶中最早出芽的品种,在采摘时也有独特之处。张明东介绍说:“黄旦采摘时不像其他茶叶只采嫩叶,当它长到一芯三叶时,要适当采摘一些成熟的叶子,这样制作出来的茶香气才更浓郁,否则口感会太清淡。”
制作完成的黄旦茶,冲泡时其香似桂花,香气高扬,汤色金黄,入口甘醇,有着“透天香”与“一早二奇”的美誉,深受消费者欢迎。当地村民也对黄旦茶喜爱有加,一年四季常以它作为日常饮品,赞不绝口。
创新模式促振兴
近年来,仙庵镇仙内村的茶叶产业发展迅速。村里的茶叶多次参加省、市举办的农特产品展销活动,知名度大幅提升。同时,仙内村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网络销售”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的功能优势:首先,企业与基地紧密合作,保障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其次,农户积极参与种植,通过辛勤劳作增加收入;再次,网络销售打破了地域限制,让仙内村的茶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凭借优异的品质和创新的经营模式,仙内村的茶叶产业通过了惠来县“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评审,这既是对仙内村茶叶产业的肯定,而且为仙内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春风拂过茶园,茶树的嫩芽在阳光下生机勃勃。如今,又到了茶叶采摘的高峰期,农户们忙碌地穿梭在茶树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们采摘的不仅是茶叶,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茶园精心培育,到车间精细制作,再到市场广泛流通,仙庵镇仙内村通过茶叶种植,正一步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揭阳日报(记者:林志鹏 李蓉姿 胡旭莹)、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