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村:土家名茶,香飘武陵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凤鸣村:土家名茶,香飘武陵

  △ 10月10日,永顺县润雅乡凤鸣村莓茶产业种植基地,村民趁着晴好天气忙着采摘莓茶。 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彭业忠 向莉君

  通讯员 孟春绒

  10月10日,记者驱车来到武陵山腹地永顺县润雅乡凤鸣村采访,这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山村,全村7个自然寨1396人,均为土家族。

  黄金塔寨后山上的梯田里,长着藤子长长的莓茶;四周山上,是茂密的松树林,构成一幅“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的图画。

  上午9时,7位身着土家族传统服装的妇女,有说有笑地在莓茶园里采摘莓茶。

  “种莓茶活轻松,没种茶那会,做工夫苦得很,现在都好了。”46岁的贫困村民邹红艳说。

  “我们村的土地,都到坡上,还没通生产用的公路时,由于坡陡,背肥料时,肥料会从背篓里掉下坡去。”58岁的村民张瑞娥说。

  “出门打工工夫苦,人家都笑我们穷。”47岁的村民周学英抢着说。

  谈起以前的苦日子,大家七嘴八舌说个不停。

  “还是种莓茶好,活轻松些,老人小孩都搞得。搞得好的,一亩莓茶可赚6000多元。”指着跟前的莓茶园,邹红艳对记者说。

  种植30多亩莓茶,邹红艳现在是村里有名的莓茶大户,建了三层新楼房,每年有近10万元收入。

  邹红艳与其丈夫覃国云以前在广州打工,覃国云因右手残疾进不了厂,夫妻俩只能到处干些体力活。2015年,两人回到村里,开始试种莓茶。

  人勤快、茶园打理得好,2017年种下的莓茶,2018年就迎来丰收,邹红艳家当年收入12万元,脱了贫。

  “以前一年有1万多元收入,种了莓茶,收入增加了十几倍。”算着种植莓茶的收入,邹红艳忍不住笑出了声。

  下午,爬上海拔500多米的大庄自然寨,坐在覃国云家的院坝里,面对三层楼的新楼房,覃国云打算明年买炒茶机,在自家院坝建炒茶房。

  2016年初,永顺县委组织部派驻凤鸣村帮扶工作队进村。“村里不和谐,一条土路,我家修房子你挖断,你家修房子我家挖断,村民没事就打麻将。”说起刚来时情况,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龚名山一脸无奈。

  为了改变村里面貌,晚上加班,白天轮流跑14个村民小组开院坝会,成了工作队常态。统一思想后,工作队根据村里实际,发动村民种莓茶。

  “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带头,带领群众干。”凤鸣村村民开始忙碌起来,村民之间相互帮助比着干,看谁家的莓茶种得好、收入高。

  2018年,村委会主任覃赵云牵头,成立四明仙山莓茶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与122户贫困户签订入社协议,保底收购其莓茶、代收代销莓茶产品,年终分红,人均增收6000元。

  2018年底,凤鸣村实现整村脱贫,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5户546人有534人脱了贫。现在,村里家家户户有莓茶,种植总面积达2600多亩,人均1.8亩多。

  下午2时许,凤鸣村村部会议室,村党员大会热闹举行,大家讨论村主任覃赵云转为正式党员等事项。

  谈起莓茶,覃赵云告诉记者,村里莓茶在长沙销售,卖到560元一公斤,供不应求。

  “我们不光卖莓茶,还卖苗、卖技术。凤凰县去年就在我们村买了2000多万株莓茶苗,凤鸣莓茶已在武陵山区出名了。”一旁的龚名山插嘴道,满脸自豪。

  【记者手记】

  莓茶藤牵着村民走

  彭业忠 向莉君

  在永顺县润雅乡凤鸣村采访,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村民们对党和政府满怀感谢之情。

  村民们朴素地认为,是永顺县委组织部派驻村里的帮扶工作队,给他们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人还是那些人,山还是那些山,田地还是那些田地,但思路一变,以穷出名的凤鸣村通过发展莓茶产业,由穷变富了。懂得感恩的土家族村民,也就对党和政府组织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千恩万谢。

  记者另一个深刻印象,是村里风气变好了。现在搞个公益项目,占点田地山林,村民们都积极支持。

  “莓茶藤牵着村民走,村民富了;收入牵着民风走,收入高了,民风好了。”陪同记者采访的永顺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樊立传感慨道。

  仓廪实而知礼节,村民生活都小康了,村里风气也返璞归真了,所以当地开展的“互助五兴”(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活动,开展得非常好。

来源:湖南日报

Baidu
map